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267928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姜春华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遵从父训入杏林博采新知护国医
博学发微善质疑著书立说自奋蹄
倡导承古要走样截断扭转为人先
授道传薪泽杏林提掖后学为人梯
医治血虫显奇效为病寻药起沉疴
德艺双馨薄名利鞠躬尽瘁厚岐黄
满腹经纶谦君子从善如流扬英名
儒雅书生重豪情形神俱养乐天伦
姜春华(1909—1992),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现为南通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藏象及治则现代学科研究奠基人。
20世纪30年代,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1954年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相继任中医教研室主任、藏象研究室主任、内科学院(现称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1981年受聘为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20世纪40年代起,先后受《国医砥柱》、《华西医药》、《广东医药旬刊》、《北京中医》等杂志之聘,担任编委及特约编辑;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辞海·中医分册》主编。历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特约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先后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8年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1985年因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有贡献,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1990年由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姜春华学识广博,勇于创新,广涉诸家,学贯中西。主张“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活用成规,创立新规”。学术特点为“撷采百家,融贯古今,拓展新路,重在实效”。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治病立法不专主一家。擅用经方,汲取时方,以能取效为用。在认识疾病及临证思辨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疑难杂病多项调节、重病久病活血化瘀等治则。提倡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尤其在治疗伤寒、温热病、急慢性传染病方面,主张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方药,快速控制病情,截断疾病的发展蔓延。提出“扭转截断”的治疗法则,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这是对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诫大胆的突破,是中医治疗学堪称里程碑式的成就,对充实完善中医治疗危急病症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姜春华著有《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病理学》、《中医治疗法则概要》、《伤寒论识义》、《姜春华论医集》、《历代中医学家评说》等10余部著作。其中《肾的研究》一书传播国外,在日本曾被二度翻译。《活血化瘀》一书,被日本学者认为“为现代医学开辟了新的视野”。活血化瘀的研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肾与命门》、《活血化瘀》等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一等奖。先后发表论文200多篇,部分论文被国外医学杂志转载。《阴阳原始》一文获1980年上海科技最佳论文一等奖。
姜春华擅长内科,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支气管扩张出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糖尿病、痹证、疑难杂病等,治疗效果卓著。用药严谨,自成一格。经验名方有三合一方、软肝汤、巴漆丸、扶正化瘀利水汤、地乌蠲痹汤、黑大豆丸、百合片、截喘汤等,屡起危殆痼疾,疗效甚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