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化世界各国文化古代狂想曲:始于大英博物馆的13段旅程

古代狂想曲:始于大英博物馆的13段旅程

作者:作者 [日] 池泽夏树,译者 北吾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原版书名:パレオマニア 

ISBN: 978756891541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8.99

类别: 世界各国文化 SKU:5d83f2625f984910453fece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91541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池泽夏树在日本被誉为“理科系”的村上春树,曾任日本*重要的文学奖项芥川奖的评委。

书中插图均由大英博物馆授权使用。

 

内容简介

与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人相比,与远在250代之前的祖先相比,人类精神的基本形态并没有什么不同。自称“古代狂”的男人从大英博物馆中选出中意的藏品,去探访创造它们的土地。本书记录了这一段段充满知识及智慧的有趣旅行。

作者从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物中选取13件镇馆之宝,透过叙述该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所代表的美学,让读者了解到每个被珍藏文物的艺术之作的价值。作者更实地去探访该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如希腊、埃及、印度、加拿大、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爱尔兰等。透过作者的实地探访,细细地描绘出当地的景物,有些或许人事已非,但却仍能藉由景物的描述,让人了解每个作品所联系的浪漫情调、文化渊源,以及该作品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也藉此将过往的历史与现今生活串连起来。一般人去英国旅游,都会造访大英博物馆,才不枉此行。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虽然无法像作者那样深入的细细品味每个作品的精髓之处,甚至还特地飞到每个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去寻根。但透过此书让我们日后去到大英博物馆不再走马看花,甚或在观赏作品时也能试着感受原创作者在创作时可能有的心境。透过此书让心灵也来趟不同的文化之旅。

作者简介

池泽夏树(IKEZAWA NATSUKI),194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带广市。埼玉大学理学系物理专业中途退学。1975年起在希腊生活3年。1988年凭借小说《STILL LIFE》获得芥川奖。2004年因《跨过伊拉克的小桥》,《我才不懂宪法》、《安静的大地》等作品荣获第七届司马辽太郎奖,另著有《睿智的断片》、《塞纳河边》,译有《小王子》等多部作品。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芥川奖的现任评委之一。

目  录

希腊篇(之一) 故事的开始和希腊少女
希腊篇(之二) 英年早逝的提洛青年
埃及篇(之一) 穿越尼罗河的玻璃棺材
埃及篇(之二) 4650年前的造船人
印度篇(之一) 释迦牟尼身旁的两名美女
印度篇(之二) 要出家先要忘掉妻子
伊朗篇(之一) 霍梅尼忘记抹消的女人
伊朗篇(之二) 咬住公牛的狮子
加拿大篇(之一) 在雷鸟的指引下
加拿大篇(之二) 屹立不倒的图腾柱
英国/凯尔特篇(之一) 凯尔特人实际并不存在?
英国/凯尔特篇(之二) 被杀死三次的男人
柬埔寨篇(之一) 探寻魅力微笑之旅
柬埔寨篇(之二) 木头和石头间的永恒之战
越南篇 奇妙的占婆国
伊拉克篇(之一) 过去是现在吗?
伊拉克篇(之二) 巴比伦河畔
伊拉克篇(之三) 地下的宝藏和发掘的原理
土耳其篇(之一) 金属材料的光芒
土耳其篇(之二) 账本和碑文之间
韩国篇(之一) 韩式的童颜石佛
韩国篇(之二) 黄金耳饰的遥远起源
墨西哥篇(之一) 阿兹特克之谜、天主教之谜
墨西哥篇(之二) 通往亚斯奇兰的漫长旅程
澳大利亚篇(之一) 不凭依于物质的幸福感
澳大利亚篇(之二) 原住民与神圣之物
英国/伦敦篇(之一)重返伦敦
英国/伦敦篇(之二) 人在大都会
作者后记
解说 鹤见俊辅

前  言

大家都在兴奋个什么劲儿啊?男人有些纳闷。

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人们都兴奋不已、极力吹捧。而这所谓的新,不过都是些微的改良或者顶多算得上灵机一动的发明,哪里可能会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呢?只要能比竞争对手领先哪怕一毫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一个鼻尖的距离决定胜负。整个社会已经化作一个过热的市场,让人难以平心静气地生活。

    人被裹挟其中欣然起舞之时且不提,一旦当你猛然惊觉,退后三步看看全貌,兴奋感就会迅速冷却。节日,就是要一年过一次才有气氛。如果每天都过节,早晚会觉得索然无味。人人彷徨在兴奋与无聊之间,日子过得乏味至极。

     男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碰巧由于工作关系遇到了一位研究苏美尔文化的女性。从她讷讷而言的讲述中,男人渐渐感到,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所做的事情,似乎和如今的人类所为也并无太大差别。她带来的照片上,当时的工艺品看起来比我们现今身边的物品要好看得多。

    然而,五千年实在是很漫长。怎样才能实际感受到这段时间的长度呢?女人如果二十岁生孩子的话,五千年相当于跨越了两百五十代人。而如今的我们如此热衷于新鲜事物,三代人之前的记忆也难以传承下来了吧。比方说,你对你的曾祖母知道些什么呢?

     人出生,成长,长大成人,与人相恋,成家生子,再将下一代抚育成人。在此过程中,种种相遇、事故和幸运,各种悲欢离合,组成了一段段人生。而五千年之久远,相当于这样的人生重复了两百五十遍。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精神世界的基本形态却并未改变。因为现在的我看到苏美尔的美术作品,依然觉得美丽动人。创作出这样作品的家伙想必十分得意吧―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是因为得到国王的褒赏,或是声名远扬等世俗的理由,而是因为创造出美的东西、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本身就是幸福。

    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幸福。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不是长度。现代社会使长寿成为可能,但其内在却空洞无物。人们单纯地相信,只要能击退不幸之源就能获得幸福,而缺乏追求幸福的积极性。人被眼前的诱饵驱使着去工作,被满足感和饥饿感交替诱引着去购物。仅此而已。看似在增长,实则是缩小再生产。这是一个没有人创造美的东西的时代。

当男人意识到这一点后,他考虑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了。主动脱离现在的时代,从现代社会这辆“特快列车”上下车,换乘上每站都停的“慢车”,成为一名热衷于无用之物的浪游者。他这么打算着。

    幸好,浪游所需的本钱还够。其实只要不碰女人和赌博,浪游的生活也并不十分费钱。而且只要能抛弃出人头地的欲望,时间也有的是。

虽说有些钱,但他也并不打算拿去买苏美尔的出土文物。男人从小性格中就完全没有所谓的占有欲。收藏物品的爱好倒不是没有,但都收在脑子里。即便手头有一份钟爱之物的清单,实物也都“寄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这样就不需要自己花精力去管理了。

    男人迄今最中意的当属大英博物馆。巨大的建筑物中有着如此多的藏品。人类的过去被高度浓缩,收纳进了那座建筑中。全世界的历史都在那里得以重现。从每间展厅选出最喜欢的一件展品,花一个小时去仔细观赏,将其形态牢牢刻入脑中。展品说明一掠即可。从博物馆商店里买回参考书籍,回到住处再仔细研读。次日再回博物馆细细端详实物。这种学习虽然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却自是乐在其中。

     当然卢浮宫也不错,但男人不会说法语(英语还凑合)。就因为这个原因,眼看着宝物在眼前堆积成山却无法深入其中,难免心有不甘。不过有大英博物馆足矣。人生短暂,不可贪念。也不知道今后能不能有时间学习法语。

    新的东西对男人并没有吸引力。一种文化创造出的作品似乎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的稚嫩但充满力量,到迎来技术和意念浑然天成的美妙瞬间,最后再发展到只剩技术、没了灵魂。所有的文化都会同样地经历这个过程,真是不可思议。器物本应形意结合,可不知何时“形”却成了主角。其结果就是现代社会。

    现代美术品都注重彰显作者的个性。人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何许人也。可你是何许人,一百年后谁也不会在意。重要的是留下好的作品。重要的是创作出即使不署名也能凭作品自身的力量千古流芳的作品。

    自打人类开始在作品上署名,艺术就变得无聊了。男人不喜欢近代和现当代作品也许正因如此吧。不过或许就是单纯的个人好恶,他对中世纪的作品也提不起兴趣。他只喜欢古代的作品―那时的人类胸怀璞玉活得洒脱粗放。

    本性这种东西,只有遇到某个契机自己才会忽然意识到。男人再次意识到自己已完全为古代所倾

倒。他回忆起,大正时期的一位诗人(未能查到是哪位大正时期的诗人)也是这样的性格,他玩笑般创造了“古代妄想狂”这么一个词,不是“夸大妄想狂”哦。这个词完全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用西洋的语言来说的话,是 αρχα?ο( 未能查到转为拉丁字母的写法,英语中 ancient 之意 )mania ?还

是 Παλαι?( 用拉丁字母写作 pareo,英语中 old 之意 ) mania 呢?不太清楚准确的应该是什么,不

过后者听起来顺耳些,于是决定今后暂用 Παλαι? mania——也就是“古代狂”来自称了。

免费在线读

“古希腊人喜欢将情感表现在人物雕塑上,热衷于表现人物内心的彷徨和苦恼。古埃及可能认为这样做是没有教养没有品位的表现,人不应该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只表现出相貌的本质就好。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对古埃及人 来说,肖像是为了让死而复生的人来确认自己的长相,所发挥的正是证件照的作用。”

 

“现在人类对于拥有文字这件事颇为得意,仿 佛文字的发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人类史也被划分为文字出现前和出现后。而事实上,由于文字的出 现,人类失去的东西也不少。文字虽然是一种准确的记事方式,但人类依赖于文字后记忆力就衰退了。古希腊的荷马,或者说是被称为荷马的吟游诗人团体,能够记住一万五千行的《伊利亚特》。就在几十年前,非洲的原始部落居民还能记住数十代国王的故事。这就是历史。

“随着文字的普及,人类较之实物,开始更喜欢摆弄概念。大自然也随之离人类越来越远,“人” 这种生物逐渐活得越来越封闭,可以说世界观也变得虚幻了。正如中岛敦的《文字祸》中所讲述的故事,发现文字会带来灾祸的学者遭到了文字的报复。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难想象人类最初发明文字时的兴奋之情。孩子在学会认字后,会感动于自己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最终,人类只能继续和文字共存下去。这是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做出的命运抉择。”

抢先评论了 “古代狂想曲:始于大英博物馆的13段旅程”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知日·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全民自黑的英国:其实是一本全面的英国文化观察笔记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全民蠢萌的美国(其实是一本美国人日常生活观察笔记)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罗生门

EUR €2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