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96415
《欧洲模因与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构建研究》在模因论视域下,从异域文化影响维度诠释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建构与生成。突破长期以来学界普遍存在的从南方区域内部探究其本土特色及内在本质的传统研究范式,主要运用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法,重点探查美国南方殖民地时期至美战前欧洲重农文化、宗教信仰、骑士文化三大模因对催发和构筑南方重农主义思想、种族观念以及贵族意识的奠基与构型,为正确解读、客观评价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开创一条新路径、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更广意义上揭示本土文化的相对性、开放性、整合性等内涵和特性提供新的参照和启示。
《欧洲模因与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构建研究》适合美国南方文化及模因论的研究者,以及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欧洲模因与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构建研究》:
再次,欧洲重农模因的效用性决定了其被美国南方社会选择与复制。任何一种外来影响的产生都是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该主体意识对外来影响具有内在需求的结果,因此外来影响因素对受体环境的实用价值便成为其被主体选择的重要条件。模因选择理论也明确指出,效用性是模因选择、复制的另一重要因素。那些对于宿主或受体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满足其需要,特别是有利于帮助解决其精神或心理困惑、为其摆脱困境提供方向指引的模因更易被选择或接纳。
欧洲重农模因也因其效用性而被美国旧南方社会所选择。无论是建国初期南方发展道路抉择的关键时刻,还是内战前夕南方主流文化遭受北方工商业强力抨击陷入困守的艰难阶段,欧洲重农模因都给南方社会提供了有意义的价值指引,程度上满足了南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也成为旧南方主流社会实现自身政治、精神诉求的思想指南或解救南方文化危机的有力精神武器。在这个意义上,南方接受欧洲重农文化模因也正是模因自身的效用性满足美国南方“社会历史内需”的结果。
建国初期,南方社会便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传统的农业型南方社会及其价值观念遭到了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北方工商业主的挑战与抨击。时任华盛顿长的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发展道路和治国方针问题上,反对以农为本的重农主义路线,坚持重工商主义的路线主张。经济上,他主张积极发展英国式以制造业、纺织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广泛开展贸易活动,建立完备的金融体系,主张干预国家经济,实行市场保护、国外市场扩张;政治上,力主建立强大的中央,相信联邦国家的稳定源自联邦与富裕阶层的联盟,怀疑普通民众的自我治理能力,主张把州权减少至低程度。(Martin,1993:216)作为一个坚定不移的联邦主义者和北方利益的代表,汉密尔顿的政治观点和经济思想无疑维护的是北部地区工商集团的根本利益,其所鼓吹的城市和工商业社会对南方人所钟爱的以种植园经济为核心的农业和乡村民主而言构成了一种威胁,而他所制定的关于国家和州的财政计划和经济政策也是有利于北方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这对长期以农业为主导的南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的遏制和阻碍作用,也在程度上推动了南北分化,加剧了地区利益冲突。
南方一贯推行的蓄奴制与新国家倡导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立国之本背道而驰,成为外界批驳的众矢之的。1787年费城会议就奴隶制展开的激烈争论,北方愈加强烈的废奴主义呼声,新国家建立初期马里兰以北各地奴隶制的消灭,使得南方人愈发意识到他们在新民主共和国度里作为奴隶主的生存困境,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饱受压迫的奴隶武装反抗更是使南方陷入了混乱状态。18世纪90年代初桑托·多明戈发生奴隶起义,1800年里士满附近再次发生奴隶。这些事件把南方与特殊的种族恐怖联系在一起,并使南方借助奴隶制控制和解决种族纠纷的事实明朗化。截止19世纪初叶,南方人已明显感觉到内外势力的联合威压,由此产生了后来被称为南方特有的一种精神“围困意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