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31234
■一部优美、厚重的京都传记,一本浓缩了的日本史。不同于一般的京都读物,不是游客导览,也并非旅行散文;以时间划分空间,以地理表现历史,从一座城市的兴衰管窥一个国家的命运。
■从史前到近代,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京都的历史。平安朝、镰仓幕府、室町文化、战国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新……日本史/上的每一个阶段都在京都留下了痕迹。从诞生于不同时代的名胜古迹中读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潮、生活……并从中发现某种精神的传承。在整个日本,只有京都具有这种可能性。
■出自极为了解京都的历史学家之手。本书作者毕业于京都大学,执教于京都大学,曾任京都国立博物馆馆长,土生土长的京都人。凭着对京都的熟稔与热爱,走遍京都大街小巷,以敏锐的目光,发觉京都不为人知的细节。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京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日本史”。日本再无一座城市像京都这样,布满历史的沧桑与印迹。
漫步于京都街巷,我们能从棋盘格的城市格局中看到平安贵族对大唐的向往,在六波罗看到《平家物语》的遗迹;转过街角,又在银阁寺的茶室里发现茶道与花道的起源;而在醍醐寺,樱花树下萦绕着丰臣秀吉未做完的梦。神社、寺庙、庭院、泉池,京都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的美,更在于历史的厚重。
以时间划分空间,以空间展现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探寻不同的历史。京都大学教授林屋辰三郎,凭着对京都的熟稔和专业,解读古都,从一座城市一窥一个国家的历史。
致中国读者
代序梅棹忠夫评林屋辰三郎所著之《京都》
前言
序章湖底的风土
——神泉苑
御池
山紫水明处
自然的遗产
第一章京都的古代人
——贺茂
绳文遗迹
山城
京都的亮点
第二章古都以前
——太秦
历史的脉搏
太子殿下
松尾与稻荷
第三章平安京的风貌
——东寺
棋盘格
护国之寺
弘法大师
第四章京都的神社与祭祀
——?o园与北野
繁荣与灾害
御灵会
天神
第五章王朝历史漫步
——嵯峨野、宇治、大原
从御室到嵯峨
从醍醐到宇治
洛北之路
第六章京都之内的迁都
——南北白河
京、白河
法胜寺
三十三间堂
第七章六道的世界
——六波罗
六道
平清盛像的幻想
建仁禅寺
第八章京都里的镰仓
——高雄、栂尾
净土与禅
神护寺与文觉
明惠与高山寺
第九章新京都的诞生
——町
内乱当中
京都的主人们
法华之世
第十章京都之町的正中央
——?w之十字街
京之脐
茶与花
?o园会
第十一章吹进京都的新风
——伏见
小京都
桃山之梦
高濑川
第十二章宽永文化的面貌
——岛原
嵯峨本
角屋
八条宫
第十三章京都的传统产业
——西阵
元禄图案
堀川
乡土产业
第十四章幕末与维新
——三条河原
三条大桥
河原的生活
御所的灯火
第十五章学问与艺术的都市
——大学
京都的学问
学区制
大学物语
前 言
“春季百花开,相约看花在东山,争奇斗艳芬芳竞,夜樱自翩跹。”正如这首歌所咏叹的,京都一年四季都有与其季节相应的名胜。更有《京之四季》唱道:“秋天增色华顶山,
唐伞遮时雨,淋湿红叶长乐寺。”王朝以来,嵯峨野的月、小野的雪、醍醐的花,名胜之地真是说不尽。不知何时,到京都寻访四季成了来京的人们最大的愿望。
京都之四季不仅仅体现在自然方面,各个季节都有与之相应的传统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了四季的转折点。从初春的祇园白术祭开始,有春分的吉田节分祭、阳春花下的镇花祭。当壬生的大念佛一结束,就是贺茂的赛马和葵祭了。盛夏到来,祇园会的山鉾巡行让市民在整个7月都处在兴奋之中。在迎来盂兰盆的大文字灯火时,悄悄走近的秋意让贺茂河畔飘荡着淡淡的哀愁。10月,广隆寺的牛祭跟上来。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虽然历史很短,但它再现了从平安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风俗,是最具有观光价值的节日活动。同一天还有鞍马的火祭。当11月和岚山红叶一起逝去时,时序立刻进入了寒冷刺骨的冬季。其标志就是南座的新人亮相大公演。京都的四季就是以这些传统的节日活动为经线、以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为纬线编织出来的。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我能在京都这样寻求四季的话,比起一年四季来,我更想在京都寻求古都的千年岁月。虽然一年可以分成四季,但我不能断定千年能分成几个阶段。但是如果用千年这个时间来划分京都这个空间,就会产生不少的趣味。反过来说,这是千年历史的地理性表现。用时间划分空间,用空间表现时间——本书做出了这种果断的尝试。至于这一愿望是否能实现,我也不知道。但是在全日本大概只有京都具有这种可能性吧。
所以这本读物未必能写尽京都的一切。但是,如果读者能明白哪怕一点点关于这座城市既是近代化城市也是历史性城市的具体原因,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比如,
应仁文明之乱使京都化为焦土,古都本应随之灭亡,但其仍旧能够称得上是千年古都的原因到底在哪儿呢?我觉得,抓住王朝的遗迹因桃山的遗产得以复兴这一事实,
确认庆长、元和、宽永这几个时期在京都历史上所占据的地位,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明治维新,当首都的位置迁到东京时,古都再一次陷入濒于衰亡的境地,但是它却完成了近代化的华丽转身,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循着槙村正直、明石博高、北垣国道等先驱者们的足迹,考察他们为现代京都发挥的作用,便能得知答案。特别是他们为京都的近代化所探寻的道路,可以让我们深刻反思现在完全依赖京都市旅游观光这样一种政策是多么苍白单调。
然而我对于这本读物的主要兴趣点已如前述,所以几乎没有触及现在京都的32万户家庭、130万市民所面对的政治、经济上的具体问题,只是对这些市民的祖先所构筑的町的形态,以及由此造就的京都人的气质秉性,做了若干新的思考。例如,关于京都人,我听得最多的问题是,在京都这块看上去似乎很保守的地盘,在第一次普选中竟然有两名无产阶级政党的议员当选,这种革新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这类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读者在书中叙述的字里行间或许能得到某种解答吧。
以历史上的京都为主题的书籍很多,几乎可以算是一股京都热了。然而这本读物要在全日本追寻只有京都才可能有的历史和地域相结合的关系,就算在京都热中也能有一席之地吧。为了写作这本薄薄的读物,我得到了学师知友们的许多帮助。一部分插图照片已在卷末注明了提供者。*同时也得到岩波书店堀江铃子、田村义也的鼎力相助。田村拿着本书的校对稿在京都四处奔波,亲力亲为拍下大部分的照片,给了我热情的帮助。横井清为各章制作了地图,并做了校对和索引等工作。日下雅义描绘了地质图和伏见复原图。对于他们的热情帮助,我深表谢意。
林屋辰三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