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51552丛书名: 中国旅游智库学术研究文库
第一章概述/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综述/2
三、研究目标/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5
五、研究内容/5
六、研究特色/7
第二章核心边缘间区域剥夺透视/8
第一节核心边缘关系/8
一、珠三角区域分异/9
二、肇庆与珠三角的相融进程/12
三、珠三角的核心边缘结构/15
四、广佛肇都市圈的核心边缘结构/19
五、肇庆边缘地分析/23
第二节核心边缘相互作用/24
一、核心对边缘的引力/25
二、边缘对核心的引力/26
三、核心边缘相互作用/27
四、核心边缘相互作用方式/29
第三节核心边缘间区域剥夺/30
一、产生条件/31
二、剥夺内容/32
三、剥夺媒介/36
四、剥夺方式/39
五、剥夺定量分析/40
目录
第三章旅游活动与区域剥夺的互动/44
第一节核心边缘间旅游活动/44
一、核心边缘区域异质性/44
二、核心边缘间旅游推拉动力/46
三、边缘地旅游客流特征/48
四、边缘地的客源地构成/51
第二节旅游活动便利化区域剥夺/53
一、加速核心边缘间互动/53
二、加快边缘核心的分化/54
三、促进区域剥夺条件的形成/55
四、推动剥夺内容的融入/56
五、增加与剥夺介体的互动/57
六、迎合区域剥夺方式/58
第三节区域剥夺促进旅游活动的表象繁荣/59
一、增加旅游人数/60
二、增进当地居民的旅游热情/61
三、促使政府热衷旅游建设/62
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62
五、保持旅游流平稳/64
六、增大旅游产业规模/65
第四章区域剥夺下的边缘地旅游/67
第一节旅游活动异象/67
一、旺丁不旺财/67
二、日旺夜不旺/75
三、节日旺平时不旺/80
四、观光旺度假不旺/82
第二节客源市场特征/84
一、旅游市场构成/85
二、客源市场特征/87
第三节旅游产业链割裂/89
一、三大支柱产业的非同步性/89
二、酒店业的非协调性/90
三、旅行社业的非协调性/91
四、景区业的非协调性/92
五、旅游业带动作用减弱/93
第四节旅游产品的迎合性/94
一、旅游交通趋中心化/94
二、旅游组织方式散客化/95
三、旅游发展服从化/96
第五节旅游流稳定/97
一、客流年内分布特征/98
二、客流季节性特征/99
三、客流时间分布的相似性/差异性/100
四、客流淡旺季特征/101
第五章旅游剥夺:核心边缘间旅游效应/103
第一节旅游剥夺的内涵及形成机理/104
一、边缘地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归因/104
二、旅游剥夺内涵/105
三、旅游剥夺形成机理/106
第二节旅游生产中的旅游剥夺/108
一、生产模式多主体性产生利己空间/108
二、生产过程自主性为旅游剥夺提供空间/109
三、旅游生产关联性使旅游剥夺成为可能/109
第三节旅游消费中的旅游剥夺/110
一、消费主体异地性引致旅游剥夺/110
二、消费内容广泛性产生旅游剥夺/111
三、消费后果破坏性引发旅游剥夺/111
四、消费过程随意性催生旅游剥夺/112
第四节旅游主体在旅游剥夺中的作用/112
一、政府/113
二、游客/114
三、居民/115
四、企业/115
第五节旅游剥夺形成条件/117
一、以核心边缘关系为基础形成密切的区域联系/118
二、边缘地与核心地的巨大差异使二者形成不对等关系/118
三、边缘地与核心区处于迅速变化阶段且互动频繁/119
第六节旅游剥夺形成机制/120
一、旅游产品公共化机制/120
二、政府行为推进机制/120
三、旅游发展外部效应机制/121
四、游客经济人理性消费机制/122
五、旅游漏损机制/122
第七节影响旅游剥夺的因素/122
一、政策因素/123
二、技术因素/123
三、区域旅游合作因素/123
第八节旅游剥夺的经济学解释/124
一、外部性理论/124
二、漏损理论/124
三、公共产品理论/125
旅游需求的变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改变了区域旅游发展环境。特别是地处发达旅游经济区的边缘地,其地位尤其尴尬。边缘地旅游自身存在一些劣势,如对中心区的依附性大,与区域主体旅游形象、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大,处于中心区的旅游阴影之下等,在劣势因素制约下如何发展边缘带旅游需要新思路。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的区域重构中,边缘地由于与核心区的巨大差异,往往被定位为区域的生态功能区,旅游业成为边缘地优先发展产业,旅游产业能否在边缘地发展中承担支柱产业重任,仍是未知之数。旅游业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被赋予先行地位,旅游业在区域一体化是否起到应有作用,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因此,边缘地旅游发展存在诸多未知领域,需要学界与业界不断探索。本书对核心地与边缘地间形成的单向客源地目的地关系下隐于各种问题表象下的旅游流、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等特殊性进行系统分析,为边缘地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本书在区域剥夺理论基础上考察边缘地旅游发展,围绕边缘地旅游的效应展开研究,对边缘地旅游效应的表象本质、形成机理进行重点分析,后提出发展对策,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核心边缘间的区域剥夺
在“广佛同城化”与“广佛肇一体化”两个层次的区域一体化目标约束下分析广州与肇庆两地区域关系的变化,即核心与边缘结构的演变。问题是,在核心边缘区域关系演变中,区域剥夺在核心边缘相互作用中承担何种角色,起着何种作用?核心边缘间旅游活动也是区域相互作用的重要介体,那么,它在核心边缘结构演变中作用如何?它与区域剥夺关系怎样?区域剥夺的负面作用必然以异象形式存在于边缘地旅游现象中。
2. 区域剥夺下的旅游异象
非对等实体(中心边缘)间的旅游流特有属性造成边缘地旅游的单向流动、人流膨胀、利益转移、人财脱节、时间反常等异常现象。旅游中的异象波及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带来边缘地旅游市场单一、旅游产业链割裂、旅游产品迎合性等弊端。上述弊端是核心边缘间旅游效应的表象,也是边缘地旅游的异象,是区域剥夺在旅游中的表现。
3. 旅游异象的理论解析
提出旅游剥夺理论,具体内容包括:旅游剥夺的内涵与形成机理、旅游生产与消费中旅游剥夺的产生、旅游剥夺形成条件、旅游主体在旅游剥夺中的作用、旅游剥夺形成机制、影响旅游剥夺的主要因素等,并以肇庆边缘地旅游发展实践验证上述观点。以上内容是对旅游剥夺的系统解释,形成研究的核心理论,是对边缘地旅游异象的理论解析。
4. 边缘地旅游发展
从两个角度对边缘地旅游提出发展对策:一是减缓、避免旅游剥夺,通过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引导、旅游剥夺形成条件的控制与形成机制的干扰、参与主体与影响因素的调控来实现目标;二是旅游异象的应对,通过优化市场、协调产业、创新产品、提升质量等措施来实现边缘地旅游发展。本部分是应用旅游剥夺理论来解决边缘地旅游的异象问题。
围绕核心问题对研究内容展开系统分析认为,边缘带旅游业“表面繁荣、实则不力”窘境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旅游剥夺的存在,旅游剥夺是区域剥夺在旅游活动中的活化。本书的内容、观点、方法等具有以下特色。
(1) 以区域剥夺理论分析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提出旅游剥夺理论,并以之解析边缘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体现本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创新特色。
(2) 将边缘地旅游发展放在区域相互作用视角下进行系统考察,扩宽边缘地旅游研究的视角,体现本研究思路的创新特色。
(3) 研究目标着力于解决珠三角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即珠三角一体化中边缘地如何发展、旅游业如何先行问题,体现紧盯区域发展需求的特色。
(4) 对区域剥夺、旅游流、旅游市场等内容采用定量分析,对区域剥夺、剥夺应用进行定性分析,并从多学科视角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体现研究工作的跨学科、多方法特色。
(5) 研究内容以旅游剥夺为核心理论,提出边缘地反旅游剥夺的策略、发展旅游的有效对策,既提出新理论,又用于解决肇庆问题,体现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色。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广东省社科“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也是作者在肇庆工作以后对肇庆旅游发展的系统思考。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肇庆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企业调查、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咨询相关专家等,无一不是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有印象的是,大晚上带着学生到肇庆酒吧街去做市场调查,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书中许多观点已在相关刊物以论文形式发表,成书时作者做了更新。作者才疏学浅,本书内容还存在瑕疵,如旅游剥夺理论是基于广州与肇庆案例下推导出的理论认知,尚没有经过其他地区的实践验证,且缺少该理论的定量分析。因此,书中错误与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前人的研究与同仁、同学的帮助。书中引用了较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边缘地理论方面,作者研读了较多的文献,但只是选择性地将其中合乎本书主题、较新的文献挑选出来,作为参考文献进行了标注,但挂一漏万的情况是存在的,还望同行们谅解。同时要感谢我的学生林顺芳等同学,他们帮助我做了大量的野外调研与数据处理工作。还要感谢我的同事、学业导师、出版社编辑等的大力引导、鞭策、帮助与支持,这才有本书的出版。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与亲友,没有他们的关心与支持我也完成不了本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