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573778
·《 百家讲坛》系列讲座
整理自《百家讲坛》系列讲座,主讲人马骏杰教授带我们走近林则徐,解读其身上不为人知的优秀品质。
·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 教育读本
深度挖掘林则徐的为官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做官清廉、做文清逸、做人清朗的“林青天”,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标杆。
·内附林则徐家书、诗文及书法赏析!
内附林则徐翰墨,直观感受其书法的端整遒美,笔力挺劲,墨气鲜润。从字里行间中感受林则徐的人格魅力。
章 幼承家学的青年才俊
喜结良缘
良师益友
第二章 林则徐独特的为官之道
“千里马”终于“伯乐”,林则徐初入仕途
抵制官场流弊,做官清正廉明
独创考核办法,为国广揽人才
言从法随,严管下属
体察民情,为民解难
第三章 广交英才,朋友遍天下
与大学士肝胆相照的友谊
志同道合两知己
同舟共济“战友情”
第四章 开眼看世界
心怀鬼胎的“阿美士德”号
写给英国女王的长信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五章 锐意改革,勇于开拓
改革漕政
新法赈灾
亲试早稻
第六章 勤政为民,清名大著
法情并重,获誉“林青天”
力避冤狱,“纠错高手”林则徐
断案有方,审结陈年积案
澄清事实,解决棘手“民告官”
第七章 林公的艺术才情
林则徐的诗作
“苦练”“钻研”书法有成
第八章 皇宫密谈
临危受命
“铁肩担道义”
第九章 尽心竭力为禁烟
宣传鸦片危害
亲力亲为,推广戒烟药方
“斗法”中外烟贩
威震中外的“虎门销烟”
第十章 运筹帷幄,钦差大臣的御敌之策
实力悬殊的海军战队
整饬海防
与侵略者的初步较量
第十一章 道光皇帝的始信终弃
“东方远征军”来了
未被采纳的中肯建议
第十二章 身遭贬黜,仍为国效力
抗敌前线,筹划海防建设
漫漫戍边路,“戴罪”仍立奇功
第十三章 “星斗南”:林则徐死因之谜
第十四章 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可贵“财富”
附录
林则徐诗选
林则徐文选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生平大事年表
前言
林则徐是一位在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虽然是封建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能臣,但他身上闪现出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品质。他站在中国社会变革的拐点上,睁眼看世界,挺身抗侵略,以铮铮铁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他身处内外交困的环境中,背负朝廷的辱压,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致力于边疆的屯垦事业和水利建设;他面对没落社会的世俗,洁身自好,刚正不阿,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延续和发扬;他置身民族的苦难之中,以极大的同情和关怀之心,为民谋利,锐意改革,努力改善民生。总之,林则徐在中国社会加速滑向没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即将笼罩中国大地的关键时刻,发出了民族抗争的先声。林则徐的功绩和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和颂扬。
2015年是林则徐诞辰230周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组的孟庆吉编导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在林则徐不平凡的一生中,还有许多事迹不为人知,在林则徐身上还有许多优秀品质未被“发掘”,有必要做一系列节目让公众知晓,产生社会效益。于是他选定了《走近林则徐》这一选题,并确定由我来担任主讲人。
孟编导之所以选中我,不仅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军事史,对开启中国近代史之门的鸦片战争以及颇有战略战术思维的林则徐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更因为我和孟编导之间有过愉快而又成功的合作——2014年由孟编导指导、由我主讲的两档节目《甲午!甲午!》和《中国故事·爱国篇之邓世昌》,得到了栏目组的充分肯定和全国电视观众的好评。2015年年初,在那尔苏制片人和孟庆吉编导的信任和鼓励下,我开始再次走近林则徐,并深入林则徐的内心世界,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对我来说,讲述林则徐虽然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但是,林则徐毕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的“虎门销烟”“抗击侵略”“兴修水利”“屯垦戍边”等事迹在社会上已耳熟能详,如果电视节目依然把这些事迹拿来重述一遍,而没有新意,就有“炒冷饭”之嫌,就很难打动电视观众,栏目组交给我的任务也就不能圆满完成。所以,我在备课时给自己规定了三条原则:深挖深研、求新求细、有条有理。
所谓“深挖深研”,就是要广泛涉猎史料,在文献典籍中挖掘素材,并进行深入研究。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用为通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把林则徐的事迹讲述出来,把对林则徐人生的感悟阐发出来,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所谓“求新求细”,就是要在大量史料中进行仔细的耙梳和辨别,选择那些既典型又新颖的案例进行剖析,用生动的细节吸引和打动观众。所谓“有条有理”,就是要以主线贯穿节目,以思想统领内容,善于概括和总结,使观众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感悟道理。
三条原则虽然不多,但要做得恰到好处却是相当困难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进一步研究了林则徐的书信、奏折、诗词等文稿,参考了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若干属于我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情感始终努力与林则徐的内心世界相连接,体味林则徐的喜怒哀乐,总结他的人生结论。经过半年的努力,十集节目终于录制完成,并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节目的质量如何,观众自有公论,我所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如何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感受。
《走近林则徐》的书稿是在我讲稿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电视系列节目的特点与书籍不同,它既有各集间内容的贯穿与统一,又有各部分内容的独立和跳跃;既注重人物经历的完整性,又有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进行的片段式设计。所以要形成书稿,还必须对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扩充。书稿的修改和完善,在耗去了我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得以完成,并在节目播出之后付梓。这不仅因我在教学科研以及大量事务性工作之余付出了艰辛努力,更因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提供了热诚帮助和高效率的工作,这是我要衷心感谢的。
修改后的《走近林则徐》,既保持了电视节目的形式设计和语言风格,又做到了以下几点:
,史料的引用和分析更加完整。由于电视节目的时长限制,主讲人在引用和分析史料时,只能选择部分而不能选择全部,有些分析只能点到为止,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只能忍痛割爱。补充后的书稿克服了这一不足,一些重要史料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第二,案例的选用和展现更加丰富。林则徐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留在档案史料中的精彩事迹十分丰富,节目由于时长的限制,只能选取那些代表性的例子加以分析,有许多同类而过程和情节完全相异的案例无法展开,书稿则有充足的空间完成这一任务,所以我尽可能把那些鲜为人知的精彩事例补充于文字当中,使林则徐的形象尽可能丰满和生动。
第三,观点的提炼和阐释更加学术性。史学界对林则徐的长期研究,形成了海量的研究成果。我备课的过程,既是从史料中提炼观点的过程,也是对各种观点进行甄别的过程。电视节目中梳理的观点,都是经过提炼和甄别后的结论性东西,而提炼和甄别过程则因节目设计的需要被忽略了。书稿适当地把这一缺失的过程进行了弥补,使得出的结论更具逻辑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电视节目由于媒体手段的辅助和编导们精心的设计,使讲述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书稿由于补充和完善,使文字更加理性和思辨,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但愿这样的设计和构思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索和阅读上的快感。
马骏杰
丙申冬于山东烟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