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5233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通。
如今,在这个地球上,暴力事件频发,人们的仇恨、矛盾、对立上升到一定程度,似乎必须酿成流血事件才算得以发泄。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和动力,我们完全可以从提升内在自我出发,改善这个局面,改善人类社会的未来,缔造永久的和平。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来学习非暴力沟通方式,使用这种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对方的请求,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和真正的和谐共处。这,并不是天方夜谭。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沟通解决冲突的*实践之一,它的培训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非暴力沟通》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书籍。
这次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制作了珍藏版,致力于使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推广。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培育对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和谐互助。在使用爱的语言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爱的能力。
目录
001 译序
004 前言
001 章 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015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025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037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047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063 第六章 请求帮助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085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105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我们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119 第九章 爱自己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133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在我看来,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153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我们都知道,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163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
177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有一天晚上,当我向我的儿子布莱特指出他没做好家务活时,他反驳说:“爸,你想想,你是不是倾向于指出问题,而很少肯定我?”他的话在我脑海中盘绕了许久。
186 后记
189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90 编后记
(摘自东东网评论)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眼被这个低调又有些学术的名字吸引住-在一整排都是“攻心说服力”“一秒钟搞定..”“看穿人心”这样字眼的书架里。在我看来,沟通是爱与关怀的艺术,而不应成为势利者的诡计。
书如其名。非暴力沟通是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以期达到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尤其是面对一个情绪化的,“难相处的”,甚至是愤怒的对象时。或者是面对冲突,误解和似乎难以化解的冷漠之高墙。
而不是教会你厚黑学的手腕或者各种花哨的技巧,以期在争辩是非中“赢得”胜利或是在与他人交往时取得利益。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非暴力沟通(此书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手册。它教你学会如何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享受畅快的沟通,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宁静!这本书不错。不过,如《圣经》所讲,阳光之下并无新事。“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孔子在两千年前强调的“仁”,秉持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沟通,这不比“非暴力”更亲切吗?谷园的《人生四书》中对于孔子教给人们的沟通方式有详细的归纳和解读,非常实用深刻,可以参照一读。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munication(简写《非暴力沟通》)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1简介《非暴力沟通》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非暴力沟通》还认为,我们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非暴力沟通》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1] 2简史1.《非暴力沟通》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1963年提出。 2.*早是在1960年代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
让爱自然流露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感触。语言很奇妙,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听说读写都与它紧密相连,*重要的是我们依靠用它来表达内心,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是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之一。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在读这本书之前,尽管我知道语言的作用和能力,却没有揣摩过语言中的暴力成分和破坏作用。非暴力沟通会让我们来选择让自己的语言成为窗户,或是墙。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
这是一本关于帮助我们改善沟通的书,但这不是一本帮我们训练口才的速成教材,也不是指导我们在商战中为自己获取利益的沟通宝典,也不是教我们解读、操控身边人的读心大法。
这本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心中有爱的人;只只用于仍有情感,仍有良知的对象;只适用于不在乎到底谁对谁错,谁赢谁输的场合。但是,这本书的可贵在于,它耐心又深刻的教会我们用被爱点亮的理性细心并客观的观察身边的人,以滤除了所有傲慢与偏见,解脱了爱的枷锁的事实与感受来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共同正视自己的情感,认清感受的根源,并勇敢的表达自己,也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共同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让爱自然流露。
这本书写给心中有爱的人,用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和你真心祝福的人共同分享吧!
很喜欢~书的质量也非常好~纸张比一般的书厚实~作者给出的改善沟通方式的建议也非常实用、具可操作性~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家人、爱人还是朋友,其实可能很多人都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往往出发点是好的却伤害了别人,或者造成误会,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该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2006年获得和平之桥奖——因为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贡献。这本书真是物有所值~真的很喜欢~
一本在家里看完的书。之所以感触很深,是因为自己是个不会沟通的人。虽然我时常滔滔不绝,但这种倾向常常不是为了沟通。沟通,应该是基于彼此真实状态的了解。 在个人成长小组中做过好几次“包容性替身”的游戏。一方面,发现纯然地去听,了解对方的感受真的很难,时常就加入了自己的分析或者经验;另一方面,在对方的反馈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符时,我的模式是马上切断沟通的渠道,选择沉默。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而每一个阶段中的用词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观点,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对方的指责。这些看起来略微刻板的交代,让一直对纯然的表达有疑虑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何解释清楚缘由的同时,又不给对方压力呢?试举书中一例: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甲与乙的表述之间,哪个是纯然的表达就很明了。 这里要把握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任何的情绪都是因自身而起。所以,我们表达的需要也应该基于自己。我们今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谈起之前的一次沟通。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关系的亲密,我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地退行。一次在我倾诉焦虑的过程中,她无心的一句话语,唤起了我心中早期儿时的“被抛弃感”。在这种“被抛弃”恐惧的席卷下,就如文中*初提到的那样,我启用了“冷漠”的防御机制。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她。在几个小时的斗争之后,又进行交谈时,我痛苦地流下眼泪,坦陈自己的那种“被抛弃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对方的支持(其实这个表述仍然不够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谅解。今天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其实如果一开始我就直接表达她会更能接受。哎,旧有模式真的是很难打破,我还在学习。 在谈完自我的表达之后,再说到倾听。大家都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缺乏的是倾听,但从切身的感受来说,这个并不容易做到。书中列举了一些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个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而如何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倾听呢?作者认为还是经由全身心的倾听,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顺序,将对方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能获得*效果。 总之,在我看来,全篇虽然属于实用性的范畴,但不同于一些成功学或社交学的书,对关系的把握是基于对人的真实存在的尊重,所以读起来很有共鸣。
读罢此书后,我才知道我是一个很“暴力”的人,经常用言语伤害*亲的人。看完书后,我还没有习惯非暴力沟通,又忍不住想过去那样对妈妈使用语言暴力。我现在想来,真是羞愧难当。还好有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办法改变我错误的沟通方式。尽管整一个讲话的过程分几个步骤,似乎繁琐,实则很有好处。
晚饭时间刚和朋友闹过别扭,不开心的心情弥漫了整个身体,脑子里充满了“你是猪”“你是个笨蛋,我再也不想理你”的结论,我估计他可能还不知道吧,于是气鼓鼓的抓起书,想凭籍阅读来抚慰高涨的情绪风波。
才看了几篇,我就惊讶的发现,原来在生活中,我们一直执著于扮演“暴力熊”,某某在某个行为上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时,马上就会被“上纲上线”的定义为某个错误,或某个品性不好,自以为是的观念让我们丢失了客观公正的态度,而指出某个错误让我们自以为“正确”,我们忘记了沟通是基于爱与信任,每个行为和语言的背后,都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动机。
很庆幸自己能够发现这样一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沟通语言和沟通方式,虽然每时每刻都做到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至少可以保持觉察,把爱与理解的种子种在身边,不再当一只“暴力熊”。
因为喜欢看书,买过许多心理学书,包括为人处世的书籍,但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沟通中问题症结所在,这一本书让自己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直没正视内心潜意识的暴力与愤怒,于是不管怎么压抑自己不要发怒,要好好沟通,都事与愿违,看了这本书,终于找到了沟通的方式,希望这本书可以鼓励自己实现有效非暴力沟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