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75557
译林“有声双语经典”原版引进美国教育专家特为学生编写的英语名著,精选贴近中国学生英语习得水平的经典作品。丛书臻选优质中文译本,配以导读、作家作品简介和插图,并聘请资深高考听力卷主播朗读英语有声书。有声书播放平台操作便捷,只需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下载。丛书选目涵盖各国经典文学作品,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英语听读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长文导读推荐。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或《侠隐记》)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诸多历史小说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一部作品,开创了法国历史通俗小说的先河,曾数十次被翻拍成电影。
外省贵族子弟达塔尼昂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身来到巴黎,与三个性格迥异的火枪手结为至交。为了维护王后的名誉、挫败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阴谋,他们一同前往英国执行秘密任务,不想却落入了红衣主教布下的天罗地网。在风云变幻的路易十三王朝,他们设法在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中保全自身,但还要维护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忠诚、荣誉和自由。
第1章 达塔尼昂
第2章 观众
第3章 国王的火枪手
第4章 宫廷里的阴谋
第5章 陷阱
第6章 伯纳修先生
第7章 阴谋升级
第8章 旅程
第9章 米拉迪
第10章 舞会
第11章 返回
第12章 英国的和法国的
第13章 米拉迪的秘密
第14章 一个可怕的设想
第15章 长官
第16章 修道院
第17章 结局
CHAPTER 1 D’Artagnan
CHAPTER 2 The Audience
CHAPTER 3 The King’s Musketeers
CHAPTER 4 A Court Intrigue
CHAPTER 5 A Mousetrap
CHAPTER 6 Monsieur Bonacieux
CHAPTER 7 The Plot Thickens
CHAPTER 8 The Journey
CHAPTER 9 Milady
CHAPTER 10 The Ball
CHAPTER 11 The Return
CHAPTER 12 English and French
CHAPTER 13 Milady’s Secret
CHAPTER 14 A Terrible Vision
CHAPTER 15 Officer
CHAPTER 16 The Convent
CHAPTER 17 The Conclusion
每一个灯光漫溢的夜晚(黄蓓佳/文)
去年开始,京东图书商城的运营者们在网上做了一档很不错的栏目,叫作“大咖书单”,我记得是在第四期时,我为这份书单推荐了两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和《奇风岁月》,到第七期又推荐了两本,《老师,水缸破了》和《天虹战队小学》。回过头一想,赫然惊觉,两次推荐的四本书,居然都是出自译林出版社。潜意识里我对这家出版社是有多偏爱啊,我那么自觉自愿地、一往无前地做了译林社的一名“吹鼓手”。
没有办法,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道理可讲。
喜欢译林出版社的书,其实是因为我喜欢外国文学作品。细究起来,我对外国文学的热爱,源自童年那个无书可读的时代。我在扬子江边一个小小的县城长大,我父母工作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县中,县中图书馆多少有一些藏书,“文革”开始的那一年,书籍和老师们一同被揪出来示众,之后老师们游街,图书拉到操场一把火烧毁。图书馆主任“火中抢栗”,偷出一纸箱运回家中。主任的儿子跟我小学同班,因此我沾了他的光,把他父亲秘藏的小说书一本一本地搬运出来,在一双双黝黑的小手中辗转一圈之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放回去。那位图书馆主任可能比较“崇洋媚外”,弄回家的小说大都是世界名著,我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时年幼,读书不求甚解,又因为是背着大人们的“偷阅”,读书过程基本是囫囵吞枣。很多书传到我手里的时候缺头少尾,只剩下中间三分之二的篇幅,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急得我抓耳挠腮。页码齐全的书,抓到手里翻开就读,书名是什么,作者何人,很奇怪地忽略不计,一点儿不想知道。及至十年之后我上了大学,外国文学开禁,我在北大图书馆发疯一样地狂读名著时,时不时会在心里惊叫一声:这本书不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吗?于是,嗅着书中陈年纸张散发的潮湿气味,心里涌出一种老朋友失而复得的狂喜。也有一些书,童年时候莫名其妙地读过了,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它们就这样永远地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像无数消失在我生命旅途的朋友和家人。
高二那年,妹妹的同学借了我一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我的生命中,那是一次飞跃,此后的这么多年我以文学为生,应该与那一次的阅读震撼有关。书中的那个哥萨克人格利高里,很长时间中成为我欣赏男性的标准。书中描写的顿河风光,至今都在我的脑子里鲜活和闪亮。
十九岁,我在农场插队。一个飘雪的冬夜,农场宣传队在场部排练节目时,电突然停了,礼堂里一片漆黑。一个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农场工人对我们说:“我来讲个故事吧。”他讲的那个故事叫《茶花女》。一直到今天我都觉得那个晚上的情景像梦。在那个不准读书的年代,那个没有文化的乡村,初小没有毕业的农民居然讲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那个漆黑凄美的冬夜,从此也深深刻印到我的记忆之中。那是我第一次领略悲剧作品的魅力。几年之后,时代剧变,我买到了《茶花女》的小说,听过了《茶花女》的歌剧,看过了同名电影,我从一切形式的《茶花女》中寻找那个雪夜的感觉,然而再不可能,最好的都是唯一的。
一九七八年初春进入北大,那一年外国文学还没有开禁,北大图书馆里辟出很小的一个房间作为“外国文学阅览室”,每星期三的下午,允许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学生,凭学生证进入阅读。我的印象中,那间阅览室只能容纳十几二十几个学生,每次开放,排在前面的同学才有机会被老师放进门去。于是那一年的“星期三”成了我们的排队日,匆忙吃过午饭,碗都来不及洗,拔脚往图书馆飞奔,一行人安静地在阅览室门外排队,等待两点钟开门放人。除却寒暑假、节日、有课的日子、有重要活动的日子,剩下的“星期三”并不是很多,所以每一次的阅读时间弥足珍贵。一书在手,全身心地扑上去吞食,每每到五点钟闭馆交书,站起身来,头晕目眩,虚脱的感觉。那种阅读,耗出去的不仅仅是脑力,还有巨大的体力。
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重印外国文学名著。刚开始的时候人多书少,全班同学轮流着到海淀新华书店通宵排队购书。那时年轻,通宵不眠为了买一本书,丝毫不觉辛苦。慢慢地书越出越多,时常到书店转悠,冷不丁地就碰上新书上架。排长队是不必了,痛切的感觉是口袋里钱太少。那时发下的心愿是哪一天发了财,可以把书店里的新书都掳回来。转眼三十年过去,谈不上发大财,买书是可以不计价钱了,可是看着书店里铺天盖地的图书,想到书架上还有很多书不及阅读,解囊的兴致少了许多,挑挑拣拣,带个一两本回家,心中并没有太多欣喜。人生的悲哀真正是无处不在。
还是回到一九七九年。印象之中,《世界文学》《外国文艺》《译林》这些杂志都是在那时候陆续复刊和创刊的。这些刊物着重介绍外国现当代文学,并且以中短篇幅的为主,对于习惯了阅读古典长篇的我们,眼前似乎又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同班同学陈建功有一次读到格雷厄姆·格林的短篇《永远占有》,佩服得五体投地,双眼发光地跑来跟我们说:“我真想跪在格林面前向他致敬!”
童年的阅读实在重要,它奠定了一个人终生的阅读口味。检点我书架上的书籍,百分之八十是外国文学作品。我曾经订阅过的刊物,有《世界文学》《外国文艺》《译林》《译文》《世界电影》……统统跟外国文学有关。几十年中,每一个灯光漫溢的夜晚,阅读这些缤纷华彩的文字,感觉世界离我很近。文字中写到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心灵去过的地方。我占有了这些作品,我就占有了这个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译林社出的每一本书,无论是社科类的,还是人文类的,都值得读者收藏。而在译林社所出的文学类图书中,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又属精品中的精品,比之国内大多数专业少儿社所出的图书,译林社的视野更宽,选择标准更高,口味也更纯粹。很敬佩译林社的众多编辑们,他们敬业而又专业,总是能从全世界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中挑选出最值得国人阅读的那一部分,延请最好的翻译家、最好的画家和设计师,做出一本又一本端庄而精致的图书,送到读者的面前。每次徜徉在灯光明亮的书店,或者打开手机上网搜索,译林社的新书总是我最中意的目标,我信赖译林社的出品,而且基本上不会失望。
翻开这套“有声双语经典”的书目,里面的作家和作品都是我熟悉的名字。有些书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各种侥幸落入我的手中的,有些是读大学时列入必读书单需要细读的,还有一些,比如《小王子》,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少年和青年时代居然都错失了它们,是我在人到中年之后才补读完成。更有一部分,年轻时读过,花甲之年又重新捧起,是为了重温之后可以为我的小外孙女们详细讲解。在此我愿意把这些书目推荐给小读者们,是因为这样的一套书当之无愧地应该成为你们最好的朋友,会帮助你们更加优雅地长大。
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而且是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
——金庸
大仲马之于小说,犹如莫扎特之于音乐,已达艺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人能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和剧本。
——萧伯纳
你宛如伏尔泰再世。在这受尽耻辱噤若寒蝉的法兰西,你是我们*的安慰。
——雨果
第1章 达塔尼昂
年轻人趾高气扬地端坐在他那匹黄马的背上,来到了法国的默恩镇。他一只手搁在剑柄上,警觉地注视着四周是否有人嘲笑他或他的马。
这匹马是他年迈的父亲送给他的礼物。它是匹老马,瘦骨嶙峋,毛色深黄,身后拖着一条秃尾巴。走路时,它的头垂到膝盖以下,好像随时准备停下来吃草。看到那姿态僵硬的年轻人和瘦弱的马,有些人不禁发笑,但没有人敢得罪那面露凶色的家伙。
这个年轻人带着父亲的一封信,从法国南部加斯科涅地区的一个小镇出发,来到巴黎,希望能加入国王的火枪手队。他的父亲是火枪手队长年轻时候的旧相识,在信中力劝这位德·.特雷维尔先生尽其所能帮助自己的儿子。
达塔尼昂翻身下马,这时耳边传来清晰的笑声。他目光敏锐地环顾四周,看到三个人。一位黑头发的高个儿贵族盯着达塔尼昂的马,边看边对他的朋友们说了些什么,随即发出粗鲁的笑声。
达塔尼昂冲上前去。“你们是在嘲笑我的马吗?”他质问道。
贵族一脸不屑地将达塔尼昂从头打量到脚,终于开口说话:“我很少笑,但我想笑就笑,我有这个权利。”
达塔尼昂拔出剑喊道:“但我觉得你现在没有这个权利!”那个贵族没理会他,径自转身,走回小旅馆。达塔尼昂紧随其后,但贵族的朋友们袭击了他,拦住了他的去路。他们用铁锹和棍子打他,直到把他打昏过去。
旅馆老板派仆人出去把年轻人抬进屋内。他们把达塔尼昂放在床上,在他头上缠上破旧的绷带。接着,旅馆老板匆忙赶到贵族的身边。“阁下,您安然无恙吗?”他问道。
“毫发无损,”贵族答道,“看到一个冒失鬼被打不会给我带来任何伤害。他会恢复吧?”
“会的,”旅馆老板说,“他已经恢复了一些,甚至还叫嚣着要再次挑战您。我们检查了他的随身物品。他有足够的钱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一阵子,接受我们的照顾。他身上还有一封写给德·特雷维尔先生的信。”
贵族严厉地看着旅馆老板。“你确定吗?”
“噢,是的,”那人说,“这封信就塞在他的斗篷里,而斗篷就在厨房里他的一堆物品中。”
“谢谢,”贵族说,“请把我的马牵来。”
接着,贵族去了厨房,在那儿待了一小会儿后,准备离开。达塔尼昂强打起精神,摇摇晃晃地走到窗前,打算要求贵族与他决斗。
他看见贵族骑在马上,正和马车里的一位漂亮女士交谈。达塔尼昂被那位年轻的女士吸引住了,把其他事都忘到了脑后。他把身子探出窗户,想看得更清楚些,恰好听到了他们谈话的一些内容。
“到英国去,米拉迪,”贵族命令道,“如果白金汉公爵离开伦敦,请立即通知红衣主教大人。”
“就这些吗?”女人问道。
贵族递给她一只盒子。“其他的吩咐都在这里了,等你过了英吉利海峡再打开。出发吧!”
“那你呢?”她问道。
“我去巴黎。”他说。然后,他掉转马头,沿着道路疾驰而去。女人的马车飞快地向相反的方向驶去。
“巴黎,”达塔尼昂默念着瘫倒在地板上,“我会在巴黎找到你的。”
达塔尼昂的伤口愈合得很快,但他的脾气丝毫没有好转。发现信不见了,他就在旅馆里横冲直撞,大喊大叫,挥舞着他的剑。
“哦,先生,”旅馆老板颤抖着哀叹,“这封信肯定是被你挑战过的那个人拿走了。他听到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名字时,似乎很不高兴。”
“那么他就是一个小偷,我会在巴黎找到他的。”达塔尼昂说着,骑上他黄色的马离开了。
就在巴黎城外,达塔尼昂卖掉了他的马,徒步进入巴黎,一心要找到德·特雷维尔先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