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54030
内容简介
《梁书》,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纪传体。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贞观十年成书。记梁武帝天监元年至敬帝太平二年共五十六年历史,为现存有关梁史较为原始的记录。体例近于萧子显《南齐书》。本纪中武帝事略居其半。列传共收三百十二人,类多先叙历官,中叙行事,末载诏典。又以儒林、文学二目分立,新设止足目,类似前史良吏目,而良吏目仍与并存。诸夷传载周边国家、民族凡三十二,较《宋书》为多,有裨于中国与西南亚关系史研究。惟曲笔讳饰与记事漏略颇多,尚有赖于《南史》与《资治通鉴》以考求其事。
目 录
梁书目录
卷一本纪
武帝上
卷二本纪第二
武帝中
卷三本纪第三
武帝下
卷四本纪第四
简文帝
卷五本纪第五
元帝
卷六本纪第六
敬帝
卷七列传
太祖张皇后高祖郗皇后太宗王皇后高祖丁贵嫔高祖阮修容世祖徐妃
卷八列传第二
昭明太子哀太子愍怀太子
卷九列传第三
王茂曹景宗柳庆远
卷十列传第四
萧颖达夏侯详蔡道恭杨公则邓元起
卷十一列传第五
张弘策庾域郑绍叔吕僧珍
卷十二列传第六
柳恢弟忱席阐文韦睿族弟爱
卷十三列传第七
范云沈约
卷十四列传第八
江淹任防
卷十五列传第九
谢脏弟子览
卷十六列传第十
王亮张稷王莹
卷十七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马仙埤张齐
卷十八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
卷十九列传第十三
宗央刘坦乐蔼
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陈伯之
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王瞻王志王峻王睐子训王泰
王份孙锡佥张充柳惮蔡撙
江蓓
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
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
长沙嗣王业永阳嗣王伯游衡
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
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昂昱
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
周舍徐勉
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
范岫傅昭弟映萧琛陆杲
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
陆倕到洽明山窟殷钩陆襄
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之平之横夏侯直弟夔
鱼弘韦放
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顾协徐搞鲍泉
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
袁昂子君正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兰钦
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王僧孺张率刘孝绰王筠
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弟纉绾
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子显子云
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江革
卷三十七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何敬容
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二
朱异贺琛
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元树元愿达王神念杨华
羊侃子鹍羊鸦仁
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到溉刘显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
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刘毁宗懔王承褚翔萧介从
父兄洽褚球刘孺弟览遵刘潜弟孝
胜孝威孝先殷芸萧几
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弟厥傅岐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江子一弟子四子五张嵊沈
浚柳敬礼
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世祖二子
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
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
胡僧佑徐文盛杜嶎兄岸弟幼安
兄子禽阴子春
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
滕昙恭沈崇傃荀匠庾黔娄吉
扮甄恬韩怀明刘昙净何炯庾
沙弥江紑刘霁褚修谢蔺
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伏曼容何佟之范缜严植之贺
场司马筠卞华崔灵恩孔愈卢
广沈峻太史叔明孔子祛皇侃
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
到沆丘迟刘苞袁峻庾于陵弟
肩吾刘昭何逊锺嵘周兴嗣
吴均
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
刘峻刘沼谢几卿刘勰王籍何
思澄刘杳谢征臧严伏挺庾仲
容陆云公任孝恭颜协
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何点弟胤阮孝绪陶弘景诸葛璩
沈颤刘惠斐范元琰刘吁刘亩
庾诜张孝秀庾承先
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顾宪之陶季直萧睬素
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
庾摹沈瑀范述曾丘仲孚孙谦
伏佢何远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
海南东夷西北诸戎
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武陵王纪临贺王正
德河东王誉
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
庚景
百衲本梁书跋张元济
卷一本纪
武帝上
卷二本纪第二
武帝中
卷三本纪第三
武帝下
卷四本纪第四
简文帝
卷五本纪第五
元帝
卷六本纪第六
敬帝
卷七列传
太祖张皇后高祖郗皇后太宗王皇后高祖丁贵嫔高祖阮修容世祖徐妃
卷八列传第二
昭明太子哀太子愍怀太子
卷九列传第三
王茂曹景宗柳庆远
卷十列传第四
萧颖达夏侯详蔡道恭杨公则邓元起
卷十一列传第五
张弘策庾域郑绍叔吕僧珍
卷十二列传第六
柳恢弟忱席阐文韦睿族弟爱
卷十三列传第七
范云沈约
卷十四列传第八
江淹任防
卷十五列传第九
谢脏弟子览
卷十六列传第十
王亮张稷王莹
卷十七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马仙埤张齐
卷十八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
卷十九列传第十三
宗央刘坦乐蔼
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陈伯之
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王瞻王志王峻王睐子训王泰
王份孙锡佥张充柳惮蔡撙
江蓓
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
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
长沙嗣王业永阳嗣王伯游衡
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
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昂昱
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
周舍徐勉
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
范岫傅昭弟映萧琛陆杲
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
陆倕到洽明山窟殷钩陆襄
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之平之横夏侯直弟夔
鱼弘韦放
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顾协徐搞鲍泉
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
袁昂子君正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兰钦
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王僧孺张率刘孝绰王筠
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弟纉绾
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子显子云
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江革
卷三十七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何敬容
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二
朱异贺琛
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元树元愿达王神念杨华
羊侃子鹍羊鸦仁
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到溉刘显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
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刘毁宗懔王承褚翔萧介从
父兄洽褚球刘孺弟览遵刘潜弟孝
胜孝威孝先殷芸萧几
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弟厥傅岐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江子一弟子四子五张嵊沈
浚柳敬礼
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世祖二子
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
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
胡僧佑徐文盛杜嶎兄岸弟幼安
兄子禽阴子春
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
滕昙恭沈崇傃荀匠庾黔娄吉
扮甄恬韩怀明刘昙净何炯庾
沙弥江紑刘霁褚修谢蔺
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伏曼容何佟之范缜严植之贺
场司马筠卞华崔灵恩孔愈卢
广沈峻太史叔明孔子祛皇侃
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
到沆丘迟刘苞袁峻庾于陵弟
肩吾刘昭何逊锺嵘周兴嗣
吴均
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
刘峻刘沼谢几卿刘勰王籍何
思澄刘杳谢征臧严伏挺庾仲
容陆云公任孝恭颜协
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何点弟胤阮孝绪陶弘景诸葛璩
沈颤刘惠斐范元琰刘吁刘亩
庾诜张孝秀庾承先
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顾宪之陶季直萧睬素
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
庾摹沈瑀范述曾丘仲孚孙谦
伏佢何远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
海南东夷西北诸戎
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武陵王纪临贺王正
德河东王誉
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
庚景
百衲本梁书跋张元济
前 言
“二十四史”上自《史記》,下迄《明史》,記載了從傳説中的五帝時代到清朝初年約四千餘年中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權威、詳細的史學作品。
清代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間刊行的“欽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夠審慎,存在誤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脫失的情況,而且,由於殿本的編纂官皆屬御用史官,不得不爲帝王所左右,史實記錄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時,又出現了由各省官書局刊刻的局本,廣爲流傳,但仍以殿本爲依據,存在不少問題。
民國初年,張元濟先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推出了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除《舊五代史》、《元史》、《明史》以明清時的版本作爲底本外,均以宋元版爲主要底本。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歷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致公認爲“中國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問世以來,曾數次被影印出版,惜多爲宣紙綫裝本,價格不菲,不便學者購藏利用;其餘則以縮印本居多,其中質量較好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商務印書館的精裝二十四冊本,但年代既久,流傳益少,已屬罕見。爲滿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讓更多的文史愛好者接觸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決定將之再度影印出版。
本次影印,將每部正史單獨製作,採取每頁分上下雙葉的形式印製,並爲每部正史編製了分卷目錄。需要説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編製目錄時,爲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盡可能地體現其與殿本、局本等其他系統傳本的差異,原則上均依原書卷端著錄,部分保留了原書中使用的簡體字、俗體字及異體字等。對原書中有目無傳或有傳無目等情況,不予變動,僅對極個別處出現的明顯衍、漏、誤字等情況進行了修改。不當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清代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間刊行的“欽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夠審慎,存在誤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脫失的情況,而且,由於殿本的編纂官皆屬御用史官,不得不爲帝王所左右,史實記錄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時,又出現了由各省官書局刊刻的局本,廣爲流傳,但仍以殿本爲依據,存在不少問題。
民國初年,張元濟先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推出了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除《舊五代史》、《元史》、《明史》以明清時的版本作爲底本外,均以宋元版爲主要底本。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歷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致公認爲“中國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問世以來,曾數次被影印出版,惜多爲宣紙綫裝本,價格不菲,不便學者購藏利用;其餘則以縮印本居多,其中質量較好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商務印書館的精裝二十四冊本,但年代既久,流傳益少,已屬罕見。爲滿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讓更多的文史愛好者接觸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決定將之再度影印出版。
本次影印,將每部正史單獨製作,採取每頁分上下雙葉的形式印製,並爲每部正史編製了分卷目錄。需要説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編製目錄時,爲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盡可能地體現其與殿本、局本等其他系統傳本的差異,原則上均依原書卷端著錄,部分保留了原書中使用的簡體字、俗體字及異體字等。對原書中有目無傳或有傳無目等情況,不予變動,僅對極個別處出現的明顯衍、漏、誤字等情況進行了修改。不當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