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012489
● 媲美《前世今生》的业力与轮回阐释经典之作,在美国畅销100多万册
● 埃德加·凯西是美国著名灵疗大师,被誉为“美国先知”“睡着的预言家”
● 为灵魂转世提供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以患者病例展示出处方的惊人疗效
● 数千份现存的解读治疗病例,令医学权威刮目相看,震惊了整个世界
迄今保存着的数千卷微缩胶片证实了书中埃德加·凯西经过解读给以诊断、开出处方,治愈从未谋面的病人的能力。他被称为“弗吉尼亚海滨市奇人”,他的成功令医学权威刮目相看,甚至震惊了整个世界。
杰米那拉博士以“生命解读”为基础,通过精神分析学对人的过去行为进行深度分析研究。“解读”中包含了对在求助个体的生活环境中或遗传上找不到起因的多种问题的阐释。她的分析感知能力以及对广为人知的心理问题的可能解答的剖析,将整个主题从对原始愚昧的思考转化为令人起敬的严肃研究。
本书是杰米那拉博士对这些疗愈案例的总结报告。她讲述了如何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藩篱,洞穿接受治疗者的经历,展示妙手回春的疗愈和精准的预言,正是这一切使得凯西成为近代*杰出的治疗师。
本书不但有作为研究个案历史的文献,也有让读者不忍释卷的精彩故事。其中引人入胜的是“健康问题”“亲子关系”“婚姻与女性命运”,以及“职业才能的根源”等章节。在这些领域内,透过作者明晰的分析,读者应该很容易为自己找到一面清澈的镜子,可能为踏上更加丰沛和完满的人生旅程带来极大助益。
章 无限可能 1
神灵?从未有人亲眼见过。灵魂?没人成功探测到。不朽?有哪位 死者曾回来向我们描述过它?天堂?我们的望远镜里找不到关于它 的证据。
第二章 埃德加·凯西的医疗能力 9
埃德加·凯西所谓的“奇迹”完全是通过他惊人准确的诊断实现, 而且经常施用于相隔千里之外的病人。
第三章 揭开生命之谜 20
灵魂就如一个演员,在每个演出夜里换上不同的戏服,扮演不同的 角色;或者好比一只手,暂时戴上肉体这只手套,当它破旧之后, 就从中脱出,再换上另一只。
第四章 几种身体病症 33
我们普通人的五种感官只能感受到巨大而错综复杂的命运织毯的狭 小一角;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平滑表面之下,隐藏着数不尽的背面线 迹,和看不清的无形纠缠。
第五章 嘲讽导致不幸 40
骄傲可以招致非常切实的身体痛苦——尤其是通过嘲讽或轻蔑的言 2 人的解读 行表现出的骄傲。冷酷的嘲笑和贬损的言辞似乎和肉体上的侵害等 同,导致傲慢者在报应中亲身体验被其耻笑之人的身心剧痛。
第六章 一段插议 44
凯西通过从道德出发的、具普遍意义的和清晰明确的案例,提供了 一系列对痛苦的评说,正是这一点引人入胜、激励向上、启迪心 智,还能给人以深刻的慰藉。
第七章 暂缓执行 50
人类畏惧将来的苦难,这点不难理解;但是如果到来的困苦是出于 公正的原则,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教育成长和觉悟的升华,这种恐惧 就是无谓的。
第八章 健康问题 57
解读充满了超卓的美好与力量。首先是通过医学专业术语做出对症 状的病理描述,接着是关于体内的复原能量的评述,后解读以精 心准备的治疗处方作结。
第九章 心理学的全新维度 70
现代心理学假定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由双亲的基因决定,其 次是受环境影响。但是灵魂的每一种特性都是自己取得,而非父 母遗传。
第十章 人类的性格类型 76
不被需要的感受和内向性格驱使她自发地去付出努力帮助他人,这 样就有希望被人喜爱、被人需要。她只有通过诚挚的无私行为才能 摆脱这种窘境。
第十一章 惩罚型心理 83
凯西解读中还有许多案例是由精神上的罪行导致的严重心理问 题。其中有两例较为突出的心理失调个案,其起因是对他人的失 于包容。
第十二章 精神疾患 89
所有潜意识中的恐惧、憎恶、爱好、冲动,都是由自己遗赠给自 己,就如一个人把自己的今天所得留给自己的明天。
第十三章 婚姻与女性命运 97
婚姻带给人类的幸福或是的束缚,在这两个极点之间还存 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快乐与羁绊。
第十四章 何故单身 104
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关照,爱恋过后的孤独,或是从未品尝爱情的孤 独,就是枯燥、令人气馁的人类际遇之一。
第十五章 婚姻中的困境 111
一旦选择了配偶,双方就开始了必然的心理互动。凯西有关婚姻案 例的透彻分析,揭示了婚姻选择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重要关系。
第十六章 背叛与分离 118
不忠是婚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生理因素外,婚内不忠也归因 于心理和社会因素。凯西解读提供了突出案例,体现出外遇的基本 决定因素。
第十七章 亲子关系 122
在精神实质上,家长对于子女并不具备的优势。所有的庞大灵 魂社区的平等成员。从精神上来说,孩子并不属于父母,甚至也不 是由他们创造的。父母只不过将他们唤至人间。
第十八章 家庭中的牵缠 128
在社会上,它构成了难以启齿的耻辱;在精神上,使人愤而质疑造 物主对待人类的方式,使父母对孩子的幸福感到深切的焦虑。
第十九章 职业才能的根源 130
灵魂在本质上也必将是无关时间的,如果它能向将来无限延伸,那 4 人的解读 么也必曾在过去无尽存在。
第二十章 职业选择的哲学 133
对选择职业的困惑不仅可能因缺乏天赋造成,也可能由过于多才多 艺而引起。有些人通过强度训练在每种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才 能,使他们难以从中抉择。
第二十一章 人类才赋的探讨 144
挫折具有有益和有害的两个极性。当它促使人们发展新品质、创造 新的艺术形式时,挫折就是善的;当它使人失去内在平衡,以至于 让生命力在体内淤堵,挫折就是恶的。
第二十二章 性格层次与演变 152
对内在冲突的描述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在善与恶、精 神与物质、理智与激情、良知与冲动、显意识和潜意识等等元素的 对立之中。
第二十三章 灵活多面性 163
家庭只不过是灵魂流经的河渠。那些把一切性格倾向都归结于遗 传、把所有人类病痛都归因于直接的物质层面因素的人,就像是一 位宴会上的客人,感激侍者把佳肴送上了餐桌。
第二十四章 恪守一生的哲学 174
根据解读的说法,这是烦恼之人必须接受的首要事实。所有的困境 归根结底都是自己制造的,因此也只能通过自我救赎。
结语
“杰米那拉博士是这一领域富魅力和敏锐的学者之一,也许她作品的动人心弦之处就是才智与洞察力的糅合升华,在本书的字里行间闪闪发光。”
——罗伯特·基尔希,《洛杉矶时报》
“埃德加·?凯西无疑是有史以来著名通灵者之一。杰米那拉这本引人注目的著作是独特而极其重要的。”
——珍妮·狄克逊(Jeane Dixon),20世纪美国著名占星家和通灵者
埃德加·凯西不懂医学,却治愈美国牛医生治不好的病
关于凯西非凡天赋的消息渐渐传开。一天,他接到一通长途电话,来自霍普金斯维尔公立学校的前主管,他五岁大的女儿已经有三年的病史。她在两岁时患上了流行性感冒,从那之后心智就停止了正常发育。她的双亲求助于许多医学专家,但所有人都对孩子束手无策。近来她越来越频繁地发作痉挛,而近一位接诊的专家宣称她患有一种罕见的脑部疾病,将会导致失去性命。这对父母满怀悲痛,将女儿领回家去等死,正当此时从朋友那里听说了埃德加·凯西的神奇能力。
这家人的故事触动了凯西,他同意专程出门为其提供解读。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接受这家人提供的火车票。这是他首次为自己的服务收取物质回报。
但他启程之时却心怀疑惧。等他亲眼见到那个年幼的反常孩童之后,更加强烈地感到自己过于自以为是了。他,一个未受教育的农夫的儿子,对医学一无所知,竟试图治疗一个连全国棒的医学专家都无计可施的病童。他带着惶恐在这家人客厅的沙发上躺下,让自己进入催眠。但就在催眠之后,所有的自我怀疑都烟消云散了。莱恩当时在场,负责发出指令,然后一如既往地转录了凯西的言辞。于是,这位陷入沉睡的摄影师以之前使用的沉着而流畅的自信言语,开始描述孩子的症状。他说女孩就在患流感前曾从马车上摔下,感冒病菌在伤处盘踞不去,引发了痉挛。适当的正骨治疗调整将可缓解压力,使孩子恢复正常。
孩子的母亲确认了她从马车上摔下的事实,但是由于没有明显的伤痕,她从未想过这会与女孩的异状有关。
莱恩按照指示为孩子做了调节治疗,其后的三周内痉挛就不再复发,而头脑也呈现出明确的清醒征兆。她叫出了一个娃娃的名字——那是她发病前心爱的玩具;随后,她几年来次呼唤出父亲和母亲的名字。三个月后,满怀感激的双亲报告说孩子在各方面都恢复了正常,而且正迅速地追回那迷乱的三年带来的损失。
所有的痛苦和缺陷都有其教育目的
无论如何,凯西所做的生命解读以及它们可被验证的惊人准确性始终都是事实,不论这些信息的根本来源是什么。从1923年凯西次无意中发现它们,到1945年他去世的22年间,他共做出了约2500个生命解读。它们和身体解读档案一样被精心地保存和加以标注。信件和其他文件为许多解读的准确性提供了证据——至少是在目前能证实的范围内。
如果我们能和凯西一样,终接受这些奇特文献的真实属性,以及它们提出的人类命运之说,就会发现自己掌握了非同寻常的巨量信息。首先,它们提供了大量翔实证据。即使我们不认为这些证据具有的结论性,仍然有必要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出发,至少开始关注它们所启示的探索领域。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出自对看似不可能的方向的探索。当爱因斯坦被问及如何发现相对论时,他的回答是:“通过挑战一个公理。”其次,我们现在掌握了大量具有心理学、医学和哲学性质的信息,通过对它们的分类分析,将会得到关于世界和人类命运的崭新图景。
在那22年里,无数满怀痛苦和困惑的人们在凯西催眠的深远洞察力下列队接受检视。各种各样的病痛占据了他们的肉体或心灵。他们如同《圣经》中的诗篇作者大卫王,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中呼喊——他们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
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由绝望和悲惨的故事组成。许多人的经历并不激动人心。但一如既往的是,无论他们的苦恼是轻微还是严重,解读都指出他们今日的状况起始的因果。在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中,解读向人们展示了疾病或挫折源起的宇宙关联。这些信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改造性的影响;对于现世境况的长远相关性的认知使他们得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整体动态平衡。
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些解读的可信性,就必须思考它们所带来的惊人启示。凯西的解读的重要性当然不在于向世界呈现了一种新理论——这理论本身是古老的,曾出现在世界上各个大洲、散聚各地的不同人群中间。凯西重要性在于两点:其一,这在西方世界是次,对许多个体提供了具体、确切的记录,它们具有一致性,并且从心理学角度是可信的。其二,已知世界历史上的次,这样的记录被以档案的形式保存,并向普通大众开放。
此外,凯西为东方哲学补充了人生理念而使之更加完善,并由此同时赋予了两者新的生命。在长期以来分别代表东方与西方思想的特色——内向与外向两种视角之间,达到了一种非常有必要的融合。
但重要的是,凯西的解读将科学与宗教结合了起来。它们展示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按照同样精准的因果规律运行。人类的疾苦并不只是由巧合不幸造成,而是源于思想与行为的过失。所有的痛苦和缺陷都有其教育目的,残疾与不幸有其精神根源,所有人的苦恼都是需要修习的功课,终将在永恒的学堂里走向智慧与完美。
身体的缺陷是暴饮暴食引起的吗?
相信苦难一定是源自某种恶行的观念已经被现代人视为过时的宗教迷信而摒弃,今天很少有人会把痛苦与“罪恶”相提并论。但在凯西的视角中,罪恶与痛苦之间正是因与果的关系,即使罪恶的起源可能隐藏在视野之外。
这一观点是凯西的基础,要理解它,就必须了解“业力”的含义,因为它是表达罪恶与痛苦之间因果关系的词汇。“业力”的概念源自梵语,字面意思是“行为”;但在哲学思想中,它被引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在它的约束范围内。醉心于印度婆罗门教哲学的爱默生将它归纳为补偿律。耶稣基督曾对它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在解读档案中有许多此类的例子。其中之一是一位生来全盲的大学教授,他从一个名为“心灵奇迹”的广播节目中听说了凯西,向他发出了身体解读的请求。在指导下,他经历了正骨调治、电疗法以及食谱的调整,使身体和视力状况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三个月之内,他的左眼已经取得了10%的视力,而眼科专家曾认为此眼复明无望。
这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个疑问:一个人怎么能因为其所处社会的风俗强加给他的职务而负道德上的责任?
第二个值得探究的例子是一个以修饰指甲谋生的女孩,她在一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两脚发育停滞而小于常人,双腿残跛,以至于现在必须借助拐杖和支架行走。
第三个突出的例子是一位40岁的女性,她从幼年起就开始受某些症状的折磨,近才确诊为过敏症。当她吃某种食物时——主要是面包和一切谷类——就会开始打喷嚏,仿佛得了花粉热似的。而当她接触某些材质时——主要有制鞋皮革和眼镜的塑料边框,左半边身体就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神经性剧痛。长期以来她咨询过无数的医生,但曾带来疗效的是25岁时接受的催眠治疗,症状的缓解持续了六年,然后又逐渐复发。
她寻求解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治愈,但凯西指出了病症的根源。
典型的例子包括一名消化不良的35岁男子。他永远只能以特定的搭配方式食用某几种食物,但即使如此的谨小慎微,仍需耗费数个小时来消化一餐膳食。由于这种消化道过敏疾病,他常常感到生活的不便和社交上的尴尬。
解读指出,他的身体缺陷起源于暴饮暴食。他曾埋首于华宴美食。犯了贪得无度的心理罪过;这种不平衡需要某种补偿,因此他被迫通过身体缺陷学会自我节制。
凯西早期的生命解读中有一例是关于一个年轻男子,患有贫血症。他的父亲是名医生,给他尝试了一切已知的治疗方法,但却无一生效。如此顽抗治疗的机体故障极有可能是来自深层的根源。果不其然,这种终生承受的身体缺陷,是比在战场上流血死亡远为漫长的教育性徒刑。
她从爱的缺乏中学到了爱的价值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身材显得又矮又壮,但这大部分是由于缺乏锻炼和不当的体态。她的面部极度缺乏装扮,头发从未被卷烫。她的衣服不女性化,所有的衣着都是根据实用和经济目的选择,而从不以提高外在美为目的。在美容师、形体训练师、服装顾问的帮助下,她可以变为美丽而成熟的女性;她的五官规则而美好,并且通过宗教信仰培养出了热情迷人的举止。
她只受过八年级教育,主要通过工厂、手工劳作和操作机械谋生。在一次价值观心理测试中(即以斯普朗格的价值观类型为基础编制的奥尔波特—弗农价值观研究量表),她在宗教和社会类型中得分。这属于意料之中,因为她人生的主要兴趣就是阅读宗教书籍和参与社会服务,但她本人过着孤寂的独身生活。家庭成员中没有一人和她有相同的宗教观念,生命中也鲜有任何浪漫史。
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这位女士体现出十分明确的“男性钦羡”特征,或者说是拒绝接受女性角色的心态。这种心理明显地体现在她的女权主义观点和非女性化的作风上。在她几乎清教徒般地拒绝一切自我修饰、不做任何吸引异性的努力这点上也表现得很突出。这种态度的心理学机理很值得研究,正统心理学为其做出了专门的解释,但他们的解释却显得并不完善。我们不由得问,为什么她从出生起,身体和心理上的“遗传”和“环境”就“预先安排”她具有男性钦羡倾向?
我们看到的是她曾经做出决定,针对人类同胞和自己与他们的关系立誓。她带着执拗,决定再也不让自己与他人发生感情,尤其是对异性。这不是为了精神追求或者出于关爱的自我克制,而是出于自私的愿望,不想在付出情感之后被羞辱。她没有找到原因改变自己的态度。因此,现在她就必须坚守自己所作决定的逻辑上和心理上的后果,一切随之越来越荒谬,直到她能改变自己的决定和意志。
至少她现在正朝着向其他人表达感情和兴趣的方向努力。通过对爱的缺乏,她学到了爱的价值;通过体会孤独,她看到了自己的罪过,对爱的排斥令她自食苦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