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9340
★当你出发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
★让亲密关系甚至所有关系都变得更好的一本书。
★持续二十八年畅销经典,畅销全球700万册,被译西语、法语、中文等多种语言。
★胡因梦珍爱推荐!
在爱情的每个阶段,你该如何做?
如何挑选伴侣?如何面对热恋后的冲突期?如何放下伤痛感情?如何面对必然分离?
这是一本教导人如何让感情圆满的实用指南。
里秋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爱是一种情感,但与其说它是种情感,不如说是种存在。在本书中,他对爱与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视角——并不应是寻找理想的配偶,而是成为更有爱心和真实的人。
本书实属一本在关系中助于你心智成熟、自我成长的绝佳读本。本书并不是意在让你们一起生活得更顺利,而是帮助你们以幽默、轻松和豁达的心态理解人生不可避免的崎岖与坎坷。从而使你能坦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积极面对。进而能够以成熟的姿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自处和处世。
如果事实盖过我们的自我,我们不被自我蒙蔽,看清客观现实,就能实现正念。这也是正念带来亲密的原因。
——大卫·里秋
在爱情的每个阶段,你该如何做?
如何挑选伴侣?如何面对热恋后的冲突期?如何放下伤痛感情?如何面对必然分离?
这是一本教导人如何让感情圆满的实用指南。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爱。不论爱带来的是狂喜还是刺痛,我们也只能成为爱的俘虏。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正念之爱的五个特点,即5A(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和包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它们对我们起着不同作用。而成人之爱必须建立在相互奉献的基础之上,彼此付出5A是关系成功和丰盛的*入口。如果我们深刻地理解和运用5a,它将成为成人之爱的基础。如果伴侣彼此付出和接受5a,亲密关系将更加深刻、有意义。通过本书提供的丰富的实践性演练,伴侣们和单身者都可以来体会。
本书并不是意在让你们一起生活得更顺利,而是帮助你们以幽默、轻松和豁达的心态理解人生不可避免的崎岖与坎坷。从而使你能坦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积极面对。进而能够以成熟的姿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自处和处世,实现个人成长的蜕变,并深刻体认到爱的辉煌与美好。
译序 一趟爱的英雄之旅 / 01
前言 爱的灵性修持 / 06
导言 爱,让一切变得可能 / 09
谢词 / 15
第一部分 离开家园
离开家就已实现佛陀一半的教诲。
——密勒日巴(Milarepa,11 世纪藏传佛教圣人)
第一章 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 003
第二章 爱,以及需要的不被满足 / 056
第二部分 披荆斩棘
宙斯有令,唯有历尽痛苦与磨难,我们才能变得聪
慧……我们将从苦难中大彻大悟。
——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
第三章 挑选伴侣 / 089
第四章 热恋: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 / 118
第五章 冲突的洗礼 / 140
第六章 从恐惧中学习 / 172
第七章 放下自我 / 196
第八章 关系终结 / 227
第三部分 重回幸福
一旦我们承认,即使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一直存在着无限
的距离,那么,我们将相敬如宾,幸福美满。只要我们
尊重彼此之间的距离,每个人就能视彼此为天空背景下
的整体。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第九章 承 诺 / 247
后记 不要对爱失望,要为爱而努力 / 276
附录 正念哀悼的步骤与转变 / 280
爱,让一切变得可能
仅有爱怎么够,除非还有智慧,方能爱得舒心。
——约翰·萨克林爵士
爱孕育万物。大爱无疆,不论我们的爱有多长久、多深厚,都无法触及爱的尽头。爱总是无声无息、神秘莫测,不论爱带来的是狂喜还是刺痛,我们也只能成为爱的俘虏,心甘情愿。我们都有爱的本能,让我们快乐而勇敢地冒险走进这爱的迷宫,不论爱的道路多么危
险。然而,只有爱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也不能让关系有效地运转。这需要技巧,而技巧能通过学习掌握。熟能生巧,不论一开始我们的舞姿多么忸怩,练习总能让我们轻盈而优雅地共舞。
每个人对爱的体验都不一样,但爱的五个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明显。当我们感受到关注(attention)、接纳(acceptance)、欣赏(appreciation)、喜爱(affection)和包容(allowing),自由地追求内心深处的需要和愿望时,我们就感受到了爱。在整个人生旅途中,5A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儿童期,我们需要 5A 来培养自尊,发展健康的自我(ego)。5A是构建同一性(identityb)的基石,也是人格得以连贯和一致的基础。人类经验的和谐一致性既令人吃惊又稳定可靠:我们构建自我所需的基础,恰恰也是我们成人亲密关系能够幸福所必需的。最好的亲密状态意味着 5A 的付出与接受,也就是付出与接受爱的喜悦与丰富。爱的这五个方面,也描述了我们作为成熟的灵性生命为世界服务的天命。耶稣和佛陀等圣贤先哲为我们所有人展现了爱的这五个方面。通过灵性修持,我们开始了解比自我更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给予我们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和包容的恩典,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天生的内在同步性,它能打动和鼓舞人。5A同时是我们最初的需要得到满足、成人亲密情感及普遍慈悲的前提,是正念修持的本质。在人类及灵性发展的辉煌天命中,用同样的 5A钥匙能打开人类进步的所有大门。
因而,在童年得到的 5A 犹如人生的赐礼。我们继而把这份礼物赠送给其他人。5A 并不是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是从我们接受的爱当中自然满溢而出的。我们不必刻意尝试,只需留意对所爱之人的关注、欣赏等即可。慈悲(compassion)也一样,它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件灵性的礼物,是正念修持赐予我们的恩典。我们注意到,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专注于当下时,慈悲就会油然而生,充盈于心。这种慈悲表现在 5A 上,而 5A 现在是我们接受与付出的 5 种恩典。
正念——增强付出与接受爱的能力
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强我们付出和接受这些爱的方面的能力?当然有办法,那就是通过正念警醒地见证现实,不要有评判、执着、恐惧、期盼、戒备、偏见及控制欲。通过慈悲的正念,我们变得擅长于把爱的几个方面赠予每个人(甚至我们自己)。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还会不断重复提及正念,因为正念是通向圆满的爱的快速通道。
本书会逐个讨论 5A,讨论如何将 5A 应用于童年期、关系成长和灵性圆满。本书也提供了一些修持方法,以帮助你解决童年时遗留的问题,营造更幸福的关系,在灵性上变得更加觉醒和慈悲。的确,修持是由风险更高的灵性抱负所激起:成为更有爱心的你,让世界都获益。
这一切促使你踏上旅程——一段英雄之旅,因为这一路的艰辛将使你改变,你的焦点会从自我转向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险。本书将一路伴随你,为你提供人生路上安营扎寨所需的各种工具,从而愉快而安全地生活。我们将结合西方心理学的工具和东西方的灵修方法,并不
是逐个运用单一的方法,而是同时运用它们。心理学的工具主要用于克服个人及童年的难题,力图识别、面对、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让你改变和成长。灵性的工具则用于放下自我、增强正念、培养慈悲的胸怀。如果事实超越了我们的自我,我们能不被自我蒙蔽,看清客观现实,就能实现正念。这也是正念带来亲密(彼此无我的爱的礼物)的原因。如果伴侣也一起参加灵性修持,你们在一起的生活将更加安宁祥和,你们的亲密关系也会更幸福和长久。
关系会迫使我们回顾自己传奇一生的每种情感和每段记忆。在我们直面、处理和解决情感死结和各种问题的心理功课中,我们要注意各种情感,探索其意义,抱持它们,直至它们变化或者揭示更深刻地洞察自己的路径。而在正念的灵性修持中,我们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让情感或思绪自生自灭,不处理,也不抱持。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两种方法我们都需要。专注与放下是相辅相成的工具,它们将贯穿全书。没有结合正念的心理治疗,顶多只能化解我们当前的困境,结合正念的心理治疗则能帮助我们消融一开始就让我们陷入困境的自我。
英雄之旅是对我们内心渴望的比喻,在我们有限的世界里,我们总想找到某些东西来修补和恢复曾经的破碎或失落。英雄之旅先要离开熟悉的一切,而后经过奋斗抵达新的地点。最后,带着更高的觉悟返回家园,所有想觉悟的人都能做到。两个人相恋,却又在冲突中对
抗,不过最后仍对彼此做出一辈子的承诺。除非我们走完如此危险的全部旅程,否则我们的爱好像并不圆满。但是,如果没有正念,这个旅程仍不完整。
结合东西方的智慧
简言之,我们既要起身前行,又要安坐停留。人生旅程若没有冥思和静默,我们很容易沦为自我设限和外向冲动的激进行动派;而一味冥想修持,却意识不到自己也在路上,我们则很容易沦为只看重内省的虚无主义者。东方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在这里;西方的智
慧则召唤我们走出去,才能彻底地来到这里。如果不结合东西方的智慧,我们哪儿也到不了,只能漂泊不定。佛陀并没有一直坐在原地,而是走入尘世弘扬佛法;耶稣也没有天天布道、治病救人,有时也会在沙漠中独坐沉思。
我们心中的爱一辈子也不会枯竭。本书提出了激活这一无限潜能的详细计划。亲密之爱既神秘又要求很高,许多人在渴望之余,也会心生恐惧。因此,确实需要一本详尽的手册替我们排忧解难。这本书探索了我们心灵深处脆弱而可怕的领域,并从中寻找突破的道路。对
于任何人来说,读到这本书都不算太迟。
作为研习佛学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在人际关系里摸爬滚打过的人,很荣幸我能写这本书。我曾遭遇很多问题,但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无底的深渊,而是让我们迈向更好人生的入口。本书的重点必然会放在我们是怎么陷入困境的,事情又是
怎么变糟的。但也请相信,我会告诉你如何让事情变好,如何利用完整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
世人只有彼此有爱才能体现开悟(enlightenment)。所以,亲密关系不仅关乎两个人如何保持彼此的联系,也关乎如何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充满爱,即使心中的隐痛和狂喜都还在。我在书中介绍功课和修持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们一起生活得更顺利,而是要帮助你们以幽默、轻松和豁达的心态理解人生不可避免的崎岖与坎坷。没有经过训练和修持的自我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只有觉醒的心灵才能做到,那么在灵性的道路上亲密才趋于完美。作为奖励,我们有限的个人功课能疗愈更广阔的世界。
我希望在这本书里提出诸如下列的尖锐问题,并帮助你回答:
•我要怎样做才能找到我一直渴望的幸福?
•
我感受到的爱是否如我一直期待的那样?
•我要怎样做才能放下过去?
•我能学会保卫自己的人际界限,坚决要求别人尊重界
限,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界限吗?
•我能放下控制欲吗?
•我敢全心全意去爱吗?
这本书就像我写给你的一封信。我渴望与你分享我从来访者、朋友和我自己生活中所学到的智慧。与此同时,这本书应该能引发你思考,而不仅是给你灌输信息。爱的真相及其运转方式,你我每个人都有深切而持久的体会。我对爱的理解也只是来自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的
苹果所蕴含的智慧。
这是一本内容严谨又发人深省的好书。
——《身心灵健康》杂志
鼓舞人心并极其实用的爱情指南。
——凯瑟琳·汉德瑞克,国际两性关系权威身心疗护专家、舞蹈治疗师
大卫温和而慈悲地引导读者,如何在爱情中修持,学会“关注”与“放手”,进而“放下我执”,达到个人成长。
——《出版人周刊》,全球规模*的杂志社之一
第一章
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人都是轻浮的。
——莎士比亚《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nthing)
我们天生就有与人一起跳舞的能力,只是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而已。要想轻松而优雅地翩然起舞,我们就必须学习舞步,勤加练习。要体会跳舞的快乐,就得付出努力。有的人虽然身体不灵便或者信心受到打击,却更加努力,勤学苦练;有的人受过严重的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娴熟地跳舞;有的人却接受他人的说教,认为跳舞是罪恶的。
人与人的关系与此完全一样。我们儿时的经验会塑造或者扭曲成年后的关系。年幼时,有人不幸遭受心理创伤,受人忽视,遭到打压或虐待,这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和练习,才可能娴熟而优雅地起舞,与爱侣相互做出承诺;有人则因为受到严重的伤害,非得折磨别人进
行报复不可;还有人由于过去受过重创,以致再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成熟的关系。
不过,大多数人都能得到父母足够好的养育,在关注(attention)、接
纳(acceptance)、
欣 赏(appreciation)、 喜 爱(affection) 及 包 容(allowing)的情感需要上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五个方面就是 5A。这样在成年之后,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地与人健康交往。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正念交往,既不会萌生盲目的占有欲,也不会对彼此的亲近过度恐惧。不过,若不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没有人可以轻松地与人交往,正如不接受指导和训练,也没有人可以轻松地跳舞一样。有人会成为跳舞高手,有人则从来没有跳得特别好,尽管别人可能并没有完全注意到。人际关系与此类似,可能看起来很成功,但未必包含真正的亲密或承诺。在这种关系下,如果还结婚生子,就真的会出现问题了。学习跳舞的人可以拒绝提升舞技,对别人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若我们在关系中也这样做,有人或许就会受伤(本书提到的“关系”一般指关系双方都有亲密的感情投入,不论是否生活在一起)。
但是,有些人小时候受过严重的伤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创伤严重,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解决早年的这些问题,他们仍然能学会亲密地与人交往。练习与人交往,学会娴熟地交往,都需要投入精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一切不会自动发生。我们必须虚心学习,接受教诲,哀悼过去,参加心理治疗,认识真实的自我,戒除陈年陋习,与伴侣一起修持,进行灵性修炼——阅读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如这本书)并加以实践。任何人只要调整好心灵,都能做好这项功课,即使儿时受过创伤,心灵也能得到疗愈,建立圆满的人际关系。最终,和谐而默契的舞姿会取代笨拙而蹒跚的步伐,映照着这一切背后爱的心声。
正面的信念就是助力
我们都听说过,儿时的创伤会损害成人期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人生旅程的童年阶段,我一般持积极态度。那时发生的一切固然重要,但并不如我们现在对它的看法重要:积极地视其为促进我们成长的助力,还是消极地视其为持续伤害我们自身及人际关系的负担。如果我
们能哀悼过往,以此减少它对我们当前生活的影响,那么,我们在与伴侣紧密相依的同时,也能维系好彼此的界限。只要我们有应对逆境的计划,就没有任何难题能让我们绝望。
即使亲密关系带来的是痛苦,双方的感情没有未来,有些人仍不愿放手。我们听说这些人被贴上了“依赖促成者(codependent)”的标签。不过,自我感深深地扎根于我们和原生家庭亲人互动的关系里。如果一段关系重现了我们最初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关系的破裂就
会令我们恐惧,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威胁。于是,关系变化的任何结果(即使变得更好)都意味着危险。每当要花时间改变关系时,我们就面临着挑战:能否以慈悲之心对待自己。即使改变关系要花费一些时间,也未必表示我们懦弱或者共依,而只是意味着,我们曾经饱
受伤害的心灵对于过去阵痛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仍然很敏感。亲情纽带的削弱和断裂会伴随我们一生。重复旧的关系是人生常态,但重建新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一旦我们用新的行动取代原来的防御反应,不管进行得有多缓慢,在我们的关系中都能形成新的能力和技巧。这能
让我们消除儿时封闭的心结。我们人类还要保持与同伴生机勃勃的关系。我们要相信,在这广阔而又残酷的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人对我们独特的存在做出回应,热情地与我们共鸣。尽管对此我们不能强求,但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静待他的到来。
如果我们在童年就得到完全的满足,就会失去探索外部广阔世界的动力。成年的旅程在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们必须离开父母构筑的安全小窝,在成人的世界里寻找人生伴侣。没有这种需要,我们就可能沉溺于原生家庭的舒适,与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隔离,那就永远找不到自己在外界独特的定位。这也能解释,为何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足以满足我们所有潜能的发展。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她要保持我们的活力,让我们的心无法永久地得到满足。不过,因为某些人和事物,上天确实赐予我们片刻的满足,这能给我们支撑。一旦如此,我们便找到了自己。在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里,有位骑士对这一情形进行了极其感人的描述:“我将记住这一刻的宁静——这些草莓、这碗牛奶,还有你薄暮中的脸。我将记住我们说过的话,把这段记忆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就像捧着一碗鲜奶。这标志着极大的满足。”
伴侣的爱不仅能让我们当下得到满足,其所激起的涟漪也能回到过去,为我们修复需要没得到满足的过去;爱的涟漪还能向未来扩散,促使我们的内心发生变化。于是我们有了一番领悟:“现在我不必要这么多,现在我不必如此过多地怪罪父母,现在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爱,不会一再索求。我能拥有,这已经够了。”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在人生旅程中才能亲密地与人相爱。
打造健康的自我
心理与灵性的成长离不开抱持性的环境,即安全而可靠的 5A 背景。我们就像活在育儿袋里的小袋鼠。在子宫、家庭、关系、支持的群体和灵性社群里,我们都曾体验到这种抱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内在自我都需要有爱心的人的关爱,他们会顺应我们的情感,回应我们的需要,增强我们的个人力量、可爱程度。促进内心的宁静,是我们内心最强大的后盾。爱我们的人理解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和包容,给我们留出空间,做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们的功课就是把独特的自己调整到最健康的状态。
健康自我(healthy ego,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过程连贯一致的运作”)是我们内在的组成部分,能观照自我、情境及他人,进行评价,并适当地做出回应,朝着我们的目标迈进。我们不要放弃这方面的自我,相反,我们要立足于此。健康自我对关系有益,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和承诺更负责和更敏感。另外,神经质自我(neurotic ego)也是我们的组成部分,它被动地受到恐惧或欲望的驱使或压制,会滋长傲慢、执着、优越感和控制欲。有时,神经质自我还会进行自我否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他人的受害者。我们人生的灵性
使命注定要消灭这种神经质自我。神经质自我的肆虐会吓跑亲密的情感,威胁我们的自尊。
西方心理学非常注重自我感的建构。相形之下,佛教则十分重视放下自我独立而僵化的幻象。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如果我们认识到,佛教是以健康自我为前提的,就会明白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佛教并不主张放弃以下人生任务:培养能力与信心,与他人融洽地交往,探索生命的目的或履行人生的责任。的确,我们放下自我之前,必须先确立自我。这里的自我是为了方便而暂定的名称,并非什么永久不变的终极真相。如果说僵化和局限的自我并不存在,那就相当于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就是佛心或佛性。我们能超脱局限的自我。我们远非局限自我所显现出来的简单面貌。
伟大的神秘主义者在冥想的体验之中感受到天人合一(oneness),他们先是感到身心的宽慰和放松,继而感到一股力量,驱使他们带着服务众生的使命感入世(这就是人生旅程称为英雄之旅和矛盾之旅的原因)。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人一生都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人道主义事业,那需要特殊恩典的特别召唤。如果我们能活出个人爱的能力,我们便达到了圆满。如果我们能在每个独特而卓越的方面展现内心的爱,我们的灵性修持便臻于完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