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91309丛书名: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精编教材
*,围绕设计的本质、含义和特征,力求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与美术有机融合,试图克服长期以来设计教育忽视新材料、新技术,游移于美术范畴的弊端。
第二,坚持理论的指导性,注重设计理论的总结、提炼和升华,避免设计专业教材只是介绍技法表现的情况。
第三,在体现设计发展进程中技法传承性的同时,将重点置于对技法本体内容的阐释和技法创新的探索方面。因为设计的创造性不能停留在对设计技法表现掌握的层面上,极富创造力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技法的创新,往往也预示着新技法的出现。
章 绪论
节 景观的概念与类别. 1
第二节 与景观设计学相关的学科 2
第三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及发展. 3
第四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5
第五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 6
节 中国园林景观概况. 7
第二节 外国风景园林概况. 20
第三节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 23
第四节 西方现代园林发展. 26
节 水体. 31
第二节 植物. 37
第三节 地形. 42
第四节 园林建筑与小品 48
第五节 园路. 54
节 布局的形式 57
第二节 布局的基本规律 58
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 64
第二章 中西园林景观
第三章 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
第四章 园林景观布局
第五章 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
第二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66
第三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69
第四节 风景园林的表现形式.76
节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90
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 92
第三节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93
第四节 园林植物造型景观设计100
节 园林景观艺术的特点.113
第二节 园林景观的艺术美及其属性114
第三节 园林景观的色彩.121
节 园林工程的概、预算.127
第二节 园林工程的招投标130
第三节 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135
第四节 园林工程的建设监理.137
第五节 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138
大胆利用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理论, 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园林有着“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因为设计与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很大程度上,设计状况是经济状况的折射。今天,中国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表明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并预示着美好的前景!
本书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内容上突出以下特色。
,围绕设计的本质、含义和特征,力求使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与美术有机融合,试图克服长期以来设计教育领域忽视新材料、新技术,游移于美术范畴的弊端。
第二,坚持理论的指导性,注重设计理论的总结、提炼和升华,避免设计类专业教材只注重介绍技法表现的情况。
第三,在体现设计发展进程中弘扬技法传承性的同时,本书将重点置于对技法内容的阐释和创新性方面的探索,因为设计的创造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设计技法单纯掌握的层面上,极富创造力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技法的创新,往往也预示着新技法的出现。
就广泛的意义而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其宗旨就是使人和室外环境相互协调。每一种艺术和设计学科,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都具有特殊的、固有的表现手法。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正是利用这些手法来体现不同的风景园林效果,以供人们欣赏和学习。
本书由兰州交通大学梁艳、李晶担任主编。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18 年1 月
节 景观的概念与类别
一、景观的概念
在今天的生活中,一词运用得相当广泛,
“景观” 但探究其含义,在不同时期却有着很大差异。
在英语中,“景观”早见于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英文为landscape,被用来描述圣城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皇宫和庙宇,这时的“景观”可以理解为“风景” 或“景色”,具有视觉美学的含义。
现代英语中景观对应的landscape 一词则是出现于1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描述自然景色的绘画术语,引自于荷兰语,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用以区别肖像、海景等。后来亦指所画的对象—— 自然风景与田园景色,也用来表达某一区域的地形或者从某一点能看到的视觉环境。18 世纪,英国园林设计师们直接或间接地将绘画作为园林设计的范本(图1-1),将风景绘画中的主题与造型移植到了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这样创造出来的景观形式都类似于风景绘画,从而将“景观”一词与“造园”联系起来。
19 世纪以后,不同专业对景观概念的解释更加纷繁复杂。目前,对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生态学和景观规划设计三个学科中。
作为一种专业名词,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景观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是观察者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都能感受到的美的存在;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说,景观是能够影响或调节人类精神状态的景物;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景观是能够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景物。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 是人类的栖居地,是人造的工艺品,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
景观的含义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可被理解和表现为以下内容。
风景:视觉审美的空间和环境。
栖居地: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的环境语言和精神空间。
按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景观的类别如下。
(1)一类自然又称原始自然,它是天然形成的、非人力所为的景观形态,反映了大自然原有的风貌, 如山岳、湖泊、峡谷、沼泽等(图1-)。
()三类自然又称美学自然,即人们按照美学
的目的建造的自然,比如东西方传统园林就属于这
一范畴(图1-)。
()四类自然是指被人类损害又逐渐恢复的自
然,如工业景观(图1-)。
图1-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第二节 与景观设计学相关 的学科
景观设计学的产生及发展有着相当深厚和宽广的知识底蕴,如哲学中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或人地关系)的认识,景观在艺术和技能方面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因此,谈到景观设计学时,有必要首先了解与景观设计学相关的学科,这样才可能更清楚地认识景观设计学。
建筑活动是人类早改善生存条件的尝试之一。人们在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尝试、摸索之后,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为建筑学的诞生、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筑作品的完成,开始是由工匠或艺术家来负责的。在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工匠和艺术家完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广场设计,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流派。那时,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完成一定数量的建筑,建筑与城市规划是融合在一起的。工业化以后,由于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战争的创伤(如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开始对城市建设重新进行审视, 例如出现了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法国建筑学家勒· 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市”和他主持完成的印度城市昌迪加尔(Chandigarh)。直到建筑与城市规划逐渐相互分离,各自有所侧重,建筑师的主要职责才转向专注于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如住宅、公共建筑、学校和工厂等。
城市规划虽然早期是和建筑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国家,都有关于城市规划思想的研究。如比较原始形式的居民点选址和布局问题,中国的“体国经野”区域发展的观念和影响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的“营国制度”等。但现代城市规划考虑的是为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制订总体规划,更偏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
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给排水工程、城市电力系统、城市供热系统、城市管线工程等内容,相应的市政工程师则为这些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设计。
环境艺术更多的是强调环境设计的艺术性,注重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第三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及发展
现代景观的概念是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基于以上概念的理解,从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更高层次的设计活动,在地球上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景观格局。如有专家提出的农业社会出现的生态景观、水利工程景观、村落和城镇景观、防护系统景观、交通系统景观,工业社会的工业景观及其由此带来或衍生的各种景观。
工业化社会到来之后,工业革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将原有的自然景观分割得支离破碎,完全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而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以至于人们开始逃离城市,以便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随后景观的价值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意识地加强创意的景观设计开始出现。
从另外的角度理解,景观设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有一条主线:在工业化之前人们为了欣赏和娱乐等目的而进行了一些景观造园活动,如国内外的各种“园”“囿”,并逐步形成了国内外传统的园林学、造园学。工业化之后出现的环境问题强化了景观设计的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景观设计的主题, 这一时期人们由娱乐欣赏转变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即解决复杂的土地综合利用与开发问题,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结为: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使一些有识
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并寻求解决之道。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介绍如下。
1.刘易斯· 福芒德
刘易斯· 福芒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描述了19 世纪欧洲的城市面貌及城市中的问题:“一个街区挨着一个街区,排列得一模一样,单调而沉闷; 胡同里阴沉沉的,到处是垃圾,没有供孩子游戏的场地和公园;当地的居住区也没有各自的特色和吸引力。窗户通常是很窄的,光照明显不足…… 比这更为严重的是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糟糕,缺乏阳光,缺乏清洁的水,缺乏洁净的空气,缺乏多样的食物。” 刘易斯· 福芒德开始关注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霍华德
霍华德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认为: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应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
在人们对城市问题提出各种解决途径和办法之后,大体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应在城市中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十大类之一。城市绿地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公园、街头绿地、生产绿地、防护林、城市广场绿地等。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净化大气,同时又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的造景元素。
3.奥姆斯特德
奥姆斯特德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始人。他广泛游历、访问了许多公园和私人庄园。他学习了测量学和工程学、化学等,并成为一名作家和记者。由于奥姆斯特德在学界的重要影响,在187 年秋天获得纽约中央公园(图1-)的主管职位和设计工作,该公园于187 年全部完工。在奥姆斯特德0 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他还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及世界博览会等。他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因此,奥姆斯特德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图1-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现代景观设计已经拉开了序幕,包括英国的改善工人居住环境的行动、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等。总之,现代景观设计已经隆重登场,开始履行它的历史使命。
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发展得比较早。19 年,英国个景观设计课程出现于莱丁大学(Redding University),后来相当多的大学于0 世纪0—70 年代分别设立了景观设计研究生项目。此后景观设计教育体系逐步成熟,相当一部分学院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及其职业化进程中,美国走在前列。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史代表了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史。从180 年到1900 年,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的景观设计。
纵观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人们非常重视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和自然资源的固有属性,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其中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强调人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学,也包括文化人类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伙伴关系。这个生态模式对后来的生态规划影响很重要的还包括要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大,成为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生态规划的一个基本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思路。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是在大工业、城市化和全
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二)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发展起来的。199 年,克罗率先提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合理地组织调配地域
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的美景和生态自 第四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 基础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
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的良性发展,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规划设计出适宜的人按照德国学者戈德罗恩(Godron)等人的观居环境,既要考虑到人的行为心理、精神感受,又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景观要素或生态
要考虑到人的视觉审美感受,还要考虑人的生理感系统的分布格局,这些景观要素中的动物、植物、能受,因此,景观设计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人类行为、美量、矿质养分和水分的流动,景观镶嵌体随时间的
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构建和动态变化。他们引入了 个基本的景观要素:斑块、
保护。廊道和基质,用来描述景观的空间格局。进入0 世纪80 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景观生态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景观规划逐渐走向(一)生态学(ecology)系统化和实用化。199 年,哈佛大学著名景观生态18 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次学家理查德· 福尔曼(Richard Forman)强调景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观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通过格局的改变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来维持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安全,这表明
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景观的生态规划已经开始从静态格局向动态格局Nature)一书中强调“结合”(with)的重要性,他转变。认为,一个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必须表达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合作与伙伴关系”,应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麦克哈格认为设计的目的只有两个: “生存”与“成功”,应从生态学的视角去重新发掘环境行为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我们日常生活场所的内在品质和特征。兴起于0 世纪0 年代,经过0 余年的研究与实践作为环境与生态理论发展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的积累之后,至0 世纪80 年代逐渐成熟。环境行物,麦克哈格把土壤学、气象学、地质学和资源学等为心理学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学科综合起来,并应用到景观规划中,提出了“设计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遵从自然”的生态规划模式。这一模式突出各项土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包括特定环境下公共与私密行为的方式、特征,安全感、舒适感等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实现以及如何获得一种有意义的行为环境等。
()环境因素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涉及拥挤、噪音、气温、空气污染等。()人的行为对周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 涉及环保行为和环境保护的心理学研究。
此外,环境行为学科的场所结构分析理论,是研究城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性化特征的理论。它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个理论认为城市设计思想首先应强调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聚落的必要性,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城市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结构发展而来。与功能派大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不同,该理论关心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美学理论,对美有不同的
阐释,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
是秩序、匀称和明确”,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蔡仪认为“美是典型”,朱光潜认为“美
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认为“美是自由的形式”,
等等。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理论认为:景观是立
体的多维的存在,要求审美主体从各个不同形象、不
同侧面、不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中,从不同层
面相互作用的折射中,去探索和挖掘景观的美学意
蕴。其将景观美看作一种人类价值,但并不是一种
超历史的、凝固不变的价值,它总是要随着历史的演
进,随着人类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所有领域的
追求而演进,只有从历史学的角度,才有可能把握景
观美的本质。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其基本原则是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指明了道路。
第五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
根据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的观点,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有三个层面的原则。
1.视觉感受层面
要从人的视觉形象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去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
2.生态环境层面
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对地形,动、植物, 水体,光照,气候等自然资源的调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遵照自然规律,利用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材料,去规划、设计、保护令人舒适的物质环境。
3.行为心理、精神感受、文化历史层面
要从人的行为心理、精神感受,以及潜在于环境中与人们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出发,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去创造符合人的行为心理、能满足人的精神感受的景观。
节 中国园林景观概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造园遗产,从而使中国园林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发展到以现代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及造园文化传统,以东方园林体系之渊源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学习园林景观设计, 必先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汲取其成果与优良传统,才能继承、创新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园林
从有关记载可知,中国园林的出现与游猎、观天象、种植有关。从生产发展来看,随着农业的出现, 产生了种植园、圃;由人群围猎的原始生产到选择山林圈定游猎范围,从而产生了粗放的自然山林苑囿;为观天象、了解气候变化而堆土筑台,产生了以台为主体的台囿或台苑。从文化技术发展来看,园林应该比文字与音乐更早产生,而与建筑同时产生,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园、圃、囿、庭等象形字。从时代、社会发展来看,在夏、商奴隶社会时就先后出现苑、囿、台。据《史记集解· 夏本纪》注:夏桀有“宫室无常,池囿广大”之说,公元前16 世纪之前的夏代已有囿。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大都按朝代、历史时期来阐述,本节则从园林绿地规划角度出发,按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风格来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自然风景苑囿,以建筑为主的山水宫苑,自然山水园与寺庙园林,写意山水园,陵墓园, 庭园和府园等。
(一)自然风景苑囿——中国园林的雏形
苑和囿起初有区别,分别为两种园。苑,以自然
山林或山水草木为主体,畜养禽兽,比囿规模大,有
墙围着。帝王在城郊外所造规模大的园林均将其称
为“苑”,如秦汉上林苑,内容丰富,以人工风景为主,
已非仅有的自然风景。囿,以动物为主体,发展为后来的动物园,初期比苑小,无墙。后据《毛传》中的《诗经· 灵台》篇称:“囿,所以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可见当时囿与苑已无大小之别。到了汉代,将苑和囿合为一词,专指帝王所造的园。
自然风景苑囿是中国园林的雏形,以自然风景
为主体,配以少量的人工景观,有一定的范围或设
施。苑囿内山水,台沼,动、植物,建筑物等园林的基
本要素都已初步具备,其功能是帝王或诸侯游
猎、娱乐等。
从历史资料看,较早期的自然风景苑囿有夏桀
的池园,商汤的桐宫桑林,殷纣王的沙丘苑与鹿台,
商末周初的文王之囿,西周及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的苑
囿等。其中文王之囿在《诗经》中的记述较具体一
些。另据《灵台》诗所述,文王之囿由人工开凿建造
而成,建有灵台、灵沼、灵囿、辟雍四大区(图2-1)。
文王之囿是自然风景苑囿发展到成熟时期的标志,
也是有影响的人工造园的开端。《灵台》诗及注释中已经反映出当时就有了今天所说的园林立意、规划、审美思想,并以其独有的文化载体形式使之成为中国造园传统思想、格局、特色的典范。
图2-1 文王之囿
(二)以建筑为主的山水宫苑
山水宫苑是以宫廷建筑为主体,结合人工山水, 动、植物而建成的园,初称离宫别馆,后称宫苑(禁苑)、御园、行宫等。而建筑逐渐与山水(人工山水) 景观结合,发展为山水宫苑与写意山水园仅有建筑物多少的差别。一般造园史将其称作皇家园林,单以
“皇家”所属分类,似不是十分贴切。山水宫苑,按园址所处位置(都城内外),又分作内苑、外苑。宫苑及部分御园,均为内苑,离宫别馆、行宫均为外苑。
以建筑为主的山水宫苑是由历代帝王园林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所形成的园林形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都有宫苑,有名的是春秋时(公元前433 年之前)吴王夫差在今江苏苏州吴中区灵岩山所建的姑苏台与离宫;之后有战国末期秦惠文王及秦始皇在上林苑所建的阿房宫,以及秦始皇所扩建及增建的咸阳宫、新宫、信宫等。而后,有汉代所建的上林苑、建章宫。曹操邺城所建的铜雀园(西园)、芳林苑;魏文帝于洛阳所建的芳林苑。东晋时期于南京
(建康)建造的华林园。隋炀帝登基后于洛阳建的西苑, 于扬州建的行宫、迷宫等。唐代于长安建的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南内苑)与禁苑,并在城外东南隅建曲江池、芙蓉园、乐游园,在洛阳将隋炀帝西苑改建为神都苑等。北宋时,都城内园池不下20 座,更有大内后
苑。南宋都城建于江南临安,民族灾难深重,而各代帝皇仍大兴宫殿、苑囿建设,宫城内建有南内苑、北内苑,其外亦建诸多御园。明清时期园林分两支,其中的一支为皇家山水宫苑,以西苑三海、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下面对各历史阶段园林的发展状况作一简单概述。
春秋(公元前473 年)时期,吴王夫差在灵岩山十余里尽修苑囿,又在宫中建海灵馆、馆娃阁、铜钩玉槛,楹槛饰以金玉,华丽至极。“山中作天池,于池中泛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曰与西施为水嬉。” 可见当时宫殿与人工山水已结合较紧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史记· 始皇本纪》中载:“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阁复道,周阁相属。”“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可见规模之宏大,宫廷建筑之盛。同时,咸阳城内,先作咸阳宫,又作新宫,跨渭水南岸,继作信宫。更在上林苑中建阿房宫,以及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300 余处,八百里秦川布满宫廷建筑群(图2-2)。
图2-2 历代关中地区宫廷建筑布局
秦代所建上林苑中离宫别馆与城内宫殿,是汉代宫苑的基础,汉代许多宫苑是据此改造而成的。刘邦建汉朝,先以秦兴乐宫为朝宫,改称为“长乐宫”,后建未央宫、北宫。未央宫城内建宫殿43 处, 掘水池13 处,堆山6 座,以建筑为主的人工山水风景蔚为壮观。汉武帝时又大兴宫殿建筑,建有宫苑12 处,以建章宫为首。宫西北筑太液池,池中筑蓬莱、
方丈、瀛洲三岛,像海中神山。这种“一池三山”的 海环绕、周通天下之意,但是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
造园手法开创了我国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为后世 西苑建筑分为16 个院区,北海三岛上亦有建筑,为
所仿效(图2-3)。 宿苑,并与写意山水构成一体。隋炀帝还于扬州建
迷宫(即迷楼)及随园(又称上林苑)为行宫。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
贸易、交流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造园全面
兴盛与发展的一个时期。唐代的造园思想、艺术、
规划、布局不仅全面继承、综合了前代造园的优秀
传统,而且有新的创新、发展,造园普及且类型多
样。历史著作、文学作品记载丰富,流传久远,影响
巨大。
唐朝以隋朝大兴城为都城,后改名长安,以洛阳
为陪都(称东都),长安与洛阳为唐代的造园中心。
现以唐大明宫为例作简单介绍。
大明宫在城北禁苑之东,唐太宗时建,供高祖李
渊避暑所居。前为建筑,有含元殿;后为水体,称太
液池,池中有一岛,名“蓬莱山”,上有蓬莱宫,承前
宫后苑传统之制。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
山川明秀的风景胜地放养着许多珍禽奇兽,保持了 前后分别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两侧排列着对
一定的苑囿气息。 称的配殿,显得高耸庄严。含元殿的地形处理很有
东晋至南朝末,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南京 特色,殿建在龙首原高地上,前筑一道,逶迤七转,像
成为我国南方的造园中心。宫苑以华林园为著名, 龙尾垂地,称为“龙尾道”,具有独创性。
此园与洛阳华林园同名,以建筑为主,正殿名为“华 宋代宫苑又有新的发展,以改造地形、诗情画
光”,亦有景阳山、台。宋、齐、梁、陈朝先后又对南京 意的规划设计为主,写意山水成为显著特色,如艮岳
华林园进行修建、扩建。 (将在写意山水园部分讲述),此处仅将北宋、南宋城
魏晋至北魏,洛阳造园一直不断,为我国北方的 内宫苑略作介绍。
造园中心。北魏时,王公贵族更是争相修宫苑、园宅, 北宋时期在汴京的园池很多,比较著名的不下
乃至互相攀比,所做建筑极尽奢华,人文与自然景观 20 处,如金明池(图2-4)、芳林园、琼林苑、迎春苑、
都有很大发展。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 年) 宜春苑、牧苑、蓬池、迎祥池、方池、莲花池、凝碧池、
建西游园,筑有凌云台,上建八角井,名“明光殿”。 同乐园、玉津园等。其中金明池、琼林苑、宜春苑和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殿北建凉风观,台东建室慈观。 玉津园号称汴京的“四大名园”。
魏文帝还于洛阳建芳林苑,后改为华林园,其中人工 金明池位于汴京城西郊门外。后周时凿池,引
山水与建筑配置非常协调、紧密,造有景阳山、天渊 金水河注池,用以习水战。宋太宗时亦用以教习水
池诸景,其中以景阳山为著名。 军或作嬉水之用。宋徽宗时在金明池南门内建有许
隋炀帝登基后,于洛阳建西苑。西苑周长100 千 多殿宇。池中筑方洲,方洲与南岸相连有仙桥,状如
米,墙周长也达63 千米。苑东与宫城的御道相通, 彩虹,朱栏雁柱,十分美观。池中建有水殿,池南建
夹道植长松高柳,开行道树之先。全苑规划布局虽 有宝津楼于高台之上,宽一百丈(长度单位,1 丈相
然以水体为主,开有五湖一海,且苑周环水,象征四 当于今天的3.3 米,后同)。宝津楼南还有宴殿,西有
射殿和击球场所,池北有船坞,池周有围墙,四面设门,四周陆地芳草鲜美、槐树成荫。皇帝常来此游玩嬉水。
图2-4 宋代金明池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临安成为南方造园中
心。宫城内建有南内苑、北内苑。南内苑就凤凰山
麓自然地形造园,随山势高低建有聚远楼、远香堂等
十余处殿宇,还建有月榭和十余组亭子,以及梅坡、
芙蓉冈和松菊三径等。北内苑挖有大水池,引西湖
水注池,池内叠石山象征飞来峰,沿池置亭台阁榭十
余组。宫城西接凤凰山,此山甚美,状如龙飞凤舞,
山上山下开辟许多景点,亭台楼阁布列其中,苍松翠
柏遍山常青,四时花木分季开放。山景与内苑遥相
呼应。
明清宫苑均为建筑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典型代
表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北京故宫。现在的中南海、北
海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山水宫苑;故宫后的御花园,
沿袭古代“前宫后苑”旧制,规模不大,是今存宫苑
的精品。
西苑,又称三海( 南海、中海、北海) 御园(图2-5),原为元代宫苑,明代开始修建、增建、扩建, 一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苑面积广大,山水处理自
10
然得体,苑中有园,丰富多变,富有诗情画意。
图2-5 西苑
清代康乾盛世,造园也极其兴盛,仅北京西郊就造有“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外地更有许多行宫, 尤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代表性。其造园艺术与水平达到了我国古代造园的,为我国造园艺术之集大成,而且善于、巧于融合南北造园风格及西方造园艺术于一体,有新的发展与创造。今保存较完整的有北京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承德避暑山庄, 而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仅存遗址、遗物。同时,还留有完整而丰富的园诗、园记等著作与园图、烫样。清代帝王郊园既是以建筑为主的山水宫苑,又是自然山水园和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三)自然山水园与寺庙园林
自然山水园是以自然山林、河流、湖沼为主体的一类园林。魏晋至南北朝,历经360 多年混战(220— 5 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而皇室则不顾人民疾苦,大建宫室,奢侈淫逸,士大夫阶层更是玄谈玩世、崇尚隐逸、寄情山水,从而对于自然美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山水画、山水诗相继出现,这些思潮都给中国园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南朝位于我国江南一带,这里山水秀丽,气候温和,园林植物资源丰富,更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时,达官贵人们游山玩水之风盛行,为了能随时享受大自然的山水野趣,私家自然式庭院应运而生,并逐步影响到宫室、殿宇,使皇家园林也转向以自然山水题材为主,形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