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44004丛书名: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专业系列教材
儿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儿科学》重点介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对小儿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独立设章。《儿科学》分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原则、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遗传性疾病、风湿与免疫性疾病、小儿感染性疾病以及呼吸、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神经肌肉、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小儿常见症状的鉴别共十七章。
目录
**章 绪论(1)
**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1)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2)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3)
第二章 生长发育(5)
**节 生长发育规律(5)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6)
第三节 体格生长(7)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12)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13)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16)
第七节 心理行为异常(18)
第三章 儿童保健(21)
**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21)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24)
第四章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29)
**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9)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33)
第三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37)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46)
**节 儿童营养基础(46)
第二节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50)
第三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57)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62)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66)
**节 概述(66)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69)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75)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脏病(79)
第五节 胎粪吸人综合征(84)
第六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6)
第七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89)
第八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01)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104)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107)
第十一节 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112)
第十二节 新生儿脐部与产伤性疾病(114)
第七章 遗传性疾病(117)
**节 概述(117)
第二节 染色体病(120)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123)
第八章 风湿与免疫性疾病(129)
**节 概述(129)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30)
第三节 风湿热(135)
第四节 川崎病(139)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141)
第九章 感染性接病(144)
**节 病毒感染(144)
第二节 结核病(159)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169)
**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69)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1)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173)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173)
第五节 毛细支气管炎(178)
第六节 肺炎(180)
第七节 支气管肺炎(181)
第八节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18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189)
**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89)
第二节 口炎(191)
第三节 腹泻病(192)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200)
第五节 肠套叠(205)
第六节 先天性巨结肠(207)
第七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09)
第八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211)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215)
**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215)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217)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221)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228)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234)
第六节 急性白血病(244)
第七节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51)
第十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255)
**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55)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258)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268)
第四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70)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272)
**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72)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74)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278)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282)
第十五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286)
**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28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91)
第三节 癫痫与惊厥(296)
第四节 脑性瘫痪(305)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307)
第六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09)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311)
**节 概述(311)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312)
第三节 性早熟(314)
第四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16)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319)
第十七章 儿科常见症状的鉴别(324)
**节 发热(324)
第二节 呕吐(325)
第三节 发结(327)
第四节 头痛(328)
第五节 腹痛(329)
第六节 惊厥(332)
参考文献(334)
**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掌握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学(pediatrics)是一门研究自出生至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医学学科。
**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儿科学的基本技术,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降低儿童期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强儿童体质,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儿科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领域:
(1)研究儿童正常体格与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的身心发育发挥**的潜力。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3)研究儿童期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遗传代谢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筛查、意外事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
(4)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措施,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人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主要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
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学科很少涉及的,主要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发展出了胎儿医学,新生儿学、围生期医学、青春期医学等新的学科。其中,新生儿学以胎儿娩出至生后28天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新生儿生理、病理、疾病防治及保健等方面的内容,近数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形成独立的学科。围生期医学以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小儿为研究对象,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儿科学和妇产科学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的协作是当今儿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
小儿绝非成人的缩影,儿科学与成人医学相比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健康状态和诊断疾病;②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在度过危重期后,其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下面从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具体说明儿科学的主要特点。
1.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心脏左界和右界在1岁前分别在左乳线外12cm和沿右胸骨旁线,1岁后逐渐向内侧靠近,12岁后心脏左界和右界分别在左乳线内0.5cm和沿右胸骨线。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2.生理生化﹑各系统器官处于发育之中,因此不同年龄儿蛮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顿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此外,某年龄阶段的功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儿肾脏功能不成热,容易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婴儿期代谢旺盛,营养要求相对较高,但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腹泻。因此,热悉掌握各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3.病理﹑同一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儿童与成人有所不同,即使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维生索D缺乏在婴儿可引起佝偻病,在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病。肺炎球菌所效的肺炎感染,在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在成人和年长儿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4.免疫:年幼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患感染性疾病。3~5个月的燹儿从母体获得的IgC渐消失,加上sIgA不足,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般要到6~7岁时小儿自行合成IgG的能力才达到成人水平,机体抵抗力逐渐提高。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年幼儿童特别重要。
5.疾病谱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多见,而成人则以冠心病居多;小儿肿瘤以白血病多见,而成人则以实体瘤居多。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相当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6.心理和行为: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可塑性非常强。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小儿自身的天赋气质特点,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7.临床表现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且变化多端。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且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老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等非特异性表现。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
8、诊断:儿童一般不会主动、正确地诉说病情,儿科医生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除了必须根据家长陈述病史和流行病资料,体征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外,还要考虑患儿的年
龄因素。以小儿惊蹶为例,发生在新生儿时期,首先要考虑产伤、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发生在婴儿时首先要考虑手足热搠症或热性惊厥;发生在年长儿时则要考虑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猝病。
9.治疗儿科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小儿的药物剂*必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在实施液体疗法时需要精确定量,定性与定速,避免水电解质系乱的发生。
10.预后﹑小儿处在不断生长发育时期,组织的修复能力强,患病时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后遗症少。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特别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
11.预防计划免疫是儿科预防工作的重点,通过生长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治。遗传性疾病通过遗传咨询和新生儿筛查可防止其发生和发展,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已列入我国的法规。目前许多膛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起源于发育期的观点已经日益受到重视。注意儿童心理卫生有助于防止某些成人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工作在儿科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为一连续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其分为七期。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有利于掌握保健和医疗工作的重点。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临床上将胎儿期分为3个阶段:①妊娠早期,此期共12周,受精卵从输卵管移行到宫腔着床,细胞不断分裂增长,迅速完成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成,此阶段若受到感染,液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天折。②妊娠中期,自13~28周(16周),此期胎儿体格生长,各器官迅速发育,功能日趋成熟。至28周时,胎儿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在此骀龄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③妊娠后期,自29~40周(12周),此期骀儿体重迅速增加,娩出后大多能够存活。傲好孕前体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滥用药物,预防感染,定期监测后儿生长发育情况,保持良好心情是孕妇和胎儿的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是指自骀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之前,此期包含在娶几期中。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因此单独列为瞾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翔。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国内定义为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卫生水平、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儿科和妇产科共同努力,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有利于降低围生期死亡率。
三、婴儿期(infant period)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此期是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同时,婴几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易患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此期保健重点在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实施计刘免疫和预防感染,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
四、幼儿期(toddler’s age)
自满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破慢,而智能发育加速,同时活动范用渐广。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注意预防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预防传染病,保证营养和辅食的添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使用餐具的能力。
五、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自满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可进人幼儿园。体格生长发育进一步减慢,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而智能发育更加迅速,理解力逐渐增强,好奇、好模仿,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此期小儿可塑性很强,应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卫生、爱集体、懂礼貌等优良品质。应开始重视服和口腔卫生。仍应防范发生传染病、意外事故和中毒等。
六、学龄期(school agc)
自6-7岁入小学始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此期应保证营养、体育锻炼和充足的睡眠,防止躺齿,保护视力。在学校和家庭配合下重视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
七、青春期(adolescence)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此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皋和死亡率降低,精神、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开始增加,应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与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包括性知识教自和其他卫生指导,合理营养,做好高血压和肥胖的防治工作。
(吴丸佳 徐美玉)
第二章生长发育
学习目标
1.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各年龄段儿童的身高(长)、体重计算方法。
3.熟悉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4.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方法。
5.熟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
**节生长发育规律
从受孕开始,生命就形成了,生长和发育就贯穿于胎儿和儿童期的全过程,也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gowb)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共同表示机体连续渐进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定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在整个儿童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但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2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出生后第1年,尤其前3个月增加很快,第1年为出生后的**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新減慢,至青春期生长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