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育儿/早教育儿百科慢养孩子

慢养孩子

详细解读0-18岁成长密码 首次提出“有机教育”理念 听《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首席专家杨雄教授如是说

作者:杨雄 刘程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ISBN: 978720815844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育儿百科 SKU:5d83f79d5f984910453fffe0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8443

编辑推荐
 市场同类书基本可分为家庭教育专业教材和家庭教育通俗读物两类。其中,前者学术性和规范性强,但理念与内容往往较为陈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后者的可读性较好,但大多是基于个别化养育的感悟,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普适性的指导意义。相比之下,本书较好地融合了“有机教育”的科学理念(由*作者近年来首次提出)和《全国家庭指导大纲》这一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由*作者担任首席专家领衔研制,由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具备相对市场同类书的独特优势。  
内容简介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孩子的过程,应该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有机教育”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有机教育”意味着要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其本质是一个“守望”与“发现”的过程。“有机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慢工出细活”,而不能急功近利。“有机教育”倡导维持社会共生,保护儿童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有机教育”提倡松紧有度,把握好教育“节奏”,致力于让孩子“完整”成长为成为心智成熟、人格完整的现代人。本书在帮助家长树立“有机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将家庭教育细分为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准备、0—3 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4—6 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7—12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13—15 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16—18 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等六个基本主题,致力于引导家长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合理需要与个性,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实现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同时,为了促进特殊需要儿童(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肢体残障、情绪行为障碍、智优儿童)以及特殊家庭儿童(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农村留守儿童)获得符合个别化需要的发展,本书还专门阐释了特殊需要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
 (1)杨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学博士。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上海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慈善研究中心主任等。目前还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咨询专家、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常委、十三届上海市政协社会法治委员会副主任等。

(2)刘程: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目  录
目录

导论有机教育慢养孩子 / 001

一、 养育孩子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 / 001

(一) 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

(二) 养育孩子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三) 维持社会共生态,保护儿童多样性

(四) 把握好教育孩子的“节奏”

(五) 无须事事“完美”,但求“完整”成长

二、 孩子慢慢长,家长慢慢看 / 008

(一) “赢一时输一生”的“催熟教育”

(二) 顺应儿童成长规律的“有机教育”

(三) 放下身段做孩子的朋友

(四) “亲子朋友”有别于“普通朋友”

上篇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第1章耐心陪伴孩子长大 / 017

一、 不是生了孩子就有资格做父母 / 017

(一) “不合格父母”造就“问题孩子”

(二) 重视为人父母的“亲职教育”

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021

(一) 耳濡目染,不学而传

(二)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三、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 028

(一) 不当家庭教养方式会伤害到你的孩子

(二) 倡导“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四、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 033

(一) 家庭教育切忌“赶时髦”

(二) 教子育儿: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五、 给孩子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 / 038

(一) 避免“过度关爱”或“过度挫折”

(二) 正确实施“关爱教育”与“挫折教育”

六、 道德乃立身之本 / 043

(一) “有才无德是次品”

(二) 强化家庭教养的“育德”功能

七、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 047

(一) 别拿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尺

(二) “成才”要以“成人”为基础

八、 众人种树树成林 / 051

(一) 教养孩子“帮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 家校合作,共助孩子健康成长

第2章有机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 / 056

一、 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 / 056

(一) “有此父斯有此子”

(二)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二、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 060

(一) 家庭教育中的“期望偏差”

(二) 确立“合适”期望

三、 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 064

(一) 融教育于生活情境

(二) “随机教育”不等于“随意教育”

四、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 067

(一) “罗森塔尔效应”

(二) 表扬孩子是一门“技术活”

五、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 071

(一) 学会倾听是走近孩子的第一步

(二) 有效倾听需要“望”“闻”“问”“切”

六、 不发火,孩子才会听 / 074

(一) “热处理”与“冷处理”效果大不同

(二) “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

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 078

(一) “爸爸去哪儿”

(二) 父亲应主动介入家庭教育

八、 祖辈“帮忙不包办,越俎不代庖” / 082

(一) “越俎代庖”的祖辈教育

(二) 恰当实施“祖辈教养”,构筑“育儿共同体”

中篇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第3章新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过程 / 091

一、 新婚期及孕期是家庭教育的准备期 / 091

(一) 心理准备是优生优育的前提

(二) 生理准备是优生优育的关键

二、 重视婚检、孕前检查和优孕指导 / 097

(一) 婚检是优生优育的第一道保护墙

(二) 孕前检查是优生优育的第二道防护墙

(三) 优孕指导是孕育健康宝宝的重要保证

三、 关注孕期保健,孕育健康胎儿 / 101

(一) 重视孕期检查和孕前病症防治

(二) 远离各种孕期致畸因素

(三) 合理地安排孕期饮食

(四) 科学胎教孕育聪明宝宝

四、 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 109

(一) 新手父母必备的母婴用品

(二) 掌握分娩知识才能“临阵不慌”

五、 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 110

(一) “瓜熟蒂落”:最佳的分娩方式

(二) 自然分娩必需满足的五大条件

(三) 自然分娩的三个秘诀

第4章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 116

一、 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 117

(一) 身体发育:迅速与倍增

(二) 动作发育:呈现先后次序

(三) 语言发展:2—3岁是幼儿语言发育飞快阶段

(四) 感觉器官发展:基本发育完全

二、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 / 121

(一) 母乳是最自然、安全、完整的天然食物

(二)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工喂养

(三) 循序渐进地为宝宝添加辅食

三、 掌握儿童养育和照料的科学方法 / 127

(一)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防治与护理要点

(二) 预防接种是减少幼儿疾病的最佳手段

四、 设定生活规则,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134

(一) 培养儿童的日常生活规则意识

(二) 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加强感知训练,提高儿童感官能力 / 138

(一) 早期运动让幼儿平衡发展

(二) 抓住儿童感官发展的关键期

(三) 防止儿童意外伤害

六、 激发、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 148

(一) 精细动作发展让儿童“心灵手巧”

(二) 好奇心和想象力:儿童成长的动力源泉

七、 提供言语示范,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 152

(一) 从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

(二) 在互动和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

八、 加强亲子沟通,养成儿童良好情绪 / 156

(一) 安全感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二) 陪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

九、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 160

(一) 让入园儿童“胸有成竹”

(二) 让入园儿童“如鱼得水”

第5章“慢养孩子”: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 / 164

一、 4—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 164

(一) 身体日趋强健

(二) 运动与动作能力显著增强

(三) 语言与认知能力发展迅速

(四) 情绪情感:稳定性增强交往扩大

二、 儿童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锻炼 / 169

(一) 平衡膳食、均衡营养

(二) 让体育运动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三、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 174

(一) 良好生活习惯始于家庭

(二) 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四、 安全教育是提高儿童自护能力的第一课 / 179

(一) 营造“儿童友好型”的家庭安全环境

(二) 提高儿童生命意识与自护能力

五、 良好人际交往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 185

(一) 为孩子创设社会交往的锻炼机会

(二) 人际交往技巧需学习学得

六、 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 / 190

(一)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 学会“小鬼当家”

七、 丰富儿童感性知识,激发早期智能 / 194

(一) 抓住智能发展“关键期”

(二) 适时、适当开发“多元智能”

第6章7—12岁:儿童期重要发展期 / 201

一、 7—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 201

(一) 身体发育:平稳到快速增长

(二) 感知觉与语言发展:不精确到精确

(三) 认知发展:“具形”过渡到“抽象”

(四)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趋于稳定,仍显单纯

二、 做好儿童健康监测,预防常见疾病发生 / 206

(一)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二) 做好卫生健康保健

三、 将生命教育纳入生活实践之中 / 210

(一) 引导儿童建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 提高儿童避险能力和自我保护技能

四、 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 217

(一) 给孩子一双“能走路的脚”

(二) 培养孩子独立上学能力

(三) “授之以渔”,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习惯

五、 培养劳动观念与理财意识 / 224

(一) 孩子不是家务劳动的“旁观者”

(二) 适度消费,平衡生活

(三) 理财教育胜过留给孩子“金山银山”

六、 学会感恩、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 234

(一) 感恩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二) 诚实为人、诚信做事是做人基本原则

七、 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好习惯 / 241

(一) 学习能力是“核心能力”

(二) 学习兴趣是学业进步源动力

第7章让孩子平稳、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 250

一、 13—15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 250

(一) 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标准与发育仍不协调

(二) 认知发展:具备一定的独立评价能力

(三) 情绪情感发展:丰富、深刻与波动

二、 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 / 253

(一) 培养正确的“性角色”

(二) 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三、 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 262

(一) 以良好家风熏陶孩子

(二) 以“无痕教育”塑模儿童

四、 引导儿童正确使用新媒介 / 266

(一) 指导孩子安全使用电子媒介

(二) 防止孩子出现媒介使用“上瘾”

五、 在尊重、信任中改善亲子沟通 / 272

(一) 让孩子在尊重和信任中成长

(二) 建立民主、包容的亲子沟通关系

六、 让孩子快乐学习 / 279

(一) 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二) 高分不“捧”、低分不“斥”

七、 尊重、协力孩子的自主选择 / 285

(一) 让孩子自己学会“人生选择”

(二) 职业规划尽早开始

第8章高中时期:青少年逐渐走向成熟与独立 / 292

一、 16—18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 292

(一) 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与定型

(二) 认知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 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 树立积极心态,适应新生活 / 296

(一) 以良好心态迎接高中生活

(二) 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三、 相互吸引,正确交往 / 302

(一) 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

(二) 设立好异性交往中的“三道防火墙”

四、 “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 308

(一) 与人合作是“社会化”的必备能力

(二) 学会分享是一种社会美德

五、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 314

(一) 知法:遵守人生路上的“红绿灯”

(二) 守法:远离人生偏差行为

(三) 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六、 树立人生信念、合理规划未来 / 319

(一) 信念是“成人”的基石

(二) 帮孩子“架设”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七、 以平常心迎接“人生大考” / 324

(一) 减少“正面压力”与“负面压力”

(二) 合理规划好自己“人生第一次选择”

(三) 高考失利不等于人生无望

下篇

但求“完整”,不求“完美”

第9章个别化教养与潜力开发:特殊需要儿童的

家庭教育 / 341一、 智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 341

(一) 智力障碍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二、 听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 346

(一) 听力障碍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三、 视觉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 351

(一) 视觉障碍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四、 肢体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 / 357

(一) 肢体残障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五、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 361

(一)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六、 “智优儿童”的家庭教育 / 365

(一) “智优儿童”及其发展特点

(二) 家庭教育策略

第10章家庭功能调适与儿童“完整”成长:

特殊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 / 371一、 离异和重组家庭的家庭教育 / 371

(一) 离异和重组家庭儿童的教育挑战

(二) 家庭教育策略

二、 服刑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指导 / 376

(一) 家庭教育挑战

(二) 家庭教育策略

三、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 382

(一) 家庭教育挑战

(二) 家庭教育策略

四、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 388

(一) 家庭教育挑战

(二) 家庭教育策略

附表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 396

后记 / 401

前  言
 导论

有机教育慢养孩子一、 养育孩子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很青睐有机食品、有机蔬菜,因为它们是天然的、自然生长、无污染、不反季节、符合四季成长规律的。同样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有机教育”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有机教育”意味着要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其本质是一个“守望”与“发现”的过程。需要“慢工出细活”、而不能急功近利。“有机教育”倡导维持社会共生,保护儿童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有机教育”提倡松紧有度,把握好教育“节奏”,致力于让孩子“完整”成长为心智成熟、人格完整的现代人。(一) 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它的最大启发是:种田须“守天时”,教育则要“顺童心”、“合人意”。养育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守望”与“发现”的过程。守望靠耐心,发现靠用心。作为年轻父母,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他在某一领域的兴趣、特性与天赋,才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切忌盲从。家庭教育只能借鉴,不能完全拷贝、复制。比如,在看到别的家长带孩子学英语、绘画、奥数之后,便不顾自己孩子是否喜欢,苦逼孩子跟着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拔苗助长、超前开发是悖违儿童天性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它要求人的行为必须顺天时、合人意,换言之要尊重客观规律。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曾说过,人存在个体差异,教育当然不能强求一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则强调,教育是帮助个人成为他自己,而非千篇一律;教育诉诸自然,不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事实,教育是从自然中不断获得的东西成为其内容。为此,“有机教育”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慢养孩子。尽管这种生命成长是有差异、个别化的。大自然分布就是这样,有长得快、有长得慢;有长成栋梁之材,有长为无名小草。正因为自然界充满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才构成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政治家、企业家,绝大多数将成为普通人,但我们社会就是需要由不同的岗位构成。教育若培养出像工厂生产出来的统一产品,反而会过剩,最后导致被弃用。哈佛大学一项近期研究显示:儿童脑结构发育与其功能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孩子在0到15个月期间,属于语言、听力神经元突触密度最高期,但词汇量也只能达到5到15个词。但5岁以后,当这一区域的神经元突触的密度不断稀疏时,儿童每周学到的词汇量反而超过了一年的词汇量。这意味着儿童结构和能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很多人都曾经看过神经元突触的发育图片,刚出生的婴儿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是非常稀疏的,但到了两岁时,神经元突触达到了一生的高峰。很多早教机构都拿那张图片作为宣传:大多数孩子说话、视力、听力区域的神经元突触密度,在1岁前就达到了最高峰,掌管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区域的神经元突触密度在2到3岁时达到最高,故常对家长说“‘三岁是敏感期’不开发,你孩子一辈子就完了”。而他们却从来不向家长展示过0—10岁的儿童神经元突触密度量的连续完整图片。其实儿童3岁以后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就开始逐渐减少,到10岁时则呈现为一个非常稀疏的状态。其实,儿童脑结构发育与其功能发展完全是两回事。孩子2—3岁抽象思维的神经元突触达到高峰,但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好。这就是为何7、8岁儿童认知脑结构线稀疏了,其抽象思维反而明显增强。人类成长是分阶段性的,某些大脑功用只是配备给某个具体阶段,一旦顺利度过了,大脑就会自动弃除这些功用,保存有用的链接。这是为了让人能够更集中精力、更加具体细致地运作生活。它的启示是:幼儿期的家庭教育,主要应培养孩子兴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不宜对其进行以记忆、正确率为主的大脑认知强度训练。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多交流,耐心等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花期不同,不要看到别人家孩子萌芽、提前怒放了,自己家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只要是种子,只要耐心守望,就一定会看到它发芽与成长。(二) 养育孩子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有机教育”认为:孩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好奇心、专注力、持久性。而慢、专、精则是“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机教育”与“工匠精神”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匠精神”核心是坚持“慢工细活”,推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第一个特征——“慢”而细致。比如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宣告完工,耗时600年,打造了一座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令人叹为观止。“工匠精神”第二特征——“专注”。德国拥有370万家企业,95%都是家族企业。像“螺丝大王”伍尔特,1954年创业时才几个员工,至今已扩展至5万多员工。它的成功在于,自始至终坚持“专一”,其产品“螺丝”却闻名全球。工匠精神第三个特征——“匠心”,即精益求精,不浮不躁,将“百年老店”品牌维护得非常好。在瑞士日内瓦,无论是制表人,还是手工巧克力店主,他们的想法不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将公司上市,去海外开连锁店,而是想怎么样可以使本店保持百年长盛不衰,这决不是件简单的活。教育同样如此,切忌太急功近利,需“慢工出细活”。每一个孩子特质决定了其自身成长逻辑,需慢慢打磨培养。常识告诉我们:站在一棵幼苗面前,可以看出它旺盛的长势,却感觉不到它的成长,只有隔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它的变化。另外,农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农田里的秧苗需通过选种、培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以及耐心等待,幼苗才能茁壮成长直至结出成熟的果实。这些都说明,秧苗虽小,但有它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季节,次序不能被随意打乱。如果光为了追求速度,不但会破坏它的生长周期,影响灌浆、拔穗、成熟,甚至影响收成。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反观时下的教育,快餐式、太重事功,故较难培养出“工匠精神”。有人会说现在是“快销品时代”,工匠精神已不符合当代人即刻消费、即刻扔掉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为何时下人们又越来越珍视文物、手工艺品?为何瑞士一块手表可以卖几万、几十万?为何国人常以拥有一块瑞士名表而沾沾自喜?这就是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百年老店”稀缺价值、独特魅力之所在。很长一段时期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出现一些认识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这实际上是在提前催熟孩子,过早开发孩子智力,事实上却是帮倒忙,甚至是摧残孩子,使得大多数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幸福与自由。(三) 维持社会共生态,保护儿童多样性在漫长的地球生命演化进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精细、复杂,往往出现需要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这种现象统称为“共生”。如大海里小鱼为鲨鱼口腔清除寄生虫的共生关系,鲨鱼不吞吃小鱼,小鱼清除寄生虫,而不咬吃鲨鱼的口腔组织,它们相互之间以依存、帮助作为“共生共存”之前提。植物界也存在类似“共生”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帮助。如我国长白山地区,由乔木、灌木、草木构成,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圈、植物链。再如美国加州,时常发生的山火却是有利于森林植被始终保持疏密有致、合理分布的生态平衡。当人类对耐阴植物人为破坏太多,反而会导致原始森林由于气候过于干旱,容易引发连绵山火,酿致不可收拾的结果。同理,为了适于生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也保存下了无数的规则与分类,以快速有效地指导当下的行为。有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问题:现在汽车普及了,但为何人坐汽车会晕车?这是因为现代人对运动的大脑感知,依然停留于早期人类对身体运动速度的适应水平,这就是高铁、观光电梯会加装减速玻璃之缘故。传统社会是一个变化缓慢的社会,许多人一辈子不用换工作。而工业社会则是一个竞争社会,影响到人的行动和组织方式。在现今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之后,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后工业化、信息社会的“两个面向”。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种种不确定、风险以及更细分工给人带来压力,使得人与人合作意愿重新增强。可以说,当代社会一个人离开了合作,几乎是寸步难行。“有机教育”提倡社会共生论,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哲学。社会类似大自然生物圈,需要不同成员相互间合作、共生共存。在当下个体化的城市社会里,已很难说哪个岗位重要,哪个岗位不重要?今天热门职业,明日说不定就遭淘汰。尤其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职业细分将导致人的等级、身份趋于淡化。未来我们还将进入“斜杠时代”(跨界合作、多身份、共享经济时代),人与人之共生关系的互补性将超过竞争性。为此,“有机教育”反对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提倡保持社会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大自然中,一棵大树绿叶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在社会中,一个团队需要各种性格的人组成。正由于成长允许多样性,这个世界才色彩斑斓、丰富多样。(四) 把握好教育孩子的“节奏”孔子曰,“过犹不及”。种庄稼就是如此——不除草,任其疯长,庄稼长不好;过度施肥,超过了度,庄稼吸收不了,反而不利。教育孩子同样需要张弛有度,教育的艺术就似拧自来水龙头“开关”,太松太紧都不合适,关键是把好松与紧这个“度”。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认为:自然是活的,生命在本质上是周期性的;四季交替、劳逸结合,都是这种周期性的反映。教育必须根据这种周期性、阶段性,把握好教育的节奏与规律。“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覆盖儿童生活最初的12年。这一时期,尚处于直接认识事实的阶段,人的知识也不具有条理性。“精确阶段”包含了青少年在中等学校受教育的整个时期。“综合运用阶段”,则是进入大学后、踏入社会的人生展开时期。儿童不同发展阶段,教育节奏、内容都应有所区别,不能搞反了。比如在童年阶段,由于孩子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应更多运用基于“事实”的教育。在这方面,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还是很明显。比如,在德国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中,基本都是自由活动的形式,孩子们自由玩耍,老师只在一旁观察鼓励和启发孩子,确保孩子的安全以及维持游戏秩序。维持秩序的意思是指在孩子们发生矛盾(如争抢玩具等)时,如果孩子无法和平解决而欲诉诸武力时,老师会出面制止和调和纷争;如果有孩子不遵守规则排队,老师也会出面明确地告诉他/她不可以插队。有人纳闷,德国幼儿园那么自由散漫,没有老师的严厉管教,出来的孩子能懂得遵守规则和自律吗?可是,德国人恰恰是世界上比较遵守规则的。而中国的教育,则强调整齐划一和纪律训练。在早晨幼儿园操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喊着“一二一”口令,带领排成队伍的小朋友整齐踏步走到操场。孩子们到了室外开始情不自禁地叽叽喳喳、说话嬉闹。老师忙活了半天就只干了一件事,整顿纪律,让孩子们按照要求站好队。那么“守纪律”教育好?还是“守规则”教育好?有人说规则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让每个人都生活在公平安全的社会里。在一个规则健全、人人遵守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规则的受益者。而纪律的制定通常是为了让一方绝对服从另一方,不能质疑,更不能挑战。纪律与规则的区别,纪律的本质是规训与害怕,规则的本质是认同与内化。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仅仅是遵守纪律而已,那么一旦他/她脱离那个令他/她害怕的权威环境,比如回到家,孩子害怕的因子消除了,也就感到没有必要继续遵守纪律了。这种教育模式下,容易培养不健全人格。相反地,如果孩子学到的是规则,在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认同人人都应遵守的规则,那么无论他/她走到哪里,无论有没有人监督他/她,他/她都会自觉地去遵守规则,主动去维护公平和正义。纪律与规则,也不完全是割裂、对立的,两者对童年期孩子训练都是必须的,但上述儿童习得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训练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责任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群秩序的关系,并通过“情境教育”让孩子慢慢体验与逐渐内化。比如,德国幼儿园通过“餐桌规则”、“收纳整理规则”、“先来后到和轮流玩规则”、“喝水规则”、“午睡规则”等“自然后果法”的实施,让孩子们懂得遵守或者违反规则会受到什么奖惩,分得清、记得牢,这对我们依据青少年思维特点、分层递进开展行为习惯训练是有启发的。(五) 无须事事“完美”,但求“完整”成长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抢先评论了 “慢养孩子”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孕产胎教育儿百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山米从事妇产科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40余年的经验总结,详细指导备孕、妊娠、分娩、产后、育儿,一本书管用五年)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早教经典,儿童教育革命性著作,揭秘“儿童敏感期”,寻找孩子成长的奥秘)

EUR €18.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EUR €3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