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226324
◆一部人人都能读懂的量子物理入门读物!
◆令人拍案叫绝,比小说还精彩的科普佳作!
◆通俗而又丰富,生动而又深刻,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
◆跟随作者,你将进入震撼的量子世界,轻松领悟恢宏而神奇的量子理论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从原子模型到以太假说,从黑洞、虫洞到宇宙大爆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就是量子力学的时代。近几十年,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创新都有量子力学的功劳。它已经像空气一样弥散于整个世界。量子力学跌宕起伏的发展史,洋溢着悲壮美和韵律美;这条历史长河大量涌现的量子物理大师,一个个智力超凡,意志坚定,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离经叛道,同时又性格各异,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有着不同的优点、缺点和怪癖。
本书完整讲述了百余年间量子力学的创立、发展、成熟及实践运用。作者别出心裁,在严谨、科学、翔实的基础之上,以通俗幽默的笔触,精彩纷呈的故事描绘了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狄拉克、德布罗意、奥本海默……这些有血有肉的科学英雄。他们璀璨如星辰,震古烁今。他们在量子世界里披坚执锐,攻城拔寨,叱咤风云。
翻开这本人人都能读得懂的量子物理入门之书,跟随这些科学巨星的伟岸身影,你将一步步进入神奇而震撼的量子世界,你将轻松了解看似深奥玄妙的量子理论。
第一篇 旧量子力学
第一章 量子革命的第一枪
第二章 惊世骇俗的光量子
第三章 鬼怪式的跃迁
营地夜话(1)
第二篇 新量子力学
第四章 梦幻金三角
第五章 王子的物质波
第六章 矩阵力学诞生
第七章 波动力学登场
第八章 波粒之乱
营地夜话(2)
第三篇 哥本哈根诠释
第九章 上帝之鞭和上帝之手
第十章 一个绝对的奇迹
第十一章 确定性的终结
第十二章 波粒共和
第十三章 月亮和骰子
营地夜话(3)
第四篇 原子世界的量子幽灵
第十四章 征伐原子世界
第十五章 罗马军团
第十六章 盗火者
第十七章 二次紫外灾难
营地夜话(4)
第五篇 量子翱翔宇宙
第十八章 呜咽的黑洞
第十九章 灵动的宇宙
第二十章 归来兮以太
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国,是个边界明晰的国家,它位于欧洲中北部,面积 35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余万。但要说到历史上的德国,那就像我们将要见到的“波函数”,边界模糊,飘忽不定,似有似无,忽大忽小。直到 19 世纪初, 1806年,德国诗人阿恩特还提出了一个很诗意的问题
:“德意志的祖国在哪里?”这一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铁蹄踏进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最大的一个邦——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被迫割地赔款,德意志名存实亡。
令人惊讶的是,四年之后(1810 年),柏林大学在一片战争废墟中建成。已经被战争赔款压得喘不过气的威廉三世国王可是拼尽最后一点家底,为了省下建筑费用,他捐出了豪华的王子宫作为校舍。他说
:“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普鲁士教育大臣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思想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思想滥觞,柏林大学因此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
仅仅一个甲子的时间,柏林大学就给予德国丰厚的回报。 1871 年,在普鲁士被法国攻陷 65 年之后,俾斯麦金戈铁马横扫法国,在巴黎南郊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统一。与其说这是俾斯麦武力征讨的胜利,不如说这是德国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大学教育制度的成功。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一任首相俾斯麦本人,就是柏林大学的学生。岂止回报德国,全世界都受惠于她!看一看柏林大学的明星榜——
诗人海涅,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政治家俾斯麦、马克思、恩格斯、李卜克内西……
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更是数不胜数,物理学的 :亥姆霍兹、赫兹、基尔霍夫、迈克尔逊、维恩、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玻恩……光诺贝尔奖得主就有 29 位。不过我还是遏住列名单的冲动吧,否则就有为柏林大学做广告之嫌啦。
注意到了吧,上面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个名字——普朗克,他就是本章的主人公。 1858 年春天,德国北部城市基尔的普朗克教授家诞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婴,起名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是神学教授,父亲是法学教授,算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 9 岁时举家迁往慕尼黑。中学时的普朗克可算是标准的好学生,数学、物理和音乐方面的才能尤为突出。在小普的一张报告单上写着这样的评语
:“为老师和同学们所喜爱。他在班级里年龄最小,虽然有些稚气,但头脑非常清醒,逻辑性也强。他很有出息。”
到中学毕业,小普为专业的选择就烦恼甚至是痛苦上了——是音乐还是物理和数学,这是个问题!还好,小普在中学尝试作曲,但他自己沮丧地发现,模仿痕迹太重而创意不足。如果这个阶段他就像日后那样撞了个大运,写出一首好曲子,那世界就会多个不大可能改变音乐史的音乐家,而物理学史则一定要改写。总之小普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就考进了慕尼黑大学攻读物理,这年(1874 年)他才16 岁。物理学教授祖利(Philipp von Jolly)挺喜欢这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因此为他误入歧途而惋惜。他跟普朗克说,物理学“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填补”。但这孩子看来也不是个有志青年,他说
:“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
德 国 的 大
学, 入 学 后 可
以 选 专 业、 选
老 师, 甚 至
是 跨 校 选 老
师。 贪 玩的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政策在大学期间游历各个城市。不过小普可不是那种人。到大四,他就选了柏林大学(那个拼老命的国王创立的大学)的亥姆霍兹(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教授和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Kirchhoff)教授的课。这二位是当时科学最前沿的电磁学和热力学的泰斗(比如亥姆霍兹,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者)。到了这儿,小普才感觉到自己原先不过是井底之蛙,慕尼黑大学教授给他的只是地方性的学问,而柏林大学则是世界性的。不过很可惜,小普选的两位物理界大佬尽管思想很深邃,但讲课却烂得可以,用小普的话说,讲课的和听课的同样无聊。不过理论的先进性摆在那儿,师父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嘛。普朗克认真自学了热力学的著作特别是克劳修斯的《力学的热理论》,并立志去寻找像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1879 年,他拿出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后来被命名为“开尔文 – 普朗克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种表述方式(第一种是“克劳修斯表述”)。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 1888 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 30 岁的小普为他的继任人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 1894 年,普朗克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有次他应
邀做一个演讲竟忘了教室的房号,于是找到了系办公室,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 :“别去了,年轻人。你太嫩,肯定理解不了我们资深的普朗克教授所做的演讲。”在提出热力学定律的普朗克表述时,非但不被接受,相反是反对声一片。
郁闷的小普说了句话日后成了名言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关于科学发展的“普朗克定律”。现在,前辈们已经陆续乘鹤归西,该轮到小普们建功立业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