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508574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文化的突出象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载体,酒及其实践方式在中国漫长多元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徐新建先生立足于人类学视野和方法,从酿造、功用及诗文、礼仪等方面对中国酒文化展开深入阐释,既揭示“食色性也”的生物本能,也解码“对酒当歌”的文化意蕴,力图在宏观的时空领域中对中国酒文化进行比较分析,阐释酒与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性格等方面的关系,对中国酒文化母题与结构做深层解读。
丛书简介:
“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创立与发展4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与阐释,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语境,做出极富新意的解读与创新。本书系第二辑共19种,精选本学科各领域名家、大家的代表作和新作,呈现较为完整的学科阵容和作品方阵。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学人类学图书资料体系、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推进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新发展。
本书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载体,酒及其实践方式在中国漫长多元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本书立足于人类学视野和方法,既揭示“食色性也”的生物本能,也解码“对酒当歌”的文化意蕴,力图在宏观的时空领域中对中国酒文化进行比较分析,阐释酒与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性格等方面的关系,对中国酒文化母题与结构做深层解读。
绪论 饮酒致醉,天下一家——探寻人类酒文化001
引论 释“酒”005
上编 “形而下”之描述——中国酒文化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谷物酿造与农耕文化019
一、八月黍成,可为酎酒019
二、若作酒醴,尔惟曲糵042
三、食为民天,酒为食蠹054
第二章 宾主百拜与礼乐之邦069
一、礼之初,始诸饮食070
二、天子饮酌,用礼乐085
三、酒食者,所以合欢114
下编 “形而上”之讨论——中国酒文化母题与结构
第三章 醒觉世界与醉感人生
一、“但愿长醉不愿醒”139
二、“醉翁之意不在酒”163
第四章 人神交感与迷狂体验176
一、迷狂之醉与药与舞与酒178
二、迷狂之醉的古今中外比较191
结 语207
附录一 “饮酒歌唱”与“礼失求野”——西南民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义209
附录二 沿河走寨“吃相思”——广西高安侗族歌会考察记230
初版后记250
再版后记251
再版后记
本书于1989年写成,出版后一放就是近30年。在此期间,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要不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同人相约,我对“醉与醒”话题的思考恐怕也就随俗务和心境的改变而束之高阁了。
2003年,在调入四川大学后不久,参与海峡两岸学者合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酒文化国际研讨会,为会议提交题为《“饮酒歌唱”与“礼失求野”》的论文,以西南多个民族为例,讨论饮食习俗的文化意义。文章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刊发出来,算是对此话题的一种接续,思考的范围也由形而上的“醉与醒”沿展至形而下的“礼和俗”。在此之间,还发表了记述贵州从江和广西三江侗族村民歌、酒并重的《沿河走寨“吃相思”》(《民族艺术》2001年第4期)。按理,这些扩展了的思考和事例都应在本书的新版中增补进来。然而,增补工作在体例衔接上具有难度,同时也为了顾及原书的风格与时代面貌,我还是打消了这一念头,只把相关篇章作为附录列在后面。于是除了增写“绪论”和纠正字句失误外,此次未对本书做太大修改。希望新读者照旧阅读,老读者从新指正。
感谢“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编委会为本书提供再版机会,感谢叶舒宪教授、冯晓立编审为此付出的努力。
在本书的初版里,我讨论过人类致醉的诸多途径,包括饮酒、吸麻乃至持续狂舞等等。如今看来,不妨把写作也列入其中。作为与醒相对的一面,通过写作获得醉感,已成为文字社会醒者的必须。为了致醉,不妨清醒;因为清醒,所以沉醉。这里的醉,便是庄子讲的“坐忘”,以及佛说的“放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