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24842
导 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团结”概念的内涵
第二节 “国族”概念的演变与特点
第三节 “民族团结”与“国民团结”
第二章 法国“国民团结”的理论源流
第一节 从“慈善”到“团结”的观念转变
第二节 法兰西的公民国族观
第三章 国民、语言多样的法兰西
第一节 法兰西人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现代法兰西人:多样的国民成分
第三节 多样的语言
第四章 公民个体政治社会权利平等的推进
第一节 国民身份的认定
第二节 公民政治权利平等的逐步兑现
第三节 团结原则下公民的社会权利保障
第五章 少数群体文化权利不平等的固化
第一节 不平等的语言权利
第二节 少数民族集体身份的制度性缺失及其后果
第三节 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否定
第六章 移民融入与法国宗教政策
第一节 移民宗教习惯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 法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原则及其形成
第三节 旧政策的保持与新机构的成立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一 在比较中坚定自信
郝时远
看到陈玉瑶所著《国民团结:法国的理念与实践》一书的校样,为她学术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而高兴。作者以法国“国民团结”为主题,对“团结”的概念及其理论流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厘清“国民团结”的指向——“人民团结”内涵的基础上,从公民民族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法国“一个不可分”的“国族”属性,揭示了法兰西“国族”观念所遮蔽的本土少数民族、外来族裔(移民)差异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作为“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之一,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围绕“团结”这一关键词,为中国的“人民团结”“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比较的西方案例。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论断,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大团结及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意义作出的经典阐释。其中,“人民的团结”是包括中国社会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等成分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团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传统;而“各民族的团结”,则专指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这是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涵盖各种社会关系,纵横交织、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双重团结机制。
毫无疑问,“人民的团结”包容着“各民族的团结”,但是“各民族的团结”又决定着“人民的团结”的面貌。对此,作者通过法国的案例也给予了清晰的论述。就这一辩证关系而言,在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既是人民团结的题中之义,又决定着人民团结的实现程度。从民族学的意义上讲,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或引申一步说,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相互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这是中国在多样中维护统一,在差异中实现和谐的“团结”之道。
中法两国国情迥异、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一、现代化程度有差,但是就“国民团结”的理念与实践而言,则有相互比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