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260332
没有什么大道理,但希望当你在面对无法抉择的人生岔口时,
会给你小小的勇气,陪你建造通往幸福的梯子。
●独家收录《如果你是一个卖蛋糕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个卖蛋糕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和别人拉开距离》《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但可以开车》等豆瓣首页热推文章、超级热贴。
●清华南都、罗辑思维、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金融八卦女等知名微信公众号都疯转过其超级热文。
●《起点不高,又很迷茫怎么办》《你*差的一面不能定义你》《看似比你幸福的人,往往都经历过更大的苦难》《你所等的那个“合适时机”永远都不会来》《圈子不同,如何速融》篇篇精彩,篇篇独特,给予在黑暗中前行的你以珍贵的启迪,让所拥不多的你,成为*精明的对“未来”的投资家。
●本书多篇文章网络累积阅读量超过10,000,000万次,超百万次转载,好评如潮,激励无数读者。
图书馆坐了一下午,却只做了寥寥数题。
桌上的书读了多年,生活却依旧一筹莫展。
时间被安排得满档,每天都处于疲于奔跑的状态,周围所有人都在夸你努力,然而,付出与收获总是不成正比。
你总觉得有太多事情要做,如同赶场一样庸碌地奔走。你找不到方向,甚至常常感觉一拳打在了生活的棉花上。
你总是觉得自己在努力着,却疑惑为什么还是没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后你只能试着将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才发现之前的你——
只是还未全力以赴。
★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当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导致你反过头来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
娓娓道来却醍醐灌顶的人生经验术,分享给前行道路上不停行走、心怀梦想的你。
一部可以让你少在黑暗中摸索十年的白皮书!
章 其实你羡慕的,世界终将给你
1.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
2. 看似比你幸福的人,往往经历过更大的苦难
3. 起点不高,又很迷茫怎么办
4. 没有哪次选择不重要,也没有哪次能决定你的一生
5. 为啥你喜欢的人,总是他人的自留地
6. 老盯着别人的人,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7. “稳定的工作”属于高风险职业
8. 治愈失恋,难的其实是原谅自己
第二章 未来回报的从来不是加法,而是复利
1. 谈梦想之前,麻烦先自立起来
2. 为什么你读了许多年书,生活还是一筹莫展
3. 梦想与现实,我们该如何权衡
4. 你差的一面不能定义你
5. 的荣耀不是成功,而是完成
6. 你所等的那个“合适时机”永远都不会来
7. 哈佛女校长的“车位启示录”
8. 把你能做的做到极致,剩下的老天会帮你完成
第三章 总有些成功,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1. 建一块你自己的梦想试验田
2.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个卖蛋糕的
3. 执者失之,试者得之
4. 你要死,也别死在米缸里
5. 专注是现代人难得的品质
6. 总有些成功,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7. 你所谓的努力,找对方向了吗
8. 我们的生活可以只有小确幸吗
第四章 真正的努力,就是要承受有价值的痛苦
1. 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但可以开车
2. 利用碎片时间,和别人拉开距离
3. 圈子不同,如何速融
4. 零散化写作,让你与众不同
5. 不是认识人就叫人脉了好吗
6. 缺乏意志力的人,如何轻松战胜拖延症
7. 以学英语为例,看你是否使上了劲
8. 实现了个梦想后,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五章 幸福就是努力和机遇总会相遇
1. 任何缓慢的积累,在人生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2. 与不合尺寸的爱握手言和
3. 家庭生活里,会摆盘比会做菜更重要
4. 你无须等装备齐全了再启程
后记
一本书的命运总是掌握在那些读过它的人手中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安全,那就是你的技能和在任何环境下迅速适应崛起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安全。
有人邀请我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意义,一个简单的回答不足以展开,因此我决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彻底地分析阐述它。
提问者是一名国际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她看到自己平时都在努力上课、认真笔记、好好复习,平均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而她的很多同学平时都不好好学习、只搞考前突击。这些人虽然学习上少了认真,但胜在活得多姿多彩,学也学了,玩也玩了,有的参加了学生会,还考了雅思,马上就要出国了。所以提问者很困惑:她自己努力学习,却对未来出国和找工作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别人不努力学习,却更有可能获得好的人生。为什么自己那么辛苦地泡在自习室,却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对这道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回答,那些答案有的鞭策,有的鸡汤,有的循循善诱,有的冷嘲热讽。
如果让我答,我只想引用雷军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
在这里,天天泡自习室可以先暂定为”战术上的勤奋”;泡了四年以后的结果却依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那就是战略上的懒惰。
我上本科的时候,周围的好学生很多,其中不乏各个省市的文理科状元。然而在这些尖子生当中,学习好的从来都不是一天到晚苦泡自习室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的人–他们智商与情商皆高,往往懂得所谓努力并非流于表面;而那些貌似学习很刻苦的人,其实效率并不高。曾有过一个学期,我制订了学习计划,强迫自己每晚都去自习室学到熄灯前半小时,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种泡自习室背笔记所带来的学术收获,远没有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带来的多,我就放弃了。泡自习室对我的意义,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苦苦努力”的幻象,换取我对自己心灵的安慰罢了。
回到之前那个提问者,她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泡自习室,一直泡到熄灯才回宿舍,第二天一睁眼又前往图书馆去自习。
你如果问她:”你这么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
她会回答是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
那么好成绩有什么用呢?
是为了能顺利保研。
保研后又怎样呢?
保研后读研究生,就可以有个高一点的学历,然后再有个好成绩,今后好找一份好工作。
可是,如果好好学习的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着”找好工作”而努力呢?
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定下阶段目标为”找到好工作”,那么显然她努力的路径就不应该单单是学习那么简单,还应该配合参与学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寻找实习的机会、学习如何制作修饰简历、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工作技能……而提问者却是在用天天泡自习室的勤奋,来掩饰她多年来不思考的懒惰。
当然,许多人学习的目标并没有那么功利,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这一纯粹的目的。但怕就怕很多怀着这样纯粹理想的人在受了几年教育之后,会突然质疑国内高等教育的水准,看不起教授的水平,也看不上同学所做的研究,然后觉得自己多年的辛苦研究和学习被白白耽误了。
这是一种高级的战略型懒惰,希望利用外在环境的缺失和不足,来解释自己为何努力却达不到相应的目标。
无论你接受的是僵化保守的体制内教育还是新颖独特的体制外教育,如果你真的勤奋钻研、静心思考过,那么你从学习中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积,而应该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理性逻辑分析的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辨识能力。
即使你真的进入了一个很差的学校,难道要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才能认识到这点吗?显然不需要。如果你早就认清了这个现实,为什么不自己做点儿什么来改变学习路径呢?
也许你会摊摊手说:”可是我没有好导师、好教授、好课程、好同学啊!”
那么我只能说:”可是也没有人阻止你去找到好导师、好教授、好课程、好同学啊!”
要知道,我们正身处互联网的世界,从美国到英国再到我们自己国家,所有秀的大学,都在竞相向世界敞开免费的高质量在线公开课;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机构,从十几年前就对外部分开放了大量汇聚尖端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如果你真的愿意,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在网上学习许多专业技能,还能跟着有经验的人一步步地学做案例,线上线下的图书馆里还有浩瀚的知识海洋……
在二十年前,可以说”我没有学习的条件啊”,可在这样一个信息流动速度极快、提倡知识资源共享的社会,一个真正用心努力的人,是绝不会被当前所处的条件禁锢的。
就拿学英语这件小事儿来说,我们身边有许多工作以后坚持学习英语的人,这需要很大的决心,需要很大的毅力,能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
我曾经有个前台同事,每天都利用工作之余坚持背单词,背单词的软件会有打卡功能,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在朋友圈内的分享:今天十个、明天十个,后天是周末,也有十个……从不间断。有次她问我:”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文水平?”
我反问她:”你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文水平呢?”
她回答,因为公司经常有其他国家办公室的人到访,公司内部还有很多美国高管,他们和前台的沟通虽然都是基本的,但她希望在这些基本交流中能做得更好。
我说:”我有一个好方法给你,你没有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不如给自己报一个近期的考试,考试的压力会逼迫你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
妹子说:”可是我觉得以自己现在的水平根本考不了好成绩。”
我说你的目标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是给自己一些压力,并循着一些有据可依的轨道进行某种系统的学习和提升。它虽然不是的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但确实是短期内有效的方法。
妹子说:”可是我觉得压力好大,让我再想想。”
回去再想想以后,这个提议就被搁置了。她仍然回去老老实实地背单词,今天十个,明天十个,后天十个……一年坚持下来,非常不易,单词量涨了三千五百个,却依然不能和外国同事更好地交流。
类似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些例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2)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当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3)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导致你反过头来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甚至把问题引向了拷问社会的公平性问题,这对你的人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的幻象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人而言,远比还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们要大得多。因为成年人要用更加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更为复杂熙攘的世界,而努力的幻象,会长时间地消磨我们的时间、精力,以换取少得可怜的结果。
所以,在努力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问问自己:
“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和我的目标有因果关系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真的需要我埋头学习八小时吗?这八小时里我已经全力以赴了吗?”
人生不应该是充满痛苦疲劳的拉锯战,而应该是有的放矢地走走停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