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610820
市场上介绍世界名画的图书不少,大多按时间、题材编写。本书则按59幅极具代表性名画的收藏归属地,以及现在热门的欧美旅游路线分类。这样编写是希望这本小书作为向导,带给读者一次独特的“艺术之旅”。
书中除了介绍每一幅的特点、风格外,还挖掘了画家、画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对今天的影响。这样的编写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立体”地理解架上艺术。
《我在美术馆等你——西方美术之旅》内容架构基本上是以艺术风格流派及年代先后顺序,精心遴选出影响西方艺术进程的60位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从人文历史、趣闻轶事等多角度切入,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以及艺术家的文化背景、生活际遇等进行详略有致的悉心解读,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内涵的同时,又能清楚掌握庞杂繁冗的西方艺术史脉络与轨迹。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饶有趣味的“画里画外”板块,该部分内容主要探究了划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被从前发生的事所影响,又是如何继续启发着后来者的。
站:意大利 梵蒂冈 西班牙
诸神的春之聚会 16
完美无缺的维纳斯 22
突然显灵的基督 28
自恋而死的男子 34
爱与哀愁共生的史前悲剧 39
谁是真正的叛徒? 48
石头建成的血肉之躯 56
会画画的雕刻家 61
被遮挡的一只手 69
布满洞窟的史前绘画 76
究竟谁是画中人? 81
第二站:法国 瑞士 奥地利
至今成谜的神秘微笑 89
耶稣是在哪里诞生的? 98
爱情之岛的神奇魔力 103
男人的战争,女人请走开 112
神秘诡异的加冕式 121
啃食同伴的“饥饿之船” 127
自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134
在嘲讽中诞生的印象派 140
全裸女子的目光挑衅 150
现实外的神秘空间 157
画布上的社会缩影 163
色块组成的一幅画 169
当音乐融入绘画 175
如何用金箔画油画? 182
发誓要过奢华生活的女人 188
第三站:德国 比利时 荷兰
误打误撞的波普艺术 197
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 202
当希腊神话遇上天主教 209
宫殿里的蜗牛从何而来? 215
首次脱去光环的圣母 221
光影色彩的魅力 228
濒临死亡的后挣扎 234
白天误变为黑夜 242
第四站:英国 挪威
耳戴珍珠,欲语还羞 253
牵了手就代表结婚? 258
人类必经的四重灾难 265
隐藏在画中的头颅 272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279
令人不安的一幅画 286
暗藏玄机的三角关系 291
用狗梳子诞生的杰作 296
扭曲的世界 301
第五站:俄罗斯 美国 埃及
“刺眼粗糙”的艺术 309
盖在木乃伊上的肖像画 317
1514年至今的秘密 321
装满睡莲的客厅 325
三个人的牌局 334
极简化的原始之美 341
不性感的粉红裸女 350
速度与激情 356
“肮脏”的艺术品 361
蒙面亲吻的一双恋人 367
是情侣还是父女? 373
“胡乱涂抹”出的艺术 380
如何把爱的食物做成艺术? 385
不是摄影,胜似摄影 390
当教皇变成撒旦 396
法则僵局下的灵动少女 402
市面上关于艺术欣赏类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笔者无意且无从与这些“巨著”一较高下。写作《我在美术馆等你》一书的初衷是试图以有限的篇幅和流畅易懂的文字提供一种别样的艺术欣赏。
本书精心遴选出影响西方艺术进程的59位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从人文历史、趣闻逸事等多角度切入,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以及艺术家的文化背景、生活际遇等进行详略有致的悉心解读,使读者在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内涵的同时,又能清楚地掌握庞杂烦冗的西方艺术史脉络与轨迹。紧随其后的是饶有趣味的“画里”“画外”版块,该版块主要探究了划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被从前发生的事物所影响,又是如何继续启发着后来者的。
《我在美术馆等你》作为一本关于艺术的入门书,想要兼收并蓄,然受诸多因素所限,无法将艺术史中旷世之作一一巨细靡遗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虽有遗珠之憾,但笔者仍深深期待,读者能阅读、欣赏此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你的目标是发展之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艺术兴趣,或是温习已经了解的艺术知识,抑或是想从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阅读此书希望能够使你开卷有益。
20世纪70年代,由于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照片冲洗技术的广泛应用,摄影艺术在快速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有取代传统油画艺术之势。而抽象主义作为一种反抗和阻止摄影艺术占据垄断地位的艺术形式统领着整个画坛。在这一时期,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艺术系的几位青年艺术家,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运用带有手工笔意的超写实画法,以照片作为参照,在画布上客观、逼真地加以再现,形成了照相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像是与抽象的极简主义艺术唱反调。它有着鲜明的波普艺术面貌,却并不热衷于广告效应。画家们凭着精雕细琢的耐心,沉浸在丰富的细节刻画中,精确、清晰、忠实于照相的逼真图像是这一风格的特点,因此,它也有另一个名称——超写实主义。同时,照相写实主义风格对苏联和中国当代绘画亦影响深远(中国照相写实主义风格的代表艺术家有罗中立、冷军等人)。
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直接对景写生,艺术家往往先用相机拍取所需形象,再比对照片亦步亦趋地把形象复制到画布上。有时他们使用幻灯机把照片投射到幕布上,获得比肉眼所看到的大得多,也精确得多的形象,再丝毫不差地照样描摹。甚至,照片上一些不够清楚的细节,也被画家们予以修正,而具有同样的逼真性和清晰性。如此巨细无遗的精确画面,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成了对人们常规观察方式的一种挑衅。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形象的视觉感知并不会细致到面面俱到。通常由于职业、情感、性格及实用主义等诸多影响,眼睛会有所选择性地对形象作出反应,有些可能经仔细观察获得了清晰印象,有些可能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大致印象而已。照相写实主义的描绘几可乱真,但它对所有细节一视同仁的清晰处理,则暗示了它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暗示了真实之下隐蔽的不真实性。此外,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有意隐藏一切个性、情感、态度的痕迹,不动声色地营造画面的平淡和漠然。这种表面的冷漠之下,真实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精神情感的疏离和淡漠。
查克·克劳斯是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克劳斯出生于华盛顿,曾就学于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造型艺术学院。初,克劳斯从事抽象表现主义创作,当他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其他艺术家作品如出一辙而缺乏新意时,就开始借助照片画具有超写实意味的人物肖像。克劳斯阐释了其创作意图:“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它所达到的惊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创作一幅画之前,他先对模特进行拍照,借助工匠式的打格放大照片,再用投影仪放大到画布上(画布同样按比例打格)进行逐格描绘,以求精准地描绘对象。他将照片放得很大,同时作品画幅也很大,如其代表作《自画像》,人像逼真,纤毫毕现。皮肤、毛发、眼睛、眼镜、香烟等均被描绘得富有质感。画面尺寸比实际对象要大几十倍,如此大的尺幅,加上高度的逼真,观者在受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还被置于“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困惑中。照相写实主义用的逼真,出其不意地让观者对真假难辨作出重新思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