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81546
海明威经典非虚构作品之一,一部海明威自评为堪与“虚构作品媲美”的“*真实的书”。
原版点线插图贯穿全书,版式别致,气质文艺。
本书是一部海明威自评为堪与“虚构作品媲美”的“*真实的书”。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1933年秋至1934年春与妻子及友人在东非肯尼亚的狩猎旅程,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大陆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上佳读本。
美国著名画家爱德华?谢顿为本书绘制了经典别致的装饰插画,使这个版本更添趣味,更具视觉欣赏与收藏价值。
卷首语
第一部 追猎与对话
第二部 记忆中的追猎
第三部 追猎与失败
第四部 以追猎为幸福
译本序
海明威生平喜欢斗牛和打猎。在斗牛方面,他虽然只是个看客,但决不是个普通的看客,而是深谙其中三昧,并对其中表现出的人生哲理、美学价值具有深刻的理解,他的两部关于斗牛的专著《死在午后》和《危险的夏天》可为佐证。在打猎方面,他就更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看客,而是要亲历亲为了。早在1926年,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就表示要“到东非去打猎”。1933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赢家一无所得》之后,他开始履行多年前许下的诺言。
1933年8月7日,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从哈瓦那坐船到达西班牙的桑坦德,两个月后,于暮秋季节抵达巴黎。11月22日坐“梅津格尔将军号”客轮从马赛出发,经苏伊士运河,人印度洋,分别在赛德港、吉布提港和亚丁港稍作逗留后,于12月8日到达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在那里,他们与应邀前往的好友汤普森会合,雇用了专门陪人打猎的白人专业猎手、当地的导游、追猎手和脚夫等,组成了游猎队,正式开始了在东非的打猎经历。
1934年1月中旬,海明威在去东非的航行途中感染上的痢疾严重发作,大肠肿胀,露出体外达三英寸。根据波琳的回忆他“每天都要流失近一夸脱的血”。最后,眼看他病得起不了床白人职业猎手帕西瓦尔的助手订了一架私人飞机,把他送到内罗毕。他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一个星期内便告痊愈,返回猎区。而那架救了海明威一命的私人飞机则令他念念不忘,在他的短篇名作《乞カ马扎罗的雪》中,主人公哈里因脚伤未及时处理,引起感染,被困在野外等待救授,乃至去世前的昏迷中,那架飞机又出现在他的梦里,只是这次飞机没能救主人公的命,而是载着他飞往乞力马扎罗山,让那里成了他的归宿。
根据杰弗里?迈耶斯所著《海明威传》(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5年)介绍,海明威此次东非之行共捕获三头狮子、一头水牛、二十七头别的动物(这与本书所记不符)。2月中旬,在肯尼亚雨季来临之前他们返回蒙巴萨港以北的马林迪海岸,在那里了一星期鱼后,正式结束了第一次非洲之行,坐船回到法国,途中在当时属于巴勒斯坦的海法港与专程前往的汤普森的妻子会合,在那里稍作逗留,并游览了加利利海,随后便坐船回纽约,航行途中邂逅德国女明星玛琳?黛德丽,后来两人关系很密切,她尊称他为“爸爸”。
——封底上的一句话令人动容:“经常写信你就能使家庭抱团。”
——教庞德打拳,教菲茨杰拉德“那活”……
——活得很真,对四个老婆都不错,对孩子一往情深。
——诺贝尔奖不需要大学文凭,社会是极好的大学,海明威的道路不可复制。
——喜欢它的封面。年轻时的这张脸十足明星相。
——非常喜欢他在信中对每个孩子的描述:“此信开头要好好谈谈这新生儿。我被告知他长得很好看,不过亲眼一见发现他极像西班牙国王。已经在吃奶了……”“这小子的恶与生俱来,*天吃奶发出的声响就像猪栏里发出的吃奶声。”“孩子动不动就叫,好讨嫌。我想今后两三年他会把头都叫掉的。好像他仅有的娱乐就是叫唤;没人像他这样从中得到如此快乐。”“高第全部都好,上面的牙有一颗长出来了,我感觉边上另一颗也就要出来了。他在精神上硬如一柱金刚砂,自得其乐,不受外力影响,招他也没用。他会是条硬汉;越早被推向世界,世界就越有机会用他。我对他未来的希望是别因为需要5毛钱把爹妈杀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