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978157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的初民阶段,就对地形、岩石等地理要素的认识积累了很多知识,按时间顺序对历朝历代的杰出贡献者、代表作、重要的卓越成就等逐一介绍,对科学普及中国地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亦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地理史话》阐述了中国地理认知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自古以来地理学的发展演变,介绍了地形、岩石等地理要素,以及杰出贡献者、代表作、重要的卓越成就等内容,有故事,有知识窗,使读者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读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加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书有大量精美图片,对了解相关知识有辅助作用,同时也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加直观。
第一章 中华文明系统地理理念的诞生 / 1
中华祖先地理认识的觉醒 / 1
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和《禹贡》 / 4
荒诞古怪奇书《山海经》和《山经》 / 6
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隆重登场 / 13
2300年前的木板地图惊艳亮相 / 21
第二章 秦汉寰宇地理学的形成 / 23
帝国疆域与寰宇地理视野是怎样练成的 / 24
探险格局逆袭与寰宇地理学的升华 / 28
第一次以“地理”命名的书籍 / 40
全球奇观—古运河灵渠 / 43
世界彩色地图的鼻祖—马王堆地图 / 4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地理学的特殊亮点 / 47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 47
“沧海桑田”—美丽神话中的科学认知 / 51
宇宙奇书—《水经注》密码 / 55
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老和尚 / 58
第四章 唐宋地理学的华丽篇章 / 63
世界奇迹—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 / 64
《西游记》和《大唐西域记》 / 66
神秘子午线的世界首测 / 70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梦溪笔谈》 / 73
地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 75
创新测绘技术在地图上的应用 / 82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盛世新生 / 85
第五章 元明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地理学 / 92
全国综合性地理著作—《元一统志》 / 93
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地理学 / 94
精确地图学家—朱思本 / 100
第一次国家考察母亲河发源地 / 102
郑和七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 103
人文地理学的先驱者—王士性 / 106
千古奇人奇书—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 107
潘季驯“束水攻沙”真相 / 112
第六章 清朝集大成地理学的辉煌 / 115
西方先进地理知识的引进 / 115
灿若繁星的地方志 / 124
地理古籍整理的高潮 / 125
近代中国外国地理学开山之作—《海国图志》 / 129
地图系统汇编的新巅峰 / 131
用200年写成国家地理总志 / 136
中国近代地理科学的创立 / 138
中华文明系统地理理念的诞生
中华祖先地理认识的觉醒
中华祖先地理认知的觉醒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的。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依靠渔猎、采集食物作为维持生活的手段之际,就必须对自己周边地理情况有所了解,对渔猎场所、食物采集地域等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很难生存。而当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定居农耕时代,就更需要了解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充分掌握地形道路、土壤、水道河流、气候变化及其与种植植物的相关联系之后,才能确定定居点以及如何种植蔬菜、粮食等。由此可见,中华祖先地理知识的觉醒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逐渐开始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成熟
起来。
根据迄今为止大量的考古发掘,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到距今约18000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等众多的人类文化遗存中,都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对岩石、地形等地理要素已积累了不少知识。如山顶洞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现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
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
集为生,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野兔和数百个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野兔和斑鹿应该是山顶洞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中还发现了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
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也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能力的提高。
而到了定居农耕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地理观念有了显著扩大。首先,在居住地的选择上就表现了强烈的地理意识。人们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人们已经有了明显的地理认知,房屋大多朝南开门;一些墓葬排成间距大致相同的东西一线。又如同样也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壕沟环绕,表示人们的地理方位概念很强,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劳动中。
中国祖先很早就开始记录和总结自然地理知识。到了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前771),随着文字的出现,已有了较多当时的地理认知记录。如商朝甲骨文中,对气象的观测十分注意,有关于风、云、雨、雪、雹、雷、虹的记载,并关心风、雨等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天文历法方面,有月食、日食和鸟星、新星、新大星等星象材料,也有“十三月”、频大月等闰置材料和干支记日及每日不同时间段的“时称”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