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60707
★ 继承家族谱牒文化精华,提出族谱编辑新方法,焕发传统谱牒新貌。
★ 族谱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不忘过去,才能开创未来。
绪 论
章 清代老谱序言
李氏族谱旧序 正叙
族谱旧序 光才
族谱弁言 兆然
纂修族谱后序 炳镕
纂修族谱序 凝翲 凝翊
附:清代老谱序言相关先祖索引
第二章 清代老谱目录
光绪十六年修谱编修及首人名单
凡 例
宗派纪
宗规十则
瓜藤图记
二世祖坟山记
青苗嘴坟山记
十世祖作乾公十一世祖汝镜汝钰公山坟记
三分祠宇祭产记
惇庵公祠宇祭产记
清代老谱分卷
第三章 清代老谱行述 传 铭
通奉大夫乃相公行述
通奉大夫宗谷公行略
通奉大夫惇庵公行略
朝议大夫兆然公行述
通奉大夫兆霖公行述
凝俨公传谨录邑志
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
附:清代老谱行述相关先祖索引
清代族谱号记
第四章 戊寅(1998)《仕李族谱》卷首语
续修族谱序
戊寅年仕李族续谱委员会
戊寅年续修族谱记述
二十世庆秋铭志
续谱后序
仕李宗族续谱为首名人传记
仕李宗族续谱委员会向全族人士的感谢铭志书
仕李续谱铭记
祭祖文
戊寅年续修谱序
续谱说明
仕李宗族续谱后记
贺仕李宗谱告竣序
宇宙自传
跋
附注
附:戊寅年续谱首人索引
第五章 仕李族谱正文
一 世
二 世
三 世
四 世
五 世
六 世
七 世
八 世
九 世
十 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方)
十四世(正)
十五世(端)
十六世(凝)
十七世(启)
十八世(延)
十九世(宗)
二十世(庆)
二十一世(统)
二十二世(承)
二十三世(宏)
二十四世(绪)
二十五世(基)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昌盛和国际地位的逐日提升,海外华人问祖寻根的热忱方兴未艾,进而推动国内各地重修族谱的浪潮和对族谱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各地族谱研究会和族谱出版谱局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面世且活跃非凡。
传统族谱版本通常采用竖向书写的垂直发散录入法,以上下结构表达世系关系,如瓜藤状在书面空间展开,页面存留大量空白。由于其书面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族谱卷帙浩繁;一部约三十代万余人众的族谱往往多达十余卷两三千页。
本书提供了一种本质上有别于传统欧苏体式的横排数字编码典籍式的族谱编辑出版方法,本法采用按世代层次归类的收敛编录,使书面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大大压缩了族谱的篇幅;实践表明,典籍版族谱的篇幅一般约为传统竖向书写垂直录入族谱的六分之一。这样一来,如果采用横排数字编码典籍式版本,一部十余卷三十代人以内的族谱完全可以编纂成三百余页的一卷本,且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识读方便查寻快捷,其直系血亲前后连贯源流清晰,旁系血亲上下紧邻支脉了然。
典籍版族谱的推出其经济意义显而易见,仅其出版印刷费用一项较之传统版本谱牒即可节省80%以上;且由于其适宜采用数字技术编录存储和互联网传播,将为族谱的出版、使用、流传、珍藏乃至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将加速实现家族谱牒存储的数字化和流传的网络化。
李氏族谱旧序 正叙
从来水由於源,木起於本。矧伊人矣而不溯所自,何以立於两间乎?溯所自者何谱是也,盖自父而子、子而孙,以及亲尽服除,有谱以维之,不独支分派别,一览而瞭若指掌,且氏族别而宗法出,亲疏判而恩谊明,将我生孝弟之情,仁义之用,悉因是而引伸无穷焉,甚矣!族之赖有谱也。吾宗自君德公於明初卜居於此世世相承,沿溪亘山烟村接踵、人化敦庞俗近古处,忠厚传家之训数百年於兹矣!惜所缺者独一谱也。虽累世相传前辈不无纂修,然经明季兵燹以后,或流离尾琐溷失於他乡,或剥蚀虫鱼朽残於敝笥,呜呼!谱至於今荡然无存矣。叙抱憾有年久欲搜辑,而或者谓世遥识短事远见穷,继起岂无贤且贵者。予曰不然,推源竟委既终始之可寻,搜往穷今亦后先之足据,使必俟人文蔚起,簪缨累世,然后有事於谱,吾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可奈何,况云礽愈众支派渐分,苟不起而辑之,异世后代远年湮,
有不势等秦越情同行路者几何哉,吾为此懼而谱之修愈急焉,於是身任其劳编户搜采,访高曾於父老,寻坠绪於旁支,上源列祖下录耳孙,图世系以作合,为分注以提清,略者益之、讹者正之,疑而未详者阙之,虽以愚贱之身恐贻前人羞然,姑备草创;俟继起之贤且贵者润色而讨论之,岂不有张本之可寻哉!
嘉庆二年丁巳仲秋十四世正叙谨序
族谱旧序 光才
从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之云者以族无离散也。传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又曰,民不祀非族,此族之不可不辨也。然欲记其世数、别其支派,俾我祖若宗如在目前,令子若孙瞭如指掌,则非谱不为功,此族谱之修由来重矣。虽然家乘可订操笔维艰,祖德难诬饰词何用。溯我……始祖籍击麻城,遭元季之乱迁居孝感,明洪永宣德之间单传四世,逮正统时则五世而始著三支,族将大则在成化践祚之会也。自是继世云礽蕃衍有庆,由明而……清至今已十有八代。以三十年为一世论之,盖将五百年矣。历代忠厚传家诗书接武,虽未邀甲第之荣而入泮食饩,亦代不乏人第。世代既远则必有以系之族,姓既繁则必有以纪之向。有谱以流传而失则不敢谓先人之不能修,而必自我始也。今因旧祠朽颓,特约同宗敬筹寝庙之资,用先族谱之叙。嗟乎!清白足矣,何敢妄希乎。大家根本庇之,聊以撮记其世系。其间有无后者则以无后书之,有远迁者则以远迁书之,有成名异派者则以原名书之,有承继他房者则以出继书之,有条有理不蔓不支,如是而已。顾谱以纪族亦以著姓,天下同姓者多矣,族奚以别。盖我… 始祖来自麻城仕李桥,则仕李其族也,族曰仕李,族谱即曰仕李族谱。
嘉庆二年冬月朔日十五世光才敬撰
族谱弁言 兆然
溯李氏之开基实陇西之苗裔,在周则经传道德,在唐则胪唱儿孙,源远流长,固无俟后人之扬厉铺张也。吾家仕李一族始发祥於江右,旋驻籍於麻城,洪武定鼎之初迁居孝感。里名洪乐社曰绥和,虹飞百尺之桥凤集长流之港,人丁蕃衍甲於河川,子生子而孙生孙,螽斯蛰蛰昭齿昭而穆齿穆,骏奔皇皇代远年湮,支分派别藉非载笔而载言,何以亲疏远迩不失其伦,长幼尊卑各安其分也哉,先君子蜚声黉序,享寿期颐五代一堂。
九重赐额太平人瑞天语犹煌煌也,乃福寿既卜绵长孝友弥形纯笃;谓一本九族之爱莫非属毛离里之亲,始建支祠春秋匪懈,继修家谱模楷犹新;其厘定条规也,则瞭如指掌,其剖析字派也,则朗若列眉,本本原原不可为后世法乎。吾也夙承鲤训有愧象贤,见姓氏之蕃昌,懼房支之紊乱,谨遵旧例勒为成书非敢创也,一以继父志,一以裕后昆,也忆自束发受书力图上进,小试屡冠童军,大试辄膺房荐,数奇不偶援例仅入成,均此耿耿于怀所不能自己者耳。且夫畜极必亨鬱久必发,此理之固然。古之人所以操券而获也,窃念高曾祖父以来忠厚传其家诗书世其业,游庠食饩代不乏人,天之报施仅於此而已乎;抑伏藏凝聚尚徐徐而有待乎,异日者蕊榜提名木天赐锦,光祖宗之门第,振阀阅之家声,未必不望於后之贤能者。余浮生五十余年矣,每见科名鼎盛之家,出於心地者半,出於阴地者半,虽阴地不如心地而培植风水之原,即贻数十世祥和之福如吾始祖。吾德公墓在本宅之东偏,二世祖必通公墓居后村之吉地,继长增高是亦尊祖敬宗之一道也。当谱系告成之日,昭垂兹来许之文愿,我同宗诸后裔惟忠惟孝克俭克勤远绍书香丕承祖烈,不藏怒不宿怨埙篪联伯仲之欢,无恃宠无骄能栋梁成远大之器,是则吾所厚望也夫。
咸丰丙辰年三月望日十五世兆然派端纶谨言
纂修族谱后序 炳镕
国之有史家之有谱其义一也,而家谱则不外乎尊祖敬宗,收族诸大端。自古世家昌大之业衍於勿替者良,由祖功宗德渊源深而浚发长也,故子程子有不修谱为不孝之说,为子若孙者不以谱之修为急务焉,乌乎!可然修谱必待乎其人,人无敦睦之志弗克也,有志矣力绵弗克也,志立矣力能胜矣,而无协力同心之侣相与排门比户,则亦弗克罗致之编,次之而令后裔悉厥本原也。吾族谱牒肇自我祖惇庵公,族伯光才公创制谨严,洵为一家信史顾谨有钞本未及授梓,距今数十余年,爪绵瓞衍派别支分,行列之后先年齿之长幼,功名之显晦未克蒐罗诠次,则二公有志未逮,后人不更贻之戚乎。前先父遇皆公后,从兄云程均雅意修刊未遂,厥志而赍恨以殁,虽从兄仁山手为缮录,亦未雕行殊,可惜也。己丑夏从弟举臣辅臣欲续其兄云程之志,蠲重资访旧例与镕朝校夕录始得告成。乌乎!斯役也几乎颍秃唇焦矣。然非惇庵公与光才公作於前,镕必不能师心以有成,且非举臣辅臣弟锐志解囊,潜心考究,镕亦不能聚族而谋,而使残阙之余编蕃衍之远族一旦而纲领派系厘若指掌也。今而后昭穆有别、少长有伦、锡予有典、节母贞妇有传,上以继先人未成之志,下以启后人似续之因,此则区区之意也夫。
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十六世炳镕谨序
纂修族谱序 凝翲 凝翊
麻城仕李桥吾元祖所建也,仕於此遂家焉而成此桥,故名。君德公丁元季乱自此桥迁孝感,不忘其始亦名曰仕李,其先世遭兵燹播越谱帙无徴,不能历数世系追溯前人功德,亦事之无如何也。自明迄今派衍二十余世,诗书事业支自辑录,然未尝都为一书,俾派虽分而源则合,服有尽而序不可紊也。先大父惇庵公曾为此懼采辑成稿,族伯考光才公亦有合订本皆未付梓,先父雨田公曁先伯父遇皆公欲毕大父之志,并有检校而相继弃世。犹忆先父弥畱时诰诫详密而首以族谱训曰,人之为善自亲亲始,尔祖辑有谱稿吾不获卒业,天也,尔当体此以释吾憾;编次依旧可访求善本,参酌诸家以证吾体例之得失,后有收采勿遗勿滥,吾兄弟泣聆之,从兄汉三厚旃慎旃之亦泣,并述伯父易箦时重以为朂,从兄仁山续辑亦未梓,洎兄云程在户部请终养归,毅然以纂修自任寻陨其年。乌乎!斯谱也,吾祖志也,吾父与伯父志,祖之志吾兄又志,祖若父之志而皆赉志以没岂天,不欲以惇本睦族者,俾余父兄亲其事哉。抑迟之又久将大吾族,而集其成哉是未可知也,岁己丑,余与慎旃兄眷念先人之言,有不能自己者,於是采欧苏谱法参以当代巨族考其图式惟河闲纪氏本,不执一家兼有众体,与吾祖父所检次者合,不禁欣然喜曰,此善本也,可以言谱矣,可以谱吾谱矣,可以谱吾先人欲谱未成之谱也。吾祖手订稿既未刊布,近又数十年子姓愈蕃,惟明察者能略举宗支询其分合之由,茫乎莫辨其何以敦族谊而联一本之爱哉。爰集族众勤为采辑编若干卷,俾后嗣知某祖某公某支分也,某子某孙某公裔也,上明昭穆下列亲疏,迁徙有方生卒有时,邱墓有处婚姻各以其属,则览斯谱者庶油然孝弟之心生,而礼意自行乎其间矣。韩子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先世既作於前而吾不述之於后,将后无以贻孙谋其患,远前无以绳祖武,其憾不更大乎。则斯谱也谓继先兄之志也,可谓述祖若父之事也可。
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十六世凝翲凝翊谨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