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80155
这一场乡村狂欢,将“魁”文化演绎得精彩绝伦。“出魁”又称“走古事”,是流传于龙岩市民间闹元宵的盛大狂欢活动,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以来,传承不衰。“出魁”多以历代传说故事的情节装扮车载或抬着魁星进行游行表演常见故事有魁星点斗、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六国拜相、七仙女下凡等。出魁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板车推的、骑马的、轿子抬的、三轮车踩的、轿车小货车装扮成彩车载的,既传统又现代,可谓是人类地上运载工具史的完整演绎。
客家的节庆民俗传承保留了中华文明古老自然的文化形态,是闽西客家社会形态、传统精神赖以世代相传的重要载体。社前村赖姓族人每年举办的元宵出魁活动,是我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客家人坚守崇文重教传统观念的充分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出魁,即迎花灯队伍中的化装踩街。所表演的故事情节,大都采自历代著名传说、戏曲及现实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永定城乡较大规模的迎花灯,大都少不了这样的“古事”,但阵容之大,节目之多,表演之精彩,当首推抚市。抚市“古事”常见的节目有:魁星点斗,孝友无双,和合仙,夫妻观灯,瞎子闹灯,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四进士,六国拜相,梁哥,士农工商四民乐业,渔樵耕读,带子转门,赵颜求寿,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嫦娥仙子,春秋架等。以上所列的古事走起来,那场面相当壮观。何况,一个古事节目往往不止一棚,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目录
一、“出魁”:客家人的狂欢节
1、永定抚市元宵节庆盛典
2、“出魁”活动起源
3、“出魁”活动的内涵
二、“出魁”活动的特点
1. “迎神”祭祀。
2.驱疫求吉。
3.借古颂今。
4.崇文重教。
三、“出魁”活动的筹备
1、故事头的产生
2、召开筹备工作会议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出魁”故事节目的策划及沿革
5、活动经费筹措
6、故事轿制作
7、故事节目人员的挑选及服装、化妆
8、“魁星”准备工作
四、“出魁”活动盛大登场
1.“出魁”队伍集中
2.岀巡队伍顺序
3.“魁星”岀巡
4.“魁星”书空
5.闹祠
五、“岀魁”活动途经的主要建筑
1、观音厅。
2、天后宫。
3、万寿寺。
4、聚奎文馆。
5、巫氏家庙。
6、回龙宫。
7、赖氏家庙。
前言/序言:
前 言
闽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华民族近一千多年来的历史时空中,先后遭遇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与“靖康之乱”,引发了中原汉人数次南迁大潮。古汀州地处武夷山脉南段,群山环抱,汀水长流。特殊的地里环境,使这里成为南迁汉人躲避战乱、休养生息的世外桃园。南迁的客家先民汇聚闽西,与原住民和谐相处、文化融合,终形成了汉民族极富传奇色彩的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以来在闽粤赣边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性文化。闽西是客家文化孕育生成的祖地,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闽西客家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精华,这里保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纯真古朴原生态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亿万海内外客家人对闽西客家祖地文脉乡愁的记忆,充分体现了闽西客家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完整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2008年7月,永定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截至2015年,福建省龙岩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省级22项;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4处40个点,省级54处71个点。
闽西客家民俗源远流长,既传承中原传统文化,又融合百越文化精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俗文化。享誉海内外的连城县姑田天下龙“游大龙”、被誉为“客家狂欢节”的连城罗坊水中走古事,声名远播;永定区的走故事、打新婚、赛大鼓,古朴热闹;长汀县的闹春田、打菩萨、百壶祭,规模宏大;上杭县南阳的花灯龙、庐丰的稻草龙,土色生香,它们组合成“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洋洋大观,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