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738916
本书由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陈漱渝亲笔撰写。女作家的情感世界,总是伴随着她们的创作。作为一个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女作家,丁玲的情感世界与其创作关系紧密,从中也可透视那一时代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她身上,更连接着那个激情洋溢、风起云涌的时代。丁玲一生既获得过巨大荣誉,也遭遇过巨大挫折。从她的情感生活里,可以看到她真实的本性。本书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一个真实人的真实片断 / 001
——悼丁玲
干涸的清泉 / 010
——丁玲与沈从文的恩恩怨怨
让事实和档案说话 / 035
——丁玲与沈从文的两次精神危机
解析沈从文给陈漱渝的两封信 / 051
发生在延安的浪漫故事 / 065
——丁玲与萧军
宽厚的人是美丽的 / 093
——丁玲与陈学昭
琐谈《北斗》忆颜雄 / 101
我与丁玲研究 / 112
飞蛾扑火:丁玲的情感生活 / 124
——以丁玲和冯雪峰为中心
丁玲小传 / 256
无心插柳未成荫(后记) / 265.
1985 年3 月1 日,丁玲在致日本研究者白滨裕美的复信中坦诚介绍了她跟冯雪峰之间的关系,并说:“不过这都不过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的确,跟丁玲的政治追求、文学成就比较起来,她个人的情感生活相对而言是一种“小事”,然而这种“小事”不仅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艺术投影,而且对她的政治追求和人生道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以史学家眼光观察,从学术角度研究,也就成了一件并不算“小”的事情。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五月二十二,三岁半的丁玲遭遇了丧父的厄运,极度绝望的母亲欲相从丈夫于地下,因顾及丁玲无人收养,她曾将丁玲许配给三舅的儿子余伯强。这一包办婚姻因1922 年丁玲执意去上海求学而解除。丁玲此前跟这位表兄毫无感情,解除婚约之后两家的关系濒于破裂。根据现存史料,个进入丁玲心扉的男人应该是瞿秋白。
1977年初,丁玲之子蒋祖林曾去山西长治嶂头村探母。有一天,丁玲谈起了瞿秋白跟她和她的闺蜜王剑虹之间的三角关系。王剑虹原是丁玲在湖南桃源第二女子师范预科学习时的同学,也是一位学生领袖。1921年冬,王剑虹动员丁玲中止在湖南的学业,到陈独秀、李达在上海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深造,两人从此成为挚友。1923 年夏天,因平民学校停办,王剑虹又从上海到南京自修文学。在这里,经柯庆施、施存统的介绍,她们结识了一位身材瘦长、戴一副散光眼镜的朋友,他就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在秋白的鼓励下,丁玲和王剑虹重回上海,在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这所学校的社会科学系由瞿秋白和邓中夏负责,教师有茅盾、俞平伯、田汉、陈望道等。从此,他们跟瞿秋白之间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1980年初,丁玲撰写了长篇回忆录《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