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641660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全书通过丰富详实的文学文本和高度凝练的阅读理论,旨在引导学生对文学文本进行阅读和细读,从而提高文本细读能力,进而涵泳和启发学生的文学素养。 全书共分九讲,分别是“与阅读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词义与语义的解悟”“文学的形式美”“中国文学细读传统”“细读方法举隅——还原法”“细读方法举隅——个性化阅读”“细读方法举隅——比较对照阅读”“细读方法举隅——知人论世”“细读的尺度”,内容上涵盖阅读的概念、阅读的方法论以及阅读史等。 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文学阅读尤其是汉语文学阅读的特点、规律,分享文学阅读的思想、方法,思考、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本身,重在培养学生走进经典的习惯与能力,解决学生“爱读”“真读”“会读”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专业成长、人生成长打好基础。
内容简介
开设《文学阅读与细读》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有三个:
一、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多读原著尤其是读经典才是正门捷径
三、逐步提高专业性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多读原著尤其是读经典才是正门捷径
三、逐步提高专业性的阅读能力
目 录
在线试读
《文学阅读与细读》:
“说什么”与“怎么说”
文学作品如同说话,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说什么”,一个是“怎么说”,“说什么”是指内容,“怎么说”是指形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内容都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任何形式都是为特定内容服务的。譬如,有人说:“他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人对“他”的评价,“好人”就是观点,态度上明确直接,在形式上用的是判断句,判断句就是直接指称或者表明判断。有人说:“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这句话其实也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好人”就是观点,他的态度不仅是在辩驳别人的怀疑,同时也表达更加强烈的肯定,他用的形式是反问句。表达相同的观点,使用的形式却不一样,是因为表达者面临的情境以及情感态度的需要不一样。这个例子说明,表达方式即形式总是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服务的。“说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说”同样重要。
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有意义的有机体系。一方面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形式的体现,这就使得作品的语言文字同时具有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你关注思想情感,就是在关注内容;如果你还关注它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你就在关注形式。所以,文学阅读除了对文学作品的涵义与价值给予感悟理解,还要重视对其形式美的关照。这里首先提出“语言”与“言语”及其“能指”“所指”的关系问题。
“语言”与“言语”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都会对言语产生影响,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第二,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接触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如前所说,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通常是从语言的具体现象开始的,人们所说的话都是具体的,言语常常带有具体的特点。
第三,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说话会完全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共同的语言规则而完成交流。言语就是说话,是一种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要说多少话,这是无法计算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都是无限的,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但是,就某一语言而言,所能资以辨别的语音是有限的,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是有限的,组词造句的规则也是有限的。无限的句子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而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包括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都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变得更长。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语,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说什么”与“怎么说”
文学作品如同说话,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说什么”,一个是“怎么说”,“说什么”是指内容,“怎么说”是指形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内容都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任何形式都是为特定内容服务的。譬如,有人说:“他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人对“他”的评价,“好人”就是观点,态度上明确直接,在形式上用的是判断句,判断句就是直接指称或者表明判断。有人说:“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这句话其实也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好人”就是观点,他的态度不仅是在辩驳别人的怀疑,同时也表达更加强烈的肯定,他用的形式是反问句。表达相同的观点,使用的形式却不一样,是因为表达者面临的情境以及情感态度的需要不一样。这个例子说明,表达方式即形式总是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服务的。“说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说”同样重要。
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有意义的有机体系。一方面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形式的体现,这就使得作品的语言文字同时具有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你关注思想情感,就是在关注内容;如果你还关注它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你就在关注形式。所以,文学阅读除了对文学作品的涵义与价值给予感悟理解,还要重视对其形式美的关照。这里首先提出“语言”与“言语”及其“能指”“所指”的关系问题。
“语言”与“言语”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都会对言语产生影响,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第二,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接触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如前所说,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通常是从语言的具体现象开始的,人们所说的话都是具体的,言语常常带有具体的特点。
第三,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说话会完全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共同的语言规则而完成交流。言语就是说话,是一种行为动作及其结果,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要说多少话,这是无法计算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都是无限的,每个人根据交际需要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但是,就某一语言而言,所能资以辨别的语音是有限的,词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是有限的,组词造句的规则也是有限的。无限的句子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而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包括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都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变得更长。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语,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