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4309
绪 论
一 课题的确立及其意义
二 研究概略与评论
三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章 华夷思想与明清交替前后日本的自他认识
节 古代中国华夷思想概观
一 中华世界秩序原理
二 中国古代的华夷论
三 华夷思想的几种表现
第二节 明清交替前后日本华夷论的变迁
一 日本儒学者的华夷论
二 日本华夷论变化的内部情境
三 跨境中的华夷思想交流
第三节 日本在自他认识上新价值理念的产生
一 《国歌八论》争论中“和汉”价值的竞比
二 后期贺茂真渊对日本价值的彰显
第二章 本居宣长的自他认识
——日本价值的纯化与中心论的初步建构
节 本居宣长初期的思想轨迹
一 少年时期本居宣长的关注
二 京都游学期间本居宣长的思想取向
第二节 日本“知物哀”价值的形成与高涨
一 和歌“本体”论的引申
二 “哀”“物哀”“知物哀”
三 “知物哀”的文学意义
四 “知物哀”心性的膨胀
第三节 “古道论”中日本特殊价值理念的凸显
一 排斥抽象的古道
二 主张古道的“现实性”
三 古道的“性”与“普遍性”
第四节 对外关系史的整理与“华夷秩序”的展望
一 “无正式邦交”时期日本的“独立”
二 对与隋唐宋相交关系的认识
三 对明日关系的认识
第三章 平田笃胤的自他认识——他者思想的再生与国学者华夷论的
节 北方危机下的自他认识与平田笃胤的《千岛白浪》
一 俄船袭击虾夷地事件之前日本的北方认识
二 俄船袭击虾夷地事件后的日本北方认识
三 平田笃胤《千岛白浪》中的“夷情”观
第二节 “幽显说”与平田笃胤的日本特殊论
一 “幽”与“显”
二 “幽界”护佑与日本的“天命”观
第三节 “日本中心”叙事与平田笃胤的修史
一 基于天体论的优越性张扬与“原典”叙事法的式微
二 古传勘误与平田笃胤的“修史”
第四节 对中国神话与“日本即华夏”的考论
一 神仙谱系的重构
二 对地理方位的新考
三 以日本为文明之源论
第四章 大国隆正的自他认识
——西力东渐中的思想回应与“日本中心论”的再确认
节 大国隆正自他认识的早期思路
一 对主要他者的思想回应
二 日本优越性叙述上“言灵”思路的继续
第二节 幕末“开攘论”的谱系与大国隆的早期攘夷论
一 “开攘论”的基本谱系
二 大国隆正的初期攘夷思想
第三节 不断“武消文长”的中期攘夷论
一 《日美和亲条约》签订后的《驭戎问答》
二 “安政五国条约”签订后的攘夷主张
第四节 东西公法对决中的“大攘夷”
一 幕末明治初年的“万国公法”认识
二 大国隆正的“公法”认识
三 神意、气运与人之“见识”
第五章 国学者自他认识与近代日本的优越性叙述
节 近世国学中的“大和心”
一 中古文献中的“大和心”
二 本居宣长的“大和心”论
三 平田笃胤的“大和心”论
四 大国隆正的“大和心”论
第二节 近代语境中的“大和心”
一 明治时期的“大和心”论
二 大正时期的“大和心”论
三 昭和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大和心”论
四 二战后的“大和心”论
结 论
一 国学者自他认识与传统华夷思想的关系
二 国学者的自他认识与日本民族主义叙述的关系
三 日本华夷思想对近代以后日本自他认识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序 东亚民族主义冲突与“日本型华夷观”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际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各地域、各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也不断突破其各自地域和模式的局限而走向世界,出现了世界文化“趋同化”倾向;但与此同时,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各民族国家基于自我价值观和为确保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及利益,也出现了“越是全球化就越强调区域化、本土化、民族化”的倾向,导致彰显自我民族国家文化软实力之欲求和民族主义的高涨,并成为引发民族国家间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基于民族主义的高涨而引发的民族国家间冲突也出现在当下的东亚世界。由于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始,为实现其由经济大国向“文化大国”进而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战略,一改战败初期对二战前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反省,相继出现了新国家主义和否定与淡化侵略历史责任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兴起了以张扬日本优越论为主旨的“日本文化论”高潮,表现出了强化文化民族主义的倾向;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为重振民族精神和回归“普通国家”,在法律上恢复了军国主义时代的“太阳旗”国旗和“君之代”国歌;进而为恢复国民的“优越心”和“夺回强大的日本”(安倍晋三2014年新年献词),首相公然挑战人类良知而参拜二战甲级战犯,为否定对亚洲其他国家侵略的历史和修改二战后“和平宪法”制造舆论,并对内修改《教育基本法》,规定“培养爱国之心”和“领土教育”,对外推行民族主义的“价值观外交”,致使日本与中朝韩在“历史认识”、“慰安妇”、岛屿争端等问题上摩擦和冲突不断。这些冲突从根本上讲可归结为东亚民族主义的冲突,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东亚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认同,而且使得亚洲共同体的建构举步维艰。
然而一般认为,东亚民族主义及其相互冲突肇始于近代。不可否认,从民族国家文化的建构史以及引发民族间对抗情绪的主要事件观之,东亚各国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19世纪西方国家以近代工业化为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