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17191
继畅销书《探险家的笔记本》之后,休•路易斯-琼斯再出巨作。
中文版与英文版全球同步首发,*时间阅读国际优秀读物。
展现15世纪至20世纪,6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航海者手记,8位国际知名探险家作序,展现人类探索海洋的足迹。
从古至今,神秘的海洋一直让人类充满好奇与幻想。透过一本本珍贵的私人航海日志、信函、日记与画作,我们将跟随这些勇敢的海员一同穿越航海时代,探索未知的海岸线和奇特的生物,感受海上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从寒冷的极地到南太平洋上散落的神秘岛屿,他们于海浪的颠簸中记录下人类初看世界边缘的*印象。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场在卷帙浩繁的档案中不断挖掘与探索的寻宝之旅。在幽僻的图书馆里、私人收藏的文档中、尘封经年的小阁楼里,或是在家族中代代传承的沉海宝箱内,追踪那些几乎绝迹的线索的蛛丝马迹。这些笔记本历经了海难、风暴、叛变、战争或是被世人所遗忘,如今因为记载着的探险内容而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它们的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珍贵价值,其实早已高过了所记录的内容。
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也有在詹姆斯·库克船长的领导下为世界带来*张南极冰山图的 “决心号”与“冒险号”,还有多次记录*次世界大战海战的画家威廉·怀利、为了描绘真实海景而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著名画家约瑟夫·透纳、通过女扮男装成为世界上*位全球航行的女性让娜·巴雷……除此之外,陪伴我们探险的还有许多科学家、海军、随行医生、厨师、渔夫、潜水员甚至海盗。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会有诸如发现新物种和新大陆的欣喜,也会有目睹人类的贪婪导致物种灭绝的悲哀,更有为了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无数海战与劳动剥削。
这本收集了大量珍贵航海史料的书籍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也侧面地从地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社会学等方面说明海洋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影响。
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歌颂的:
“去到那片广阔的天地吧,
看到浩淼无垠的大海,永不止息的波涛,还有那通向繁星的道路
迷失在这片神圣的秘境之中
……”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人人都是海员。
《航海家的笔记本》是继畅销书《探险家的笔记本》之后,休•路易斯-琼斯推出的又一出巨作。本书展现了15世纪至20世纪,来自世界各地60位航海者的手记。书中汇集400余份珍贵的一手历史资料,更有 8位国际知名探险家作序,共同追寻人类探索海洋的足迹。
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也有在詹姆斯·库克船长的领导下为世界带来*张南极冰山图的 “决心号”与“冒险号”,还有多次记录*次世界大战海战的画家威廉·怀利、为了描绘真实海景而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著名画家约瑟夫·透纳、通过女扮男装成为世界上*位全球航行的女性让娜·巴雷……除此之外,陪伴我们航行的还有众多科学家、海军、随行医生、厨师、渔夫、潜水员甚至海盗。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会有发现新物种和新大陆的欣喜,也会有目睹人类的贪婪导致物种灭绝的悲哀,更有为了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无数海战与劳动剥削。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人人都是海员。
8 前言:人人都是船员
10 引言:未知的水域
航海笔记
20 乔治·安森
22 路易斯·阿波
28 西格斯蒙德·巴克斯特伦
34 让娜·巴雷
36 爱德华·巴洛
38 弗朗西斯·博福特
42 查尔斯·本森
46 彼得·布莱克
48 威廉·布莱
54 埃尔塞·博斯特尔曼
58 只管跳下去
62 安妮·布拉西
64 加布里埃尔•布雷
66 约翰尼•布罗克曼
72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
74 路易斯•乔里什
80 弗雷德里克•丘奇
82 威廉•科茨
86 阿德里安•克嫩
90 孤胆漂流
94 约翰•金斯利•库克
100 爱德华•克里
104 阿龙•库什曼
108 约瑟夫•德巴尔
112 弗朗西斯•德雷克
116 约翰•埃弗里特
122 爱德华•范肖
124 罗丝•德弗雷西内
126 瓦斯科•达•伽马
130 意外之旅
134 约瑟夫•吉尔伯特
138 康拉德•格鲁嫩贝格
140 郑和
142 埃里克•赫塞尔贝里
146 格洛丽亚•霍利斯特
148 弗兰克•赫尔利
154 伊藤熊太郎
158 罗克韦尔•肯特
160 再次归来
168 本杰明•利•史密斯
170 亨利•马洪
174 内维尔•马斯基林
178 威廉•迈耶斯
182 乔治•米勒
188 霍拉肖•纳尔逊
192 保罗–埃米尔•帕若
198 路的尽头
202 尤利乌斯•派尔
206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
210 尼古拉斯•波科克
216 皮里•赖斯
220 巴塞洛缪•夏普
224 威廉•史密斯
230 威廉•斯佩登
236 欧文•斯坦利
242 最南之南
246 乔治•施特勒
248 托马斯•德•苏里亚
252 纪尧姆•勒泰斯蒂
256 乔治•托宾
262 图帕伊亚
266 约瑟夫•透纳
272 苏珊•维德
276 威廉•范德费尔德
280 冰与纸之歌
284 罗伯特•韦尔
286 赫里特•韦斯特嫩
292 威廉•怀利
296 创作团队介绍
297 参考文献
300 图片所属
301 致谢
302 索引
人人都是船员
唐·沃尔什(Don Walsh)
向下,再向下,直到抵达那漆黑幽僻的深渊。一次不同寻常的出海将我们带到了地球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在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里,我们下潜了7英里1,创造了人类到达海底深度的新纪录。当我们乘坐美国海军深水潜艇“里斯亚特”下潜了5个小时,在距离海平面约11千米的海床上着陆,猜猜我们看到了什么?很遗憾,什么也没看到。此行最大的发现仅仅是一条形单影只的类似比目鱼的小鲽鱼,但这足以证实在最深的海底依然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可惜,我们既没能绘图也没能拍照。透过密封良好的舷窗向外看去,极目之处尽是着陆的潜艇
激起的白色泥沙,感觉就像是浸泡在一大碗牛奶中。
在1960年的这场探险活动中,我的搭档是瑞士的海洋工程师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他的父亲奥古斯特发明过潜水装置,还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初驾驶热气球创造了人类到达的最高海拔纪录。那次热气球之旅并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收集与宇宙射线有关的数据。而我与雅克此行的目的,则是为一个新的海洋科学研究平台进行试水调研。在下潜到水深9500米处时,我们听到了一声巨响,却无法辨别出声音的来源。直到到达海底之后,我们才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入口管后侧的一扇弧形亚克力窗上出现了巨大的裂缝。为此,我们在海底只逗留了20分钟便不得不返航。一直到1995年,一艘日本的远程遥控潜水装置才潜到沟底,为这个世界最深处拍到了第一张照片。而在此之后,也仅有一人曾到达过那里。我们的那次探险行动花费了3个小时才回到海面。10天之后,我们在华盛顿白宫受到总统的召见。
近6年以来,我一直在海上航行。现在,我在一艘环绕马达加斯加的船上写着这篇文章。几天之后,我又在离开好望角的船上用笔记本电脑打字,并最终在跨越南大西洋的时候把写好的章节发送出去。电子邮件真是太神奇了,我用船上安装的卫星定位系统来收发信件,几乎能即时收到任何回信。在我漂泊海上的这几十年里,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想当年我第一次随海军出海时,与外界沟通还需要用莫尔斯电码和无线电呢,当然还有那些手写的书信和美丽的邮票。
我人生中第一次驰骋在蔚蓝大海上,是在1951年,作为美国海军学院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出海。乘着“威斯康星号”战舰,我们的夏季巡航穿越北大西洋到达了爱丁堡,再南下至里斯本,最后前往古巴,目的是要带着16英寸步枪进行实弹演习。从此我开始经常出海,曾先后接受过两艘船的任命。简而言之,这就是我67年的海员生涯。所以,当有人好奇大海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只有一个答案能代表一切:大海就是我想在的地方。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曾说:“当一个人选择了海洋,他便不再适合陆地上的生活。”这话出现在18世纪70年代,至今想来,依然很有道理。
我对任何时代的海员都钦佩不已。许多被海员津津乐道的故事,都因为从未见书或无从考证,最终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论是强悍骁勇的维京人,抑或那些在海上以木帆船独霸一时的中国商人,还是早在欧洲人之前便已乘坐独木舟跨越数千英里抵达北美洲的波利尼西亚探路者。许多人崇拜麦哲伦,但我更偏爱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他虽然是环游世界的第二人,却从环游世界的旅行中幸存了下来。许多事情都能展现探险的伟大。在我看来,其中的原因十分简单:探险,就是不断地将好奇心付诸行动。我们人类天生就具备“好奇”的基因,尽管极少有人真的能够将其发挥到实践当中。
成为一名真正的探险者,意味着你将站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并参与到开拓知识边界的行动中。没有糟糕的探险,只有有趣的探险。不论是出海远航还是深入海底,你对大海的所见所闻,都是对经验与想象力的不断丰富。真正的冒险家永远想攀登下一座更高的山峰,而来自大海的诱惑,则是那遥远地平线背后的世界和潜藏在深海中的神秘。
过去,我一直习惯将各种船上的经历写成日志和笔记。现如今,我已习惯将大部分的事情记录在脑海中了。也许你认为这样做太随意。但不要忘记,航海的发展离不开口述历史的繁荣。在不断被讲述的过程中,事情的真相总是多多少少会被添油加醋或偷工减料。那么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呢?在巴西式葡萄牙语中,有一个说法叫“渔夫的故事”(história de pescador)。无论是那些差一点就抓住的巨型海洋生物还是海市蜃楼般的水怪,自从这世上有了航海,便有了水手们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直至今日,许多故事的真相依然成谜。
在航海笔记中,我们可以瞥见奇迹。这本书囊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航海笔记,它是满载着海洋艺术的宝库。今天,我们对于海洋的探索仅仅完成了一半,就像登陆月球和移民火星的计划一样,我们对于海洋的探索,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这颗星球只是我们暂时的栖居之所。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它,从而尽可能地修复已经造成的破坏。这是我们的使命。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写:“地球就像一艘宇宙飞船,这飞船上没有乘客,因为我们人人都是船员。”
约瑟夫·透纳 JOSEPH TURNER 1775—1851
“我让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来观察它;我被绑了4个小时,而且一点也没想过要逃跑,但假如我真的逃了,也一定还是会想办法将那一切画下来。”
无论透纳是否真的在暴风雪中将自己绑在桅杆上进行绘画,他一定曾经近距离地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透纳于1842年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展出了他的布面油画《暴风雪》(Snow Storm),并附上说明:“随‘羚羊号’(Ariel)在离开哈里奇(Harwich)的那晚,作者就在这场暴风雪中”。当时已经67岁的透纳,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如果透纳真的在那晚被绑在桅杆上,等他们将他放下来时,他也许已经死了。透纳希望超越单纯的描绘,希望将他的观众置于一场伟大戏剧的舞台正中央,并将大海的力量注入画廊的空间内,极少有人这样尝试过。有人称赞这幅画是透纳的杰作,而其他人则完全无法理解。《雅典娜神庙》杂志(The Athenaeum)的艺术评论家将其描述为一个“狂乱的谜团”,另一个人则将其驳斥为一摊“肥皂水和涂料”,据说透纳对此的回答是:“他们知道什么?我很好奇在他们看来大海是什么样的?我希望他们也曾亲身经历过(真正的大海)!”
透纳是一位多产而极富原创性的艺术家,拥有无出其右的精湛技艺,并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广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在那个时代,他以水彩风景画和宏大的历史寓言画而备受尊崇。他在职业生涯后期开始创作抽象画,为现代主义开创了先河,而他最好的那些海景画则可以视作他对光影和色彩的探索。
透纳出生于伦敦。在他的一生中,水,尤其是泰晤士河,对他有着持续不断的吸引力。他甚至曾亲手设计过近海帆船。他的少年时光中充斥着伦敦池上的声光水影,以及在布里斯托尔码头、马盖特(Margate)、迪尔(Deal)和福克斯通(Folkestone)的水域上工作的船只。他于1796年展出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渔夫,而他去世前几个月正在创作的作品则是关于埃涅阿斯(Aeneas)的故事,展现了“梦中的海上神话”的主题。他最心爱的一幅画作《(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The Fighting Temeraire)于1839年展出。画作中,这艘陈旧的木质战舰是参加过特拉法尔加战役的退伍老“兵”,以及整个拿破仑时代海战的最后一份见证。小蒸汽拖轮在泰晤士河上将“无畏号”拖去破碎场。这是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刻。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透纳与恋人低调地生活在他位于切尔西–泰晤士河边的一所小房子里。对于那几位认识他的当地人来说,他是“海军上将布斯”(Admiral Booth),一位善良的老人。他会雇船工划小船载着他和“妻子”到河上写生作画,有时他也会啜饮几口杜松子酒。虽然几十年前他和另一位情人有过孩子,但他既没结过婚也没组建过家庭,甚至没有享受过他的才能为他带来的种种关注。依照透纳的观点,他的成就很好理解:“我唯一的秘密,”他曾经宣称道,“就是该死地努力工作。”即使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也总是在观察,并一直在作画。他总会在清晨爬到屋顶上,裹上毯子看太阳渐渐升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