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4160657
《闪亮的爸爸:暖萌暖萌哒》
年轻的偶像们如果有了孩子,那将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来自韩国超火的亲自节目《hello,babay》中国版《闪亮的爸爸》告诉你答案,黄子韬、陈一冰、潘玮柏、高云翔,不管是帅气小鲜肉,还是嘻哈偶像,不管是世界冠军,还是影视红星,他们都被这几个熊孩子给坑得不轻,但是他们的相处之道竟然蕴含那么多人生道理,奇勒个怪,如果你喜欢黄子韬、陈一冰、潘玮柏、高云翔,那你得看这本书,偶像的另一面可不是天天能见到,如果你平时喜欢看书,那也可以细细品读,里面说的是他们的故事,蕴含的却是人生的道理。
《爸爸去哪儿第2季》
父母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遇到孩子大哭大闹,家长要怎么做?
孩子要求养宠物,家长要怎么做?
穷养还是富养?
如何利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发展语言能力?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挫折?
如何鼓励增加孩子参加社会交往的信心?
和孩子相处,如何保持稳定一致的情绪?
爸爸去哪儿明星家教,专家一一为你解答。
《闪亮的爸爸:暖萌暖萌哒》
以新近高关注度偶像综艺节目《闪亮的爸爸》为基础,以影像照片为辅助,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励志图书,书中的内容有关于独立、坚强,以及亲情,通过几对明星与萌娃们组成 “父子”、“父女”组合的温馨瞬间,展现了成长的智慧,高人气明星潘玮柏、高云翔、陈一冰、黄子韬的养娃儿花絮也尽在其中,展现了“假设人生”中,你所有可能遇到的“可能性”让你更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爸爸去哪儿第2季(家教版)》
特约蒙特梭利育儿专家张幼珠博士,组织亲子专家团队,结合经典教育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专业解读《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五位明星爸爸的教子表现。五组家庭父亲和孩子性格各不同,值得作为案例分析。
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故事回放:节目精彩再现;第二部分,专家点评:蒙特梭利教育法为理论基础,分析点评优点以及不足;第三部分,父母课堂:给出具体教子建议和指导。
希望本书能够为《爸爸去哪儿》节目做一个总结或延伸,用蒙特梭利育儿理念和系统化教育体系,告诉天下的父母如何去教育自己家的小宝贝,以促其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闪亮的爸爸:暖萌暖萌哒》
《爸爸去哪儿第2季(家教版)》
《爸爸去哪儿第2季(家教版)》
章曹格家庭篇
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
带着Grace和Joe,曹格家庭是两季《爸爸去哪儿》中以“二宝”形象出现的家庭。曹格和两个萌宝在公众面前的出现,给众多有二宝或打算要二宝的爸爸妈妈们做出了一些示范,和一些提醒。
在本季《爸爸去哪儿》的5位爸爸中,曹格无疑是表现得相当感性的一位,从首次出场时,他自己和太太爱意浓浓的“goodbye”,两个孩子和妈妈腻歪的亲亲告别就可以看出,“爱”是曹家家庭性格的不二属性。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对家人的爱,养成了两个孩子活泼乐观的性格。正是由于这种以爱为要义的教育思路,曹格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总是不断地反思,他反复强调“孩子是上天给我的老师,教我怎么去当一个好儿子和好丈夫”,认为“孩子是单纯的,没有污染的,这些反而是我们现在该学习的东西”,在孩子哭闹厉害的时候,甚至会超级自责到自我否定,认为“已经不知道应该怎样当一个爸爸,我怎么这么差,我这样怎么当老爸”。
曹格是将自己放在了和孩子平等的高度,但他的这种平等和黄磊家的平等有所不同,如果说黄磊将多多当成了朋友,曹格则真的,如同他自己强调的,在不断从孩子身上学习。
曹格这种“将孩子当成老师”的教育理念,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相当契合,教育学大师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成人应该敬畏儿童”。她非常坚定地认为成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要敬畏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大爱的心,认为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去反省,因为在跟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儿童的心灵,自以为需要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不断地给孩子各种指导。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代沟”,家长抱怨孩子不懂大人的付出,孩子抱怨大人不理解自己的源头所在。
所以,曹格将孩子当成了老师,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尽量和孩子保持同一视角,在整个《爸爸去哪儿》的节目过程中,曹格也学习到,和孩子的相处“不应该一直教,也要去听他们,更仔细地去听他们的表达,才能够真正知道他不听话的问题是在哪里。”
在处理两个年龄差距仅2岁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曹格的表现也是相当地可圈可点,甚为高明,少介入、少干预,在强调要“Love each other”的前提下,营造一个温馨有爱、更加公平的环境,至于孩子的小小矛盾,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总是去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这样不仅让孩子自己学习到了与人相处的方法,也避免了父母不能充分了解情况造成的误解和误判。
曹家的“故事教育法”在整个节目中也尤为亮眼——从次兄妹俩闹矛盾开始,到比赛落后还不忘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育孩子,几乎每一个晚上都有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婉转地希望Grace能更坚强,不要老是哭,快乐地表扬Joe积极完成任务,没有严肃的批评,没有尴尬的指责,让孩子自己从故事中去领悟和学习,既保护了孩子的心灵,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故事教育法”确实不失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有这样的爸爸陪伴,难怪Grace和Joe都这么的开朗和活泼。曹格在节目开始时也谈到,Joe比较像妈妈,很敏感,很有感情,有爱心,Grace比较像自己,性格也比较硬一些,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大姐姐很酷,急着想长大,所以坚持要所有人都喊她姐姐,所以,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在节目中,真的所有人都将年龄小的Grace叫做“姐姐”,虽然这个“姐姐”有点爱哭,喜欢撒娇,但是要知道,会撒娇也是一种能力,何况直接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正是她真性情的流露,是可爱的表现。而Joe呢,对自己哥哥的角色把握得相当到位,从心底里关心这个好强的妹妹,有时受了些委屈,也会默默地让着妹妹,相信曹格在整个节目之后,对Joe“有些害羞”的印象已经改变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Joe在对待任务时的认真和执着,这种认真和执着,正是他自己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8次旅行,只属于爸爸和孩子们,正如同曹格参加节目的初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记得这场和爸爸在一起的特别的探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用感性表达理性的爸爸,和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10年、20年以后,拿出来看时,和逐渐老去的老爸一起笑,一起讨论当年的糗事、乐事,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