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1313025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大系·小说卷”是太白文艺出版社岁末年初的重点图书。所收入的女作家:张抗抗、方方、林白、叶广芩、邵丽、乔叶、鲁敏……皆为获过各种国家大奖又为读者熟知并喜爱的作家。作者简介是一张精美彩色折页,分别有十多幅她们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记录着她们在文坛上一些重要时刻和岁月留影,非常珍贵。作品之后,附有一篇访谈或综述性评论,以及创作年表。使得这套丛书更具资料性、学术性,也有研究价值、收藏价值。
乔叶收入本书的《走到开封去》《叶小灵病史》《山楂树》等小说承续了她个人创作中对“慢”的探求,审视的目光于小事情间不经意扫过,却如探照灯一般揭示出深处的幽怨和原始的黑暗。
本书收入乔叶的中短篇小说《走到开封去》《叶小灵病史》《山楂树》《一个下午的延伸》《在土耳其合唱》《锈锄头》等,均为作者产生广泛影响及好评的小说。乔叶是70后女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获得国内各种文学奖项。其文笔细腻优美,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可读性强。注重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其笔下人物和所讲故事,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其后来作品走出小我的内里营造,面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与社会变迁。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乔叶收入本书的《走到开封去》《叶小灵病史》《山楂树》等小说承续了她个人创作中对“慢”的探求,审视的目光于小事情间不经意扫过,却如探照灯一般揭示出深处的幽怨和原始的黑暗。
——何向阳
乔叶的一系列长、中短篇小说佳作,一反其“美文”的亮色,转而着意开掘人性的心理暗角,在依旧唯美的语言外衣下泄露心底的黑色,这种悖反的风格给乔叶的小说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张力,乔叶也因此而成为了当下中国文坛以心理现实主义为其显著特色的女性小说家。
——李遇春
走到开封去
走着走着,石就落在了后面。
“慢点。”他说。
我尽力放慢,可不知不觉地,不一会就快起来。习惯了快,收不住。也许该怪这双耐克,穿着它走路可是太舒服了,轻软,透气,弹力十足。
石走得慢是不是因为他的鞋是个国产牌子?
是突然决定的,要从郑州走到开封去。
郑州到开封这条公路,叫郑开大道,很久以前叫郑汴快速路。据说应该从金水东路和东四环的交叉处算起,全程将近四十公里。去年春天某日,我在一个乱七八糟的场合和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聊天,他说他负责的项目都是全民体育,其中有一个叫“郑开国际马拉松”。
“很好玩吧?”我纯礼节性地问。
他喋喋不休地开始宣讲。在他开口的一瞬间,我残存的一点好奇心也消失殆尽,假装接听手机,我走开了。这事和我没关系,我以前、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和马拉松有什么关系,我不想为此付出任何一点多余的情绪。
当然,我和开封还是有关系的。每年我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到开封去一两次——梳理起来,主要的缘故是吃。我吃过楼包子,也吃过黄家包子,相比之下,觉得楼严重地名不副实。也在鼓楼和西司吃过各种小吃:锅贴、双麻火烧、炒凉粉、杏仁茶……两年前的一个深夜,我和朋友在鼓楼消夜。抱着吉他卖唱的小姑娘,在邻座男人们的划拳声中唱着清凉的小曲,近处灯光璀璨,远处夜色沉沉。
马拉松是跑不动了。如果走着去呢?莫名其妙地,就蹦出了这个念头。可一个人走,不是那么回事——这个念头本来就不是那么回事,若真要实施,一个人就更不是那么回事。总得找个伴,不能多,一群人嘻嘻哈哈走那么长的路,你以为是春游呢。
只要一个就成。这一个伴却是不大好找,老公和儿子都不行,都是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的主。那些娇娇垮垮的闺蜜们,也没有一个能成的,邀请她们只能换来她们的大惊小怪。而且,即使有去的,女人们也总有各种各样可想而知的麻烦。
顶好是一个男人。四十公里的路,按快步走的节奏,一个小时五公里,需要八小时。中间吃饭休息两小时,加起来少说也得十个小时。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都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必须承认,一时间还真挑不出这么一个男人来。
这么胡思乱想一番,便搁置了这个念头,直到碰见石。
两天前才认识了石,在一个饭局里。
一桌十来个人,石的话少,语速也慢,似乎每一句都值得用句号或者省略号来间隔语气。
“有一天,”他说,“我去上班。”
你明知道后面还有话说,可他就是不着急,在显而易见的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他仿佛都要沉吟或者思考。待到他说出来时,其实也没有什么期待中的更高质量。而以这种风格,他的话头很容易就从悬崖跌落,消失在众人扯起的新话题里,再也不见了。
对此,我曾怀疑自己过于浅薄,也曾怀疑他故作高深。可是,故作高深那么久,也不容易吧?故作了太久,是不是也会接近于一种真的高深呢?
后到的客人说是因堵车才晚了,大家便聊起了堵车。堵车烦,堵车苦,堵车的话题人人都有兴趣和资格参与,唯有石,只是沉默。有人问他,他照例沉吟了一会,说堵车对他从不是问题。
“为什么?难道你不是人么?”
“我没有车。”他说,“也不会开车。”
“可你总会坐车,坐车就会遇到堵车。”
“那我就下车走。”他说。
“很远的路呢?”
“也走。”他说有一次在高速上碰到了堵车,他就走啊走啊,从一个服务区一直走到了另一个服务区。
“不会累么?”
“会啊。”
“累了怎么办?”
“歇歇。”他说。
大家都笑了。又有人问他是不是用这种方式健身,他说不是。我们便自顾自地以鸡汤文的形式问答起来:为什么喜欢走路?因为长着腿啊。为什么喜欢走路?因为路在那里嘛。
他只是笑。
饭局结束后,我送他回家。一路上倒是没有堵车,也无话。只是他那么沉默,总使得我有点想逗一逗他。
我突然捡起那个念头来。
“我们什么时候一起走一次长路吧?”
他看了看我,笑了一下。
“走长路?”
“嗯,走长路。”
他点点头:“好。”
“周日?”
“好。”
到了他家小区门口,我刚刚把车停稳,一个穿僧衣的人从车边悠然而过。那个僧人中等身材,青黑头皮,旧的灰僧衣,背着一个褡裢。
石的视线跟着那个和尚的身影,跟了很久,直到那个身影消失在人流中。
“和尚有什么好看?”
“这是一个云水僧。”
“什么是云水僧?”
“就是游方和尚。”
“你倒认得清。”
“八岁那年就认得了。”
我还想问点什么,一时间却没想好要问什么。再一看,石已远去,还是没想好要问什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