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202180
《短篇小说系列: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1卷下)》的1-3卷精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乡土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可以说它反映了新时期短篇小说整体面貌和高成就。这些作品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突出,影响力大,可读性强,是不少作家的成名之作,也是很多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篇。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余年,许多当时脍炙人口的佳作已经流失,或一时难以查阅,《短篇小说系列: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1卷下)》的隆重推出,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
麦客
支书下台唱大戏
狗日的粮食
洞天
满票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喊会
年关六赋
塔铺
麦客邵振国天还没亮,只是东边有些发白了。
这里是陕西千阳县城的一条街,赶集卖当全在这达。
街,渐渐显出了轮廓,那是啥,像是过去富户人家门前的石狮子、石磙,黑乎乎的一堆?走近些看,一个个蜷腿躬腰,东倒西卧。
他们是做啥的?“跟场”的。噢,庄浪的“麦客子”嘛!庄浪是甘肃的一个县,关山脚下,方圆几百里。
别看庄浪地大,可人稠,天爷又年年不作脸。十有九旱,一亩打上二百就算是破天荒了。包产后,听说有不少地方打五六百的,可也有部分山地没水少肥,说是有水也不敢浇,庄浪的土地怪着哩,一浇就结板,把苗活活地给箍死。唉,就是这么个势,一人一亩多地,种上算得了,闲下时间跟场走!每年古历四月,庄浪人便成群结队来陕西割麦,一步跨到顶头,一站站往回走。宝鸡割罢,凤祥的麦刚黄;千阳的麦倒了,陇县的又跟上了。到了古历五月,便离家门不远了,回去割自家的麦还能跟上。
麦客跟场,可说是庄浪人的“”。爹这相,娃也这相,习惯了,咋也改不下。一年不出来,总觉得有件啥事没做,全年不得坦然。出来闲心不操,一天三顿饭“掌柜的”管,要馍有馍,要汤有汤。可话说回来,那三顿饭不是个好吃的!太阳晒得肩胛子上戳下一层皮,晚上在哪个草窝窝、树阴阴、牛棚马圈里一睡,乏得像死驴一样不知道动弹;晒倒没啥,单怕天爷变脸,刚跌个雨星星,就像石头砸在了心上:“害死喽,害死喽!麦割不成喽!”不割麦,掌柜的把饭一停,只得打开干粮袋子吃炒面,或吃平时攒下的干馍馍。这些都没啥,怕跟不上场。这两年麦客子多,掌柜的少,来一个雇主,蜂一样地围住,步子稍迟就跟不上了。再说人多不值价,早先一亩三五元挣哩,现时,掌柜的胸脯一挺:“一亩一元二,谁去哩!’’麦客照样跟上走。过一半天,一亩几角,或是光管饭,看看再没雇主,眼见这达的麦快倒完了,“走,日他妈,肚子吃饱就行!”……说时,天已大亮了,赶集、卖当的都来了,这条街渐渐红火起来。那些麦客早已坐起身,一边搔着昨夜蚊子咬下的腿,一边瞅着推车挑担南来北往的人们,看其中有没有“掌柜的”。
迎面,一个壮实的小伙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爸!你不会灵透些,只是个坐下等,等到啥时辰去!刚刚,汽车站那达,水川的一个队长来着,一下要走了四五十个……”小伙身材匀称,满脸秀气,大眼珠灵透地闪着。
白褂子上印满汗碱,黑裤子打着补丁,一双麻鞋磨掉了后跟,可他却浑身精神。
吴河东望了望气喘吁吁的儿子,仍旧坐在水泥台阶上吃炒面,待把那口干炒面咽下,这才一边刮着碗底一边说:“甭急,甭急,这达我夜个就观点了,麦厚得很,广得很,一时它割不完。”说着又把目光移向街上的行人。
儿子叫吴顺昌,对爹妈可说是“顺”哩。这会,尽管他心里急得火烧火燎,但还是一屁股坐在了石台阶上。
“吃些不?给,炒面、干馍馍,去,那面饭馆子里要碗面汤拌上、泡上吃!”“我不吃!”顺昌娃把头一甩,两只秀气的大眼竟直呆呆地发愣。记得前几年,一次跟老子去西安割麦,老子一看那八百里秦川黄黄的一片,麦厚得风都吹不动弹,两眼笑得弯成了镰刀。见掌柜的吝啬,不肯多给,他“哼”的一声躺在地上:“哎,路上走乏了,咱‘歇马三天’!”心说,看你不拿大价来抬我!结果第二天睁眼一看,那望不到边的麦全都割倒了,顺昌急得泪珠子直跌:“现在好了,好了吧!”可吴河东望了望那满世界的麦捆子,又说:“哼,光这麦捆子往场里掮,也够他狗日的掮几天!甭急,咱再‘歇马三天,!’’可是刚过头晌,再一看,那八百里地连一个麦捆子都没了。“好我的爸哩!‘麦熟一晌’都不懂,你还算是个老庄农!龙El里夺食哩,谁家等你!头晌看着麦还发绿呢,后晌那麦芒就都北起了,麦粒子直落……”“对了!对了!我啥不懂,要你说!……”吴河东真就不怕误场?咋不怕,你看他那老长的头发,多久没刮了,麦土落了寸把厚。别人几把凉水往头顶一撩,抽下镰刃子噌噌几下刮个净光,又凉快,又舒坦。可他,听老人有个说法:头发长了不能刮,一刮就“断了”,搭不上场了。
吴河东知道这是句迷信话,闲扯淡,可是你让他刮头他却说啥也不刮。
此时,他那两只浑浊的眼睛里深埋着忧虑,直盯盯地瞅着街上的行人;炒面末子狼藉在布满黑胡茬儿的下巴上,瘦凸的喉咙骨一上一下,不禁自语道:“唉,早先还有个‘当场的’,如今各顾各喽!……”当场的,早先也叫“霸场”。一个身强力壮,自以为有些“武艺”的汉子,从麦客子群里嗵地站起来,胸脯一拍:“这个场我当了!五个元一亩,没五个元谁也别想雇,谁也不准跟!”谁要雇、要跟,就是一场好打。掌柜的被唬住了,只得抬高雇价。
当年,吴河东就当过“当场的”,胸脯一拍天价响。可有一次,当他双臂一挥,举起石磙子的时候,并没把对方吓倒,几个赎买来的恶汉忽地拥上来把他压倒在地,打得再也没爬起。到现在,左腿还有些跛。吴河东牙一咬说:“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走着看!等到你到老子的门上当麦客的时候再看,球!”……“三十年”过去了,吴河东还是个麦客子,这些赶集卖当的、过路的、来寻短工的,都像是比他高着一头,那眼势一瞥一瞥的,不屑一顾地从他面前走过……是的,谁把麦客子放在眼里哩?提起来都说:那些,十人有九个贼,见啥偷啥。饭馆里吃饭,把碗偷走,一双竹筷子也不放过;搭车哩,一眼看见了煞车绳,解下来跳车就跑……所以,每年一到过麦客的时候,家家提防,门户紧闭,生怕自家丢床被子少只鸡的。
可是你要想偷他一只“鸡”,给他割的地少算一亩,那可是打错了算盘。他的腿就是尺,二百四十步是一亩,二十四步是一分,一分也少不下。说是吴河东年轻的时候,扛活回来看见一只老鹰把他家的一只老母鸡抓走了,气得咬牙跺脚恨自己飞不上天。事过几天还一个疙瘩堵在心上。后来他想了个法,跑到山坡上,脱了个净光,把猪血往肚皮上一洒,猪下水往胸口上一摆,躺在地上闭住眼装死,单等那刁鹰盘旋下来吃“死人”肉。果然刁鹰落下了,翅膀遮天蔽日,光那鹰钩嘴就能把活人吓死,可吴河东躺得坦坦的,一动不动。
等那鹰跳上他的胸脯,正要啄他的眼的时候,突然,他大眼一睁,双手一合,一把抓住了那刁鹰的脖颈。站起来把那猪下水一抖搂,笑着回了庄。满庄子人都跑来看,吴河东一边把鹰往死里打,一边说:“我让你这贼知道哩!我都是偷人的人,你还偷我的鸡,我让你偷!我让你偷……”到了把个“大鹏”打咽了气,剥下皮拿到收购站上一卖,又换回一只肥嫩嫩的鸡来……顺昌知道老子的脾气犟,看着雇主越来越少了,却也不敢吱声,一旁讨了碗面汤,默默地拌起炒面来。
正吃着,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停在了街口上。车上站起个人,扯嗓一声:“南川里谁去?麦不算厚,一亩两元二,去的上车!”“顺昌,赶紧拾掇!”吴河东大喝一声,嗵地腾起身,一根棍挑起那干粮袋子、破棉袄,连着那嘀里嘟噜的镰把子、烂草帽,三步两步已蹦到了车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