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38804
内容简介
自然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根本的依赖,和谐的区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终来源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让自然告诉我们适宜的功能布局、适宜的居住地、绿色而快捷的交通方式以及连续而系统的游憩网络,甚至城市的空间形态。生态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系统等方面存在客观规律性,区域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应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在生态环境系统的客观规律框架内,遵循生态环境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特征,探索开展区域经济建设活动。
《长吉地区生态环境评价与优化发展研究》在环境规划院前期生态环境评价基础之上,以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该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内容。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先导性、指引性特征,我们在长吉地区选择了成立不久、正在开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在区域规划建设之初,将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相关成果应用下去,真正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长吉地区生态环境评价与优化发展研究》在环境规划院前期生态环境评价基础之上,以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该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内容。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先导性、指引性特征,我们在长吉地区选择了成立不久、正在开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在区域规划建设之初,将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相关成果应用下去,真正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目 录
第1章 以空间管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总体思路
1.1 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研究的发展历程
1.2 以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思路
1.1 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研究的发展历程
1.2 以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思路
第2章 长吉地区环境经济形势分析
2.1 区域基本状况
2.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3 生态环境基础状况
2.4 生态环境污染结构与原因分析
2.5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第3章 生态系统评价与分区分级管控研究
3.1 生态环境系统分区分级管控思路与技术选择
3.2 生态环境分区分级管控方案
第4章 基于生态空间识别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空间管控研究
4.1 生态空间识别
4.2 基于生态空间识别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方案
4.3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方案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第5章 基于分区分级的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及应用探索
5.1 大气环境分区分级管控思路与技术路线
5.2 大气环境系统解析与分区分级管控
5.3 大气清风廊道构建
5.4 大气环境空间管控方案在区域建设中的应用
第6章 基于分区分级的水环境评价研究及应用探索
6.1 水环境分区分级管控思路与技术路线
6.2 水环境系统解析与分区分级管控
6.3 水环境空间管控方案在区域建设中的应用
第7章 基于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管控研究及应用探索
7.1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确定
7.2 大气环境污染排放预测
7.3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
7.4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模拟及承载状况评估
7.5 基于大气环境承载的区域优化发展建议
……
第8章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管控研究及应用探索
第9章 基于环境安全的环境风险空间管控研究及管理应用
第10章 生态环境空间综合管控研究与管理应用
第11章 重点发展区域环境空间管控研究与建议
前 言
自然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最根本的依赖,和谐的区域结构和功能关系,最终来源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让自然告诉我们适宜的功能布局、适宜的居住地、绿色而快捷的交通方式以及连续而系统的游憩网络,甚至城市的空间形态。生态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系统等方面存在客观规律性,区域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应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在生态环境系统的客观规律框架内,遵循生态环境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特征,探索开展区域经济建设活动。
在当前的区域发展形势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要想真正发挥源头作用,首先需要在空间上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体现。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必须创建一套空间系统解析、评估、决策、规划的技术体系,客观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在结构、功能、承载等方面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落地,推动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经济规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才能有效发挥生态环境参与综合决策,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生态环境评价先应强化其空间落地性,加强环境质量约束、生态空间维护、资源环境承载等的底线性约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解决好区域城镇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空间、承载等方面的~致性问题。同时,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与政策也需要在科学解析环境系统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管理,以此协同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目标、制度等宏观战略框架,推动区域健康、高质量发展。本书就是基于这种基本考虑和认识,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评价探索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应用研究。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长期开展以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工作。早在2003年,环境规划院在牵头组织编制《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时,就开始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构建珠三角生态严控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建设区等构成的生态分级控制体系,将珠三角14.13%的地区划定为生态严控区,实施禁止开发;划分了3868个水环境计算单元,对重点河段和区域实施重点管控。之后的十余年中,环境规划院结合“三大行动计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等工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评价与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理论体系。
本书在环境规划院前期生态环境评价基础之上,以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该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内容。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先导性、指引性特征,我们在长吉地区选择了成立不久、正在开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在区域规划建设之初,将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相关成果应用下去,真正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在当前的区域发展形势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要想真正发挥源头作用,首先需要在空间上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体现。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必须创建一套空间系统解析、评估、决策、规划的技术体系,客观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在结构、功能、承载等方面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落地,推动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经济规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才能有效发挥生态环境参与综合决策,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生态环境评价先应强化其空间落地性,加强环境质量约束、生态空间维护、资源环境承载等的底线性约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解决好区域城镇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空间、承载等方面的~致性问题。同时,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与政策也需要在科学解析环境系统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管理,以此协同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目标、制度等宏观战略框架,推动区域健康、高质量发展。本书就是基于这种基本考虑和认识,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评价探索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应用研究。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长期开展以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工作。早在2003年,环境规划院在牵头组织编制《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时,就开始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构建珠三角生态严控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建设区等构成的生态分级控制体系,将珠三角14.13%的地区划定为生态严控区,实施禁止开发;划分了3868个水环境计算单元,对重点河段和区域实施重点管控。之后的十余年中,环境规划院结合“三大行动计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等工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评价与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理论体系。
本书在环境规划院前期生态环境评价基础之上,以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该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内容。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先导性、指引性特征,我们在长吉地区选择了成立不久、正在开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在区域规划建设之初,将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相关成果应用下去,真正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