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98622丛书名: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课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标准,立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也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教材编写组注重吸收国内外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充分调研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通过大量鲜活案例、深度阅读、互动体验、自我测试和知识链接等栏目,增加了全书的趣味性,图文并茂,便于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教材,也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心理自助书。
目 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
一、 健康从“心”开始
(一) 现代健康的新概念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二、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一) 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二) 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 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二) 在实践中成长
(三) 努力经营自己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认识自我
一、 追问“我”是谁
(一) 自我意识的内容及形成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 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
二、 关于“我”的困惑
(一)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冲突
(二)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三) “成功”与“成长”的冲突
三、 做真实的自我
(一) 接纳独特的自我59大学生心理健康目录[3][2](二) 开放封闭的自我
(三) 提升内在的自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学会学习
一、 透视大学学习
(一) 学习是什么
(二) 大学学习的特点
(三)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二、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一) 学习目标迷茫
(二) 考试焦虑与挫折
(三) 网络成瘾
三、 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一) 建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二) 培养积极的心理调适
(三)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四) 养成科学的用脑习惯
(五) 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人际交往
一、 解密人际交往
(一) 人际交往与人际交往的意义
(二)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三)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四) 人际沟通的五种模式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扰
(一) 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交往
(二) 自我封闭不愿交往
(三) 缺乏技巧不会交往
三、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 真诚与信任——人际交往的前提
(二) 分享与助人——人际交往的方法
(三) 冲突应对——维护人际交往的能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情绪管理
一、 认识我们的情绪
(一) 什么是情绪
(二) 情绪的类型
(三) 情绪的作用
二、 情绪与大学生活
(一) 大学生健康情绪的标准
(二) 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 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 情绪的有效管理
(一) 真实接纳情绪
(二) 正确表达情绪
(三) 有效调整情绪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学会恋爱
一、 什么是爱情
(一) 爱情的定义
(二) 爱情的形式
(三) 爱情的基础
二、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困惑
(一) 谁吸引我
(二) 恋人为何不理解我
(三) 如何维持一段恋情
(四) 恋爱中的冲突
(五) 感情破裂与失恋心理
三、 恋爱能力的培养
(一) 自我完善
(二) 表达与接受,爱的自信与主动
(三) 学会拒绝,尊重自我与他人
(四) 如何处理冲突
(五) 如何应对失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理解家庭
一、 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一) 你从家中走来
(二) 家庭的分类
二、 家庭与心理健康
(一) 家庭结构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 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 家庭功能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 家庭问题上的心理困扰
(一) 家人期待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 父母关系造成的心理困扰
(三) 亲子关系引发的心理冲突
四、 在家庭中成长
(一) 理解父母,接纳家庭
(二) 自主独立,自我负责
(三) 关爱父母,承担责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压力应对
一、 压力知多少
(一) 什么是压力
(二) 压力与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压力面面观
(一) 你是否“压力山大”
(二) 象牙塔中的压力源
(三) 预测大学毕业后的挑战
三、 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压力考验
(一) 修炼身心
(二) 正确归因压力
(三) 合理寻求社会支持
(四) 掌握适当的心理技巧
(五) 不做完美主义者
(六) 学会时间管理
(七) 战胜拖延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生命教育
一、 认识生命
(一) 了解生命的历程
(二) 发现生命的可贵
二、 当今大学生对生命的困惑
(一) 目标的迷失
(二) 价值感的失落
(三) 动力的缺乏
(四) 消极的人生观
三、 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一)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二) 珍惜生命,预防自杀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工作途径
一、 课程教学
(一)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方向
二、 心理咨询
(一) 心理咨询的概念
(二) 心理咨询的对象、分类与形式
(三) 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
(四) 心理咨询的相关守则
(五) 何时需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三、 班级心理辅导
(一) 班级心理辅导的内涵与特点
(二) 班级心理辅导的价值
(三) 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
(四) 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原理
(五) 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后记
参考文献
一、 健康从“心”开始
(一) 现代健康的新概念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二、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一) 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二) 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 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二) 在实践中成长
(三) 努力经营自己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认识自我
一、 追问“我”是谁
(一) 自我意识的内容及形成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 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
二、 关于“我”的困惑
(一)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冲突
(二)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三) “成功”与“成长”的冲突
三、 做真实的自我
(一) 接纳独特的自我59大学生心理健康目录[3][2](二) 开放封闭的自我
(三) 提升内在的自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学会学习
一、 透视大学学习
(一) 学习是什么
(二) 大学学习的特点
(三)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二、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
(一) 学习目标迷茫
(二) 考试焦虑与挫折
(三) 网络成瘾
三、 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一) 建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二) 培养积极的心理调适
(三)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四) 养成科学的用脑习惯
(五) 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人际交往
一、 解密人际交往
(一) 人际交往与人际交往的意义
(二)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三)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四) 人际沟通的五种模式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扰
(一) 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交往
(二) 自我封闭不愿交往
(三) 缺乏技巧不会交往
三、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 真诚与信任——人际交往的前提
(二) 分享与助人——人际交往的方法
(三) 冲突应对——维护人际交往的能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情绪管理
一、 认识我们的情绪
(一) 什么是情绪
(二) 情绪的类型
(三) 情绪的作用
二、 情绪与大学生活
(一) 大学生健康情绪的标准
(二) 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 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 情绪的有效管理
(一) 真实接纳情绪
(二) 正确表达情绪
(三) 有效调整情绪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学会恋爱
一、 什么是爱情
(一) 爱情的定义
(二) 爱情的形式
(三) 爱情的基础
二、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困惑
(一) 谁吸引我
(二) 恋人为何不理解我
(三) 如何维持一段恋情
(四) 恋爱中的冲突
(五) 感情破裂与失恋心理
三、 恋爱能力的培养
(一) 自我完善
(二) 表达与接受,爱的自信与主动
(三) 学会拒绝,尊重自我与他人
(四) 如何处理冲突
(五) 如何应对失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理解家庭
一、 家庭如何塑造了你
(一) 你从家中走来
(二) 家庭的分类
二、 家庭与心理健康
(一) 家庭结构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 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 家庭功能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 家庭问题上的心理困扰
(一) 家人期待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 父母关系造成的心理困扰
(三) 亲子关系引发的心理冲突
四、 在家庭中成长
(一) 理解父母,接纳家庭
(二) 自主独立,自我负责
(三) 关爱父母,承担责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压力应对
一、 压力知多少
(一) 什么是压力
(二) 压力与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压力面面观
(一) 你是否“压力山大”
(二) 象牙塔中的压力源
(三) 预测大学毕业后的挑战
三、 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压力考验
(一) 修炼身心
(二) 正确归因压力
(三) 合理寻求社会支持
(四) 掌握适当的心理技巧
(五) 不做完美主义者
(六) 学会时间管理
(七) 战胜拖延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生命教育
一、 认识生命
(一) 了解生命的历程
(二) 发现生命的可贵
二、 当今大学生对生命的困惑
(一) 目标的迷失
(二) 价值感的失落
(三) 动力的缺乏
(四) 消极的人生观
三、 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一)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二) 珍惜生命,预防自杀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工作途径
一、 课程教学
(一)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
(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方向
二、 心理咨询
(一) 心理咨询的概念
(二) 心理咨询的对象、分类与形式
(三) 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
(四) 心理咨询的相关守则
(五) 何时需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三、 班级心理辅导
(一) 班级心理辅导的内涵与特点
(二) 班级心理辅导的价值
(三) 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
(四) 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原理
(五) 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后记
参考文献
前 言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具备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规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总书记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晰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准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服务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个中心使命下谋划工作,引导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推荐序[3][2]近年来,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主动建设,立足提升质量、内涵发展,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工作载体不断丰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据统计,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达1.6万人。但是,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相比,与党和国家人才建设需求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面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变化,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在学习压力下迷茫、在自我认识中彷徨、在人际关系中无助、在恋爱纠结中困惑等问题不时发生。同时,大学生面临的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对社会矛盾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对经济、就业等社会压力的感受越来越直接,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受到更多的影响和干扰。价值取向迷茫、道德认知困惑、人际交往困难、团队意识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等,成为大学生群体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并引发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据反映,“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十动然拒”等晦涩生僻的词语成为“2013十大网络新成语”,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心理学专家表示,每一种流行语都代表了一种情绪、反映着一种心理。比如“人艰不拆”,源于歌手林宥嘉《说谎》里的“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累觉不爱”则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这些看似调侃的词语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特征和心理状态。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明辨是非、承受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工作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兴未艾,相关课程也蓬勃发展。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对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化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2013年,教育部思政司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精品示范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优质教材资源。然而,怎样才能用好这本教材、上好这门课,一直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也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解决心理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同的努力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全校本科新生开设了必修课,并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该书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标准,立足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分为心理健康、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会恋爱、理解家庭、压力应对、生命教育、工作途径等十部分,既有通行理论、前沿理论的介绍与运用,又有教学方法、调试技能的总结和分享,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由衷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良师益友,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大学学习生活乃至未来人生发展的各种挑战,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冯刚
2015年4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规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总书记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晰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准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服务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个中心使命下谋划工作,引导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推荐序[3][2]近年来,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主动建设,立足提升质量、内涵发展,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工作载体不断丰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据统计,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达1.6万人。但是,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相比,与党和国家人才建设需求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面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变化,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在学习压力下迷茫、在自我认识中彷徨、在人际关系中无助、在恋爱纠结中困惑等问题不时发生。同时,大学生面临的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对社会矛盾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对经济、就业等社会压力的感受越来越直接,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受到更多的影响和干扰。价值取向迷茫、道德认知困惑、人际交往困难、团队意识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等,成为大学生群体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并引发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据反映,“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十动然拒”等晦涩生僻的词语成为“2013十大网络新成语”,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心理学专家表示,每一种流行语都代表了一种情绪、反映着一种心理。比如“人艰不拆”,源于歌手林宥嘉《说谎》里的“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累觉不爱”则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这些看似调侃的词语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特征和心理状态。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明辨是非、承受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工作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兴未艾,相关课程也蓬勃发展。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对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化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2013年,教育部思政司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精品示范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优质教材资源。然而,怎样才能用好这本教材、上好这门课,一直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也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解决心理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同的努力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全校本科新生开设了必修课,并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该书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标准,立足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分为心理健康、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会恋爱、理解家庭、压力应对、生命教育、工作途径等十部分,既有通行理论、前沿理论的介绍与运用,又有教学方法、调试技能的总结和分享,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由衷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良师益友,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大学学习生活乃至未来人生发展的各种挑战,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冯刚
2015年4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