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6057815
编辑推荐
1. 本志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以“拯救民间艺术,建设文化强省”为宗旨,向省人民政府申报立项获批后,于2012年启动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
2. 本志分列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五大种类156项,详尽地介绍广东各地的民间艺术。
3. 本志以面带线、以线牵点,材料详尽,内容充实,建立了一个详细、全面、完善的民间艺术资料库,不仅是广东民间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部广东民间艺术典籍,必将成为促进广东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里程碑,对丰富广东民间艺术文化,打造广东文化强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是一项承上启下、填补空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文化成果。
4. 本志对广东省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智慧进行挖掘、整理、归纳,使之成为历史的回声、时代的缩影,从而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其出版发行对整个岭南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民间艺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五大部分。其中,民间工艺美术囊括了工艺雕刻、工艺陶瓷、工艺印染、工艺织绣、工艺编结、漆器工艺、工艺家具、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民间戏曲分为地方大戏和民间小戏两种,民间曲艺分为广府方言、潮州方言和客家方言三大曲种,民间音乐分为广府音乐、潮汕音乐以及客家音乐三大乐种,民间舞蹈分为岁时节日祈福吉庆舞、尊神敬祖宗教祭祀舞以及反映民间日常工作劳动的舞蹈三大类。它们各具特色,综合构成了广东省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形式。
目 录
目录
章广东省民间工艺美术
节广东省民间工艺美术综述
第二节各地民间工艺美术一、工艺雕刻(一)广东木雕(二)广州象牙雕刻(三)广东贝雕(四)玉雕(五)石雕(六)阳春根雕(七)张田饼印(八)陆丰金属雕(九)砖雕(十)核雕(十一)端砚(十二)潮州金银錾刻二、工艺陶瓷(一)广彩(二)石湾陶(三)光德陶瓷(四)枫溪手拉朱泥壶(五)枫溪瓷(六)贵政山茶叶陶罐(七)嵌瓷(八)潮州彩瓷三、工艺印染(一)香云纱(二)瑶族扎染四、工艺织绣(一)广绣(二)瑶族刺绣(三)墩头蓝(四)潮汕抽纱(五)潮绣五、工艺编结(一)三灶竹草编织(二)小榄菊艺(三)丰顺埔寨纸花(四)外砂织席(五)灯彩(六)阳江风筝(七)金渡花席编织(八)信宜竹编(九)客家凉帽编织(十)南海藤编(十一)狮头制作(十二)莞草编织(十三)葵艺(十四)雷州蒲织(十五)横经席编织(十六)潮汕竹丝编织画(十七)麒麟制作六、漆器工艺阳江漆器髹饰七、工艺家具广式家具八、金属工艺(一)西关打铜(二)阳江刀(三)金箔锻造(四)珐琅九、首饰工艺(一)广州打金(二)广州戏服(三)乳源瑶族服饰(四)瑶族银饰十、其他工艺(一)小冈香(二)广东剪纸(三)广东鼓(四)广州箫笛(五)古法造纸(六)龙舟制作(七)白沙茅龙笔(八)石湾龙窑营造(九)汕头瓶内画(十)灰塑(十一)佛山木版年画(十二)佛山秋色(十三)吴川瓦窑陶鼓(十四)麦秆剪贴画(十五)泥塑(十六)红木宫灯(十七)盆景(十八)浮洋铜锣(十九)莞香(二十)陶瓷微书(二十一)高州木刻画(二十二)瑶族长鼓制作(二十三)广东飘色(二十四)潮汕金漆画(二十五)潮汕壁画
第二章广东省民间戏曲
第二节各地民间工艺美术一、工艺雕刻(一)广东木雕(二)广州象牙雕刻(三)广东贝雕(四)玉雕(五)石雕(六)阳春根雕(七)张田饼印(八)陆丰金属雕(九)砖雕(十)核雕(十一)端砚(十二)潮州金银錾刻二、工艺陶瓷(一)广彩(二)石湾陶(三)光德陶瓷(四)枫溪手拉朱泥壶(五)枫溪瓷(六)贵政山茶叶陶罐(七)嵌瓷(八)潮州彩瓷三、工艺印染(一)香云纱(二)瑶族扎染四、工艺织绣(一)广绣(二)瑶族刺绣(三)墩头蓝(四)潮汕抽纱(五)潮绣五、工艺编结(一)三灶竹草编织(二)小榄菊艺(三)丰顺埔寨纸花(四)外砂织席(五)灯彩(六)阳江风筝(七)金渡花席编织(八)信宜竹编(九)客家凉帽编织(十)南海藤编(十一)狮头制作(十二)莞草编织(十三)葵艺(十四)雷州蒲织(十五)横经席编织(十六)潮汕竹丝编织画(十七)麒麟制作六、漆器工艺阳江漆器髹饰七、工艺家具广式家具八、金属工艺(一)西关打铜(二)阳江刀(三)金箔锻造(四)珐琅九、首饰工艺(一)广州打金(二)广州戏服(三)乳源瑶族服饰(四)瑶族银饰十、其他工艺(一)小冈香(二)广东剪纸(三)广东鼓(四)广州箫笛(五)古法造纸(六)龙舟制作(七)白沙茅龙笔(八)石湾龙窑营造(九)汕头瓶内画(十)灰塑(十一)佛山木版年画(十二)佛山秋色(十三)吴川瓦窑陶鼓(十四)麦秆剪贴画(十五)泥塑(十六)红木宫灯(十七)盆景(十八)浮洋铜锣(十九)莞香(二十)陶瓷微书(二十一)高州木刻画(二十二)瑶族长鼓制作(二十三)广东飘色(二十四)潮汕金漆画(二十五)潮汕壁画
第二章广东省民间戏曲
节广东省民间戏曲综述
第二节各地民间戏曲一、广东汉剧二、木偶戏三、乐昌花鼓戏四、正字戏五、白字戏六、西秦戏七、花朝戏八、陆丰皮影戏九、采茶戏十、贵儿戏十一、粤剧十二、廉江石角傩戏十三、雷剧十四、潮剧
第三章广东省民间曲艺
第二节各地民间戏曲一、广东汉剧二、木偶戏三、乐昌花鼓戏四、正字戏五、白字戏六、西秦戏七、花朝戏八、陆丰皮影戏九、采茶戏十、贵儿戏十一、粤剧十二、廉江石角傩戏十三、雷剧十四、潮剧
第三章广东省民间曲艺
节广东省民间曲艺综述
第二节各地民间曲艺一、木鱼歌二、乐昌渔鼓三、龙舟说唱四、竹板歌五、粤曲六、广东说书七、潮州歌册
第四章广东省民间音乐
第二节各地民间曲艺一、木鱼歌二、乐昌渔鼓三、龙舟说唱四、竹板歌五、粤曲六、广东说书七、潮州歌册
第四章广东省民间音乐
节广东省民间音乐综述
第二节各地民间音乐一、民间歌曲(一)龙船歌(二)石塘月姐歌(三)阳江山歌(四)鸡山牛歌(五)连滩山歌(六)乳源瑶歌(七)咸水歌(八)客家山歌(九)排瑶民歌(十)渔歌(十一)其他地方民歌二、民间器乐(一)八音锣鼓(二)广东汉乐(三)广东音乐(四)龙华大鼓(五)佛山十番锣鼓(六)南塘吹打乐(七)高明花鼓调(八)雷州音乐(九)瑶族八音(十)潮州音乐三、宗教音乐紫竹观道教音乐
第五章广东省民间舞蹈
第二节各地民间音乐一、民间歌曲(一)龙船歌(二)石塘月姐歌(三)阳江山歌(四)鸡山牛歌(五)连滩山歌(六)乳源瑶歌(七)咸水歌(八)客家山歌(九)排瑶民歌(十)渔歌(十一)其他地方民歌二、民间器乐(一)八音锣鼓(二)广东汉乐(三)广东音乐(四)龙华大鼓(五)佛山十番锣鼓(六)南塘吹打乐(七)高明花鼓调(八)雷州音乐(九)瑶族八音(十)潮州音乐三、宗教音乐紫竹观道教音乐
第五章广东省民间舞蹈
节广东省民间舞蹈综述
第二节各地民间舞蹈一、广东龙舞(一)人龙舞(二)火龙舞(三)布龙舞(四)纸龙舞(五)其他类型的龙舞二、广东狮舞(一)从化客家猫头狮(二)青蛙狮(三)青溪仔狮灯(四)汕尾五福狮舞(五)席狮舞(六)高脚狮(七)高跷虎狮(八)揭阳青狮(九)碣石五色狮(十)舞被狮(十一)瑶族布袋木狮舞(十二)醒狮三、马鹿舞四、五马巡城舞五、舞火狗六、凤舞七、平远船灯舞八、龙鱼舞九、竹马舞十、沙头角鱼灯舞十一、杯花舞十二、英歌舞(一)甲子英歌(二)神泉英歌(三)普宁英歌舞(四)潮阳英歌十三、闹花灯十四、前山凤鸡舞十五、春牛舞(一)肇庆春牛舞(二)韶关舞春牛十六、香花佛事舞(一)打莲池(二)铙钹花十七、徐闻屯兵舞十八、钱鼓舞十九、湛江傩舞二十、惠来九鳄舞二十一、雄鸡舞二十二、蜈蚣舞(一)汕头澄海蜈蚣舞(二)雷州乌石蜈蚣舞二十三、跳禾楼二十四、跳花棚二十五、锣花舞二十六、瑶族长鼓舞(一)连山小长鼓舞(二)连州小长鼓舞(三)连南长鼓舞二十七、潮州饶平布马舞二十八、鲤鱼舞(一)连平高莞鲤鱼舞(二)梅州鲤鱼灯舞(三)惠州鲤鱼舞(四)潮州鲤鱼舞二十九、鹤舞(一)珠海三灶鹤舞(二)中山沙溪鹤舞(三)揭阳葵潭鹤舞三十、舞鹰雄三十一、舞貔貅(一)广州舞貔貅(二)吴川梅菉舞貔貅三十二、鳌鱼舞(一)番禺鳌鱼舞(二)澄海鳌鱼舞三十三、藤牌功班舞三十四、麒麟舞(一)三角麒麟舞(二)小金口麒麟舞(三)大船坑麒麟舞(四)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五)坪山麒麟舞(六)海丰麒麟舞(七)清溪麒麟舞 (八)黄阁麒麟舞(九)黄圃麒麟舞(十)樟木头麒麟舞(十一)麒麟白马舞(十二)麒麟引凤
附录
第二节各地民间舞蹈一、广东龙舞(一)人龙舞(二)火龙舞(三)布龙舞(四)纸龙舞(五)其他类型的龙舞二、广东狮舞(一)从化客家猫头狮(二)青蛙狮(三)青溪仔狮灯(四)汕尾五福狮舞(五)席狮舞(六)高脚狮(七)高跷虎狮(八)揭阳青狮(九)碣石五色狮(十)舞被狮(十一)瑶族布袋木狮舞(十二)醒狮三、马鹿舞四、五马巡城舞五、舞火狗六、凤舞七、平远船灯舞八、龙鱼舞九、竹马舞十、沙头角鱼灯舞十一、杯花舞十二、英歌舞(一)甲子英歌(二)神泉英歌(三)普宁英歌舞(四)潮阳英歌十三、闹花灯十四、前山凤鸡舞十五、春牛舞(一)肇庆春牛舞(二)韶关舞春牛十六、香花佛事舞(一)打莲池(二)铙钹花十七、徐闻屯兵舞十八、钱鼓舞十九、湛江傩舞二十、惠来九鳄舞二十一、雄鸡舞二十二、蜈蚣舞(一)汕头澄海蜈蚣舞(二)雷州乌石蜈蚣舞二十三、跳禾楼二十四、跳花棚二十五、锣花舞二十六、瑶族长鼓舞(一)连山小长鼓舞(二)连州小长鼓舞(三)连南长鼓舞二十七、潮州饶平布马舞二十八、鲤鱼舞(一)连平高莞鲤鱼舞(二)梅州鲤鱼灯舞(三)惠州鲤鱼舞(四)潮州鲤鱼舞二十九、鹤舞(一)珠海三灶鹤舞(二)中山沙溪鹤舞(三)揭阳葵潭鹤舞三十、舞鹰雄三十一、舞貔貅(一)广州舞貔貅(二)吴川梅菉舞貔貅三十二、鳌鱼舞(一)番禺鳌鱼舞(二)澄海鳌鱼舞三十三、藤牌功班舞三十四、麒麟舞(一)三角麒麟舞(二)小金口麒麟舞(三)大船坑麒麟舞(四)坂田永胜堂麒麟舞(五)坪山麒麟舞(六)海丰麒麟舞(七)清溪麒麟舞 (八)黄阁麒麟舞(九)黄圃麒麟舞(十)樟木头麒麟舞(十一)麒麟白马舞(十二)麒麟引凤
附录
附录一 《广东省民间艺术志》入志标准
附录二 其他民间艺术
附录三 2015—2017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名单
附录四 广东省各种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传承基地汇总表
后记
前 言
序
陈永正
曩余读张啬庵先生《雪宧绣谱序》,掩卷而叹曰:嗟乎,沈寿,一民间绣女耳,啬庵延至府中,叩问针法,亲为纪录,成书发行。一代文章巨子,固藉以寄古今无涯之悲,然寿之名得以播于四表,寿之艺得以传之久远,啬庵之弘扬国艺,厥功可谓伟矣。
吾华于工艺之道,素称擅美。《周礼》以百工为六职之一,玉陶梓匠,画绩会绣,各司其职,格物致知,以体圣人创制之意,其义可谓大矣。匠人专挚一艺,孜孜不辍,积学养气,孤往力行,以成国工,此《考工记》之精旨所在也。《管子》云:“工之子,世者习也。”夫工艺也,智者作之,巧者述之,父子相继,师徒相授,守之世,始得谓之工,材美工巧,后可以为良。是以传承一事,实为当前之要务。岭南民间艺术,自具地方特色,尚未有作系统之整理,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有鉴于此,委秦长江馆员为主编,组织人力,历时四年,编成《广东省民间艺术志》及《广东省民间艺术传承人志》二书。所谓民间艺术,书中有若干类。每类下罗列若干细目,工艺、乐舞,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手此一卷,民间艺术之概貌可以悉知,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余亦览而称美焉,然尚有所待者,若能仿啬庵撰谱之例,二书中所列之类目,每目一谱,每人一谱,以纪艺人深造自得之法,俾一人之绝艺,得以广为流传,不亦善乎。
时流每以东邻之“匠人精神”相号召,然诚如啬庵所言“日本之为是者,猎我旧制”而已。人每喜新而恶旧,贵远而贱近,时流云云,亦所谓厌家鸡而逐野鹜而已。吾人亦当细思而深省焉。今二书即将出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属余为序,谨述其缘由如此。
丙申秋日于康乐园沚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