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40697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不同后备牛品种、生物学特性,消化生理特点、体型外貌特征以及繁殖性能,围绕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的日粮配制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展开,*后从动物福利角度监测后备牛舒适度以及常见病,为实践中养殖场内后备牛的健康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目 录
第一章牛的品种
第一节奶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品种
第三节乳肉兼用牛品种
第四节中国黄牛品种及其改良
参考文献
第二章后备牛概述
第一节犊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育成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青年牛的生物学特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后备牛的体型外貌鉴定
第一节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第二节不同用途牛的体型与外貌特点
第三节后备牛的测量鉴定
第四节后备牛的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第五节体况评分
参考文献
第四章后备牛的繁殖
第一节后备牛的生殖生理
第二节后备牛的繁殖技术
第三节提高后备牛繁殖率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五章后备牛的消化生理
第一节后备牛消化道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后备牛的消化特点
参考文献
第六章后备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节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后备牛的饲料资源
第三节后备牛饲料的相关加工技术
第四节饲料的贮藏
参考文献
第七章后备牛的日粮配制技术
第一节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后备牛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日粮配制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三节青年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第九章后备牛常见疾病
第一节后备牛传染性疾病
第二节后备牛普通疾病
参考文献
第十章后备牛的福利要求
第一节生理福利
第二节环境福利
第三节卫生福利
第四节行为与心理福利
参考文献
第一节奶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品种
第三节乳肉兼用牛品种
第四节中国黄牛品种及其改良
参考文献
第二章后备牛概述
第一节犊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育成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青年牛的生物学特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后备牛的体型外貌鉴定
第一节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第二节不同用途牛的体型与外貌特点
第三节后备牛的测量鉴定
第四节后备牛的体型线性评定方法
第五节体况评分
参考文献
第四章后备牛的繁殖
第一节后备牛的生殖生理
第二节后备牛的繁殖技术
第三节提高后备牛繁殖率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五章后备牛的消化生理
第一节后备牛消化道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后备牛的消化特点
参考文献
第六章后备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节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后备牛的饲料资源
第三节后备牛饲料的相关加工技术
第四节饲料的贮藏
参考文献
第七章后备牛的日粮配制技术
第一节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后备牛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日粮配制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三节青年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第九章后备牛常见疾病
第一节后备牛传染性疾病
第二节后备牛普通疾病
参考文献
第十章后备牛的福利要求
第一节生理福利
第二节环境福利
第三节卫生福利
第四节行为与心理福利
参考文献
前 言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和乳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家政策也大力鼓励和扶持奶牛生产,奶牛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继2017年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指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奶牛养殖业将会迎来新的高速增长。因此,对于奶牛养殖业的长足发展,要注重奶牛各生长阶段的标准化管理和科学化饲养,进一步强化奶牛养殖的科技性、创新性,注重奶牛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培育优质产奶牛,从而全面提升牛奶质量。
后备牛阶段的划分是从犊牛出生至19~24月龄,含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三个阶段。由于后备牛不能为养殖者带来任何直接收益,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常导致后备牛生长发育缓慢,发病率、死亡率高,培育成本高,第一次产犊时间延迟等一系列产业问题。因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手段,加强不同阶段后备牛的饲养管理,促进其快速生长、健康发育,将对提高其成年后的泌乳性能,提升牛奶品质,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后备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合后备牛各个阶段的生物学特性,从奶牛福利角度,针对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三个阶段,全面探讨了后备牛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营养水平与核心的饲养管理技术。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牛的品种、后备牛的概述、后备牛的体形外貌鉴定、后备牛的繁殖、后备牛的消化生理、后备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后备牛的日粮配制技术、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后备牛的疾病防治,以及后备牛的福利要求等,为牧场科学管理后备牛提供科学指导。
本书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500703,2016YFD0500507-3)、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07)资助完成。本书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在此由衷地感谢给予书稿提出修改意见的各位老师和同学。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和乳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家政策也大力鼓励和扶持奶牛生产,奶牛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继2017年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指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奶牛养殖业将会迎来新的高速增长。因此,对于奶牛养殖业的长足发展,要注重奶牛各生长阶段的标准化管理和科学化饲养,进一步强化奶牛养殖的科技性、创新性,注重奶牛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培育优质产奶牛,从而全面提升牛奶质量。
后备牛阶段的划分是从犊牛出生至19~24月龄,含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三个阶段。由于后备牛不能为养殖者带来任何直接收益,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常导致后备牛生长发育缓慢,发病率、死亡率高,培育成本高,第一次产犊时间延迟等一系列产业问题。因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手段,加强不同阶段后备牛的饲养管理,促进其快速生长、健康发育,将对提高其成年后的泌乳性能,提升牛奶品质,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后备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合后备牛各个阶段的生物学特性,从奶牛福利角度,针对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三个阶段,全面探讨了后备牛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营养水平与核心的饲养管理技术。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牛的品种、后备牛的概述、后备牛的体形外貌鉴定、后备牛的繁殖、后备牛的消化生理、后备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后备牛的日粮配制技术、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后备牛的疾病防治,以及后备牛的福利要求等,为牧场科学管理后备牛提供科学指导。
本书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500703,2016YFD0500507-3)、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07)资助完成。本书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在此由衷地感谢给予书稿提出修改意见的各位老师和同学。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著2019年2月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牛的品种
第一节奶牛品种
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荷斯坦奶牛,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荷斯坦奶牛具有产乳量高,产乳的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受到各国饲养奶牛者的喜爱,在奶牛中饲养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他奶牛品种日渐减少。在美国和日本,荷斯坦奶牛占饲养奶牛总数的90%以上,英国占64%,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是以发展荷斯坦牛为主。
一、中国荷斯坦奶牛
黑白花奶牛是我国奶牛中的主体。是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原先名称,于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本品种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黄牛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这也是我国唯一的奶牛品种。
中国荷斯坦奶牛(图1-1,http://wwwjutubaocom)多属于乳用型;它具有明显的乳用型牛的外貌特征。其外貌特点为:全身清瘦,棱角突出,体格大而肉不多。后躯较前躯发达,中躯相对发达,皮下脂肪不发达,全身轮廓明显,前躯的头和颈较清秀,相对较小。所以,从侧面观看,背线和腹线之间成三角形,从后望和从前望也是三角形。整个牛体像一个尖端在前,钝端在后的圆锥体。乳牛的头清秀而长,角细有光泽。颈细长且有清晰可见的皱纹。胸部深长,肋扁平,肋间宽。背腰强健平直。腹围大而不下垂。皮薄,有弹性,被毛细而有光泽。
乳房是奶牛的重要器官和部位。发育良好的乳房大而深、底线平、前后伸展良好。整个乳房在两股之间附着良好。四个乳头大小适中,间距较宽。有薄而细致的皮肤,短而稀的细毛,弯曲而明显的乳静脉。
中国荷斯坦牛,因受荷兰兼用荷斯坦牛的影响,近似兼用型。毛色一般为黑白相间,花层分明,额部多有白斑;腹底部、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多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躯结构匀称,泌乳系统发育良好,蹄质坚实。
中国荷斯坦牛因在培育过程中,各地引进的荷斯坦公牛和本地母牛的类型不一,奶牛的种类以及饲养条件的差异,其体型分大、中、小三个类型。
(1)大型:主要由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的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长期杂交和横交培育而成。特点是体型高大,成年母牛体高可达136cm以上。
(2)中型:主要由从日本、德国等引进的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和横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在133cm以上。
(3)小型:主要由从荷兰等欧洲国家引进的兼用型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或引用北美荷斯坦公牛与本地小型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在130cm左右。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由于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推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秀公牛精液相互交换,以及牛饲养管理条件的不断改善,以上三种类型的奶牛的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图1-1中国荷斯坦奶牛
二、娟姗牛
娟姗牛(图1-2,http://wwwchinacptcom)是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保护的珍贵牛种,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奶牛,优质乳蛋白含量达35%以上。
娟姗牛是乳牛著名的品种。该品种在血统上与瑞士褐牛、德温牛和凯瑞牛有关系,而与荷斯坦牛没有关系。该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耐热性强并以其采食性好,乳脂、乳蛋白率较高而著称。耐粗饲也是娟姗牛的一个重要特点。
娟姗牛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娟姗岛是英吉利海峡南端的一个岛屿,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面积120km2左右,气候温和,水草丰富,适宜牛羊等家畜的放牧。娟姗牛的品种起源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为娟姗牛原始来源是西欧野牛,另一种说法为娟姗牛起源于非洲原始牛品种,这也是该品种具有较好耐热性的原因。虽然确切的品种原始起源已无据可考,但是娟姗牛品种培育历史却是清晰可循的。娟姗牛大概育成于17世纪,经过18世纪长期近交和选育,而初具品种特性,1844年英国娟姗牛品种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娟姗牛品种的正式形成。
一般年平均产奶量为3 500L,乳脂率平均为55%~6%,乳脂色黄而风味好。娟姗牛性成熟早,一般15~16月龄便开始配种,较耐热。
图1-2娟姗牛
三、更赛牛
更赛牛(图1-3,http://wwwppxmwcom)属于中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国更赛岛。该岛距娟姗岛仅35km,故气候与娟姗岛相似,雨量充沛,牧草丰盛。1877年成立更赛牛品种协会,1878年开始良种登记。 19世纪末开始输入中国,1947年又输入一批,主要饲养在华东、华北各大城市。目前,在中国纯种更赛牛已绝迹。
头小,额狭,角较大,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较好,乳房发达,呈方形,但不如娟姗牛匀称。被毛为浅黄或金黄,也有浅褐个体;腹部、四肢下部和尾帚多为白色,额部常有白星,鼻镜为深黄或肉色。成年公牛体重750kg,母牛体重500kg,体高128cm,犊牛初生重27~35kg。
1992年美国更赛牛登记牛平均产奶量为6 659kg,乳脂率为449%,乳蛋白率为348%。
更赛牛以高乳脂、高乳蛋白以及奶中较高的胡萝卜素含量而著名。同时,更赛牛的单位奶量饲料转化效率较高,产犊间隔较短,初次产犊年龄较早,耐粗饲,易放牧,对温热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
图1-3更赛牛
四、爱尔夏牛
爱尔夏牛(图1-4,http://wwwppxmwcom)属于中型乳用牛,原产于英国艾尔夏郡。广西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全书同。和湖南等省区曾有引进。爱尔夏牛起源于苏格兰,1837年引入美国。在每天两次挤奶的情况下,该品种中终生产奶超过45 000kg的母牛已占相当的比例。目前的趋势表明,该品种的平均年产量为8 181kg奶,含乳脂4%,乳蛋白35%。成熟的爱尔夏牛体重为450kg,为红白花牛,其红色有深有浅,变化不一,被毛白色带红褐斑。角尖长,垂皮小,背腰平直,乳房宽阔,乳头分布均匀。成年公牛体重约800kg,母牛约为500kg。耐粗饲,易肥育。
爱尔夏牛最初属肉用,1750年开始引用荷斯坦牛、更赛牛、娟姗牛等乳用品种杂交改良,于18世纪末育成为乳用品种。
爱尔夏牛以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为特点,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
爱尔夏牛角细长,形状优美,角根部向外方凸出,逐向上弯,尖端稍向后弯,为蜡色,角尖呈黑色。体格中等,结构匀称,被毛为红白花,有些牛白色占优势。该品种外貌的重要特征是其奇特的角形及被毛有小块的红斑或红白纱毛。鼻镜、眼圈浅红色,尾帚白色。乳房发达,发育匀称呈方形,乳头中等大小,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800kg,母牛体重550kg,体高128cm。犊牛初生重30~40kg。
图1-4爱尔夏牛
第一节奶牛品种
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荷斯坦奶牛,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荷斯坦奶牛具有产乳量高,产乳的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受到各国饲养奶牛者的喜爱,在奶牛中饲养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他奶牛品种日渐减少。在美国和日本,荷斯坦奶牛占饲养奶牛总数的90%以上,英国占64%,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是以发展荷斯坦牛为主。
一、中国荷斯坦奶牛
黑白花奶牛是我国奶牛中的主体。是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原先名称,于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奶牛”。本品种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黄牛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这也是我国唯一的奶牛品种。
中国荷斯坦奶牛(图1-1,http://wwwjutubaocom)多属于乳用型;它具有明显的乳用型牛的外貌特征。其外貌特点为:全身清瘦,棱角突出,体格大而肉不多。后躯较前躯发达,中躯相对发达,皮下脂肪不发达,全身轮廓明显,前躯的头和颈较清秀,相对较小。所以,从侧面观看,背线和腹线之间成三角形,从后望和从前望也是三角形。整个牛体像一个尖端在前,钝端在后的圆锥体。乳牛的头清秀而长,角细有光泽。颈细长且有清晰可见的皱纹。胸部深长,肋扁平,肋间宽。背腰强健平直。腹围大而不下垂。皮薄,有弹性,被毛细而有光泽。
乳房是奶牛的重要器官和部位。发育良好的乳房大而深、底线平、前后伸展良好。整个乳房在两股之间附着良好。四个乳头大小适中,间距较宽。有薄而细致的皮肤,短而稀的细毛,弯曲而明显的乳静脉。
中国荷斯坦牛,因受荷兰兼用荷斯坦牛的影响,近似兼用型。毛色一般为黑白相间,花层分明,额部多有白斑;腹底部、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多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躯结构匀称,泌乳系统发育良好,蹄质坚实。
中国荷斯坦牛因在培育过程中,各地引进的荷斯坦公牛和本地母牛的类型不一,奶牛的种类以及饲养条件的差异,其体型分大、中、小三个类型。
(1)大型:主要由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的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长期杂交和横交培育而成。特点是体型高大,成年母牛体高可达136cm以上。
(2)中型:主要由从日本、德国等引进的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和横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在133cm以上。
(3)小型:主要由从荷兰等欧洲国家引进的兼用型荷斯坦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或引用北美荷斯坦公牛与本地小型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在130cm左右。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由于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推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秀公牛精液相互交换,以及牛饲养管理条件的不断改善,以上三种类型的奶牛的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图1-1中国荷斯坦奶牛
二、娟姗牛
娟姗牛(图1-2,http://wwwchinacptcom)是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保护的珍贵牛种,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奶牛,优质乳蛋白含量达35%以上。
娟姗牛是乳牛著名的品种。该品种在血统上与瑞士褐牛、德温牛和凯瑞牛有关系,而与荷斯坦牛没有关系。该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耐热性强并以其采食性好,乳脂、乳蛋白率较高而著称。耐粗饲也是娟姗牛的一个重要特点。
娟姗牛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娟姗岛是英吉利海峡南端的一个岛屿,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面积120km2左右,气候温和,水草丰富,适宜牛羊等家畜的放牧。娟姗牛的品种起源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为娟姗牛原始来源是西欧野牛,另一种说法为娟姗牛起源于非洲原始牛品种,这也是该品种具有较好耐热性的原因。虽然确切的品种原始起源已无据可考,但是娟姗牛品种培育历史却是清晰可循的。娟姗牛大概育成于17世纪,经过18世纪长期近交和选育,而初具品种特性,1844年英国娟姗牛品种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娟姗牛品种的正式形成。
一般年平均产奶量为3 500L,乳脂率平均为55%~6%,乳脂色黄而风味好。娟姗牛性成熟早,一般15~16月龄便开始配种,较耐热。
图1-2娟姗牛
三、更赛牛
更赛牛(图1-3,http://wwwppxmwcom)属于中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国更赛岛。该岛距娟姗岛仅35km,故气候与娟姗岛相似,雨量充沛,牧草丰盛。1877年成立更赛牛品种协会,1878年开始良种登记。 19世纪末开始输入中国,1947年又输入一批,主要饲养在华东、华北各大城市。目前,在中国纯种更赛牛已绝迹。
头小,额狭,角较大,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较好,乳房发达,呈方形,但不如娟姗牛匀称。被毛为浅黄或金黄,也有浅褐个体;腹部、四肢下部和尾帚多为白色,额部常有白星,鼻镜为深黄或肉色。成年公牛体重750kg,母牛体重500kg,体高128cm,犊牛初生重27~35kg。
1992年美国更赛牛登记牛平均产奶量为6 659kg,乳脂率为449%,乳蛋白率为348%。
更赛牛以高乳脂、高乳蛋白以及奶中较高的胡萝卜素含量而著名。同时,更赛牛的单位奶量饲料转化效率较高,产犊间隔较短,初次产犊年龄较早,耐粗饲,易放牧,对温热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
图1-3更赛牛
四、爱尔夏牛
爱尔夏牛(图1-4,http://wwwppxmwcom)属于中型乳用牛,原产于英国艾尔夏郡。广西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全书同。和湖南等省区曾有引进。爱尔夏牛起源于苏格兰,1837年引入美国。在每天两次挤奶的情况下,该品种中终生产奶超过45 000kg的母牛已占相当的比例。目前的趋势表明,该品种的平均年产量为8 181kg奶,含乳脂4%,乳蛋白35%。成熟的爱尔夏牛体重为450kg,为红白花牛,其红色有深有浅,变化不一,被毛白色带红褐斑。角尖长,垂皮小,背腰平直,乳房宽阔,乳头分布均匀。成年公牛体重约800kg,母牛约为500kg。耐粗饲,易肥育。
爱尔夏牛最初属肉用,1750年开始引用荷斯坦牛、更赛牛、娟姗牛等乳用品种杂交改良,于18世纪末育成为乳用品种。
爱尔夏牛以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为特点,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
爱尔夏牛角细长,形状优美,角根部向外方凸出,逐向上弯,尖端稍向后弯,为蜡色,角尖呈黑色。体格中等,结构匀称,被毛为红白花,有些牛白色占优势。该品种外貌的重要特征是其奇特的角形及被毛有小块的红斑或红白纱毛。鼻镜、眼圈浅红色,尾帚白色。乳房发达,发育匀称呈方形,乳头中等大小,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800kg,母牛体重550kg,体高128cm。犊牛初生重30~40kg。
图1-4爱尔夏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