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24298
这本书从“旗袍”和“红颜”两个主题围绕张爱玲娓娓道来。
民国的旗袍是海上一朵奇葩,张爱玲说:“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衣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袖珍戏剧。”张爱玲的摩登旗袍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本书从张爱玲旗袍着手切入张爱玲的“袖珍戏剧”,并从张爱玲的角度进入中国旗袍发展史,从古人深衣到旗人之袍,多姿多彩的霓裳之花向世人展示出旗袍之魅,读来妙趣横生,像穿旗袍的张爱玲一样令人惊艳。
民国是个彪悍的时代,它一头连结封建传统,一头面向现代开放,是古代中国向现代文明的华丽转身,这样的时代出现张爱玲并不奇怪。在张爱玲身边的红颜,也同样是传统与现代并存:既有像黄逸梵这样小脚却摩登的富家女,也有像苏青那样开放的作家,又有像张茂渊这样七十八岁才结婚的奇女。她们都是从尘埃里开出来的花,作者从文史的海洋中打捞出活色生香的浮花浪蕊,还原出一个个红颜旧貌,读来别有深意。
这本书从“旗袍”和“红颜”两个主题围绕张爱玲娓娓道来。
*部分从张爱玲的旗袍着手,以此切入张爱玲的“袖珍戏剧”,并从张爱玲的角度进入到中国旗袍发展史,从古人深衣到旗人之袍,多姿多彩的霓裳之花向世人展示出旗袍之魅。
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张爱玲身边的“红颜”,她们与张爱玲一样,传统与现代并存。作者从文史的海洋中还原出一个个红颜旧貌,读来妙趣横生,别有深意。另外,本书还包含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与赖雅的相识相恋、终老他乡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终于得以完整地解开张爱玲的神秘面纱。
目 / 录
秋风一夕海上花(序一) 1
张爱玲的衣橱(序二) 1
盛世霓裳
章 我爱旗袍 2
第二章 笔底缤纷 35
第三章 霓裳之魅 71
第四章 男子衣装 96
莫负红颜
第五章 民国女子 112
第六章 临水照花 141
第七章 一生一世 162
秋 / 风 / 一 / 夕 / 海 / 上 / 花
(序一)
唐炳良
1995 年中秋节那一天,秋风瑟瑟,许多报纸上出现大幅标题:张爱玲孤独走完人生路——令人大吃一惊,对一代才女张爱玲的关注似乎由此开始, 由文学界扩散到民间,“张爱玲热”油然而生。
中秋,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万家灯火里亲人相聚——其乐融融的一幕,不属于张爱玲,西半球的美国也没有中秋节。不知这一天洛杉矶上空有没有月亮。张爱玲是一位擅长描写月亮的作家,在她的小说中,范柳原半夜打电话以月谈情,白流苏不甘心不明不白的身份,欲与之分手,她拒绝了窗外的月亮。七巧的月亮是疯狂的象征物,它照耀的是一个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的疯狂世界,月光般朦胧的情欲化成一个噩梦。芝寿的月亮是恶魔的小天使,虽然“今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然而反常的明月之下,是芝寿绝望的心境……或许,正由于张爱玲笔下的月亮也是世间芸芸众生头顶的那轮月亮,所以在畸形、扭曲的情感世界里,张爱玲一息尚存,仍与读者呼吸相通。
海峡那边的“张爱玲热”远早于大陆,“热”的程度也更高,这是环境、时序造成的差异。海峡那边的“超级张迷”可以在张爱玲活着的时候,不远万里跑到洛杉矶去,在她寓所附近的垃圾箱中“淘宝”,搜寻她的片言只语。这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热”就是“热”,“热”起来的事物会有点灼人,有点疯狂,世上永远有“热”,“热”了才有大众的快乐与满足。
这不禁使我想起一部影片, 美国故事片《女王》。戴安娜成为英国的王妃后,伊丽莎白不喜欢她,喜欢她的是英国民众。戴安娜车祸去世后,布莱尔出于国家利益,多次建议女王为戴安娜举行隆重的葬礼,女王断然拒绝。在王室车队返回白金汉宫的途中,女王看到民众排起长队为戴安娜的遗像献花, 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枝花走到她面前, 女王问:“是要我帮你放花吗?”小女孩说:“不,这花是献给你的。”一瞬间,女王脆弱得像个女孩,眼泪也掉下来了。
时尚是愚蠢的吗?潮流是盲目的吗?不,时尚和潮流,就是大众智慧的体现。这智慧的背后,是大众自身命运的改变,是试图在更大的空间里,在物质和精神的层面重新定位——张爱玲作为偶像, 满足了他们对个性的追求、对心灵的期盼甚至对人生的假设。他们自己可能受困于现实种种,在许多方面不能放任。但是,张爱玲的特立与独行恰恰满足了他们,给他们带来冲击,让他们感到满足与安慰,因为这世上还存在过如此才华、如此另类的奇女子。今天我们知道,张爱玲是个天才,她是前清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著名清流派大臣张佩纶的孙女。大作家身后有大风景, 张爱玲除了贵族血统、显赫门第之外,更有她自身的一部“传奇”。
“我将来想要一间中国风的房,雪白的粉墙,金漆桌椅,大红椅垫,桌上放着豆绿糯米瓷的茶碗,堆得高高的一盆糕团, 每一只上面点着个胭脂红。”
—— 《我看苏青》
到底是“民国女子”,她飘零天涯的一生中,必也有“民国女子”的本色在。
本书作者陶方宣,也和广大读者一样喜欢张爱玲。所不同的是,他将他多年的寻访和搜集记录下来,辑成这本书。我和作者是多年的老友,也极欣赏他的文笔,读他写张爱玲的文字,可以获得双份美感—— 一份是陶方宣优美的文笔,洁净得如水中月。一份是张爱玲传奇的一生,苍凉得像海上花。
( 唐炳良, 男, 江苏作家,《雨花》 杂志副总编,著有多部散文小说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