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9277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看懂中国画的新视角:于山水花鸟中,发现每个中国人的理想生活
山水花鸟,简单四字,蕴含着中国古人意味深长的精神世界。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画视角,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剖析中国山水、花鸟画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解读一代代中国古人在绘画中编织的思想与梦想。
2.50多位艺术巨匠,80余幅传世名作,一览山水花鸟画的千年发展史
2.50多位艺术巨匠,80余幅传世名作,一览山水花鸟画的千年发展史
日本汉学家、三得利学艺奖获得者——宫崎法子解读中国绘画的经典著作;深入剖析从五代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到明代仇英的《仙山楼阁图》,从表现理想憧憬的的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到蕴含吉祥寓意的徐崇嗣《莲池水禽图》、八大山人《鹌鹑图》等,让零基础的你快速了解五代至明的山水、花鸟画发展脉络,轻松读懂中国古画的“画外之音”。
3.旅人、渔夫、莲花、鸳鸯、鱼……20余种画作主题清晰解读,带你发现中国画的秘密
3.旅人、渔夫、莲花、鸳鸯、鱼……20余种画作主题清晰解读,带你发现中国画的秘密
山水画仅仅是山和水构成的风景画吗? 为什么画家偏爱画旅人和渔夫?
山水画里为什么不画农民?
文人喜爱的吉祥图案有哪些?
草虫图中不可或缺的花朵是什么?
4.一本书重温千年的传统文化:从艺术历史里,回望传统文化,追寻美的足迹
山水花鸟画深植于过去的中国社会体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追溯经典图案的历史典故,品读中国绘画的形与意,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跟随本书,领略中国绘画的魅力,发掘华夏生活美学的灵感源泉。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的深意》是日本汉学家宫崎法子解读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作者选取了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类别——山水画、花鸟画,作为其研究对象,以这两类画的兴衰史为切入点,一一剖析画中的表现的主题与其背后蕴含的意义,结合艺术和社会史,解读一代代中国古人在绘画中编织的思想与梦想。既是艺术作品的赏析品味,更是社会学及人文精神的阐述。
全书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卷。卷一山水画梳理了对山水画的确立、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背景,比如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文人文化的普及;例举自五代以来到宋、元、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绘画作品,详述了山水画中的旅人、渔夫、奇石与庭院等意象背后蕴含的文人阶层的隐逸理想;重点解读文人山水画这一派系,论述其创作背景、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心主题的变迁,从北宋的实景山水画慢慢过渡到元明的山居图、别业图、行旅图、仙山图等的过程。
卷二花鸟画结合大量作品展示,概括从古至宋的花鸟画的发展过程,重点详述藻鱼图、莲池水禽图、草虫图等典型主题的绘画内容,解析画中常见的意象如鱼、莲花、鸳鸯、白鹭、葡萄、竹雀等,表明花鸟画相比山水画承载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之外,更多包含了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对幸福的天真追求。
目 录
卷一 山 水
卷二 花 鸟
第一章 中国绘画的长篇序章
一 超越近代
二 山水与花鸟
三 科举与水墨山水画
四 从士大夫艺术到市民文化
第二章 山水画的含义
一 初期水墨山水画及其主题
二 北宋山水画
三 渔夫的含义和渔父的传统
第三章 文人山水画及其传播
一 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开端
一 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开端
二 文人的交流与实景山水
三 南宋以后的山水画与主题
四 文人山水画的发展与主题
卷二 花 鸟
第一章 花鸟画及其含义
一 花鸟画的含义
二 花鸟画前传
三 花鸟画的确立: 自唐至宋
第二章 花鸟画的主题
一 藻鱼图
二 莲池水禽图
三 草虫图
第三章 文人绘画与吉祥绘画的主题
一 其他图案的意义
二 结语
后记
文库版后记
插图一览
前 言
如今在日本,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已十分陌生。过去,中国文化如水量丰沛的泉眼,滋润其周边的地区。通过看天气预报,我们会发现,中国大陆的气压决定着日本的天气,时而是高气压向日本扩散,时而又是低气压往日本转移。就像气象图显示的那样,位于中国东侧的日本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培育着延续至今的文化。这种影响并不是中国强加给日本的,而是日本一直在有意地、积极地摄取外来文化的结果。
不过,自19 世纪中叶起,日本就将船舵摆向了西洋,开始尝试脱离东亚文化圈,外来文化的摄取对象从中国变成了西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日本甚至忘了自己过去一直是东亚文化圈的一员,一开始是刻意忘记,现在则是丧失了那份记忆。在拼命摄取西洋文化的同时,日本低估了中国文化曾经发挥过的作用,而那其实是日本自身身份的根源。日本有许多文化活动和习俗源自中国,而在我们重新构筑、重新认识“日本传统文化”的努力下,中国元素从这些习俗中被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固有”“日本特有”的标签。中国文化明明仍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表面上却又看不出一点痕迹。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到高中为止的美术课、音乐课都只把西洋美术、西洋音乐当作艺术,日本本土的作品只是像陪衬一样一带而过。我不认为这种情况到了今天有多大改变。从前,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遇见几个在“日本、中国厅”前“迷路”的日本年轻女孩,我至今仍记得她们的话:“这里写的是日本厅呢,但日本有什么绘画吗?”说着,她们便离开了,连看都没往里面看一眼。
直到最近(不,现在也是),大家都认为艺术修养是西洋的东西,这似乎成了一个默认的前提。西洋以外的文化、艺术被冠以“民俗”之名,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这些仿佛都谈不上是真的艺术或美术。连日本都被说成了“有什么绘画吗”,那可想而知,日本人对中国绘画也不会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即使如此,在提到日本代表性的画家时,仍有不少日本人能想到雪舟1 和其作品背后的中国水墨山水画或花鸟画,隐约知道有这样一个绘画世界的存在。然而,这种印象过于朦胧,他们即便对中国绘画有所耳闻,也无从知晓那到底是怎样一种绘画。回过头看看,在大学学习中国画以前,我都不敢确定自己之前是否见过中国画,而且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这方面。
近年来,日本掀起了一股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浪潮,学校的音乐课里加入了日本传统乐曲,教育界好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日本文化相关的东亚文化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可这个概念仍没有走进人们的视野,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记忆依然不见踪影。从事教材编纂工作的朋友曾说:“在中学美术课本里编入中国绘画内容根本不可能吧。”另一方面,为了普及日本美术作品,展现日本文化的优越性,日本编纂了新的历史教科书。对日本美术和艺术的反思是否只能朝着这个方向行进呢?
现在学术界,尤其是日本历史研究领域,已经有学者开始综观整个东亚文化圈,并尝试正视历史上该文化圈的存在。然而,这一观念还远远没有成为人们的常识。我们总是忘记,或者说被人告诉要忘记:东亚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扩散,日本也是其中一员。通过这一点来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并不是一般人会尝试的事。
然而,现在的日本人并不想对此杞人忧天,他们的兴趣更加灵活、流动。日本年轻人的大众文化成了全亚洲年轻人的文化,反之亦然,文化的框架在不断推移,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以西洋文化为中心的看法部分转化为了品牌观念,而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种看法已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和意识。至少西洋学术修养至上的近代教养主义现如今已不再流行,几乎消亡殆尽。有什么东西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并渐渐分崩离析,这种东西与喊着脱离近代、脱离西洋、脱离构筑的人所想的完全不同,它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不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的中国画当作一种闻所未闻的美术形式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这曾是为日本人所熟悉的世界,也正因为熟悉,在“近代化”过程中才会被抹去,正是为了摆脱这个世界,人们才有意识地忘却它。但抛开这些方面,我们聚焦中国画就会意外地发现它其实挺新鲜有趣的……如果能让大家抱着这种心态来了解中国画,我觉得也足够了。因为其中确实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魅力。
本书就山水画、花鸟画这两类比较典型的中国绘画展开,通过解读中国人在其中追求什么、看什么、寄托什么,来为大家介绍这个陌生世界的魅力。不过,本书涉及的内容十分有限,我想事先提醒读者,在远方还有一个更丰富的世界等着大家。
媒体评论
本书正如其书名所言,立足社会和思想的背景,对中国绘画的主要领域花鸟画和山水画中描绘的各种各样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释说明,并认为这种中心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阶层和人们的价值观紧密相连,这一点很有说服力。不只是弄清楚画里画了些什么,还通过对绘画的解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可称作是图像学的优秀成果。
——高阶秀尔 日本国宝级艺术史家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