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7288
编辑推荐
本研究在旅游App使用背景下,对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出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二是构建研究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定量分析;三是探讨本研究为旅游企业推动旅游App的普及应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旅游虚拟社区活动、增强旅游消费者忠诚度等方面的实际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在旅游APP使用背景下,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和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把旅游APP的接受与持续使用行为、旅游虚拟社区参与行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等行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了旅游消 费者行为模式,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过程进行了创新性、系统性的探索研究,提出了TRIPS五阶段消费者行为模式,即“Touch(接触)—Response(响应)—Identity(认同)—Participation(参团出 游)—Share(分享)”分阶段、多目标的理论框架,并构建了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验证了TRIPS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反映了旅游消费者“使用旅游APP—在社会化平台上互动—线下体 验—忠诚”的逻辑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旅游消费者对旅游APP的接受、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搜寻、对旅游社交媒体的参与、旅游实际体验和分享的全过程,体现了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凸显了旅游APP接受、羊群行 为、虚拟社区参与行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线下体验以及旅游消费者忠诚的重要性,强调了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从众性、社交性和体验性特征,丰富了理论的应用领域,是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
目 录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文献综述
21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
22技术因素——信息技术用户接受与使用理论基础
23社区参与因素——虚拟社区参与行为理论基础
24营销因素——消费者忠诚与线下体验
25本章小结
3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31理论模型
32研究假设
33变量定义
34本章小结
4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41量表设计
42问卷设计与问卷前测
43数据收集
44本章小结
5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52信度和效度分析
5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结果讨论
55本章小结
6以百度旅游App为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61百度旅游App发展现状概况
62百度旅游App应用基础上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63本章小节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创新点
73研究实践启示
74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163
附录189
后记194
前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高价值传递,加大了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凭借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丰富多样等优势日益普及与完善,在旅游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发出功能强大的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Application,即旅游App),建立了基于旅游消费者的虚拟社区平台,大大丰富了“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环境,呈现出移动化和社会化的趋势。无论是以目的地旅游或预订业务为主,还是以社会性交互服务为主,旅游App均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信息搜索、行程规划与调整、机票酒店等预订与支付交易、沟通交流与休闲娱乐、社交与经验分享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灵活、便捷地根据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甚至为寻找兴趣相同的游伴和结伴出游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性资源。旅游App的出现和旅游虚拟社区的构建,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和PC互联网在线旅游的格局和方式,呈现出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方式个性化、旅游移动化和社会化等特点。同时,也改变了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与目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渠道的选择、旅游消费观念和方式以及旅游相关话题的社交需求。旅游App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和营销渠道,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旅游消费者的深度体验。因此,在旅游App使用情境中,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的问题,充分了解移动化和社会化旅游环境中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和规律,对于旅游企业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开发和完善旅游App、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改善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关系、构建更加自由和相互信赖的旅游虚拟社区、增强旅游消费者的忠诚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从以往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来看,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基于网络的,无论是有关信息行为的还是有关服务的,所有的研究结论都体现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大多只是提出模型框架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释,或者只针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应用进行实证研究,而忽略了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本研究在旅游App情境中,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把旅游App的接受与持续使用行为、旅游虚拟社区参与行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等行为结合起来,突出旅游体验的心理感觉和行为过程,体现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阶段性和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旅游App的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同时,基于技术因素、社区参与因素和营销因素三个方面的相关理论,构建涵盖整个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的理论模型,全面探究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从以往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来看,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基于网络的,无论是有关信息行为的还是有关服务的,所有的研究结论都体现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大多只是提出模型框架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释,或者只针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应用进行实证研究,而忽略了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本研究在旅游App情境中,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把旅游App的接受与持续使用行为、旅游虚拟社区参与行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等行为结合起来,突出旅游体验的心理感觉和行为过程,体现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阶段性和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旅游App的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同时,基于技术因素、社区参与因素和营销因素三个方面的相关理论,构建涵盖整个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的理论模型,全面探究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免费在线读
在实践方面,伴随着旅游呈现移动化和社会化的趋势,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需求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高建,2013)。深入探究与创新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1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探究其行为特征与规律,有利于旅游企业了解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传统的旅游模式是旅游企业首先设计旅游线路,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文化背景下)凑齐一定数量的旅游者,组建成旅游团队,然后按照旅游计划统一开展旅游活动。这其中涉及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多是针对团队旅游消费者来设计和提供的。而这些旅游消费者的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观念、旅游习惯和旅游偏好,都存在较大差异,旅游体验也无法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反馈和分享。因此,很难使旅游消费者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旅游效果评估。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旅游App的出现和旅游虚拟社区的构建,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和PC在线旅游的格局。旅游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意识越来越强,呈现出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方式个性化、旅游移动化和社会化等特点。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探究其行为特征与规律,有利于旅游企业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内在影响因素(如心理与感知)和外在影响因素(如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在考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旅游观念与偏好、心理需求和社会群体等因素的影响后,旅游企业提供创新模式的旅游产品,使不同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下)、兴趣相同的人们基于旅游App实现同一旅游主题或目的的旅游行为,这样可以弥补团队游之外旅游方式的空白(于伟和张彦,2010),其实践指导作用明显。
1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探究其行为特征与规律,有利于旅游企业了解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传统的旅游模式是旅游企业首先设计旅游线路,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文化背景下)凑齐一定数量的旅游者,组建成旅游团队,然后按照旅游计划统一开展旅游活动。这其中涉及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多是针对团队旅游消费者来设计和提供的。而这些旅游消费者的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观念、旅游习惯和旅游偏好,都存在较大差异,旅游体验也无法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反馈和分享。因此,很难使旅游消费者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旅游效果评估。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旅游App的出现和旅游虚拟社区的构建,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和PC在线旅游的格局。旅游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意识越来越强,呈现出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方式个性化、旅游移动化和社会化等特点。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探究其行为特征与规律,有利于旅游企业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中的内在影响因素(如心理与感知)和外在影响因素(如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在考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旅游观念与偏好、心理需求和社会群体等因素的影响后,旅游企业提供创新模式的旅游产品,使不同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下)、兴趣相同的人们基于旅游App实现同一旅游主题或目的的旅游行为,这样可以弥补团队游之外旅游方式的空白(于伟和张彦,2010),其实践指导作用明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