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9601
第1 局 周顺发 负 刘殿中
第2 局 刘忆慈 负 刘殿中
第3 局 刘殿中 胜 杨茂荣
第4 局 刘殿中 胜 傅光明
第5 局 刘殿中 胜 李义庭
第6 局 丁晓峰 负 刘殿中
第7 局 刘殿中 和 胡荣华
第8 局 刘殿中 胜 孟立国
第9 局 刘殿中 胜 臧如意
第10 局 刘殿中 和 蔡福如
第11 局 郭长顺 负 刘殿中
第12 局 李国勋 负 刘殿中
第13 局 刘殿中 胜 杨官璘
第14 局 郭长顺 负 刘殿中
第15 局 李忠雨 负 刘殿中
第16 局 刘殿中 胜 钱洪发
第17 局 刘殿中 胜 刘剑青
第18 局 刘殿中 胜 蒋志梁
第19 局 殷广顺 负 刘殿中
第20 局 刘殿中 胜 李国勋
第21 局 孟立国 负 刘殿中
第22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利
第23 局 李望祥 负 刘殿中
第24 局 刘殿中 胜 柳大华
第25 局 刘殿中 胜 王嘉良
第26 局 刘殿中 胜 言穆江
第27 局 刘殿中 胜 钱洪发
第28 局 徐天利 负 刘殿中
第29 局 刘殿中 胜 吕 钦
第30 局 刘殿中 胜 赵国荣
第31 局 柳大华 负 刘殿中
第32 局 刘殿中 胜 赵国荣
第33 局 臧如意 负 刘殿中
第34 局 赵国荣 负 刘殿中
第35 局 刘殿中 胜 柳大华
第36 局 刘殿中 胜 陈孝堃
第37 局 甘小晋 负 刘殿中
第38 局 于幼华 负 刘殿中
第39 局 李锦欢 负 刘殿中
第40 局 刘殿中 胜 蔡福如
第41 局 刘殿中 胜 李来群
第42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43 局 刘殿中 胜 柳大华
第44 局 刘殿中 胜 陈孝堃
第45 局 刘殿中 胜 林宏敏
第46 局 吕 钦 负 刘殿中
第47 局 胡荣华 负 刘殿中
第48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49 局 刘殿中 胜 蒋志梁
第50 局 刘殿中 胜 吕 钦
第51 局 刘殿中 胜 林宏敏
第52 局 孙志伟 负 刘殿中
第53 局 刘殿中 胜 庄玉庭
第54 局 刘殿中 胜 臧如意
第55 局 刘殿中 胜 徐健秒
第56 局 吕 钦 负 刘殿中
第57 局 刘殿中 胜 蒋志梁
第58 局 李家华 负 刘殿中
第59 局 刘殿中 胜 庄玉庭
第60 局 刘殿中 和 赵国荣
第61 局 刘殿中 胜 胡荣华
第62 局 于幼华 负 刘殿中
第63 局 梅青明 负 刘殿中
第64 局 廖二平 负 刘殿中
第65 局 刘殿中 和 胡荣华
第66 局 刘殿中 胜 傅光明
第67 局 刘殿中 胜 陶汉明
第68 局 柳大华 负 刘殿中
第69 局 胡荣华 和 刘殿中
第70 局 刘殿中 和 胡荣华
第71 局 刘殿中 胜 汤卓光
第72 局 于幼华 负 刘殿中
第73 局 刘殿中 胜 于幼华
第74 局 金 波 负 刘殿中
第75 局 刘殿中 胜 张晓平
第76 局 刘殿中 胜 杨德琪
第77 局 刘殿中 胜 柳大华
第78 局 刘殿中 胜 于幼华
第79 局 卜凤波 负 刘殿中
第80 局 洪 智 负 刘殿中
第81 局 许银川 和 刘殿中
第82 局 刘殿中 胜 陶汉明
第83 局 于幼华 负 刘殿中
第84 局 刘殿中 胜 胡荣华
第85 局 刘殿中 胜 景学义
第86 局 刘殿中 胜 熊学元
第87 局 洪 智 和 刘殿中
第88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89 局 柳大华 负 刘殿中
第90 局 刘殿中 胜 陈孝堃
第91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92 局 刘殿中 胜 葛维浦
第93 局 刘殿中 胜 郑一泓
第94 局 吕 钦 负 刘殿中
第95 局 杨德琪 负 刘殿中
第96 局 刘殿中 胜 金 波
第97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98 局 刘殿中 胜 洪 智
第99 局 刘殿中 胜 赵国荣
第100 局 刘殿中 胜 胡荣华
第101 局 刘殿中 胜 蒋 川
第102 局 刘殿中 胜 王 斌
第103 局 刘殿中 和 胡荣华
第104 局 万春林 负 刘殿中
第105 局 赵鑫鑫 负 刘殿中
第106 局 景学义 负 刘殿中
第107 局 刘殿中 胜 苗永鹏
第108 局 许银川 负 刘殿中
第109 局 洪 智 负 刘殿中
第110 局 刘殿中 胜 陶汉明
第111 局 赵国荣 负 刘殿中
第112 局 于幼华 负 刘殿中
第113 局 刘殿中 胜 徐天红
第114 局 刘殿中 胜 胡荣华
第115 局 刘殿中 胜 阮武军
第116 局 刘殿中 胜 吴贵临
第117 局 汪 洋 负 刘殿中
第118 局 靳玉砚 负 刘殿中
第119 局 刘殿中 胜 庄玉庭
第120 局 刘殿中 胜 蒋 川
宋代苏东坡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如梦”。我自1964 年十六岁时首次角逐全国象棋大赛至2008 年从河北棋院院长岗位上退休, 再到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也生出了“人生如梦”之感。其间,我参加了多次象棋赛事,对局无数,可以说把一生献给了象棋事业。
1964—1975 年,由于一些社会客观原因,象棋比赛一度中断,70 年代末象棋比赛复兴,这一阶段恰是我开始探索象棋,棋艺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段。由于比赛稀少,进步速度受到了影响,这一阶段棋下得生疏,对于象棋攻守的内在规律、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另外,因为不懂战略,布局缺少章法,临局攻杀操刀生硬,以刚猛粗犷进攻为主,所以练就了进攻型身手。象棋比赛复兴后,我已到而立之年,通过与全国各地象棋高手进行大量的交流比赛,然后进行复盘总结,我开始潜心探索象棋理论,棋艺逐渐成熟起来, 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实战成绩也有所提高。
1977 年河北省成立象棋队,我有幸担任了首任教练之职。由于重任在肩,我更加重视团体成绩与学员的进步成长。象棋训练计划的制订,对整体比赛成绩的追求,对学员们德、智、体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小队员的衣食住行和繁杂的行政事务,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导致白天不能专心致志地研究象棋,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面对棋盘,从而影响了个人比赛成绩的突破。不过令我欣慰的是,1983 年、1985 年,河北男队两次获得全国团体冠军,李来群1984 年首获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冠军,胡明1987 年首获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女子冠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21 世纪初,我已到知天命之年。随着阅历的增多,我求胜的欲望减退,心态渐趋平和,临局时能做到收放自如、攻守兼备,比赛成绩反而较年轻时有了突破。2002 年、2003 年,我连续两年跻身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前三名,距冠军宝座一步之遥。只可惜岁月不饶人,好光景难以为继。现在回过头来审视这一阶段的对局,发现我临局时喜欢攻杀,因为攻杀能激发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善于进攻,下出了许多精彩的攻杀对局。然而,对局时我经常过高地估计对手的棋型弱点,漠视己方的阵型缺陷,因此,也有许多贪攻致败的战例。我攻杀起来往往将兵家主张的“守拙” 置于脑后,做不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经常违背“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城有所不攻”的求胜之道,面对铜墙铁壁执意攻坚,反而惨遭对方暗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我还做不到,这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吧。
“文革”期间,我成为开滦煤矿的一名工人,工友们旷达豪爽的处世态度令我受益匪浅,不计得失的工友情谊影响了我的一生。反映在棋盘上,就是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我的个性和棋艺风格的形成,与这一段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棋虽小道,但人生如棋。
本书收录了我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彩且有重大意义的120 局对局,基本体现了我的棋艺水平与行棋风格,也再现了我的成长历史,包含了我50 多年来投身于象棋事业的感悟。我将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战例进行了归纳总结,呈现给广大象棋爱好者,为您茶余饭后把玩象棋提供精神食粮。对于象棋专业人士来讲,本书可以为您思考攻守的辩证关系树立一面镜子,从而为您的棋艺进步提供帮助。同时,我希望本书能为象棋宝库增砖添瓦。书中内容若有不当之处,恳请朋友们不吝赐教。
刘殿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