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4319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书以此为着眼点,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进行指标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证评价研究。全书由背景篇、理论篇、实证篇三部分组成。
背景篇全面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为本书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了现实背景。理论篇依据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原理,结合老龄化社会现实需求,研究构建起一套可度量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篇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进行实证评价,并由此展开相应的对策研究,采用对策模拟方法,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框架下,对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3E”绩效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可量化的综合对策目标系统。
本书的研究是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原理运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的一次探索尝试,同时也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决策参考。
背景篇
“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关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与尝试
二、 聚焦人口老龄化: 五位一体的全局性思考
第二节研究对象界定与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 研究对象界定
二、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第三节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一、 本书创新之处
二、 本书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长期经济影响研究
节 人口老龄化: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质
一、 国际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二、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三、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超低生育率和中国老龄化前景:“后人口红利时代”的迫近
一、 超低生育率的演进轨迹与可能后果
二、 超低生育率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
三、 “后人口红利时代”: 人口结构与经济成长的双向互动
第三节“后人口红利时代”的中国: 老龄化的长期经济效应
一、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二、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三、 人口老龄化对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四、 人口老龄化对国内消费结构的改变
理论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 构建原理与指标体系
第三章 经济性指标的构成研究
节 经济性指标研究(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GDP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三、 国际借鉴
第二节 经济性指标研究(二): 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三、 过程类指标“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的选取说明
第三节 经济性指标研究(三): 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支出/财政支出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三、 国际借鉴
第四章 效率性指标的构成研究
节 效率性指标研究(一): 覆盖面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第二节 效率性指标研究(二): 缴费率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第三节 效率性指标研究(三): 退休年龄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三、 国际借鉴
第四节 效率性指标研究(四): 统筹层次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第五章 有效性指标的构成研究
节 有效性指标研究(一): 替代率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三、 国际借鉴
第二节 有效性指标研究(二): 财务可持续性
一、 财务可持续性指标(1): 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
二、 财务可持续性指标(2): 隐性债务/GDP
三、 财务可持续性指标(3): 保值增值水平
第三节 有效性指标研究(三): 基本养老金贡献率
一、 指标概要
二、 现实分析
实证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实证评分与对策研究
第六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标准研究
节 指标体系的完整构建与评价标准的总体设计
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构建
二、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总体设计
三、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计分方法
第二节 经济性指标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一、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GDP
二、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三、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支出/财政支出
第三节 效率性指标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一、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覆盖面
二、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缴费率
三、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退休年龄
四、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统筹层次
第四节 有效性指标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一、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替代率
二、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财务可持续性
三、 评价标准设计研究: 基本养老金贡献率
第七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的实证评价: 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
节 经济性指标得分情况实证评价
一、 经济性指标实证评价(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GDP
二、 经济性指标实证评价(二): 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三、 经济性指标实证评价(三): 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支出/财政支出
第二节 效率性指标得分情况实证评价
一、 效率性指标实证评价(一): 覆盖面
二、 效率性指标实证评价(二): 缴费率
三、 效率性指标实证评价(三): 退休年龄
四、 效率性指标实证评价(四): 统筹层次
第三节 有效性指标得分情况实证评价
一、 有效性指标实证评价(一): 替代率
二、 有效性指标实证评价(二): 财务可持续性
三、 有效性指标实证评价(三): 基本养老金贡献率
第八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 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2003—2015
一、 经济性指标综合得分与评价: 2003—2015
二、 效率性指标综合得分与评价: 1997—2015
三、 有效性指标综合得分与评价: 2001—2015
四、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综合得分与评价: 2003—2015
第二节 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水平的对策研究
一、 对策模拟
二、 对策目标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
一、 背景研究:“后人口红利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 理论研究: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构建
三、 实证研究: 2003—2015年平均接近70分,综合得分略有上升,“3E”指标变化明显
四、 对策研究: 借助指标体系进行对策模拟,形成可量化对策目标系统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展望
一、 延伸研究长度: 全国数据长期追踪
二、 挖掘研究深度: 地区推广实证评价
三、 拓展研究广度: 构建养老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后记
总 序
当代世界是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观念形态、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同时推动着人类知识系统的高度互渗,新领域、新学科不断被开拓。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年轻人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他们的思想可能更解放、更勇于探索,他们的研究可能更具生命力、更富创造性。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向年轻人学习,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我们应当为年轻人建构更大的平台,倾听和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8年,适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向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征集高质量书稿,组织资助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青年学者丛书”,把他们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希冀对我国学术的发展和青年学者的成长有所助益。本套丛书精选本院青年科研人员代表作,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宗教、历史、法学、国际金融、城市治理等方面,反映了上 海社会科学院新一代学人创新的能力和不俗的见地。年轻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面向未来的根基。
序
我国在2013年和2015年两次放宽生育政策后,生育率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出现大幅反弹。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和出生率双双下降,为我国学界关于生育率变动趋势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
由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以及自90年代初以来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平均每位妇女生育约2.1个孩子)以下的很低水平,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与人口低增长、负增长的惯性已经形成,并且在21世纪内难以逆转。人口变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口总量过大转向人口数量在21世纪内不断萎缩和年龄结构快速老化,这一趋势已经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机构对我国人口的预测所确认。
我国人口早已进入低增长阶段(近年增长率约为0.5%),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转向人口总量不断萎缩。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约7%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11.4%,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30%—40%,远高于今天“超级老龄化”的日本(26%左右)。
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储蓄率与投资率下降、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补贴的压力增大等。其中一个非常直接与重要的影响是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相对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即“老年抚养比”的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反映在基本养老保险中,就是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相对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职工的比例,即养老保险的体制抚养比上升,并将对实行现收现付的基础养老金带来直接冲击。
其次,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如: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仍然实行属地统筹,统筹层次较低;我国中青年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以及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的大规模流动,为流入地带来了劳动力与社保基金的缴费与结余,同时也使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等人口流出地区面临严重的财务收不抵支的问题;我国基础养老金的可携带性较差,不能适应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性,对流动性较大的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参保形成严重障碍;等等。
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但是由于全国统筹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广泛利益再分配与博弈,迄今为止,全国统筹进展缓慢。近,人保部提出对3%的养老金缴费实行全国统筹。虽然这是全国统筹从无到有迈出的可贵的步,但是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仍然任重道远。
在我国人口态势发生重大转折,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于宁的专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 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城职保的探索实践》(简称《研究》)正式出版,可谓正当其时。该书分三篇九章,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该书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制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基础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构成,其中评价性指标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大类指标,由20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所组成。
《研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2003—201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据此,《研究》提出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延迟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提升替代率水平、设置保值增值水平底线和建立多支柱养老体系五项核心对策。
《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与相关分析为评价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对基本养老保险体制的未来发展与改革可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局来看,其制度构成不仅包含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包含2014年起合并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其参保人数较前者大得多。因此,如何提升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制的公平性与效率,如何提升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以及如何解决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不充分性的问题,显然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大多数关于养老保险的研究重点关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当然,这与该制度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可获取资料有限有关。
《研究》一书的实证部分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同样聚焦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在制度层面看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作者运用公共支出评价原理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服务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局,为今后展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资料可得性的提升,通过对部分指标结合时代发展适当修正后便可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由此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支出绩效形成更为全面的评价。
作为一个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问题多年的学人,我衷心祝贺本书的问世。相信该书能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制支出绩效的评估和深化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左学金
2018年6月1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