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48680
在热贡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到热贡不知道自己的技艺少!不看唐卡不知道天下的颜色多!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为世界所关注。唐卡那精致的线条、艳丽的色彩、奇妙多变的构图和珍宝颜料的使用,带给观赏者的审美快感难以用言语表述。
本书作者以热贡地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录音、摄影、录像、翻译等手段,整理出大量的实地采访图片,16万字口述文字笔录,240多幅精品唐卡及技艺步骤分析, 梳理热贡艺术鲜活的发展历史,力图全方位立体真实呈现热贡艺术的原生态文化生命价值。
图片目录
图 1 斗尕大师全家福
图 2 斗尕大师在给笔者讲解唐卡
图 3 斗尕大师代表作品—— 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
图 4 斗尕大师代表作品—— 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局部(一)
图 5 斗尕大师代表作品 —— 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局部(二)
图 6 热贡圣境
图 7 吾屯上寺大门
图 8 吾屯上寺一角
图 9 吾屯上寺佛殿和僧舍间的小路
图 10 隆务河谷石壁上的佛像
图 11 吾屯上庄
图 12 隆务寺
图 13 斗尕大师作品——莲花生大师
图 14 隆务寺一角
图 15 隆务寺门口的度母广场
图 16 吾屯上寺《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上制作的坛城沙画
图 17 2014 年吾屯上寺举行第十三次《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
图 18 吾屯文化村标志性雕塑
图 19 热贡艺术之唐卡——五姓财神
图 20 热贡艺术之壁画——香巴拉国王 (年都乎寺)
图 21 热贡艺术之堆绣 ——四臂观音
图 22 热贡艺术之泥塑——弥勒佛 (吾屯上寺)
图 23 热贡艺术之沙画
图 24 热贡艺术之石刻
图 25 间唐 —— 达加本森
图 26 热贡六月会上舞蹈的男子
图 27 热贡六月会上盛装舞蹈的少女
图 28 热贡六月会上众人簇拥着穿红色藏装、高举哈达的拉哇
图 29 热贡六月会上认真参与的孩子们
图 30 隆务寺壁画
图 31 唐卡 ——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
图 32 吾屯上寺
图 33 吾屯下寺千手千眼观音泥塑(局部)
图 34 热贡唐卡 ——普贤菩萨
图 35 热贡唐卡 ——八马财神(红唐)
图 36 阿客多太所绘制吾屯上庄神庙壁画 ——马头明王
图 37 阿客英角加
图 38 斗尕大师作品 —— 八马财神
图 39 斗尕大师作品 —— 八马财神局部(一)
图 40 斗尕大师作品 —— 八马财神局部(二)
图 4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斗尕
图 42 吾屯上寺举办佛事活动
图 43 斗尕大师和众徒弟们
图 44 大女婿加杨
图 45 二女婿尕藏
图 46 三女婿南杰
图 47 四女婿才拉加
图 48 外孙乙西尖措
图 49 外孙女卓玛
图 50 外孙才让扎西
图 51 侄子加央
图 52 吾屯上寺时轮解脱佛塔
图 53 吾屯下寺时轮解脱佛塔
图 54 斗尕大师作品 ——文殊菩萨
图 55 斗尕大师作品 —— 释迦牟尼生平图(一)
图 56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生平图(二)
图 57 热贡唐卡 ——大威德金刚
图 58 年都乎寺大经堂的精美堆绣
图 59 斗尕大师作品 —— 莲花生大师
图 60 热贡唐卡—— 上师供养图
图 61 娘吉才让作品 —— 四臂观音
图 62 尕藏尼玛作品 —— 绿度母金唐
图 63 2006 年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北京天安门留影
左起:启加(左一)、斗尕(左二)、西合道(左三)、更登达吉(左五)
图 64 斗尕大师和三个儿子及徒弟们
图 65 阿客斗尕和徒弟、笔者
图 66 阿客斗尕和徒弟们
左起:久先太、才让、斗尕大师、吉代加、才拉加
图 67 热贡唐卡 —— 罗汉图
图 68 斗尕大师为吾屯上寺绘制的九幅释迦牟尼生平图
图 69 斗尕大师创作的释迦牟尼生平图供奉在吾屯上寺大经堂中
图 70 斗尕大师
图 71 斗尕大师作品 —— 释迦牟尼佛长卷
图 72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佛长卷局部(释迦牟尼佛)
图 73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佛长卷局部(文殊菩萨)
图 74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佛长卷局部(弥勒佛)
图 75 吾屯艺术研究小组成员于 1979 年 10 月合影
图 76 1980 年,班禅大师来到吾屯艺术研究小组看望老艺人们
图 77 阿客斗尕在吾屯艺术研究小组的老师 ——夏吾才让大师
图 78 夏吾才让大师作品 ——西方广目天王
图 79 更藏大师作品 —— 东方持国天王
图 80 久美嘎达大师作品 ——北方多闻天王
图 81 尖措大师作品 ——南方增长天王
图 82 老一辈唐卡大师
左起:尖措、多杰昂欠、更藏、夏吾才让
图 83 斗尕大师和他的作品
图 84 斗尕大师和笔者在吾屯上庄大师家中交谈
图 85 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寺
图 86 阿尼玛卿雪山
图 87 拉加寺大经堂释迦牟尼佛间唐
图 88 斗尕大师作品 —— 拉加寺释迦牟尼佛金唐间唐
图 89 斗尕大师作品 —— 拉加寺释迦牟尼佛金唐间唐局部(一)
图 90 斗尕大师作品 —— 拉加寺释迦牟尼佛金唐间唐局部(二)
图 91 斗尕大师作品—— 拉加寺释迦牟尼佛金唐间唐局部(三)
图 92 斗尕大师作品 —— 拉加寺释迦牟尼佛金唐间唐局部(四)
图 93 拉卜楞寺全景图
图 94 拉卜楞寺大经堂
图 95 卡地卡哇寺
图 96 青海省民和县自然风光
图 97 卡地卡哇寺大经堂
图 98 斗尕大师作品 —— 大白伞盖佛母
图 99 斗尕大师作品—— 弥勒佛极乐世界
图 100 尕藏尼玛作品 ——文殊菩萨
图 10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斗尕
图 102 2008 年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
图 103 2006 年热贡艺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 102 2008 年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
图 104 2009 年热贡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 105 阿客斗尕在徒弟集中点指导
图 106 斗尕大师和徒弟吉代加
图 107 徒弟才旦扎西
图 108 徒弟更藏加
图 109 徒弟久先
图 110 徒弟娘吉
图 111 徒弟李本扎西
图 112 热贡唐卡—— 妙音天女
图 113 斗尕大师在绘制《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
图 114 阿弥陀佛底稿
图 115 阿弥陀佛底稿图局部
图 116 斗尕大师作品 —— 释迦牟尼(红唐)
图 117 绿松石和研磨的粉末状颜料
图 118 橘红色矿石和研磨的粉末状颜料
图 119 黄色矿石和研磨的粉末状颜料
图 120 制作金色颜料的金箔
图 121 晒干的“西德”花瓣
图 122 斗尕大师的老师留给他的皮革颜料袋
图 123 热贡龙树画苑展厅中的各色矿物质颜料
图 124 蓝色粉末状矿物质颜料
图 125 红色粉末状矿物质颜料
图 126 黄色粉末状矿物质颜料
图 127 绿色粉末状矿物质颜料
图 128 白色粉末状矿物质颜料
图 129 斗尕大师保存的苏州产国画颜料
图 130 研磨颜料的石头容器
图 131 归类分开放置的颜料碗
图 132 热贡唐卡 ——绿度母
图 133 热贡唐卡 —— 十六尊者
图 134 打底稿使用的炭笔
图 135 放置毛笔的笔筒
图 136 勾线笔
图 137 描金笔
图 138 上色用的毛笔
图 139 阿客斗尕的老师传给他的玛瑙笔尖的刻笔
图 140 购买的各种毛笔
图 141 购买的上色用的毛笔
图 142 打磨画布使用的石头
图 143 打磨画布使用的碗
图 144 斗尕大师和徒弟挑选大小合适的画框
图 145 拉索自制的头给
图 146 染有橘红色颜料的长线条用来绘制直线
图 147 拉索加工改装而成的圆规
图 148 勒则
图 149 斗尕大师和徒弟们量裁画布
图 150 徒弟吉代加在缝制画布边缘
图 151 手持扁平鹅卵石打磨画布
图 152 手持碗口平整的碗打磨画布
图 153 在画布上确定中心点和主尊方位
图 154 绿度母底稿图
图 155 绿度母底稿图局部 ( 一 )
图 156 绿度母底稿图局部 ( 二 )
图 157 拉索正在打底稿
图 158 《造像度量经》
图 159 先上蓝色和绿色的绿度母唐卡
图 160 依次上色的绿度母唐卡
图 161 晕染的花朵
图 162 晕染的云朵
图 163 晕染的花朵、云朵与水浪
图 164 黑底描金线的黑唐
图 165 云朵、树叶、花朵、山峰、袈裟的线条
图 166 人物线条
图 167 动物线条
图 168 火焰线条
图 169 文殊菩萨的头光与背光处的金线条
图 170 袈裟的描金工艺
图 171 四臂观音佛冠、饰品、背光的贴金工艺
图 172 待开眉眼的唐卡
图 173 拉索正在开眉眼
图 174 慈悲相
图 175 欢喜相
图 176 忿怒相
图 177 装裱唐卡使用的名贵织锦缎
图 178 红黄色的唐卡牙子
图 179 堆绣做成的贡夏
图 180 唐卡的佛帘
图 181 唐卡背面经文
图 182 热贡唐卡—— 二十一度母
图183 尕藏尼玛作品 ——黄财神
图 184 清晨热贡拉索在画唐卡前煨桑诵经
图 185 煨桑台上柏枝燃烧、桑烟升起
图 186 娘吉才让作品 —— 千手千眼观音
图 187 僧人在阿客斗尕家中经堂里诵经祈福
图 188 阿客斗尕和友人出游
图 189 斗尕大师作品——无量光佛
图 190 尕藏尼玛作品 ——无量光佛极乐世界
图 191 斗尕大师作品——六臂玛哈嘎拉
图 192 斗尕大师作品 六臂玛哈嘎拉局部
图 193 斗尕大师作品 ——黄财神
图 194 热贡唐卡 ——释迦牟尼生平图
图 195 斗尕大师作品 ——四臂观音(金唐)
图 196 热贡唐卡 —— 佛陀十二相成道
图 197 斗尕大师作品 ——白度母
图 198 斗尕大师作品 ——莲花生大师
图 199 斗尕大师作品 —— 释迦牟尼
图 200 斗尕大师作品 ——文殊菩萨(金唐)
图 201 斗尕大师作品—— 五方佛之东方不动如来
图 202 和睦四瑞图
图 203 堆绣唐卡 ——六长寿
图 204 娘吉才让作品 —— 四臂观音
图 205 尕藏尼玛作品—— 释迦牟尼解脱经
图 206 斗尕大师作品——四臂观音
图 207 斗尕大师作品 —— 文殊菩萨
图 208 斗尕大师作品——五方佛之南方宝生如来
图 209 吾屯上庄神庙壁画 ——六道轮回图
图 210 热贡唐卡——胜乐金刚
图 211 热贡唐卡—— 时轮金刚
图 212 斗尕大师全家福
图 213 尕藏尼玛和徒弟们
图 214 和睦四瑞和六长寿图
图 215 尕藏尼玛作品 ——长寿三尊
图 216 斗尕大师作品 —— 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
图 217 热贡唐卡 ——金刚萨埵
图 218 阿客斗尕夫妇
图 219 阿客斗尕夫妇和小儿子尕藏尼玛
图 220 阿客斗尕妻子更藏和笔者
图 221 阿客斗尕妻子更藏和女儿、媳妇、孩子们
图 222 阿客斗尕和儿子们
左起:尕藏尼玛、娘吉才让、斗尕、才让三智
图 223 大儿子才让三智
图 224 二儿子娘吉才让
图 225 小儿子尕藏尼玛
图 226 娘吉才让一家和笔者及小旦增
图 227 尕藏尼玛一家
图 228 阿客斗尕、笔者及家人和孩子们一起
图 229 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们
图 230 笔者和阿客斗尕家人在一起
图 231 娘吉才让作品 —— 绿度母
图 232 尕藏尼玛作品 ——文殊菩萨极乐世界
图 233 斗尕大师作品 ——解脱经唐卡图
图 234 斗尕大师作品 —— 解脱经唐卡主尊
图 235 老唐卡
图236 热贡唐卡 —— 宗喀巴大师
图 237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
图 238 斗尕大师作品 ——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局部
图 239 斗尕大师作品 —— 绿度母
正文目录
口述人简介/1
章我的家乡热贡/6
引言/7
节热贡——宗教圣地/12
第二节热贡——艺术之乡/18
第三节热贡——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地方/25
第二章我的学艺之路/30
引言/31
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37
第二节入寺接受佛学与技艺启蒙/45
第三章我的从艺之路/58
引言/59
节从寺院到村庄/64
第二节进入吾屯艺术研究小组/71
第三节游走于寺院之间/78
第四节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98
第五节我的徒弟/100
第四章热贡唐卡的根与魂——传统技艺/106
引言/107
节天然颜料/113
第二节颜料配制技艺/120
第三节绘制工具/125
第四节绘制工序/137
第五章热贡唐卡的神与韵——精神价值/172
引言/173
节传统仪轨/176
第二节宗教价值/183
第三节文化内涵/189
第六章我的人生感悟/198
引言/199
节心怀感恩/200
第二节心怀善念/205
第三节心怀敬畏/211
第七章我永远的牵挂——我的家/216
引言/217
节我的父亲母亲/219
第二节我的哥哥姐姐/223
第三节我的妻子/225
第四节我的七个孩子/227
第五节我的孙子孙女/232
第八章我眼中的热贡唐卡——现状与未来/236
引言/237
节我的欣喜——唐卡热的兴起/240
第二节我的担忧——唐卡精神价值的遗失/244
第三节我的期许——传统的延续与传承/247
参考文献/250
后记/251
序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累积的精神财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而世代相传,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行动起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成为当今全人类的共识。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由于过度开发、干预、炒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背离了其原本的生长轨迹,“保护”
行动反而变成了破坏行为的现象,这需要我们不断追问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谁?怎样保护?效果如何?
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贡艺术及传承人》丛书涉及的“热贡艺术”,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代表,2006年入选国务院“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热贡艺术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石刻、建筑、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态,源自西藏,卫藏文化、安多文化、康巴文化、中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热贡艺术扎根于藏区独特的天地人文系统,历经数次社会变迁,至今仍旧以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藏族人民的宗教、礼仪、民俗、节日和日常生活中。追根溯源,热贡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成果,是藏族人平静、自由生存状态的反映,它与当地人民的生命观及精神信仰紧密契合,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部种种关系的和谐与共生。热贡艺术的发展兴盛正是热贡地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和谐共生的自然结果,促进了热贡地区各民族彼此尊重、互相认同,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卓么措博士倾注心血,长期在热贡开展深入扎实的田野调研,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热贡艺术大师交流学习,通过数年的潜心研究,收集获得大量手考察资料,整理记录了民间传统技艺传承的总体脉络和各个重要细节,并用其深厚的理论积淀梳理了看似平常的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对人类生命理解的文明成果。她强调,热贡艺术的传承载体是“活生生的人”,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主要是通过扎根于文化生长土壤的民族群体自发传承,这种传承充分依赖于“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一旦这种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该文化的传承便受到挑战。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清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人类文化的消失,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真正的保护,就要回归到人民生活的文化土壤中,不仅要保护看得见的“形”,更要保护看不见的“神”,要关注文化背后的传承人,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当文化遗产传承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如生命般代代延续时,这样的保护才具有实质性意义,才能使之呈现为“活的文化”,才能延续文化的原真性和活态性。
卓么措博士的研究将口述史研究方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强调文化的活态性与原真性、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基础,将“口头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以永久保存的文字形式,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实践。
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巴登尼玛(藏族)
2015年8月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