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14031
《演员自我修养》
◆《演员自我修养》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经典代表作,成就好莱坞、百老汇演员的表演入门课。
◆《演员自我修养》,周星驰、陈道明、张涵予、王千源、秦海璐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一致推荐。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演员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成长、生活和人生的巨著。兼由具演员与导演双重身份的斯坦尼30年心血铸就。
◆本书采用日记体的叙事方式,以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的视角,讲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不能创造那些连你自己也不相信的、连你自己都不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演技六讲》
◆《演技六讲》:成就好莱坞演员的表演入门课,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表演教材,多次再版,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演技六讲》与斯坦尼表演体系一脉相承,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从斯坦尼体系到美国方法派的重要里程碑。被周星驰、梁朝伟、周润发、刘青云等演员争相传阅。
◆作者理查德系美国著名电影、戏剧导演,并且是《演员自我修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
◆本书以课堂对话形式写就,一场导演与初学者酣畅淋漓的表演课,从内心体验到性格塑造,教你创造角色的灵魂
◆全书共分六讲,分别阐述专注力、情感记忆、戏剧动作、人物塑造、观察、节奏等基本概念,可供初学表演艺术者和表演艺术爱好者参考。
◆本书文字生动,深入浅出,介绍了表演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有很强的可读性。
◆光爱演戏是不够的。为了投身于表演事业,需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全部的思想和所有的情感,要能忍受一切苦难,倾尽所有来创造一个人的灵魂!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如何不再被吐槽演技差?“教科书级表演”怎样才能练成?艺术经典《演技六讲》教你好演员如何诞生!
◆全新译本,通达晓畅。装帧精美,封面简洁,凸显经典大家风范。封面采用超感纸,提升手感
《电影的故事》
◆内容由浅入深
作为著名的电影教授、学者,作者从电影的产生开篇,循序渐进的给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电影世界,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文笔一针见血
犀利是车径行导演独特的风格,电影市场的虚假繁荣、烂片不断,500亿票房大关背后的真相,都被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让你看透真正的电影行业。
◆作者闻名遐迩
作者一直以来致力于优秀电影电视作品的输出,曾经导演过《定军山》、《土地和农民的故事》等家喻户晓的作品,作为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他对电影的理解定能让读者打开一扇新的知识之门。
《演员自我修养》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知名的代表作,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演员自我修养》以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形式写就,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演员自我修养》不仅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关于演员职业、责任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
《演技六讲》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从斯坦尼体系到美国方法派的重要里程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表演教材。
《演技六讲》是作者基于其在美国实验剧院的上课实录创作而成的,通过一个导演与一个初学表演者对话的形式,介绍了表演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全书共分六讲,分别阐述专注力、情感记忆、戏剧动作、人物塑造、观察、节奏等基本概念,文字生动,深入浅出,可供初学表演艺术者和表演艺术爱好者参考。
这本书帮读者系统地梳理了演技的学习技巧,并且让读者感知优秀的演技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名演员,您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给您的演技提升以参考;作为一个影迷,它能让您甄别出优秀的演员和敷衍的演员。对比时下各种综艺节目,这本书能带来的知识,远比骂战要精彩。
《电影的故事》从电影本身、电影的拍摄、电影的编导到电影的票房等,为你揭开关于电影的一个个谜团。
电影到如今已走过了百年,从*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有声电影,从传统电影到商业电影,光与影的结合、文化与人性的碰撞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为之癫狂。
如今,在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稳定因素?如今又有几个电影人还因初心而拍摄电影?又有几个电影人可以坦诚面对口碑欠佳的作品?中国电影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又在何方?看车径行导演用犀利文笔为你一一解读。
《演员自我修养》
章 初次测试
第二章 表演是一门艺术
第三章 舞台动作
第四章 想象力
第五章 集中注意力
第六章 放松肌肉
第七章 单元和任务
第八章 信念和真实感
第九章 情感记忆
第十章 交流
第十一章 适应
第十二章 内在驱动力
第十三章 连续线
第十四章 内在创作状态
第十五章 任务
第十六章 进入潜意识状态
《演技六讲》
讲 专注力
第二讲 情感记忆
第三讲 戏剧动作
第四讲 人物塑造
第五讲 观察
第六讲 节奏
《电影的故事》
章 电影是什么
第二章 电影与品质
第三章 电影的江湖
第四章 电影的觉醒
第五章 往事越百年
第六章 困惑与选择
第七章 默片的兴衰
第八章 电影的阶梯
第九章 新中国电影
第十章 电影的圈子
第十一章 深刻与浅薄
第十二章 蒙太奇学派
第十三章 光影的故事
第十四章 电影的智慧
第十五章 资本和电影
第十六章 盲目与追捧
第十七章 浮华的背后
第十八章 电影的铁律
第十九章 票房和口碑
第二十章 光荣与梦想
舞台动作——选自《演员自我修养》
今天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导演次正式给我们上课。我们聚集到学校剧场里,这个剧场面积不大,但是设施很完善。导演走进剧场,仔细地看了我们所有人,接着说道:“玛利亚,请到台上来。”
可怜的女孩害怕极了。她站起来就跑,想要躲藏起来,她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狗。后,我们抓住了她,把她带到导演面前,导演哈哈大笑,乐得像个孩子。她用手捂住自己的脸,不停地重复着她的口头禅:“哦,我的天哪,我做不到!哦,天呀,我害怕!”
“冷静一下,”导演盯着她的眼睛说,“让我们来演一小段戏。剧情是这样的。”导演好像没有注意到这个年轻女孩的恐惧,“幕布升起,你坐在舞台上。就你一个人。你坐着,就一直在那儿坐着……后,幕帘再落下。这就是整出戏。可以想象得到,没有比这更简单的戏了吧,是不是?”
玛利亚没有回答,所以他就拉着她的胳膊,一句话也不说,把她带到舞台上,而我们所有人都在哈哈大笑。
导演转过身平静地说:“朋友们,你们现在是在课堂上,而玛利亚正在经历她艺术生涯中重要的一刻。你们大家要学会什么时候笑,还有笑什么。”
他把玛利亚带到舞台中间。我们安静地坐着,等着幕帘升起。幕帘缓缓地上升。玛利亚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她的手依旧捂着脸。她不由置身于庄严的氛围和漫长的沉默中,她感到她必须做点儿什么。
一开始,她从脸上移开一只手,接着另一只手也移开了,同时,她把头垂得很低,以至于我们只能看到她的后颈窝。又是一阵令人难过的停顿。但是,导演很坚决,他在默默地等待着。玛利亚感到越来越紧张的气氛,她向观众里望了一眼,但马上又避开了。她不知道应该看向哪儿,或者看什么,她开始改变姿势,一开始这样坐着,然后又那样坐着,怎么坐都觉得尴尬,她把身体向后仰,然后又坐直,然后又往前倾,接着用力拉自己的短裙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板上的什么东西。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导演终于发了慈悲,后,他给了一个信号,幕帘降下来了。我赶快跑到导演面前,因为我想让他也让我试一试相同的练习。
我也被带到舞台的中央。这不是一次真正的演出。然而,我的脑海里满是自相矛盾的念头。在舞台上,我就要表演,然而我的内心却要求我表现出孤独的状态。有一个我在说要取悦观众,那样他们就不会感到乏味;另一个我又说不要注意他们。我的双腿、胳膊、脑袋和身子,虽然它们都听我指挥,但是它们又好像自作主张地加了一些其他东西进来。你只是很简单地动动胳膊或腿,但是突然地,你全身都扭曲起来,看着就像你在摆姿势准备拍照一样。
真是奇怪!我只上过一次舞台,但是,我发现简单自然地在舞台坐着真是十分不易,一不留神动作就做作起来。我不知道该干什么。后来,其他人告诉我,我也看起来傻极了,一会儿很搞笑,一会儿又很尴尬,一会儿看起来很内疚,一会儿又很谦卑的样子。导演只是一直等着,不喊停。然后,他又让其他人做了相同的练习。
“现在,”他说,“让我们进行下一步内容。之后,我们会回到刚才的练习,学习怎样在舞台上坐着。”
“我们刚才不是已经坐了吗?”我们不解地问道。
“哦,不,”他回答道,“你们没有做到自然地坐着。”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导演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他很快站起身,有条不紊地走到舞台上,重重地在一张扶手椅上坐下来休息,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很自然,没有刻意要做什么,但是他只是简单地坐着就很吸引人。我们看着他,想要知道他正在想什么。他笑笑,我们也跟着笑。他若有所思,我们也急切地想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盯着什么东西在看,我们感到自己也必须得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会特别注意他坐到椅子上的这个行为,也不会注意他后来在想什么。但是因为他在舞台上,就特别引人注目,或许连只是看他坐着都觉得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当其他人坐在舞台上时,就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我们既不想看他们,也不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无助和想要取悦观众的样子滑稽可笑。但是,虽然导演一点儿也没有注意我们,我们却被他深深地吸引了。
这里的奥秘是什么呢?他直接告诉我们。
在舞台上无论做什么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一直静静地坐着,也是有特定目的的,不单单是为了给观众看。要坐在那里也是需要赢得权力的,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现在,让我们重复下刚才的练习吧,”他说,却并没有离开舞台,“玛利亚,上来,到我这儿来,我将和你一起表演。”
“您!”玛利亚惊叫了一声,接着跑上了舞台。
她又一次坐在舞台中央的扶手椅上了,她又开始焦虑地等待着,下意识地动动,拉她的裙子。
导演就站在她的旁边,好像正在笔记本里很仔细地找什么。
与此同时,玛利亚渐渐地平静下来了,她变得更加专注了,后她一动不动地,眼神落在导演身上。她怕会打扰到他,只是静静地等着他的下一个指示。她的姿态生动自然,似乎很漂亮。舞台烘托出了她的好形象。时间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然后,幕帘落下来,表演结束了。
当他们回到观众席里自己的位置上,导演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我?为什么这么问?我表演了什么吗?”
“当然。”
“哦!但是我认为……我只是一直坐着等您在书中找到什么,然后告诉我要做什么。可是,我什么都没表演啊。”
“那是好的地方,”他说,“你坐在那儿等着,然后什么也没演。”
然后,他转向我们其他人。“你们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打动了你们?”他问道,“是像桑娅那样坐在舞台上展示你的小脚,还是像格里沙那样展示好身材,或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坐在那儿,即使是一个像等着什么事情发生一样的简单的目的?这个目的本身或许没什么趣儿,但是这就是生活,否则,展示自己,就会把你带出体验艺术的领域。”
“在舞台上,你必须要做动作;动作、活动是演员要遵循的戏剧艺术的基础。”
“但是”,格里沙打断说,“您刚刚说必须要做动作,像我那样,展示脚或身材,不是动作。为什么像您一样坐在椅子上,连手指都不动一下,就是动作呢?在我看来,那样完全没有动作。”
我大胆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不知道是否那样是动作还是没做动作,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认为他的所谓的没做动作比你的做动作要有意思得多。”
“你看,”导演平静地对格里沙说,“一个人坐在舞台上外表不动不意味着被动。你或许坐着一动不动,但实际上却一直在动。当然,你或许一直在动,但实际上却想表达一动不动。通常,身体一动不动是内心紧张所致,在艺术上,这些内心活动才是重要的。艺术的精髓不在于它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它其中的精神内涵。所以,我要稍加改动我刚才说过的话,要这样说才行:在舞台上,必须有动作,要么是外部动作,要么是内部动作。”
讲 专注力——选自《演技六讲》
上午。我的房间。门外传来敲门声。
我:请进。
门被推开了,一位漂亮的十八岁姑娘带着羞怯慢慢地走进来。她瞪着大眼睛惊慌地看着我,两只手因为紧张,用力地揉搓着自己的手袋。
姑娘:我……我……我听说您教戏剧艺术课。
我:很抱歉,不能这样说。艺术可是教不会的。要掌握一门艺术是要有一定天赋的。而天赋这种东西,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可以通过努力发挥天赋,但是要创造天赋却是不可能的。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那些已经下定决心从事舞台表演艺术的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以便他们能在剧院里诚诚恳恳、认认真真地从事表演。
姑娘:是的,您说得很对。那么,请您也帮帮我吧。我简直太爱演戏了。
我:光爱演戏还不够。谁不爱演戏呢?为了投身于表演事业,需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自己全部的思想和所有的情感!为了表演事业要能倾尽所有,忍受一切苦难!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表演事业,你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一切——你的整个人生——而并不奢望从中得到任何回报,哪怕是一丁点儿你所认为的能从戏剧表演艺术中获得的光鲜亮丽、引人注目。
姑娘:我知道。我在学校里演过很多戏。我明白在剧院里演戏要吃苦,但是我不怕。只要我能演戏,而且可以一直演下去,什么苦我都能吃。
我:那如果剧院不想让你演戏,不想让你一直演下去,你怎么办呢?
姑娘:为什么不让我演戏呢?
我: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发现你的天赋。
姑娘:可是,当我在学校里演戏的时候……
我:你演了什么戏?
姑娘:《李尔王》。
我:在这出宫廷戏里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姑娘:是李尔王。而且,我的所有朋友、我们的文学教授,甚至我的玛丽姨妈都说我演得很棒,说我一定有表演天赋。
我:请原谅,我并不是有意要批评你的那些亲朋好友,但是你确定他们都是表演方面的行家吗?
姑娘:我们的教授是非常严格的。在排演《李尔王》的时候,他亲自和我一起揣摩角色。他是很有权威的。
我:好的,我明白了。那你的玛丽姨妈呢?
姑娘:她和剧作家比拉斯科有私交。
我:到目前为止,看来你对戏剧表演了解得不错。不过你能告诉我,在揣摩李尔王这个角色的时候,你的教授是怎样指导你诠释下面这几句台词的,例如“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
姑娘:您是想要我为您表演一下吗?
我:不用。你只要告诉我你是怎样跟着老师学着念出这些台词的。你当时想要表达什么情绪?
姑娘:我就是这样站着,双脚并拢,身体稍稍前倾,像这样抬起头,手臂伸向天空,并挥舞着拳头。然后,我深吸一口气,带着讽刺的意味放声大笑——哈!哈!哈!(她孩子气地笑了起来,显得十分可爱。也只有这样一个快乐的十八岁女孩儿才能笑得这么可爱。)然后,我就好像要诅咒上天一样,使出浑身的力气大声地喊出这些台词:“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
我:谢谢,听了你的讲解,我现在对你所扮演的李尔王这个角色了解得足够清楚了,对你的表演天赋也了解了。我可以再麻烦你一件事吗?请问你愿不愿意再把这几句台词念两遍。念遍的时候带着诅咒上天的意味,第二遍不用带这种口气,只用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传达出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就可以了。
姑娘:(她连想都没想,就习以为常地像诅咒上天一样喊出了那句台词)当你诅咒上天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这姑娘十分卖力地诅咒着上天,但是透过窗户,我看到蔚蓝的天空似乎正在嘲笑着她的诅咒。而我也偷偷地笑了。)要是不用诅咒的语气,我得换一种方式念这句台词。呃……我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是不是很好笑?是不是要像这样:(这姑娘自己也糊涂了,依旧带着可爱的笑容,慌慌张张地随便用一个声调含糊着说出了这些台词)“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
她完全糊涂了,使劲地揉搓着自己的手袋,都快把它揉烂了。只好暂停下来,不知所措。
我:多么奇怪啊!你这么年轻,在诅咒上天的时候却毫不犹豫。然而你却不能简单平实地念出这几句台词,传达出它的内在意义。你好像连音符的位置都没找准就想要弹奏肖邦的《夜曲》了。你装模作样,糟蹋了诗人的诗句以及诗句中所蕴含的不朽的情感,同时你甚至不具备一个识字的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合乎情理地传达出另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言语。你有什么资格说你在剧院里演过戏呢?你亵渎了剧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我们都暂时沉默了下来。这姑娘像被无辜宣判了死刑一般看着我,惊吓得连自己的小手袋也掉到了地上。
姑娘:这么说,我以后再也不能演戏了吗?
我:如果我说你再也不能演了,你会怎么样?
又是一阵沉默。这姑娘的眼神都变了,她使劲地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像是要用审视的目光看到我灵魂的深处,发现我并不是在开玩笑,她咬紧了牙关,想要掩饰内心正经受的痛苦,但是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徒劳,她太年轻根本办不到,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就在那一刻,我觉得这姑娘变得十分可爱,她让我动了恻隐之心,完全搅乱了我的心思。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咬紧了牙,小声地说——(破折号中间不断开)
姑娘:可是,我还是想要演戏。除了演戏,我的人生就再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
十八岁的年轻人总是这样说,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被她的话深深地打动了。
我:那好。我必须告诉你,就在刚才那一刻,对于演戏来说,你的表现,或者说你对自己表演能力的证实,比你从前扮演任何角色所做过的表演都要出色。刚才那一刻你经历了痛苦,并且对痛苦有了很深的感受。没有这两样东西,你在任何艺术领域里,尤其是在戏剧表演艺术里就不能有所作为。只有付出了代价,你才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才能感受到新的艺术形象诞生所带来的幸福感。为了证明这一点,让我们现在合作一下试试吧。咱们就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尝试进行一场细微却真实的艺术创作吧。这将是你作为演员所要走的步。(她完全忘记了自己脸上还挂着大颗晶莹的泪珠,把悲伤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一脸迷人、幸福的笑容。我从未想到我那嘶哑的声音竟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第十一章 深刻与浅薄——选自《电影的故事》
电影不乏娱乐功能,但仅有娱乐功能的电影是远远不够的,电影理应深刻,中国电影理应深刻。其实,好莱坞电影、印度电影、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伊朗电影等都不乏深刻和浅薄之作,而时下的中国电影就像一只肥胖的巨婴,除了乏味就是浅薄。电影离开了深刻自然是乏味的。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向世界,就是要建立既属于中国本民族,又在全世界具有号召力,并且能穿梭在多元、异质文化,从容与世界对话的电影文化品牌。解读世界与言说世界不应停留在以西方为中心的方法上,更应该有东方视角、有中国的方法,但这种视觉与方法必须是东西方视觉都能明白的视觉。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是中国电影比票房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唯票房论使得电影的投机取巧行为越发严重。某老板为了在股市上拿到更多的钱,在电影《某问3》电影发行时虚构业绩、票房作假,结果东窗事发,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查处。据说,若完成10亿票房对赌,这位老板在股市上可拿到100亿左右。结果,中途被查,沉沙折戟。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位老板本想通过电影在资本市场融资,结果资金链断裂,仓皇出逃,被红色通缉令通缉。
其实票房只是衡量电影价值标准的一个尺度,而不是电影的全部。好莱坞名片《肖申克的救赎》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他们并没有去自买票房,而是认真研究电影宣传发行策略,终使电影大卖、大火。电影内涵是否深刻、画面是否有美感、叙事语言是否流畅,表演技巧是否娴熟等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题材是不是IP,有没有小鲜肉、小鲜花和各种流量明星。热衷于电影数字的浮华,而漠视电影内在的质量,只能使地沟油电影盛行。中国电影在票房剧增,表面欣欣向荣的背后其实是一堆烂片被惨烈得烧成炮灰。90%的电影票房口碑欠佳。其原因是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制片人。好的制片人是站在导演身后的导演。制片人对电影的理解比导演还要深刻,制片人的电影素养理应胜过导演,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制片人根本看不懂剧本。中国电影的误区是制片人定位在管理者岗位上只限于融资和扎钱,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电影很难走向世界。
时下的中国电影,似乎被一股成功学的气息包围,只要是票房奇高的电影,一准会被推上理论与市场的手术台解刨、化验,切成成千上万的碎片,一些都不知道怎样策划、拍摄电影的所谓专家权威齐聚一堂,查找其所用成功基因。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高票房所谓成功电影根本无法复制,无规律可循,只是撞了大运而已。这些看似票房成功的电影,根本不可能改变中国电影的格局。无知、浅薄与急功近利是中国电影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让中国电影融入世界电影的叙事语境,才是中国电影的根本出路。电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中国电影的票房如旱地拔葱,虽然与北美还有一些距离,赶超已不是什么问题,中国电影足以动摇世界电影的态势。但劣币趋之,膜拜物质主义的电影应运而生,唯票房论使得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严重失衡。中国电影的误区是:把票房等同于市场,把买票视为观众投票。中国电影只在意票房而不重视电影质量犹如杀鸡取卵。电影是国家的名片,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地沟油电影肆虐,既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民族的犯罪。真正的好电影应该寓教于乐、启迪于心。利用粉丝敛财,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潜规则。电影《谋生某世》拍的如何,不便评价,但锁票房事件,令人啼笑皆非,后终因触犯众怒,不堪收场。
在这个浮躁的泛娱乐化时代,中国电影这艘大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偏离了航道。若单从电影票房上看,中国确确是电影大国,但电影不仅仅是票房,若从电影质量上看实在说不好。资本从来不敬畏电影,中国资本在中国电影界的狂欢并没有给中国电影带来实质性的进步,相反正是资本强奸了中国电影。目前的中国电影处在高票房的病态下,高票房、低口碑过度的透支了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
在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对中对娱乐至死做了这样的解释。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
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文化认知。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泛娱乐化”现象全面爆发,引发了全民娱乐的极乐时代。一方面,“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对是非曲直混淆或重新定义,使得人们越来越迷失责任感、使命感,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泛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仅有利于娱乐产业的发展,也解放了思想,若能趋利避害加以引导,文化生活洋溢着欢笑总比死气沉沉好。之所以要警惕泛娱乐化,除了数量泛滥,还有更为严重的道德游离。
值得警惕的是“泛娱乐化”使得理想信念逐渐淡化、道德价值观日趋薄弱、审美价值取向世俗化、人生价值观逐渐被扭曲。部分青年人生活视野狭隘、人生经历单纯、道德价值观不十分稳固等因素,在面对泛娱乐化现象下产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冲突、碰撞时,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的天平就会摇摆,因而使他们的内心产生空前的困惑和迷惘,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对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判断标准产生怀疑,消弱了年轻人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中国需要文化、需要正能量,而不是泛娱乐化。坚持爱国主义,弘扬主旋律、传播真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力才是中国电影发展和前进的真正动力。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