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023518
当生态的概念常常被视之为情怀时,似乎就成为一种高尚的胸怀差异,成为一种道德标签和行为标榜。沙漠绿化、荒山植绿等事件常常被传示为一小部分有闲又有钱的商界精英的有别于社会大众的高尚行为,环保、生态、绿色、循环,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的、高贵的理想追求和道德制高点。
在实业界、材料制造业层面,那些已经、正在从事生态与生态方面的企业,似乎经营较好的也并不为多,也有不小的情怀因素在支撑着他们的努力。情怀即便没有“克己”或者“士”的味道,也算是开了一时风尚,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种情怀,就很难想象自然、共生、和谐、持久的生态境况何日才能真正到来,生态不断趋好的时间和过程就会很漫长。比如,仅仅强调产学研的结合,而没有社会大众和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没有规则的强制和市场的支持,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化推动的力量和范围依旧会很有限。由此,生态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情怀,更应该成为一种广泛的全社会成员共有、共守的普遍意识和行为准则。生态的意识唯有从娃娃起即具有,唯有普罗大众人皆具有,成为社会尊崇的、法律规则强制保护的社会大众的普遍意识,固废利用、循环低碳、生态修复、绿色环保、持续节约的经济发展生态才会更快更好地形成,社会化的生态意识才会更好地走向普遍的社会实践层面。
当生态意识成为社会的大众的普遍意识和实践选择时,聪明的资本也会成为有生态情怀和生态意识的资本,成为有社会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资本。伴随着政策和标准的更加完善与支持,风口中的资本至少也会有部分接了地气,对接到生态修复与生态材料再利用等产业中,而不总是眼盯互联网,总是盯着人为制造各种买买买的所谓节日。人们可以没有抖音,可以没有5G,但是不能缺少了干净的用水、健康的空气和放心的食物,因为这些事关人的高质量生活的基础,事关社会持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更宽泛的含义而言,有人与自然间的生态、自然之间的生态,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生态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态,这些都事关人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事关能否在更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深度的多层次的人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持久的人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张宝贵:世间本无废物
叶耀先:生态的“三”原则
徐卫国:数字建筑的智能之美
朱尚熹:低碳的无碳故事
王栋民:做固废的入口,原料的出口
曹晓昕:设计本无界
胡幼奕:让天然资源尊贵起来
赵凯: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
齐子刚:卓越离不开创新
附
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后
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