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021507
大鲍岛是青岛*早的里院街区。1898年9月德国人公布了占领青岛后的*版规划,其中就已经将大鲍岛地区规划为“中国人城”。虽然这一版的规划因遭到太多的争议而未被实施,但是里院规划的雏形却由此确定。在1899年5月4日公布的第二版青岛城市建设规划方案里,大鲍岛的里院规划已经颇具规模,今天保留下来的许多里院建筑还依然能在这张图纸里找到自己*初的样子。
2017年12月15日,72处里院建筑被列入青岛保护建筑名单,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大鲍岛街区。原来被列为棚户区改造的建筑终于在各方的努力下被列为历史建筑保护起来,至少我们不必再为它们是否会因破败而被拆除担心了,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加之同年规划局早些时候公布的13处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基本已经将青岛目前所剩的大部分里院片区囊括在内。这样一来,从历史名城到历史街区再到街区内的文物建筑和历史保护建筑,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终于成型,下面就看该如何保护与再生了。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关于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我们尽可能地将工作切分成小体量的具体任务,目的就是为了让负责的小组在方案前期做到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深度。这套教学思路几乎是照搬了柏林工业大学遗产保护研究生培养体系,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从大到小系统地针对一个对象完成整套的保护设计。另一方面作为青岛人总是在一种莫名的情怀催促下一直思考如何能够让青岛中山路一带的“老街里”重新活起来。青岛的里院改造并非全无实践,例如2008年的劈柴院改造,今天看来与改造的初衷大相径庭,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这说明一般的城市设计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设计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里院的保护和再生是两件不同阶段的事情,保护是原则,活化是目标,这中间需要从严谨的价值分析去推导出改造策略,劈柴院的失败就是缺少此中间环节。而当我们面临更大规模的里院改造时,对里院价值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青岛里院的坎坷命运和尴尬处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遗产价值概念上的混淆与判断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并不代表对遗产价值的无知,而是因为这种价值判断直接来自于使用和利益的诉求,相比于单纯的学术上判断反而显得更加务实。
第1章
项目背景
1.1地理状况
1.1.1自然气候
1.1.2地理位置
1.1.3自然地势
1.2城市交通
1.2.1城市道路
1.2.2交通方式
1.3人文状况
1.3.1非物质文化
1.3.2旅游景点
1.4历史状况
1.4.1为什么要进行历史调研
1.4.2历史调研的内容
1.4.3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论文、书籍
1.4.4历史调研的媒介与资料类型
1.5城市肌理
第2章
基地基本信息
2.1基地环境
2.1.1基地及周边交通
2.1.2基地内街道尺度与空间
2.1.3基地内绿化和景观
2.1.4基地内业态分布
2.2基地建筑
2.2.1基地内现有建筑的质量与风貌评估
2.2.2建筑的材料和颜色与建造方式
2.2.3基地内建筑构件与元素
2.2.4建筑内流线
2.3基地人群
2.3.1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2.3.2居住现况及人群类型
2.3.3活动类型及生活方式
第3章
设计理念与中心思想
3.1建筑遗产保护设计的一般原则
3.1.1国际宪章
3.1.2当代保护理论
3.2确定保护和修复的类别
3.2.1保护
3.2.2更新
3.2.3拆除
3.3核心理念的提出
3.3.1预期目标
3.3.2经营模式
3.3.3生活模式
3.3.4产权模式
3.3.5服务人群
3.3.6交通模式
第4章
方案设计
4.1保护设计
4.1.1道路与交通
4.1.2公共空间
4.1.3功能定位
4.2效果呈现
4.3整体设计
4.3.1交通流线设计
4.3.2节点设计
4.3.3功能设计
4.3.4街道设计
4.3.5景观设计
4.3.6院落分析
4.3.7广兴里节点设计
4.3.8水龙池节点设计
4.3.9市场节点设计
4.3.10停车场设计
4.4细节设计
4.4.1立面设计
4.4.2门窗设计
4.4.3栏杆设计
4.4.4门洞设计
4.4.5广告牌与标识设计
4.4.6阳台设计
4.4.7灯光设计
4.4.8地面铺装设计
大鲍岛是青岛早的里院街区。1898年9月德国人公布了占领青岛后的版规划,其中就已经将大鲍岛地区规划为“中国人城”。虽然这一版的规划因遭到太多的争议而未被实施,但是里院规划的雏形却由此确定。在1899年5月4日公布的第二版青岛城市建设规划方案里,大鲍岛的里院规划已经颇具规模,今天保留下来的许多里院建筑还依然能在这张图纸里找到自己初的样子。
2017年12月15日,72处里院建筑被列入青岛保护建筑名单,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大鲍岛街区。原来被列为棚户区改造的建筑终于在各方的努力下被列为历史建筑保护起来,至少我们不必再为它们是否会因破败而被拆除担心了,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加之同年规划局早些时候公布的13处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基本已经将青岛目前所剩的大部分里院片区囊括在内。这样一来,从历史名城到历史街区再到街区内的文物建筑和历史保护建筑,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终于成型,下面就看该如何保护与再生了。
这就说到了我三年前做这两本书的初衷,一方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当时刚刚成立了省内个历史建筑遗产保护设计的培养方向,由我来负责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和其中专业课的课程教案。该方向从四年级开始招生,所以我们的学生只有一年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系统的遗产保护教育,但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都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建筑学基础训练,我们对大四这一年的教学计划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上学期是历史街区的研究和活化设计,下学期则是从上学期的基地中选择一处历史建筑或院落来做建筑研究和保护设计。与新建类设计不同,遗产保护需要在严谨的调查基础之上,先提出价值分析,再明确保护原则和策略,后才是保护方案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关于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我们尽可能地将工作切分成小体量的具体任务,目的就是为了让负责的小组在方案前期做到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深度。这套教学思路几乎是照搬了柏林工业大学遗产保护研究生培养体系,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从大到小系统地针对一个对象完成整套的保护设计。另一方面作为青岛人总是在一种莫名的情怀催促下一直思考如何能够让青岛中山路一带的“老街里”重新活起来。青岛的里院改造并非全无实践,例如2008年的劈柴院改造,今天看来与改造的初衷大相径庭,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这说明一般的城市设计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设计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里院的保护和再生是两件不同阶段的事情,保护是原则,活化是目标,这中间需要从严谨的价值分析去推导出改造策略,劈柴院的失败就是缺少此中间环节。而当我们面临更大规模的里院改造时,对里院价值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青岛里院的坎坷命运和尴尬处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遗产价值概念上的混淆与判断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并不代表对遗产价值的无知,而是因为这种价值判断直接来自于使用和利益的诉求,相比于单纯的学术上判断反而显得更加务实。举例来说,一方面在青岛本地文史学者眼中,里院的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其是青岛市民社会的成型和平民关怀的物质遗存,即平民社会的安顿与愉悦,向着现代文明、自由社会不息前行的历史标本。可是这样的观点在面对政府“棚户区改造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目标口号时,几乎毫无反驳的余地。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没少因为强调里院的遗产价值而受到当地居民的斥责甚至辱骂,诸如“你们认为这里好你们来住啊!”之类的言语几乎是我们听到的多的抱怨。另一方面投资方真金白银的投入必然有资格提出能够满足自己回报的要求,历史人文关怀上的理想在资本面前变得高高在上和遥不可及。这就必须要求在遗产保护的专业领域内作出全面的价值梳理,才能让更多人认识到青岛里院的价值绝非仅止于此。两下结合便催生出了这两本册子。
这两本册子做完后,曾自行印刷装订作为个人研究和教学的成果送给部分师友指正,虽然知道书中还有太多的错误和不足,但是承蒙大家的厚爱仍在小范围内获得了一些肯定,也有多人询问过出版事宜。青岛市城乡规划展示中心曾想以书中内容做一次学术展览,还为此专门组织了学术筹备会,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办成。青岛市城乡规划协学会也曾问我借阅这两本册子,想参考书中内容为里院的未来保护寻找思路,可由于打印成本我也只能借阅却未能送予。现在想来虽然都有遗憾,但却都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莫大肯定和鼓励。此次在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下,此书稿终于能够交付出版,也算是对所有参与此事和关心此事的人们的一个交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