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30093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理论与实务》是结合卓越人才实务技能训练,由一线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精心撰写的课程配套教材。《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科基础知识与制度规定,尤其关注实训专题,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体系化介绍,学习指引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将有效实现教材辅助教学的应有之义。
编总论
章纠纷机理概论
节纠纷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纠纷的原因
第三节纠纷的类型
第二章纠纷解决理论概述
节纠纷解决的概念和标准
第二节纠纷解决方式
第三章纠纷解决机制
节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和组织架构
第二节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四章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
节ADR机制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域外ADR制度的考察
第三节我国ADR制度的构建
第二编分论
第五章人民调解制度
节人民调解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
第四节人民调解的实践模式
第五节人民调解协议
第六节人民调解的新发展
第七节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化解方式的衔接
第六章行政调解制度
节行政调解概述
第二节我国行政调解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行政调解的种类
第四节我国行政调解的基本运作方式
第七章仲裁制度
节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仲裁的种类
第三节仲裁原则和仲裁制度
第四节仲裁程序
第五节仲裁的保障与监督
第八章信访制度
节信访概述
第二节信访主体
第三节信访工作的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四节信访的程序
第九章公证制度
节公证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公证的制度与规范
第三节公证的基本运作方式
第四节公证的法律效力
第五节公证执业责任赔偿
第十章消费和医疗纠纷解决实务
节消费纠纷解决实务
第二节医疗纠纷解决实务
总序
2011年12月23日,*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我国法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明确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等,其中也提出了教材建设的任务。
西北政法大学承担着全部三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民商法学院则担负着全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民商事实体法学和程序法学的教学任务。五年来,围绕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其中也包括教材改革和建设。”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民商事法学系列教材”就是在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的我院教材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该套系列教材是我们在认真研究、深入领会《意见》精神,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经验、吸收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完成的。为了实现《意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们试图通过此套系列教材达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深化、扩展和丰富民商事实体法学和程序法学的教学内容;二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或实务操作能力。
我们计划编写和出版的教材有:侵权法实训教程、担保法实训教程、公司法实训教程、证券法实训教程、票据法实训教程、破产法实训教程、保险法实训教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实训教程、律师公证实训教程、民事案例研习、商事案例研习、家事案例研习、民事诉讼案例研习、民事执行学、仲裁法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职业道德等。
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既是我院围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的体现,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其中难免有欠妥适之处,诚望同仁和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6年6月
编写说明
随着纠纷解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也称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务也逐渐被法学院校纳入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涉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教材却为数寥寥。我们理解,教材的内容与理论研究的对象还是有所区别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这门课程应当包含诉讼以外的其他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样式和运行规律,同时应当能够体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将本教材命名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理论与实务》,一如本课程的名称;同时,对诉讼以外的各种纠纷解决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教材是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但仍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诚望专家学者不吝批评指正。
本教材由韩红俊教授任主编,李政教授、赵旭东教授任副主编,由赵旭东教授全面策划并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丁小宣社长及责任编辑陈慧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撰稿人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
赵旭东 博士,教授,撰写、二、三章。
刘海洋 博士,讲师,撰写第四章。
谢鹏远 博士,副教授,撰写第五章。
李 军 硕士,教授,撰写第六章。
韩红俊 博士,教授,撰写第七章。
刘克毅 博士,副编审,撰写第八章。
百晓锋 博士,副教授,撰写第九章。
李 政 博士,教授,撰写第十章。
西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
2019年1月6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