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9586
该教材涵盖了茶业的全产业链,是一部茶学实验的综合性教材。部分章节彩色印刷。
茶学是应用型学科,要学好茶学知识,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验实践。
本教材内容共分11章,每章包括多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设计了引言、实验原理或内容说明、实验目的、材料与设备、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注意事项等,便于学生全面提高实验技能。具体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树病虫害、茶叶加工、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审评、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物技术、茶叶机械、茶文化、茶业经济实验等,涉及茶业的完整产业链。
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茶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茶叶生产与科研相关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供茶农、茶叶商人、茶叶管理者、茶叶消费者根据需要扩展知识。
章 茶树栽培实验
实验一 茶树叶片形态观察
实验二 茶树花果形态观察
实验三 茶树根部观察
实验四 茶树分枝习性观察
实验五 茶树树冠性状与茶园产量测定
实验六 茶籽质量检验
实验七 茶园土壤物理因子观测
实验八 茶园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茶园土壤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测定
实验十 茶园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元素的测定
实验十一 茶树氮、磷、钾元素的测定
实验十二 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实验十三 茶树嫁接技术
实验十四 茶树修剪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茶树育种实验
实验一 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实验二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
实验三 茶树标本采集制作
实验四 茶树主要品种识别
实验五 茶树单株选择方法
实验六 茶树杂交技术
实验七 茶树品种抗旱性调查
实验八 茶树品种抗寒性调查
实验九 秋水仙碱诱导茶树多倍体技术
实验十 茶树染色体观察
实验十一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及其ISSR分子标记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茶树病虫害实验
实验一 茶小绿叶蝉观察
实验二 茶毛虫观察
实验三 茶尺蠖观察
实验四 茶刺蛾观察
实验五 茶长白蚧观察
实验六 茶蚜观察
实验七 茶黑刺粉虱观察
实验八 茶丽纹象甲观察
实验九 茶小卷叶蛾观察
实验十 茶橙瘿螨观察
实验十一 茶饼病观察
实验十二 茶白星病观察
实验十三 茶云纹叶枯病观察
实验十四 茶轮斑病观察
实验十五 茶炭疽病观察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茶叶加工实验
实验一 茶树鲜叶质量分析
实验二 茶叶萎凋技术
实验三 茶叶杀青技术
实验四 茶叶发酵技术
实验五 茶叶做青技术
实验六 茶叶闷黄技术
实验七 茶叶渥堆技术
实验八 茶叶干燥技术
实验九 花茶窨制技术
实验十 茶叶精制拼配技术
实验十一 名茶制作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实验
实验一 茶饮料制作
实验二 茶酒制作
实验三 茶糕点制作
实验四 茶糖果制作
实验五 超微茶粉制作
实验六 茶树花精油提取
实验七 茶肥皂制作
实验八 茶洗发香波制作
实验九 茶面膜制作
实验十 茶树籽油制作
实验十一 茶枕头制作
实验十二 茶次生下脚料利用调查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茶叶审评实验
实验一 绿茶审评
实验二 红茶审评
实验三 乌龙茶审评
实验四 白茶审评
实验五 黄茶审评
实验六 黑茶审评
实验七 茉莉花茶审评
实验八 压制茶审评
实验九 陈茶审评
实验十 速溶茶审评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茶叶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
实验二 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定
实验三 茶叶中茶多酚类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实验五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
实验六 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测定——香荚兰素比色法
实验七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 茶叶中可溶性糖总量的测定
实验九 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法
实验十 茶叶叶绿素的含量及组分测定
实验十一 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茶鲜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十三 茶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十四 绿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
实验十五 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实验十六 红茶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分析
实验十七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力分析
实验十八 不同品种茶树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十九 茶多酚的分离制备——直接萃取法
实验二十 咖啡碱的分离制备——升华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茶叶生物技术实验
实验一 茶树单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
实验二 茶树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
实验三 茶树原生质体融合
实验四 茶树多酚氧化酶的提取、纯化与固定
实验五 茶叶中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实验六 茶树DNA提取
实验七 茶树PCR扩增技术
实验八 茶树RNA提取
实验九 茶树Southern杂交技术
实验十 茶树Northern杂交技术
实验十一 茶树Western杂交技术
实验十二 茶树Eastern杂交技术
实验十三 茶树RFLP分析技术
实验十四 茶树RAPD分析技术
实验十五 茶树原位杂交技术
实验十六 茶树基因芯片技术
实验十七 茶树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茶叶机械实验
实验一 茶叶采茶机与修剪机的操作
实验二 鲜叶预处理设备的使用
实验三 茶叶萎凋设备的使用
实验四 茶叶做青设备的使用
实验五 茶叶杀青机械的操作
实验六 茶叶揉捻机械的操作
实验七 乌龙茶包揉设备的使用
实验八 茶叶干燥设备的使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茶文化实验
实验一 绿茶茶艺实践
实验二 红茶茶艺实践
实验三 乌龙茶茶艺实践
实验四 无我茶会实践
实验五 茶席设计
实验六 茶馆设计调查
实验七 茶具鉴赏
实验八 茶俗调查
实验九 茶与宗教调查
实验十 茶文化旅游调查
实验十一 茶艺术创作
实验十二 茶文化写作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茶业经济实验
实验一 茶叶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实验二 茶叶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调查
实验三 茶叶科技贡献率调查
实验四 茶叶国内贸易特点调查
实验五 茶叶国际贸易特点调查
实验六 茶叶三产业情况调查
实验七 茶叶经营与管理调研
实验八 茶叶市场预测统计分析
实验九 茶叶营销实战实例
参考文献
茶是我国古老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新中国成立以后,国盛茶兴,我国茶产业发展很快。随着茶叶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在茶文化的推动下,人们对饮茶有益于健康的认识加深,茶已深入我国民众的生活之中,中国茶正在对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茶学学科水平的提高可为茶产业提升提供原始创新动力,茶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茶学学科内容广泛,涉及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深加工茶,涵盖自然科学、文化和经济,如茶树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制作、茶叶质量评审,茶叶中什么内含物质在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如何运用现代设备与科学新技术进行改造与提高,茶叶产品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宽,茶文化与茶业经济等。
茶学是应用型学科。要学好茶学专业,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实践教学来巩固与提高书本的理论知识,使学到的理论与实验实践相互印证、相互融合,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茶叶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特点,增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综合类茶学实验图书比较少见,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茶学专业综合实验教材更是难觅,本教材从选题策划阶段就担负着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教材内容共分11章,知识点包括引言、实验原理或内容说明、实验目的、材料与设备、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等,具体内容:章茶树栽培实验,第二章茶树育种实验,第三章茶树病虫害实验,第四章茶叶加工实验,第五章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实验,第六章茶叶审评实验,第七章茶叶生物化学实验,第八章茶叶生物技术实验,第九章茶叶机械实验,第十章茶文化实验,第十一章茶业经济实验。
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全国各高校的茶学专业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并从事茶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是我国茶叶行业的骨干力量。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茶学类专业学生,也可供茶叶科研人员参考,还可供普通茶农、茶叶商人、茶叶管理者、茶叶消费者根据需要扩展专业知识。
虽然编者对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尽了努力,但因编者知识有限、学科发展迅速,错漏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仁指正,以便我们修订时加以完善。
第二节 茶树花果形态观察
2.1引言
花果是茶树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茶树分学上的重要标?,因此对茶树花果性状的了解极为重要。
2.2 内容说明
2.2.1花的构造
茶花为两性花,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五个部分组成。
(1)花柄 花柄短,呈绿色,不同品种长短不一,一般几毫米。
(2)花萼 位于花的外层,有5-7片,呈覆瓦状叠合,绿色或呈绿褐色近圆形,长约2-5 mm,基部广阔肥厚,光滑带革质,少数有毛。花受精后,萼片闭合包裹子房越冬,一直到果实成熟也不脱落,称“萼片宿存”。
(3)花冠 呈白色、乳白色,少数粉红色,由5-9片组成,也有多至20余片的,花冠上部分离而基部联合,与雄蕊外轮合生在一起。花冠大小测量:以近尽开时,量其自然花冠的直径。
(4)雄蕊 数目很多,一般在200-300枝之间,由花丝和花药组成,3-5个花丝结合成一组,花丝白色或粉红色,排列成数圈,花药由两个花粉囊构成,内含无数花粉粒。
(5)雌蕊 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花柱顶部为柱头,自花粉1/2或1/3处分裂,因品种而异,有2-6裂,花柱基部膨大部分为子房,分3-5室,每室4个胚珠,子房上大都生茸毛,极少数无茸毛。花柱长:自花柱基部至柱头的长度。分裂长:自分裂处量至柱头。雌雄蕊长度比值(♀♂高差):测量柱头的自然高度与外轮高层花药垂直高度之间的高位差值,等高者记为“0”,♀低于♂者,记为“—”,♀高于♂者,记为“ ”。
2.2.2茶果的形态
(1)茶果 未成熟茶果,果皮为绿色,成熟时为棕绿色或是绿褐色。茶果形状多样。与果内种子粒数有关,有球形(1粒)、肾形(2粒)、三角形(3粒)、方形(4粒)、梅花形(5粒)。
(2)种子 为棕褐色或黑褐色,有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由种皮和种胚组成。种皮分内外种皮。种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子叶两片,胚夹于子叶基部与子叶柄相连。
2.3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花果的外部形态及构造,并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深刻认识茶树花果在茶树分类学上的重要性。
2.4材料与设备
2.4.1材料
不同的品种的花、果实。
2.4.2设备
直尺、徒手切片工具、放大镜。
2.5实验方法及步骤
(1)每组2人,选择2个品种,每个品种采正常开放花朵10朵。认真观察茶树花的形态结构,根据观察结果,画一朵完整的茶树花并注明主要部位。
(2)描述花冠颜色、外形、花萼颜色等,将观察结果填入表2-1中。
(3)测量花冠大小、花柄长短、花萼、花瓣、雄蕊数量、花柱长度、柱头分裂数、分裂长、雌雄蕊长度比值等,将观察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
(4)选取2个品种,每个品种采正常茶果10个,观察其形状、颜色,然后拨开果皮观察每果的种子数、种子的形状、颜色、并测量种子大小等,将结果填入表2-1中。
(5)比较不同茶树品种花果形态的差异,并将分析结果写入实验报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