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亲子教育作家汪培珽的经典之作,与《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并称为亲子教育界的倚天剑和屠龙刀。“没有看过这么有爱的教育书”这是读者们的普遍的夸赞。
2.自2006年面世以来获奖无数,曾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美好生活书奖、“金石堂网络金书奖”亲子类年度榜首,台湾的几乎每一个图书排行榜,它都登上了榜首。目前销量过百万!台湾括小s在内的很多名人父母都向大众推荐。
3.汪培珽作为著名的亲子教育作家,她《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里附有的“故事书单”在社会认可度极高。但非常可贵的是她不仅仅为父母们整理了这份书单,还详细叙述了“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的实践过程。
4.《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是台湾亲子教育著名作家汪培珽的经典之作,与《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并称为幼儿教育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内含汪培珽2019全新修订的推荐书单)。
5.《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自出版以来畅销20余万册,荣获“开卷是大美好生活书奖”、“金石堂网络金书奖”、“博客来百大畅销书”等无数荣誉。
6.汪培珽作品被称作是“百万家长心目中的教育圣经”。
汪妈妈用自身的经历给你超准确的回答,同时她还告诉你:真正完美的亲子英语教育,需要的其实是你们(父母)的努力。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听英文像听中文一样轻松,并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这是超简单、超有趣、超自然的英文学习方法,更能带给孩子满满的爱、温暖和心灵收获!
喂故事书,就等于拿“爱”给孩子吃。
如果光听故事就可以长大,那故事里的营养成分,就是爱。
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中,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经由亲身体验和积极研究,提醒父母如何藉由“念故事书给孩子听”,陪伴孩子的充满爱、智慧与生命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并提供使用技巧与私房书单,建议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理想读物、培养一生的阅读爱好。请付出爱心、耐心与实践,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几个精彩故事,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欢乐、人生更有滋味!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儿子4岁时,将美国小学二年级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书,一字不漏地朗诵了出来。
女儿7岁时,用英文讲了30分钟自己即兴编出的故事,让弟弟听的兴味盎然。
听完31卷共49小时的《哈利·波特》音频之后,
念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开始阅读700多页的英文版第五集
……
这不是学习奇迹,而是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的亲身体验。
生活在一个非英文环境中,只要持续不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听懂英文,并从中累积语感和阅读基础,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本书介绍“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实际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汪培珽私房英文书单,同时针对常见的英文学习风潮和认知迷思,提出中肯建议并加以厘清说明,让父母能遵循正确的态度与方向,陪伴孩子快乐学习、自信成长。
序:没有爱,一切免谈 12
给朋友的一封信 20
1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26
我的运气这么好吗? 28
没学注音,就“?敢?”上小学?????29
培养学习热忱的第一步 31
我也不知道答案 33
2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
父母的大道理,可以晚点出场 40
最费事的教育方式,往往最有意思 46
将时间拉到“二十年之后”……????49
“好品格?”与“好聪明”,你选哪一个? 52
孩子的大能力哪里来? 55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最简单方法 65
让孩子爱上书、主动阅读的秘密? 69
3念故事书时间,就是爱的时间
爱的时间 76
爱的库存 79
好故事,让人生更有滋味 83
美学教育,从欣赏故事书绘图开始 87
4念故事书的心法
怎么为婴儿念故事书? 94
让孩子爱上书本的黄金时期 97
只要父母的耐心超过孩子 102
父母自己也要听故事 109
不要强迫孩子听故事 112
孩子比较大了怎么办? 114
成功的关键,只有5%的人能做到???????116
5选故事书的心法
婴儿书不用买太多 122
孩子喜欢,我自己也要喜欢 124
不以孩子的喜好为选书依据 126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131
冒险故事,孩子的最爱 135
买套书好吗? 137
买得多,不如认真念 139
和书做好朋友 140
故事书是传家之宝 144
不以目的为导向 147
6汪培珽的私房书单
我的孩子六岁了,但你的书单只开到五岁,怎么办? 153
两个孩子年龄差了两岁,可以一起听故事吗? 156
这份书单是看过大部分童书后,再从中挑选出来的吗? 157
在这份书单里,好像很少自然科学类的书? 159
哪里可以买到这些故事书? 161
汪培珽的私房书单 162
7让孩子爱上书的秘密
第一个秘密:书、书、书,到处都是书 182
第二个秘密:让故事书露脸 189
第三个秘密:将书店当成你家的后花园,没事就去逛逛 193
第四个秘密:给小孩不用睡觉的特权 196
第五个秘密:父母自己也要看书 199
第六个秘密:花“?超出想象的钱?”帮孩子买书???202
8写给双职工的父母
答应孩子,每天一定要念一本 212
爸爸也要念故事书 214
请爷爷奶奶一起来念 216
没出力气的,不可以在旁边“?漏气?”????217
没有故事书的故事 220
自己录制故事有声书 225
9父母最想知道的Q&A
孩子很喜欢故事有声书,可以取代父母念故事书吗? 228
小学二年级才开始为孩子念故事书,还来得及吗? 231
你赞成多样化教具或手拿玩偶说故事吗? 232
孩子只看图,不看字,而且翻得很快,这样有吸收进去吗? 235
光是听故事,孩子的语文能力、作文能力如何提升? 237
孩子对侦探类的书特别有兴趣,其他的书都不碰,怎么办?240
可以让孩子看漫画吗? 242
上小学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再看故事绘本,应该要看章节故事了? 244
念完故事,一定要做延伸讨论和问问题吗? 247
孩子不喜欢我念故事书,甚至捂起耳朵不肯听,这该怎么办? 249
我天生就不会念故事书,听起来很单调、无聊,怎么办? 251
一定要买有注音符号的绘本吗? 253
孩子有乖乖听故事的一天吗? 255
我是小学老师,很想用课余时间帮学生念故事书,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吸引孩子? 259
迟来的跋一 264
迟来的跋二 266
新版序:童年的声音 12
自序:父母的爱要怎么给 17
1 ?
喂“英文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用英文故事书,打造英文环境 28
婴儿期:中文和英文有差别吗? 30
学步期:故事书也要随孩子慢慢长大 31
入幼儿园前:“妈妈念”加上“孩子自己听” 32
幼儿园:听英文,像听中文一样轻松 34
小学一年级:不要低估孩子对书本的接受度 35
小学二年级:从只听故事,到主动阅读文字 37
小学三年级:“妈妈,什么时候买《哈利·波特》第五集?” 38
2? 怎么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45
一英一中念完三次,以后只念英文 49
也可以试试抽掉中文翻译 52
进阶故事书,翻译要力求清楚有趣 54
每本念熟了,再加入下一本 56
念英文故事书的频率和时数 57
念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59
英文名字好难念,怎么办? 62
别想太多,先念再说 64
3?? 是故事,不是英文
第一本故事书《Stanley》 72
第二本故事书《Winnie in Winter》 75
第三本故事书《Here Comes the Strikeout》 78
第四本故事书《Fox All Week》 81
第五本故事书《Alexander, Who Used to Be Rich
Last Sunday》 84
第六本故事书《Harry in Trouble》 87
第七本故事书《Big Bad Bruce》 89
4??听、说、读、写,请照顺序
先“听、说”,再“读、写” 96
别急着让孩子读字、认字 98
关键期 99
失衡的英文学习风气 101
语言关键期,是指听和说 102
“听”英文的能力,靠父母就能给孩子 103
听是说的基础 105
神奇的语言本能 106
补习班之路,能免则免 109
语汇基础,可听进脑海里 112
升学考试在即,英文该怎么办? 114
给面临升学的孩子看英文故事书,内容不会太简单吗? 117
5 送全美语幼儿园,孩子的英文就没问题?
在家说英文自然吗? 121
全美语无法保证孩子的英文能力 123
美式教育理念,才是最大的优点 124
学前教育比英文学习更重要 125
选择全美语幼儿园的考虑依据 126
读全美语幼儿园,孩子的中文怎么办? 130
幼儿的心理需求 131
6 汪培珽的私房英文书单
第一阶段( 0~2岁 ) 146
第二阶段( 2岁 ) 150
第三阶段( 3岁 ) 153
第四阶段( 4岁 ) 160
第五阶段( 5岁以后 ) 164
7学英文,所为何来?
不比别的语言来得高贵 172
只会考试,不算真的学会英文 173
最好的英文启蒙教育 174
逼出来的学习效果,都是假象 176
中文、英文,孰重要? 178
中文高标准,英文低标准 180
英文能力不等于竞争力 183
8 故事有声书,学英文的好帮手
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请接好 190
先让孩子爱上故事,再听有声书 192
英文有声书的选购原则 195
可以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听故事吗? 197
孩子只顾听、不看字没关系吗? 197
孩子英文说得自然流利、字正腔圆吗? 200
比超出想象的多很多 202
进阶英文有声故事 204
说英文的自信哪里来 205
9 学英文,父母的心理建设
中英文故事书,双向进行 214
家里的中英文故事书,不重复 217
英文不是学来表演的 220
不考试、不怀疑、不问听懂了没 223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229
10 ?父母最常遇到的Q & A
Q :我念英文的腔调可能不合格,会不会给孩子错误示范?
Q :我总是习惯拿英文故事书,讲成中文给孩子听,再偶尔穿插英文在句子里,这样做可不可以?
Q :我四岁的孩子,对于英文书单第一阶段的书,没耐心听到完,我自作主张换成更简单的故事书,他的接受度就比较高了,这样可以吗?
Q :我的孩子已经幼儿园中班了,第一阶段的书会不会故事太简单,无法吸引孩子来听?
Q :和中文故事书相比,英文故事似乎较不容易让孩子感兴趣,常常没听多久就跑开,该抓孩子回来继续听到完吗?
Q :我的孩子五岁了,听不大懂英文,只会些单字和问候语,我应该如何起步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
Q :暑假想送孩子上英文班,已经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也补了四年英文,对补习好像有些疲乏,我该怎么做呢?
Q :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明明学过的单字,不管是英文或中文,都好像船过水无痕地忘光光,让人非常担心,我该怎么努力,才能帮助他?
Q :我的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学了很久的英文,在家却从不开口说英文,为什么?
Q :为什么十分钟可以做完的英文作业,孩子却花了一整堂课来写?
Q :如果父母双方的英文能力,真的无法开口念英文呢?
Q :我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英文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念英文故事书的观念用在教学上﹖
跋:不成功绝不罢手
爱的时间
好品格的孩子、大能力的孩子、专心的孩子……不要以为这是我当初念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原因,统统都不是!那是结果,是自然而然、日积月累所得出来的结果。
之所以先讲结果,当然是希望这些有形的东西,能吸引现代忙碌父母的目光——“哇!她的孩子那么不让人操心,她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诀窍、秘密、快捷方式……这些我都没有,我有的,只是做父母都可以付出的耐心和时间。
九年前,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我怎么会知道,将来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我根本不确定这些好品格、大能力一定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无怨无悔、甘之如饴、一日复一日地为孩子念故事书呢?
可能是静静的午后,可能是冷冷的冬天,也可能手边的工作刚好告一段落了,我开口大喊一声:“说故事时间!”不论姐姐弟弟身处家里的哪个角落,这个呼唤总是屡试不爽地可以让孩子向我飞奔而来。
“我要念这一本,不行,我要念那一本……”
“妈妈今天很有力气,一人选一本,妈妈全部都念。”
于是,欢欢喜喜的我们三人,便跳上软软的床铺、钻进暖暖的被窝里,彼此肩靠着肩,听妈妈慢慢地念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不论外面的天气有多寒冷,不论外面的环境有多嘈杂,我总觉得,那个小小的被窝,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
有一天,孩子不论走到天涯海角,不论经历多少人生起伏,这个童年的回忆,将是陪伴他们一生的重要情感。
这就是我当初帮孩子念故事书的动机,就这么简单。
当父母想要帮孩子念故事书时,不要一心只想着好品格、大能力,因为一旦亲子互动落入了有目的可图的心态——我怀疑,父母的耐心可以持续多久?
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是一百米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马拉松。如果父母不能细细感觉那份帮孩子说故事时的幸福,你可能忍着性子帮孩子念了三个月的故事书,却纳闷怎么都还看不到好品格的效果呢?“这方法没用,别念了。”但是其实,你心目中期望养成的孩子就在眼前,只要你继续往前走,就一定会看到的。
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就是他们的天与地。他们最爱的人,能放下全部的工作,只是专心地为他们念本故事书,即使不说“我爱你”,孩子也可以深深地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意。
每回我帮姐姐弟弟念了一堆故事书后,我似乎可以感觉到他们心里的那份满足——就好像是我们自己读了一本好书,或看了一部好电影后,那种心灵被充实的感觉。
我常常一边念故事书,一边冷不防地给姐姐弟弟一人一个吻,或是说声“我爱你”。也会在他们问了一些令人赞叹的好问题后,故意瞪大眼睛,对他们投以一个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眼光。这时,我往往可以看见他们的眼睛里透出的幸福光芒。
孩子上小学后,我开始为他们读精彩的章节故事,因为内容较多,必须分天分次、慢慢念。每当一有新的故事开张,虽然明明看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了,我却会突然停下来,淘气地问一句:
“好不好听?”
听得目不转睛的他们,总会赞叹地爆出一句:“好听死了!”
孩子那份满足的神情,就是做妈妈的,幸福的来源。
念故事书不是我对孩子的工作,那是我们一起走过某段甜蜜岁月的最好证明。
爱的库存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总爱让他们坐在我的腿上,一边温温暖暖地拥抱着,一边轻声慢慢地念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有一回,已经读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依偎在我旁边听故事,我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对他说:
“咦!你还记得小时候,姐姐去上学后,你总是坐在我的腿上听故事吗?”
我一说完,他二话不说就站起来,自动移到我的腿上坐着。他也想重温小时候的甜蜜时光吧——可是岁月不饶人啊。小学一年级的他,即使个子还小,但是他的一个脑袋瓜,就硬生生地挡在我们的故事书前面,我俩都可以感觉到那股别扭劲——可是我们都舍不得改变这样的姿势,继续听着、念着故事,配合着将这一幕回忆演完。
如果帮孩子念故事书是“爱的时间”,以一天一本来计算就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是一千本。这一千本相当于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时间,它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的库存”。
有机会你一定会听到父母对孩子的抱怨:“这孩子很不听话,我好说歹说,他当耳边风,根本管不动。”“老师对这孩子很头痛,我也是威胁利诱,各种方法用尽,为什么他还是我行我素呢?”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于孩子听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平时和子女的对话都是哪些内容呢。
如果亲子之间不交集则已,只要一有交集,不是催促,就是责骂或抱怨。即使是和善的父母,常常也因为生活步调太快速,以至于与孩子的沟通,慢慢地就只剩下日常生活里的千篇一律了。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一件事时,我的脑袋里可能正想着“今天老板交代的业绩”;当孩子很有自信地拿刚完成的图画与我分享时,时机可能是“刚巧我正在洗碗”。现代父母愈来愈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不至于会说些什么“好烦,走开”之类的话,却可能不自觉地用“嗯嗯,啊啊”应付孩子,不然就是一句“等一下”堵死一切。我们也不是故意不理孩子,但是“等一下”的结果,常常就变成了“不了了之”。一日复一日,亲子之间真正的交心互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大家都没发现,那份“爱的库存”,就是父母想要教养出好孩子的关键所在。
我家先生的工作很忙,可说是朝九晚九。有一回,我提醒他与孩子的互动太少了——其实他是个爱孩子的好爸爸,只要一放假,总以孩子为重,开着车子到玩儿——我的提醒,当然得来他的抗议,可是我说:
“你虽然陪着他们,但是在家里时,你就像一个活动家具,出门去玩时,又变成了开车的司机。仔细想想,孩子已经九岁了,你真正放下手边的工作与杂务,静静的、与孩子眼望眼、心贴心的互动时间,到底有多少?”可能是一起下一盘棋,而不是他玩他的玩具,你在旁边看报纸。可能是一起骑车去兜风,而不是他骑车,你还是在旁边看报纸。
当我们开始累积这些“爱的库存”时,短短两三年内,可能还感觉不到它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力。但等到有一天,我们要在生活中教导孩子规矩,或是设下父母的规范时,你就会发现:给孩子爱的库存愈多,孩子愈容易教导。或是说,孩子愈愿意被教导。
当我为孩子立下规矩时——早上自己起床、功课自动完成、每餐吃青菜、饭前不吃零食、在便利商店不买玩具、不看电视、不玩电玩(可怜的孩子,不胜枚举)……不只毫不费力,而且他们愿意遵守的程度,往往超过我的预设想象很多。小孩子犯错是难免的,每当我对姐姐弟弟说道理时,只要解释一次,甚至不用说第二次,他们几乎就不会再犯了。
“我轻轻地说,他们重重地听。”不用威胁,不用利诱,孩子不会将我的话当耳边风的关键是什么?就是那份妈妈给他们的“爱的库存”。
别以为这些爱的库存只有妈妈的付出,没有孩子的回报。有一天半夜,弟弟尿床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将一切安顿好,当我将弟弟抱回干净的床铺上,帮他盖好被子,自己正准备继续回到梦乡时,黑暗中竟然传来了弟弟小小的一声“谢谢”。父母要的不多,我不需要你将来孝顺我、奉养我,长大后你尽管去开创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心里爱着对方,这样就够了。
爱孩子的方式很多,亲吻、拥抱、买玩具、吃大餐、出国度假……我好想对全天下的父母大喊:千万不要错过念故事书给孩子听这件事,因为它同时兼顾了“爱孩子”和“教育孩子”两件事。养育孩子里最重要的两件事,却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念故事书就达到。我真是不想你们错过它。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喂“英文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自己读的是私立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有英文课。在那个时代,这就是所谓的赢在起跑点了。我依稀记得那个站在暗暗走廊下,等着第一次英文考试的小女孩,A、B、C字母一个个死死地往前背。一向对功课极富耐心的我,事隔三十年,竟然还记得当下那个“好无趣、好难背”的感觉。
现在回头想想,会不会当时那段“好无趣、好难背”的英文启蒙教育,就决定了小女孩日后艰难而失败的英文学习之路。
初中以后,虽然我一向排在功课好的学生之列,可是,对于英文这个科目,总是不好不坏地学着。死背的考试可以应付,遇上活用的考题就无法招架,也不知从何招架起。那就是我大学联考,英文只考四十四分的原因。
我不是不用功,而是语言学习不得法。
学习不得法,就是事倍功半。
一直到高三那年住校期间,发觉有同学在宿舍听《空中英语教室》的广播节目。接触英文八年之后,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英文是可以用“听”的。原来,课本上的“死东西”,是可以与生活结合的。当时,那发现新大陆似的莫名兴奋感,至今难忘。
可惜那个时刻少了一位关键人物,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有经验的长辈,鼓励我一定要跳上这辆“听”英文的列车。后来联考在即,我就与英文听力失之交臂了。
我甚至不责怪自己,为什么始终没有将英文学好。孩子的成长跟环境息息相关。大环境就告诉孩子:英文是用来考试的,不是学来听和说的。没有对的环境、对的老师引导,如果父母也帮不上,孩子能怎么办?
当时的英文教育,只能用“听天由命”来形容。于是造就出一整代——学了十几年的英文,却无此项语言的听说能力。不然就是一定要开口时,“说英文”简直像在受酷刑般的自卑心态。
“有一天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老外要问路,我吓得赶紧猛挥手、猛摇头,好像听一下英文会死掉的样子。结果这位外国人却紧追我不放,你知怎么了?”这是一位好友的自嘲告白,“因为那位老兄开口说的竟然是中文。”
我自己尝过的“痛”和“冤枉路”,怎么忍心让它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呢?
用英文故事书,打造英文环境
不论专家说过些什么,以下两项是我对语言学习的想法:
(1)如果准备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愈早接触愈好。
(2)不论生来是什么人种,孩子置身某种语言环境里,就会自然习得那种环境的语言。
第一项的时间点我可以控制,但是第二项——环境呢?我们家又没有说英文的爸妈,要如何给孩子语言的环境?不妨看看生活周遭那些跟爸妈说普通话,跟祖父母说闽南语的孩子就知道,孩子那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自然转换本领,就是环境影响语言学习的最好见证。
十年前,当专家们还在琢磨什么是教孩子英文的最好方法时,我的第一个孩子呱呱落地。当我开始帮襁褓中的孩子念第一本中文故事书时,灵机一动地,我就自己发明了一个给孩子英文环境的最好方法——念英文故事书。
我知道,如果家里有一个人的母语是英文,只要跟孩子说话,就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英文口语能力。但是,我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英文来跟孩子对话。即使我说出来的文法没有错误,发音语调也不差,可是,我却不能确定真正的英文日常对话里,到底有没有人这样用呢?
因为,我自己听到英文的经验太少了。在听得不够多的情况下,我讲出来的英文,自己都觉得好像在翻译初中英文课本里的句型。
“听得不够多”,就是我们学英文的痛脚。所以英文故事书—— 外国原版的英文故事书 —— 怎么说都比我的英文强多了,不论是句型、文法或字汇。我照着念,念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学会这种语言,没有一百分,也有七十分,不是吗?
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书之旅,就在妈妈这种“试试看”的心态下展开了。
婴儿期:中文和英文有差别吗?
这段时间,应该是指孩子还听不懂中文之前,此时不管是英文、法文、阿拉伯文……任何一种语言对婴儿来说,通通都是新鲜的。于是,我在帮孩子念中文故事书的同时,也穿插念着英文故事书。
当时我对故事书的态度是:看到中文念中文,看到ABC念英文,维持原汁原味。
“孩子听得懂英文吗?”唉,反正,这个年纪的孩子只会咿咿啊啊地对你笑。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听进去了什么。中文英文有什么差别吗?
其实,父母不要斤斤计较“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事情往往就在这不斤斤计较的轻松心情下,偷偷进行着。
孩子是慢慢长大的,孩子的英文故事书也会慢慢长大——从文字少的,变成文字多的;从文意简单的,变成文意复杂的。
以下介绍的这本故事书,记得是弟弟一岁半时,全家旅行时带的随身书。这个年纪还只会叫“妈妈爸爸”,连中文都还不会说,怎么听得懂那么多文字的英文故事书呢?
《Oliver Pig At School》——
The First Day
“ Wake up, Oliver. ” said
mother.
“ Do you remember what day
it is? ”
“ Yes.” said Oliver.
This was the day he’d been waiting for,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Oliver jumped out of bed. He put on his new striped
shirt and his new red overalls.
(我从来不知道overalls 是什么意思,这时Oliver穿的是一条吊带裤。)
“ How do I look?” he asked.
“ All grown up,” said mother.
“ And handsome.”
There were pancakes for
breakfast.
They were Oliver’s favorite.
But it was hard to sit still
to eat.
Oliver took three bites.
“Is it time for the school
bus yet?” he asked.
“Almost.” said father.
……全书共四十二页,这里只有三页。
实情就是,一岁半的弟弟可以从头听到尾,绝不走开。我经常就拿这本书念给他听,他也不厌倦。
但是,请注意一个事实,这是我念给他听的“第二十几本”英文故事书。而且,这本之前的每一本,本本都已经被他听得滚瓜烂熟。
入幼儿园前:“妈妈念”加上“孩子自己听”
我让孩子五岁才上学,就是幼儿园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夜宵,听妈妈念故事书。
大约在孩子四岁时,我开始加入英文故事书的原版录音带——“妈妈念”加上“孩子自己听”—— 有一回,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天晚上,四岁的弟弟,拿了本故事书,自己一个人坐到录音机前,放进录音带,开始有模有样地翻书。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不是光听而已,他跟着录音带的速度,完全同步地念着整个故事。
《Sam the Minuteman》是当时可以被他完全背诵的故事书之一。故事大意是叙述在美国独立战争前,一个小男孩克服恐惧,和大人一起争取自由的勇敢故事。
About two hundred years ago,
a boy named Sam Brown lived with his parents on a farm i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near Boston. At that time, America was not a country of its own.
It belonged to England. The farm was small, and the earth was rocky. Sam and
his father did most of the outdoor work together. Sam’s mother worked indoors.
Everything they needed, they had to make or grow or cook for themselves??全书共六十四页,这里只有六页。
你一定不敢相信,对吗?对不起,如果我不是亲眼看到,我也不敢相信。而且请注意——
我们家里的日常对话只有中文。
孩子从未被教过任何英文发音。
孩子没用过任何语文教学教材。
孩子连ABC是圆是方都不知道。
弟弟一字不漏地念,每当录音带在故事换页“嘟”的一声以示提醒时,他也会有模有样地跟着翻页,不知情的人乍看之下,真的会以为他看得懂那些字呢。
还记得我躲在不被发现的角落里,偷看他煞有介事念书的专注模样——那个可爱的小小背影,从未从我的脑海中消失过。只是,转眼间,这个背影已经小学二年级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