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031605丛书名: 黄金时代的他们
编辑推荐
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色彩纷呈,各色人物轮番登场,虽为乱世,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盛世。本套丛书选取了这个“黄金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旗手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萧红,将他们的回忆集结成册,再次重现那个风雨飘摇又丰富多彩的“黄金时代”。
一代教育家朱自清的心路历程 一个不一样的民主战士,听朱自清自己讲那些温情的往事。
内容简介
朱自清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基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正是这些“美文”让我们有机会窥探朱自清的一生,从《我是扬州人》到《旧物》,书中这些文章不仅讲述了朱自清的一生,更是他文学成就的体现。另外,书中所藏的30幅照片,一定会让读者认识一个更“美”的朱自清。
目 录
1898—1923从扬州到温州
我是扬州人
扬州的夏日
说扬州
择偶记
笑的历史
背 影
自治底意义
我所见的叶圣陶
憎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924—1930从温州到北京
旅行杂记
春晖的一月
白马湖
飘 零
初到清华记
阿 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海行杂记
荷塘月色
一封信
哪里走
儿 女
给亡妇
南行通信
南行杂记
1931—1940从北京到昆明
西行通讯
三家书店
房东太太
巴 黎
柏 林
赠 言
松堂游记
买 书
绥行纪略
北平沦陷那一天
蒙自杂记
清华的民主制度
1941—1948从昆明到北京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记
新中国在望中
动乱时代
回来杂记
论不满现状
文物旧书毛笔
我是扬州人
扬州的夏日
说扬州
择偶记
笑的历史
背 影
自治底意义
我所见的叶圣陶
憎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924—1930从温州到北京
旅行杂记
春晖的一月
白马湖
飘 零
初到清华记
阿 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海行杂记
荷塘月色
一封信
哪里走
儿 女
给亡妇
南行通信
南行杂记
1931—1940从北京到昆明
西行通讯
三家书店
房东太太
巴 黎
柏 林
赠 言
松堂游记
买 书
绥行纪略
北平沦陷那一天
蒙自杂记
清华的民主制度
1941—1948从昆明到北京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记
新中国在望中
动乱时代
回来杂记
论不满现状
文物旧书毛笔
媒体评论
朱自清做学问是很用力于创新的……在当时保守的中国文学系课程表上,很显得突出而新鲜。——浦江清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佩弦兄的散文……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叶圣陶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佩弦兄的散文……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叶圣陶
免费在线读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服务快三十年了,还是报的这个籍贯。不过绍兴我只去过两回,每回只住了一天;而我家里除先母外,没一个人会说绍兴话。
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镇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只记住在镇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读过书,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叫江家振。我常到他家玩儿,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着话,依依不舍,不想回家。这是我第一个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记得他瘦得很,也许是肺病罢?
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镇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只记住在镇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读过书,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叫江家振。我常到他家玩儿,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着话,依依不舍,不想回家。这是我第一个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记得他瘦得很,也许是肺病罢?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