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04185
*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原本平静的上海火车站平地里炸起三声急促的枪响,这三枪夺走了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宪政之父”宋教仁的生命,结束了这位杰出政治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也由这次政治暗杀始,新生的民国本已纷乱的政治形势,更是蒙上了阴谋和搏杀的硝烟。而在这硝烟之上,在这不平凡的1913年之后,中华民族的苦难愈发深重,中华民族的耻辱愈发难言,愈发难以抹去。
目 录
引言 001
一、生于多事之秋 001
二、身在学院,放眼天下 013
三、组织起义失败 019
四、流亡日本办刊物 031
五、参与建立同盟会 041
六、笔做刀枪,捍卫领土主权 054
七、建立新的国家制度 061
八、参与南北合议 075
九、为国立法 087
十、政坛风雨 093
十一、生命的后时刻 104
延伸阅读 116
宋教仁年谱 155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原本平静的上海火车站平地里
炸起三声急促的枪响,这三枪夺走了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
“宪政之父”宋教仁的生命,结束了这位杰出政治家短暂而传
奇的一生。也由这次政治暗杀始,新生的民国本已纷乱的政治
形势,更是蒙上了阴谋和搏杀的硝烟。而在这硝烟之上,在这
不平凡的1913年之后,中华民族的苦难愈发深重,中华民族的
耻辱愈发难言,愈发难以抹去。
“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乾坤”,这是宋教仁的窗
前楹联。这一联,正好是宋教仁一生的写照。宋教仁在其短短
三十一年的生命中,为解救民族危难而奔走,为实现自由民主
而呼号,为争取公正平等而奋斗。终其一生,不存私心,在人
人醉心于科举功名,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时,宋教仁
仍存“真心”,不使“真心”迷失在现实堕落扭曲的“尘雾”
当中:这一“真心”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敢于担当的民族责
002
任意识。而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宋教仁不仅仅停
留在口头的言语,他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投身到
革命救国的道路中去。后正是以身死之代价,捍革命之成
果,完个人之价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的气概,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宋教仁便是其中的典范;而后又
受经世致用思想的潜移默化,赶上广开西学之风,由此遍尝欧
风美雨,得以睁眼看世界。在宋教仁短暂但精彩的一生中,
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自己对自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
的理解,搞学运,办杂志,建立同盟会,投身国家制度建设,
组国民党,怒斥袁世凯政府假民主真专制,意气风发,仗义执
言,唯存一“公”字于心间。壮哉宋教仁,堪堪一文人,敢为
天下先,其人格精神的光芒更在具体的事功之上!
且看孙中山先生为宋教仁写下的诔词: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人。
这篇诔词言辞无限哀恸,充满对斯人之缅怀;而将宋教仁
奉为捍卫宪法身死之人,更是表达了对宋教仁以身护法的
景仰,以此号召后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为民主政治
的实现与完善不遗余力地奋斗。
一、生于多事之秋
清光绪八年,农历壬午年,公历1882年,这一天,湖南
省桃源县宋氏家族迎来了一名男孩的降生,人们难掩家中新
添男丁的喜悦,纷纷奔走相告,古老的家宅内充满了欢声笑
语,欢迎这一位新成员。人们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婴儿,
日后竟成长为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物,这个男孩就是中国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民国“宪
政之父”宋教仁。
宋教仁出生的年月,古老的中华帝国已隐隐有倾颓之
势。自鸦片战争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清朝统
治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中华民
族历为屈辱黑暗的岁月之一,统治者昏庸无能,只会
卖国求荣,令偌大一个国家任人宰割,对内则鱼肉百姓,镇
压农民运动,捕杀先进人士。上层统治者的生活极尽奢豪之
能事;反观下层人民普遍生活困苦,衣不遮体,温饱问题难
002
以解决,传统的小农家庭背负繁苛的税赋,维持日常生活已
很艰难,又兼有连年战祸、水旱灾荒,很多家庭流离失所,
甚至卖儿卖女。此时,从上至下,虽然有少数清醒者,但大
部分人仍保持夜郎自大的心态。天朝上国的迷梦,人人都沉
醉在其中,认为中国仍然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面对当前所受
的挫折,知识阶层仍然热衷科举,以考试求取功名利禄,鲜
有人真正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宋教仁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中南部的湖南。湖南这一省份
在古时即“楚地”,多丘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长江
从中部流过,滋养了一方水土,孕育了湖南无数文人雅客、
壮士豪杰。湖南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来有“惟楚有
才,于斯为盛”的美称。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湖南省并没
有早受到外来列强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是清季的
大变局中,湖南省却异军突起,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对日后
一百多年中国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其中就有宋教仁。
楚地素来民风剽悍,有“敢死排外性质”的“民气”,楚
人好勇,各地都蓄有民间武装色彩的团练。清末的湖南首先在
军事方面崛起,其中19世纪中期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湖南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湖南直接刺激了湘军的
崛起,湘军成为清末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可谓是“无湘不成
军”。1860年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湘军得到大力扩张,增强
了湖南的地方自主性,同时为了打击太平天国运动、扩大了湖
003
南的经济自主权,推动了湖南手工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之
后湖南地方大员支持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曾国藩等人形成了
地方性的湖湘军政集团,这是一股很大的政治势力,而湖湘集
团的实权官员,如张之洞等人,则致力于在湖南省开办新式学
堂,改革落后衰朽的传统教育,这样一来,经世致用之风重又
大盛,新学实际上在不经意间孕育了之后主导话语权的湖南文
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平和但又极富朝气的环境中,宋教仁
度过了人生的前十几年,逐渐成长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出生在一个世代接受儒家教育的家族,但是有意思
的是,宋氏家族习儒者众,而真正考取功名的却不多,反倒有
不少狂狷不羁之人。其中突出的一位,当数宋教仁的七世伯
祖宋起龙。那是明末清初时候,清人入关不久,对前朝知识分
子的言论和思想把控异常严酷。宋起龙常常以明朝遗民自居。
他极有文采,著有《腹笥草》,却不倾心于科举考试,只是隐
居乡间,为宣泄文气并胸中一口怨气,留下许多的文章诗歌,
显名于时,而又闻名于身后,宋氏家族代代纪念他:“云友公
起龙者,族先辈名下士也。 ”宋起龙骨子里带有楚人“敢死排
外”的气质,他在晚年重修家族族谱,以此追缅先人,更是寄
望于后者,不要忘记祖宗,不要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更是激励家族中有志气的人,传承自己的精神与志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