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82977
《中国当代消费观教育转型研究》对指导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教学者使用,也可以作为党政机关和大专院校教材使用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
2.2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及消费观教育理论
2.3 消费观教育转型
第3章 中国传统消费观教育
3.1 儒家消费观教育
3.2 道家消费观教育
3.3 传统消费观蕴含的系统教育方法
第4章 中国当代消费观教育面临的压力与转型
4.1 改革开放前抑制型的消费观教育
4.2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观教育转型
4.3 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维关系考察
第5章 中国当代消费观教育达成的多重认同
5.1 消费认同的含义与特征
5.2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观教育达成的政治目标认同
5.3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观教育达成的消费合宜性认同
5.4 对均衡消费的认同
第6章 和谐社会的绿色消费观教育及其困境
6.1 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的理论来源与形成
6.2 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的民生价值
6.3 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7章 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教育的路径转型
7.1 途径一:推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群”教育
7.2 途径二:促进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理论的与时俱进
7.3 途径三:以措施和政策引领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教育
7.4 途径四:以系统视角推进和谐社会绿色消费观教育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消费观教育转型研究》:
2.3.2 当代消费观教育转型的背景
消费观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是人文知识分子,但是当今社会,出现了人文知识分子边缘化、技术知识分子中心化的趋势,为消费观教育转型带来了难题。福柯认为,以社会良知和批判意识为特征、以关注人类普遍命运和理想为使命,作为大众代言人的普遍知识分子(人文知识分子)已近衰亡,新的知识分子出现在人的面前——专家型知识分子,也就是技术知识分子。他们习惯于在自己具体的生活工作领域进行工作,由于专业化而被囚禁在狭小的专业领域,他们在技术上崇尚规范和权威,极力追求专业知识和专家资格。从社会功能看,这类技术专家型知识分子,包括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工程师和一部分记者等。他们为各种决策者和统治者提供各种顾问咨询,特别是知识、建议、信息和观念,充当智囊和各种顾问。在中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家从意识形态导向的政治社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导向以来,社会日益商业化、世俗化,由此带来大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也日益实用化、功利化。技术知识则因贴近日常生活,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功能而备受青睐,于是,人文知识分子逐渐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知识分子。目前.几乎没有人向人文知识分子讨教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全社会转向世俗、功利化的时候,教育也随之出现崇尚技术主义的特征。学校教室的墙壁上,除了政治领袖,便是古今中外的大科学家,而苏格拉底、柏拉图鲜有人知;大学里法学院、商学院备受关注,而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则门庭冷落;在社会各行业中,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是学习哲学或做诗人便会遭到人们的嘲笑。今天,大众生活的导师不再是善于阐释人生观的哲学家、文学家,而是懂得如何保养身体、调节心理、合理治家理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告诉你如何维修冰箱、电视、洗衣机的各种技术人员。作为成功楷模的是各种自然科学家、技术专家,他们对于日常事务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哲学和文学作品中“虚无缥缈”的乌托邦理想和道德说教。人们把消费生活的话语权威交给了各种专家如医生、心理咨询师、工程师、营养专家、教育家等等。正如张筱薏指出的:“人文知识分子由中心走向边缘,技术知识分子由边缘走向中心,对专业日益精深的各领域专家代替了人文知识分子在现代消费社会的话语权威,于是这个时代成为技术知识分子的时代。”
由于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改进,带来生产速度的迅速提升以及社会关注重点的转型。由原来对生产的关注日益转向了对消费的关注。不难看出,娱乐、休闲以及消费占据了当今社会的中心。文化工业的大力推进,更是促进了消费娱乐生活的中心化趋势,文化工业通过对消费的刺激,把人的欲望扩张与欲望满足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沉浸在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舒适之中。
生产力的强力推进,将现代社会带入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合理性已经成为统领性价值,工业生产永不停息的冲动,商业逐利的合理性逻辑,催生了西方消费主义消费观。“它以增加和扩大消费者舒适面为己任,把消费者不断浪费演变成生产的需求,把生活中的破坏变成生产建设的功能,工业文明把客观世界改造成人的身心延长物的程度,这一切使得异化概念成为可怀疑的”。②消费主义消费观使得社会生活中一切理性的批判、理性的超越性因素,其合理性都在技术进步的社会中丧失了,价值理性甚至成为异端。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成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工艺抑或哲学和日常思维的主导,工具理性退场,技术理性入场,整个社会的色调、声音、维度都日益单一,创造性的社会批判思维被日益边缘化,商业逻辑主导下的社会,日益被一种肯定性思维同化为“单向度的社会”。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