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92325
乐嘉倾情推荐,这本书没有空话和套话,只有问题和解决方法,从喂饭、睡觉、爱哭、熊孩子到兄弟姐妹相处,未必包罗万象,解决亲子教育中的常见疑难杂症绰绰有余。
yes 早教!是我从事早教行业十余年中读到的*为让我触动的一本实战型育儿书籍。梦延老师用自己接触到的*为经典的实际案例充分展现了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环境的痛点,
中国的父母从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但却忽略了*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书中梦延老师说:“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终身导师之一”。该书中运用详细的实际案例
针对不同中国家庭组合模式,都给予了正确且详尽的带教方法,每一个阅读此书的父母,相信都会在其中某一个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阅读此书,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勇敢的
对早教说出 yes!
——龄龙国际家庭成长中心 创始人 王樂
这些年见过不少亲子专家,像梦延这样具有海内外丰富经验的亲子教育专家颇少。他不仅能够将多年所学所悟在一次次大型行业论坛、峰会上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国早教老师们,也能将这些专业知识点结合生活中家长们经常遇到的育儿难题融为一体,整理成让人通俗易懂好记的文字,编辑成书,提供给行业老师们和家长们深度学习。希望我们身边能有更多像梦延老师一样的教育专家,能分享更多的育儿方法和技巧,给天下父母一个正确的育儿引导。
——早幼教公社创始人 齐胜
本书是一位在国内国外知名早教中心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所记录的在十几年早教工作中遇到的育儿那些事儿。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如“外婆才是妈妈”、“我其实不爱爸爸”、“出来玩打小朋友是要还的”、“被电子设备拐走的宝宝们”、“儿子,你不是我闺女”、“让我一次哭个够”、“咱家宝宝合群吗”、“你被宝宝挑衅了吗”,等等在早教过程中都会碰到的共性问题,帮助家长换个角度看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除了真实案例分析,本书另一大亮点是,首创了宝宝的色彩分析方法,教家长们通过辨色宝宝,辨色自我,更有效地处理早教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从目前的育儿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一些启发,同时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育儿这条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本书适合所有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有心父母阅读。
部分 那些年我走进的家庭
l 外婆才是妈妈
l iphone 爸爸和大卡车儿子
l 姐抢的不是玩具是关注
l 我任命我要上幼儿园啦
l 我其实不爱爸爸
l 妈妈,别送我去精神卫生中心
l 我会一直支持我太太
l 儿子,你不是我闺女
l 出来玩儿打小朋友是要还的
第二部分 每天育儿那点事儿
生活篇
l 追着喂饭很无奈
l 我不要睡觉我要PARTY
l 你找你妈妈睡,我找我妈妈睡
l 被电子设备拐走的宝宝们
情绪篇
l 宝宝的情绪,你知多少?
l 让我一次哭个够
l 哭吧哭吧不是罪
l 当宝贝怨天尤人时
l 一切没有准备的分离都是不负责
社交篇
l 教宝贝管理社交圈
l 咱家宝宝合群吗?
l 大的不要让着小的
行为篇
l 今天教育孩子了吗?
l 我捣乱因为我需要被接纳
l 宝宝打砸抢为哪般?
l 你被宝宝挑衅了吗?
第三部分 早教中的性格大碰撞
l 我们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吗?
l 因色施教——入托入园不哭
l 别把自己的需求压给孩子
序 色宝宝与色老师(乐嘉)
我之所以为本书写序,有三个原因:、作者梦延和我的师徒渊源;第二、这本书确实帮到了我本人,打开了我的视野;第三、本书中谈到了性格色彩在亲子中的运用,而性格色彩是我毕生精力投注所在。
梦延开始只是跟我学演讲和培训,后来迷上了性格色彩。通常情况,多数美女勤奋的比例并不高,因为先天资源的优良,没必要太过努力,而恰恰她的玩命钻研,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性格色彩导师。
作为读者,梦延与我的师徒渊源你可忽略不计,我谈的后面两点,对为人父母的你,也许有用。
梦延是亲子专家,在国外浸淫过多年的亲子教育。一切关于孩子的琐碎的问题,在她的字典里都有明晰的解答。在本书中,她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全家人的教育观念要一致,不一致,势必出现重大问题。
我闺女Amanda,是个性格非常坚持倔强的丫头,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坚持。两岁那年,要给她断奶,每晚丫头都会哭闹,她可以在40分钟的时间里重复“我要喝奶”这句话700多遍,直到后咬着空奶瓶哭晕过去。我陪在身边时间少,看到她哭闹心疼,于是就说服家里人随了孩子的心愿。当时哭闹的问题是解决了,但随后第二次断奶时,哭闹的时间更长,孩子更受罪。事后反思,我发现孩子教育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要坚持,特别是全家人的教育观念要一致。后来在她要玩IPAD这件事情上,我开始动脑筋。在她次要玩IPAD的时候,就告诉她,每次只能玩30分钟,我在IPAD上设置了闹钟,闹钟一响必须关掉,刚开始丫头也会哭闹发脾气,但当发现家里要求都一致,这个规矩也就自然建立好了。
在本书中,梦延结合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分享了大量纯干货。随手翻开,就是一系列实用技巧,没有套话和空话,只有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喂饭、睡觉、爱哭、熊孩子,到兄弟姊妹的相处……..也许未必包罗万象,但成为一本解决亲子教育中常见疑难杂症的集合书是绰绰有余,针对每个问题,都有实实在在的几招,可供因孩子而忧心忡忡和烦恼不已的父母立刻上手。
比如这两段:
红色性格宝宝特别喜欢关注和认可,但同时家长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方法,不要只是概括地表扬“你真棒”、“你真厉害”。这种没有营养的表扬会让此类性格的宝宝迷失方向,形成以后过于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和自负的行为表现。因此在入托入园过程中,表扬具化可以体现为“哇,你今早这么勇敢,自己走进教室都没哭,你真棒!”;“老师夸奖你,说你今天帮助新朋友拿玩具,真好!”
……
由于蓝色性格宝宝的情绪表达多半都是比较内敛的,有的时候为了哄宝宝,家长会答应孩子时间来接。但请注意,如果你说你是个,那么蓝色性格的孩子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面。和红色性格宝宝的不同的是,情绪来的也快去的也快,而蓝色性格宝宝如果你一旦没有履行承诺,宝宝会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让家里人摸不着头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家长一定要信守承诺。
……
以上两段话,不但精准地描绘红色宝宝和蓝色宝宝的行为差异,更有针对性地分别给出解决两种不同性格的宝宝产生情绪的处理方法,甚至具体到用什么语言来和宝宝对话。即使从未了解过性格色彩,当你看到这两段话,也能形象地浮现出这两种性格宝宝的画面,很快联想起自家的宝宝。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和孩子的故事,作者用她亲身的经历挖掘孩子早期成长背后家庭深层次的原因。在性格色彩课堂中,大部分学员集中问题都会来自于与父母、夫妻关系。而看过此书后,你会发现,成年人无法好好处理大人的关系,很多问题就会延时,或是日趋严重,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
作为亲子专家,梦延在对孩子的教育理解上,显然比我更有经验。她的出现,对我而言,是个大大的惊喜。十四年前,我刚开始研究性格色彩,憧憬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的颜色。这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需要性格色彩从娃娃抓起。从那天起,我订立了一个“色宝宝计划”,先从学员的孩子开始,让他们的爹娘把他们每日的吃喝拉撒记录下来,用性格色彩加以分析,总结成案例。
我期待着有一天,性格色彩亲子课程能够让全天下的父母都知道,不同性格色彩的孩子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不要再用错方法,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因为个性的问题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曾经被父母用不恰当的方式伤害过的孩子更有可能会永远带着心灵的伤痕,甚至当他们有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复制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解决这一切一切问题的途径是父母通过学习了解孩子的性格,读懂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我深知个人力量有限,我希望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既懂亲子教育又懂性格色彩的老师,大家一起努力实现上述梦想。梦延的出现,让我感觉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小步,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梦想得以延续。
对于渴望走进宝宝内心深处的父母而言,这本书中提到的性格色彩知识实在是杯水车薪,假如你通过使用书上教的一招半式,搞定了你家小宝,切勿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因为你只是用对了方法,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用。当你不了解孩子的性格时,孩子年龄越大,与你的心灵距离就会越遥远。
我期待梦延赶紧开始她的第二本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性格色彩亲子指南》就会面世,让我们那时再次相会。
外婆才是妈妈
宝宝:建建 30个月 男孩子
参加家庭指导的照料者:爸爸妈妈和外婆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中国模式的特色之一。在这样的模式中,有典型的4-2-1模式,及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位宝宝的形式,也有2-2-1、1-2-1、2-1-1等多种模式。在隔代教育中有很多的利处,老人对宝宝无微不至的关心,二十四小时的全程陪伴。但于此同时也会带来由于过分宠爱和未更新的带教方法,而造成的宝宝任性亦或是发展滞,以及后续父母自己带的时候,缺失带教经验等等相应问题。在我接触的诸多隔代教育案例中,总是会让我想起建建一家。
在和建建家庭进行咨询前,我召集了建建的带班教师进行基本的情况了解。“尖叫不停的尖叫,只要不满足需求就是尖叫和哭闹。”琪琪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次由于上课小朋友要归还玩具时候,建建不愿意归还的行为表现。“还有就是上课都是外婆进来陪伴,我看到有几次妈妈要进来陪建建上课都被外婆阻挠了”莹莹老师补充道。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后总结一下就是三十个月的建建互动沟通基本靠手指,语言交流很少,脾气非常急躁,带教模式为1-2-1,外婆主导爸妈跟班。我开始期待见到这个家庭特别是外婆。
周末天气晴朗,如约来到早教中心,没有多久建建一家就走进办公室,外婆在前,建建大熊抱外婆,爸爸妈妈跟在后面。坐下来后,还没等我开口,建建就开始一边尖叫一边指着门,外婆只要有坐下的意向,尖叫声就升三级。爸爸实在受不了了就和建建说“爸爸带你出去玩好吗?”建建像完全没听到一样,尖叫声更加刺耳并开始伴随哭闹,虽然在外婆怀里但整个人都快要奔出去了。妈妈又问了一次,换来是同样刺耳尖叫和更大声的哭闹。我知道他想让外婆带他出去,但习惯了用尖叫和哭闹表达需求,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外婆终于出动了,“好了好了,阿婆带你出去,阿婆带你出去。”瞬间尖叫声减弱,哭闹声停止。外婆回头又和爸爸妈妈说“你看你俩带不了,还是我来,你看不哭了吧!”建建“成功”达到目的。于是爸爸妈妈看着外婆和建建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着这一家我大概有了基础判断,基本上是老人把外孙当成了儿子带,建建出现了情感错位把对妈妈的依恋投射到外婆身上。外婆将所有情感和关注都放在建建身上,而孩子的依恋也让外婆有非常强的满足感和被需要感。但外婆忘记了建建是外孙不是儿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需要学习如何做父母而后,和爸爸妈妈的沟通也正如我的初评估。
“老师,我家岳母管的实在太多,她觉得我们带不好孩子,什么都要听她的,我们要是管管孩子,孩子哭了就说我们虐待孩子。我平时只有周末有时间,想单独带孩子出去走走,老太太也不放手,说孩子会生病。我们两口子就只能在家打打下手,给孩子洗洗衣服换换尿布,我岳母要陪孩子玩。有时候觉得老人带孩子也不容易,周末让他们休息,孩子和我们睡,孩子一定刚开始不适应会哭闹,一哭闹还不等我们哄,老太太就开门说我们带不了,孩子要她。现在三十个月了话不会讲,脾气很大,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每天就粘着他外婆,这眼看明年就上幼儿园了,可怎么办?”爸爸一口气不停地表达了他的不满和担忧。我看看妈妈,妈妈只是微微地点头,轻轻地说:“我妈这个人很强势,我父亲过世早,我有了孩子她才来上海,我们在上海也没什么亲戚朋友。我妈的确是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建建身上了,建建也的确离不开她。”我反问了一句:“如果有一天需要你们自己带建建,你觉得你们可以吗?”爸爸没有任何地犹豫说:“辛苦点,刚开始不适应但一定可以。”而我转身看看妈妈,妈妈沉默了,说:“我妈离不开建建,建建也离不开我妈,我弄不了这孩子。”我把问题明确了一下说:“我说的是加强父母和建建的亲子关系,外婆由主导变为辅助,这是否是你们想要的家庭带教模式?”爸爸听后频频点头,妈妈听到不是完全自己带也松了口气。确定了目标的一致性,我需要了解孩子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各方面发展情况,这样的基本信息了解,会帮助育儿咨询师了解是因为带教人的带教方式出现问题造成孩子的发展和行为问题还是孩子本身的发展问题。
接下来就是要对主要带教人和孩子的互动方式进行观察与评估了,进一步判断是带教问题还是孩子自身发展问题。“好吧,接下来我们需要一起到游戏区,我需要你们和外婆一起和建建进行玩耍互动,时间是十分钟,就当我不存在,我会进行一些记录,待互动后我们再进行沟通。爸爸兴冲冲地向游乐场走去,而妈妈似乎有些犹豫……
走进外场,就看见建建一边尖叫一边哭,眼睛一直盯着旁边小朋友的玩具。外婆一边抱着他一边哄,“等下阿婆出去给你买,我们玩这个好吧!” 建建哪里罢休,身体向外奔,脸憋的通红。爸爸问了下情况,原来是其它宝宝在玩玩具,建建非要,小朋友不给,于是大发脾气。爸爸想尝试注意力转移,爸爸在不远处,拿了一个玩具叫建建来玩,建建忽视爸爸,继续尖叫。这哭闹尖叫声持续了十五分钟,毫无减弱的趋势。爸爸意识到了问题,这十五分钟,妈妈和外婆一直希望能够哄建建高兴,但这样却让建建脾气更大。于是爸爸走到外婆身边说:“妈,把他放下吧!哭会儿就好了。” “那哪里行,等下哭坏了。” 外婆继续抱着建建。建建的妈妈在旁边不作声。爸爸推了妈妈胳膊一下,暗示妈妈去和外婆沟通。“妈,他这么闹不是个事情,您让她下来待会儿玩玩别的,没准等下就不哭啦!”妈妈终于开口了。接下来小两口极力说服着外婆,可换来的是外婆的情绪爆发。外婆硬生生地将建建的双手扒开,孩子瞬间从外婆的身体滑落到地面。这下小家伙不干了,哭闹着双手抓着外婆的衣服追着外婆。爸爸这个时候是又急又气,一把把孩子拉过来,试图通过硬性分离来结束这个过程。
看着眼前这一幕,我知道如果此刻再不介入,就会演变成建建无休止的哭闹和爸爸和外婆的争吵。于是我快步走向前,示意爸爸放开建建,被放开手的那一刹那,建建飞奔到外婆面前,仰头看着外婆,那眼神是在乞求外婆将他抱起,而外婆也已经是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虽然外婆的处理方式欠妥,但孩子在和其它小朋友互动中受挫,主动找自己依恋的人寻求情感安慰是没有错的,只是情绪平稳后再教育的方式外婆需要提升。我蹲下身,在建建旁边说:“建建刚刚没拿到想要的玩具很伤心,现在想让外婆抱抱,是吧!”(孩子的任何情绪都可以被接受,但不是任何行为都可以被接受。在和孩子讲道理做规矩前,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可以是语言的接受也可以是肢体动作的接受,这其中也包括家长自己的情绪) 建建听到我说的这句话,瞬间哭声降低了一个级别。我示意外婆抱起他,拍拍他的后背,但不要讲话,此时父母也不允许干预。大概过了十分钟,建建的情绪逐渐平稳,妈妈上前想抱过建建,建建推开妈妈。“你就别招他哭了,我哄就行啦!”外婆一句话就让妈妈瞬间后退三步。
看到老人和孩子情绪稳定了,就可以进行到教育观念分享过程。我向前告诉外婆,外婆安慰建建是对的但还是要让建建学习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并且遇到挫折伤心的时候不能总是用哭来解决问题。我本以为老太太也会给我吃个闭门羹,但以下的话却也让我感到老人的担忧和无助。“老师,这孩子近特别难带,脾气倔,还不讲话,什么都要顺着他否则一哭就是半个小时一个钟头,我怕他出汗然后感冒,就顺着他。他爸妈忙又不会带孩子,我这老了以后也带不动了。”外婆向我开始诉苦。(老人带教中的两大原则:不哭和不生病)我蹲下身,仰着头继续和外婆沟通:“外婆您是很辛苦的!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带孩子,年轻人都吃不消!那外婆,现在您女婿和女儿不会带孩子,等您老了,他们还是不会呀?建建和您这么亲,那个时候建建和他们不亲,他们更带不了,那怎么办?”(和老人沟通教育观念重要的是认可他们的付出并认可孩子和他们的关系)外婆沉默了一会儿,这个时候建建的哭闹也基本停止了。我示意外婆抱着建建走近刚刚“惹”他哭的哥哥旁边,让外婆问建建是否是想要哥哥手里的玩具,建建不语但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哥哥手里的玩具。我示范给外婆看,友好地和对方说“小哥哥的玩具可以给我玩一下吗?”对方家长很是配合,将玩具递给了我。于是我示意外婆用同样的语言和方式和我沟通,建建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回答,我爽快地将玩具递给建建,让他明白有需求用语言沟通而非哭闹解决。拿到玩具的建建破涕为笑。(当宝宝尝试用正确的方法社交互动时,尽量创造积极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建立孩子对正确行为方式的认知和提升自信心)
观察和评估结束后,接下来需要对整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方案制定与追踪计划,我需要和爸爸妈妈还有外婆进行后续方案的制定。建建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升并非孩子自身生理发展问题而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带教方式的问题,而后续解决带教方式问题需要父母全力配合。
于是帮助建建加强与父母的亲子依恋关系是步。根据建建的情况可以看到孩子与外婆的依恋关系非常强,出生后外婆二十四小时全程陪伴,而妈妈只是承担了哺乳,爸爸承担了赚钱养家保障家庭生活运转的责任。父母在建建的成长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两部分:陪伴和教育。目前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外婆的强势、对子女带教缺乏信心以及外婆个人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父母不够主动,早些时候图省事,缺失了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孩子的情感过渡不能强硬,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建建家庭的教育方案要从三方面着手:
全方位家庭教育指导
1. 观念认知指导
观念上爸爸妈妈要清楚认知父母的责任,孩子终有一天需要他们独立带教,早期亲子关系建立对孩子身心发展和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的沟通都起着关键作用。父母下班及休息日主动承担建建的生活起居照顾。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下班只要陪孩子玩就够了,殊不知生理需求是孩子的需求,在这个照顾的过程中会让亲子关系加深,也更让父母了解孩子的脾气秉性
外婆观念上要认知建建是外孙而不是儿子,儿女需要学习带教方式,外婆需要逐步由主导变为辅助。帮助外婆建立社交圈,让外婆精力适度分散并充分享受属于她的晚年生活。早教中心课程,平时外婆带,周末爸爸妈妈。平时上课回来,外婆把课程学习单回家供父母帮助建建复习。
2. 发展评估与带教方式指导
1)语言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坚持用“语言伴随和联合注意”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建建用语言表达需求,从单字开始,然后家长逐步延展,在6个月内达到同龄小朋友水平。
2)情绪表达
“哭闹并不等于满足需求”,接受孩子情绪的同时引导建建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学会面对不同情绪的处理方式。生气不等于丢东西、挫败不等于打人、伤心不等于尖叫。通过3-6个月时间改进目前哭闹无休止的行为表现。
3)作息调整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逐步建立标准的“三餐、两点、两户外、一午睡的”作息时间,为进入幼儿园做铺垫和准备。
4)早教课程
课程添加“绘本阅读课程”与“创意美工课程”,提升建建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在阅读中习得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创意活动提升建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朋友的互动社交能力。坚持上课3-6个月
3. 效果提升原则
父母和外婆与建建的互动原则:一致和持续。对于以上建立的教育方案,在执行中必须保持一致性。另外任何孩子的行为发展变化和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原则执行的越好,效果呈现时间会越短,否则效果呈现时间会很慢甚至教育方案实施失败。
咨询结束后,望着这一家四口的背影,感触颇深。家长改变一分,孩子改变一百分,只要建建的父母愿意积极参与、老人积极配合,我相信建建的进步将是突飞猛进的。后来我发给了爸爸一条短信:
和外婆说:孩子成长中放手才是一种爱,未来的路需要他们自己走,陪伴只是暂时的,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爸爸妈妈,外婆要学会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和妈妈说:妈妈要长大,不再依赖外婆,努力学习和建建一起生长
和爸爸说:肯定外婆的付出,鼓励妈妈成长,在为家庭奔波奋斗的同时多给家庭一些时间,因为让我们奔波的原动力来自这里,让我们奔波的希望也在这里,期待建建的进步,一个月后见!
儿子,你不是我闺女
宝宝姓名: 兵兵 月龄:40个月
参加咨询带教人:爸爸、妈妈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有家长问我“老师,你名字写错了吧!怎么儿子变女儿了呀!” 是呀,我有的时候也在早教中心问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男孩子养的这么娇气,这男孩比女孩还养的娇贵。而家长们特别是爷爷奶奶总是给到我回答“老师呀,家里就这一个呀!可是舍不得亏待了,我们大人省点,孩子嘛,什么都给好的。” 于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在早教中心我看到越来越多非常秀气的男孩子,他们不喜欢大运动、不喜欢太吵、不喜欢颜料和泥巴、不喜欢和小朋友有太多肢体互动,就做非常安静的美男子!而同时,我又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和我抱怨说“老师,我家儿子胆子小、社交能力差,而且不喜欢和其它男孩子一起玩儿,这可怎么办呀?”每每听到这样的问话,我是又好气又好笑。父母创设了一个养花草的温室,无风无雨,然后当有一天小树长出来了,父母却开始挑剔说“怎么长的这么柔弱,怎么一点风水草动的,这小树就应付不来承担不起啦!”那么怎么没有问问我们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成长中逐渐让孩子经历些风雨,让躯干再强壮些,这样我们心爱的小树是不是更容易适应外面的环境呢?
兵兵一家是我很早在早教中心认识,兵兵三岁半,带着个黑框小眼镜,说起话来稳稳东东的,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有书可以一天不动。对于所有静态类活动都是兵兵的长项,什么拼图、讲故事、算算数,小小年纪就能认识四五百个字,100以内的加减法也都不是问题。只是在大运动方面一直都是兵兵的短板,由于不爱运动兵兵比同龄小朋友胖了很多,稍微动动就大喘气,而长时间的看书、玩电子类产品又影响了兵兵的视力。而兵兵的爸爸妈妈找我做一对一咨询我是有些意外的,因为我通常开玩笑说“早教中心的的老师是门诊,咨询老师一般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了;然后到了中心经理和教学主管这边就是专家门诊;而到我这边就是特需门诊,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了,并且需要全家总动员。”而我觉得还远远不到要进行咨询的严重程度。但是爸爸妈妈通过老师约了好多次,说是很着急,重要问题要解决。于是带着好奇心,我们约在了平时的一个上午。
由于顺路,兵兵爸爸一家可以一起接我然后去早教中心,我们有了一段同路的时间,而这段路程中,我似乎看到了家长有可能要向我咨询的问题。距离早教中心还有一段路,兵兵就开始在车里说“妈妈外边好热,太阳好大呀,我的油油呢?” “油油”?我的脑子一下子也蒙了,是什么东西。于是我看到妈妈从包里面拿出防晒油,我才明白兵兵要的是这个。全身上下都被涂抹后,兵兵表示满意。接下来,孩子问的第二句话是”那我的小洋伞呢?” 小洋伞?妈妈从包里面拿出小洋伞。这时候兵兵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顺嘴问了一句”每天出来都要这么装备吗?” “是的呀,防晒油、阳伞有的时候还要水壶。出去的时候太阳地方不去,说是怕被晒黑?”妈妈一边说一边笑。我侧过头看看开车的爸爸,他似乎没有什么笑容。下车的时候,果然如妈妈所说兵兵强烈要求打伞,然后一溜烟就跑到大厅。
兵兵到了早教中心外场,倒是很快就和小朋友熟络起来,安排了老师陪他玩,爸爸妈妈和我有时间能够好好沟通一下。由于是比较熟悉的家长,对于家庭情况的了解就省去了,我很直接的问爸爸妈妈找我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爸爸妈妈相互看了我一下,然后爸爸低声说:“我们都觉得这孩子怎么越来越女气了。Linda老师,刚刚你在车子里面也听到看到了,防晒油、小洋伞、怕晒黑,您说这哪里像个男孩?不仅这样,平时就喜欢和小女孩或者是相对比较安静的小男孩儿一起玩儿,稍微比较闹或者爱动的小男孩儿找他玩儿,他就躲的远远的。还有就是,一点点磕磕碰碰,就假哭,要贴创可贴,要他妈抱着他。对了,还有。。。。。。” 爸爸正要继续距离说明的时候,兵兵哭着朝我们走过来。我关心地问他怎么了?他一边抽泣一边往妈妈怀里钻。等他渐渐平静下来,妈妈问他怎么了。他很委屈地指着活动场里面的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小男孩儿,投诉人家打他。妈妈听到兵兵被打,当时情绪还是有些激动的。为了了解一下情况,我请来刚刚一直陪伴兵兵玩耍的老师。老师说当时的过程是另一个孩子拿着一辆车子从兵兵后面跑过去,车子和男孩子的手肘有蹭到兵兵的后背,当时孩子和家长已经给兵兵道歉了。这个时候被投诉的孩子家长看到兵兵还是很难过,也带着孩子过来安慰。兵兵看到大家都在红着他,情绪也慢慢平稳,后来那个男孩子邀请兵兵一起去玩,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就忘记了刚刚发生的不愉快。但这又引发了爸爸的另一轮对兵兵目前状况的不满。”老师,您看到了吗?就这么娇气,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小就是出门要抱,还没摔倒,他外公外婆就像救火车一样冲过来。如果真要摔个跤,爷爷奶奶那就一直得哄着。我老婆对他也这样,弄的现在娇气的不得了。男孩子之间玩儿有的时候轻重掌握不好,我老婆就不让兵兵和人家玩。所以现在就是说不得碰不得,哪里像个男孩子!”爸爸又是一口气说了一大串兵兵的不是,而这个时候我开始好奇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而不是更早些。而说到这点妈妈瞬间爆发了,开口就是”你要是嫌弃我妈我爸带孩子不好,你让你爸妈来带呀!再说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现在觉得孩子没带好了,你早些时间干什么去啦?之前是一直叫忙忙忙,今年换了工作不那么忙了,但你管过吗?每天回来要么打游戏要么看球,心情好了和孩子玩会儿,心情不好不也是轰孩子自己玩儿吗?别看这带孩子我也没那么懂,但我知道那儿子要多和爸爸在一起才好。你看看人家《爸爸去哪儿》那些爸爸,哪个不是自己带孩子出去。你自己想想孩子这么大了,你带过几次呀?”妈妈抛了一大串问题出来,出乎我的想象,爸爸没有回嘴,只是看着太太。气氛瞬间冰冻了,但我却从中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兵兵爸爸,我知道爸爸在担心兵兵是个男孩子,但却有些娇气,爸爸担心儿子长大了,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社会没有办法独立,又或是现在太娇气以后进入社会吃苦会更多,是吗?”爸爸连连点头。那么妈妈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担心和顾虑呢?妈妈思考了一下说:”嗯,我也有这个担心。但指着我还有孩子外公外婆,我们的确能力有限。男孩子总是要往外跑,还要登高爬梯,我爸妈哪里弄得了他。再说老人带孩子本来就是怕磕了碰了也不好和我们交代所以特别小心。他们也不容易,我还能要求什么。至于我自己,我当时怀孕不容易,基本上是一直卧床才抱住我儿子,所以我也有问题吧,我就是特别怕他有一点点没被照顾好,应该是有点娇惯了。既然来咨询了,我愿意改变了调整。”
家庭咨询父母通常问什么?
在家庭咨询中,只要父母的教育方向是一致的,思想观念统一孩子的成长变化就会很快,反之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帮到孩子,即使帮到也收效甚微。听到兵兵父母的这样的回复,我们就可以进入咨询的第二步“教育方案制定”。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含三个方面:
1.宝宝个体早期教育发展问题
家长通常的提问是“为什么其他小朋友这个阶段都会这件事情,而我们还是不会?”这其中的问题涵盖面非常广,宝宝什么时间会爬会走会说话,又或是颜色认知、情绪表达和社交能力等等。而在这些诸多问题中,从专业角度我们会分析是宝宝自身发展问题,还是由于家庭中缺乏适合的教育环境引导亦或是错误的照料者带教方式而造成孩子发展的滞后。
2.宝宝不良行为纠正问题
所谓宝宝的不良行为纠正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通过哭闹来获取关注、通过发脾气来让身边的人满足需求等;又或是经常与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亦或是对家里人开始用暴力解决问题。
3.宝宝性格发展问题
这类小朋友在自身的早期发展阶段各项能力指标基本达标,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让家长担心的地方。只是在性格上,家长觉得孩子还有很多的潜力挖掘,于是希望在早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同时帮助孩子改正更多的缺点,为后续孩子独立幸福地生活做准备。这其中有些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怕生,有的在生活中脾气比较急躁,有的在与人接触中非常的强势让很多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互动等等等等。大部分这类家长对教育都有自身很深的认识,非常重视因材施教,而这层教育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家长付出多的。
虽然能够提炼出三类主要问题,但在咨询案例中,更多的时候问题是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存在,而无论是那一类问题,大部分的根节点都会回到一个点:家庭教育观念。
在男孩子的教育观念中,无论国内国外都还是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例如对于男孩子的独立性的要求、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在群体中的角色要求等等。而在这些点背后的教育环境中父亲起到的角色和陪伴的时间比例,中西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西方特别是在北美由于很早就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概念,所以男人在家庭中也要承担家务和照料孩子的责任,就如同女人也要上班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我工作的幼儿园的小小班,幼儿园允许家长陪伴孩子一周时间进行过渡,我经常看到很多外国老爸,带孩子来上幼儿园,冲奶、换尿布、陪玩儿陪闹,哄吃哄睡,早就形成了自己一套独有的带娃心法。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亚洲来的老爸,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娃,爱是很爱,但怎么应对完全无从应对。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把,我们的文化中还遗留着一些“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的比较陈旧的观念,又或是觉得孩子还小,就把主要的教育责任推给到母亲,造成在孩子早期成长很多父亲角色的缺失。随着近些年一些爸爸独立带娃节目的播出,很多父亲也开始意识到爸爸在孩子成长中重要作用,特别是是一些八零九零后的新手奶爸非常愿意尝试和参与,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难免笨手笨脚,当这些非常想参与的父亲却很多时候又被老人和母亲拦在了外边。
在我的咨询中,我经常回和很多母亲说。聪明的妈妈其实要做的是不要过分地承担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是作为桥梁多多让爸爸参与。孩子与母亲的连接可以说是自然连接的,怀胎十月的孕育期以及后期的母乳喂养,都让孩子与母亲更自然建立和早期的亲子关系。但是父亲的连接需要是后天通过创设环境和大量的时间陪伴才会逐步形成依恋,而对于孩子来讲,父亲能够寄予的安全感,以及在很多时候的遇事情的理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果断等等,这些都不是母亲和其他照料者能够替代的。所以聪明的妈妈,应该经常鼓励“笨手笨脚”的爸爸,让他们用男人的方式和自己的孩子互动,在这样的看似有些笨拙的方式中,孩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在温室外生活,如何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对于女儿,好爸爸又或是以后她长大后寻找亲密关系的参照;而对于儿子,好爸爸是他人生的榜样和明灯。
家庭教育方案制定
面对兵兵这个案例,在和父母沟通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双方都觉得儿子有些娇气,但作为爸爸刚开始把孩子的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地归结在老人的溺爱上,忽略又可以说逃避了作为父亲需要在儿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妈妈的反馈来讲,妈妈也意识到了问题,由于儿子的得来不易自己的情感上没办法放手。在初期的沟通交流中,妈妈提出的现实老人带教问题和爸爸的参与问题起到了让爸爸思考的效果。既然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兵兵能够更加独立一些,不要这么再被娇惯,现在就是方式方法了。
“所以根据我们刚刚的沟通和讨论,现在可以看出爸爸妈妈都是希望一起帮助兵兵在性格上更加男孩子些,然后生活更加独立一些对吗?”我开始和父母做后的确认。爸爸妈妈听过都频频点头。“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就是老人溺爱、妈妈宠爱还有爸爸陪伴比较少。鉴于目前是外公外婆来带,妈妈去沟通会比较合适。老人这边年龄大了,疼隔辈人的那份心情我们应该理解,所以改变是很困难的。因此只能说爸爸妈妈通过承担,多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让老人看到孩子的变化,才有可能赢得老人的配合。所以我们今天的重点主要放在爸爸的参与和陪伴上,大家同意吗?”
听到这个,妈妈开始笑开了花,频频点头。我转过头看看爸爸,爸爸也到没有反对。只是非常疑惑地看看我,问我:“老师,那我配合什么呀。”
“这个我们再细说,首先我要确认的是妈妈,虽然妈妈希望让爸爸参与,但男人带孩子一定没有女人这么细致,也难免会磕碰,妈妈是否真的准备好啦?如果不是这么细致,妈妈还是要多多鼓励爸爸,这点能做到吗?”我和妈妈说。
“可以的可以的,只要我老公愿意带,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妈妈马上回复我。
“那爸爸接下来我们说要怎么配合了。对于男孩子来讲快地能够改变目前娇气的状况的方法,就是和爸爸一起多做些户外的大运动活动,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多多与其它人互动。爸爸平时比较喜欢什么运动吗?”我开始确定教育方案的步。
“户外运动?老师,我这些年哪里有时间户外运动,说实话,每天下班累得要死,回到家就想着倒着。对我来讲生命在于静止,好就是在家歇着打游戏。”爸爸自己说到歇着打游戏不自觉地开心起来。
“那我想如果这样和爸爸继续一起的话,兵兵的眼镜片应该比现在再厚上一倍。爸爸现在要想好,如果希望参与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之前很少参与,目前又存在希望提升的地方,家长放下自身的一些时间,先把孩子作为中心是整个教育方案实施的前提。所以爸爸要么就是为了儿子先要改变自己也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么就是只能默默接受目前孩子的发展状况。如果以后觉得问题再严重些,再改进。但之前我们也沟通过,孩子年龄越大,很多问题的顽固性也就越强,改变起来也就越来越难了。所以爸爸现在的决定是?”我开始将后果告知爸爸。
“老师,我老婆刚才说我的问题我都承认,我之前一直通过说自己忙来逃避。但孩子越来越大了,我觉得他需要我也就这么几年了,现在应该是他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参与的,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困难,但我一定尽量调整。刚刚说的户外活动,我大学的时候喜欢爬爬山,这个可以吗?”爸爸开始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想法。
“好呀,爬山很好呀!重要的是和你一起!坚持,从现在坚持每个周六我们都来一集爸爸去哪儿,就你们爷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兵兵的一日生活都由爸爸照顾,固定下来周六早上都去爬山。过程中,爸爸就是要做到尽量让兵兵自己做些利索能及的事情。例如:外出要携带的用品、穿衣吃饭、过程中坚持和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些爸爸觉得ok吗?”我用笔一一列出要完成的事项,周期在两个月。
爸爸很仔细的一一记下,还没等我和他确认,他就急着说:“老师,这些事情我都能做,我以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现在就一个困难,你要帮我。就是我老婆不能罗嗦,还有就是我岳母那边实在是,我真是怕这两个女人唠叨。所以我带孩子可以,但不能要求我和他们一样,否则烦死啦!当然我尽量高标准要求自己。”
听到这边妈妈开始大笑,我也笑起来。但我拍拍妈妈的手,叮嘱她:“爸爸说的意思你懂的哦!”
咨询后的两个月内,总是会看到,妈妈朋友圈晒出爷俩出去爬山的照片,配文有“从不要晒太阳的小公举,到黑碳碳的纯爷们儿”;“之前追着喂饭不吃,被他爹饿的,现在追着要吃的,嘻嘻”;“和小伙伴一起蹦高高,腿破了也不哭,点赞??一条条的微信,虽然有些自黑小兵兵,但看到的是孩子的进步,看不到的是背后爸爸的坚持、妈妈的鼓励??
评论
还没有评论。